APP下载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癫痫的临床治疗分析

2021-04-16张裕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抗癫痫出血性急性期

张裕

在神经内科系统疾病中,脑卒中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类型,而且具有比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而且该疾病相对比较高发,出血性脑卒中又被称作颅内出血,属于卒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虽然其发病率比缺血性脑卒中要低,但是其预后差,患者的死亡率与病残率也要比缺血性脑卒中要高,特别是合并急性期发生癫痫的患者。其中癫痫作为一种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也有比较高的致死率[1-3]。本文研究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癫痫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在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期间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80 例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 例。实验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41~72 岁,平均年龄(59.8±7.4)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8±1.1)年。对照组中,男29 例,女11 例;年龄42~76 岁,平均年龄(58.4±6.9)岁;病程2~5 年,平均病程(3.1±1.9)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满足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癫痫的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应的治疗;患者在知情同意下参与试验;医院伦理委员会经过讨论分析,一致同意试验通过。

1.2.2 排除标准 患者对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拉莫三嗪、非氨酯、托吡酯等药物中成分有过敏的状况;患者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有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无法参与试验;患者不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到试验中来。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必要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基础的抗病治疗,持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果患者出现了不适,则要及时的告知主管医生。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常规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非氨酯、托吡酯与德巴金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地西泮注射液(商品名:安定)静脉注射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出血性脑卒中、癫痫症状消失,无明显异常表现;有效:患者的出血性脑卒中、癫痫症状得到改善,偶尔有癫痫的情况;无效:患者的出血性脑卒中、癫痫症状没有得到改善,仍然频发癫痫。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不良事件包括嗜睡、强制性痉挛、内囊出血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中,显效35 例,有效1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中,显效20 例,有效4 例,无效16 例,总有效率为60.0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6000,P=0.0019<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发生嗜睡1 例,强制性痉挛0 例,内囊出血1 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嗜睡4 例,强制性痉挛2 例,内囊出血2 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1143,P=0.0425<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属于当前我国与世界上高发的疾病之一,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威胁,人们对于这种疾病的研究也非常多[4]。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颅内出血,出血前常无预感,突然起病,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展到高峰,随着出血量的增多形成血肿,破坏脑组织,血肿多沿神经束方向扩散使其分离及移位,导致神经纤维的生理性传导中断,引起神经元发生阻断。在临床上,将脑出血后激发患者出现癫痫的发病机制归结为弥漫性脑血管痉挛,这样会导致患者大脑的血流量减低,从而使脑内组织出现代谢紊乱或者是血氧供给不足的情况,致使神经元出现异常情况,最后使患者出现癫痫[5]。经过分析相关的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发癫痫的患者主要是以脑出血的症状为主,表示脑卒中患者的脑部出血与癫痫发作有关联,跟国内的部分研究结果相似[3]。而脑卒中患者一般在顶叶与颞叶中发生癫痫的几率最高,而在丘脑与壳核中出现癫痫的几率比较低。与此同时,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脑皮质层。而出血性卒中急性期癫痫主要发生在第1 周,包括强直性痉挛的特点也与患者的发病原因相关。如果严重也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死亡。

基于此,联合用药对卒中后的癫痫进行早期抗癫痫治疗非常有意义,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对于脑卒中急性期癫痫患者采取抗癫痫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对于脑卒中急性期癫痫的患者采取的都是单一用药治疗的方式,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但是不能够排除存在难治性患者的可能,这种情况就需要联合多种药物来进行治疗,并且有效控制出现癫痫的速度,在脑水肿消退后,癫痫的症状自然也会逐渐减轻。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癫痫患者的脑水肿比较严重,对全脑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皮质范围内,容易出现出血病灶,增加了癫痫的几率。另外,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顺利出院的患者多是在接受了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又接受安定静脉注射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的起到镇定作用,并且控制患者的癫痫,使其不会持续发作,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所以本次试验采取的方式不是单一的治疗,而是采取联合用药,对于整体治疗效果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此次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000,P=0.0019<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1143,P=0.0425<0.05)。

综上所述,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并癫痫患者在常规抗癫痫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定镇静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抗癫痫出血性急性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头部外伤后药物预防癫痫可能有效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