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血清INS、GLU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4-16许莹辉李立新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3期
关键词:修补术腹股沟炎性

许莹辉, 李立新

(1 开封市中心医院五福路院区 外科, 河南 开封475000; 2 开封市中心医院 普外科, 河南 开封475000)

腹股沟疝是指因腹股沟部位存在先天或后天的薄弱点, 造成腹腔内某脏器或组织突出于体表形成包块。 现阶段临床主张对腹股沟疝行手术治疗。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既往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术式, 但术后疼痛严重, 且易引发感染、 出血等并发症, 致使术后应激反应严重, 进而诱发高血糖状态等, 不利于其术后康复。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具有微创、 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已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术式[1]。 本研究分析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血清INS、 GLU 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8 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9 例。 研究组男41 例,女18 例; 年龄29 ~70 岁, 平均年龄 (52.36 ± 9.53) 岁; 疝类型: 直疝22 例, 斜疝37 例; 疝位置: 左侧疝30 例, 右侧疝29 例。 参照组男39 例, 女20 例; 年龄28 ~68 岁, 平均年龄(52.27 ± 9.20) 岁; 疝类型: 直疝20 例, 斜疝39 例; 疝位置:左侧疝28 例, 右侧疝31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 《成人腹股沟疝诊断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 并经超声检查确诊; ②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 ①全麻禁忌症; ②巨大疝; ③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④复发性或难复性疝。

1.3 方法参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 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后, 于患者腹股沟韧带上方约2 cm位置作一手术切口, 将腹部组织逐层切开并注意保护神经、 血管, 找到疝囊后进行高位游离到达腹膜腔内, 用纱布对腹膜前间隙进行游离处理, 再于此间隙内置入聚乙烯平片, 将耻骨孔完全覆盖, 然后对内环口予以重塑, 于腹股沟管后壁位置放置聚乙烯平片, 将其与耻骨结节、 联合腱及腹股沟韧带共同缝合并固定处理。 研究组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 并保持头低脚高150°, 气管插管全麻后, 在脐部下缘位置作一切口 (长度为1 cm) 后直接镜推, 对腹膜前间隙进行潜行游离, 然后于脐孔、 耻骨联合正中连接线的上段1/3 与下段1/3 位置作第2、 3 个操作孔, 分离腹股沟重要解剖标志,涵盖腹壁下血管、 精索及Cooper 韧带, 充分暴露Bogros 间隙。对直疝及未到达阴囊的斜疝给予游离处理, 且无需其他处理;若斜疝到达阴囊, 需游离精索, 并将疝囊颈结扎、 切断, 无需对远端进行特殊处理。 对精索血管与输精管从内环水平位置向其下方分离7 cm 左右, 并将补片做成卷, 自操作孔置入, 补片要彻底覆盖患侧耻骨肌孔。 操作完成后, 将腹腔镜内CO2放出, 腹膜自然复位后对补片进行压迫与固定处理, 取出Trocar后对腹直肌前鞘与皮肤切口进行缝合处理。

1.4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 包括术中出血量、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 的血清INS、 GLU、 炎性因子 [白细胞介素-6 (IL-6)、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s) 表示, 比较行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情况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 ± s)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 ± s)

注: 与参照组比较, *P <0.05。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 (d)研究组 59 11.25±2.89* 13.80±3.12* 5.47±0.84*参照组 59 18.53±4.10 20.77±4.20 7.05±1.10

2.2 血清INS、 GLU术后24 h, 两组的INS、 GLU 水平升高,研究组的INS 水平高于参照组, GLU 水平低于参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血清INS、 GLU 水平比较 ( ± s)

表2 两组的血清INS、 GLU 水平比较 ( ± s)

注: 与该组术前比较, aP <0.05; 与同期参照组比较, bP <0.05, cP >0.05。

组别 n INS (pmol/L) GLU (mmol/L)术前 术后24h 术前 术后24h研究组 59 30.12±4.77c 68.93±8.55ab 4.52±0.93c 5.74±0.96ab参照组 59 30.73±5.10 48.75±7.90a 4.35±1.10 8.02±1.31a

2.3 炎性因子术后24 h, 两组的IL-6、 TNF-α 水平升高, 研究组的IL-6、 TNF-α 水平低于参照组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 s, ng/L)

表3 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 s, ng/L)

注: 与该组术前比较, aP <0.05; 与同期参照组比较, bP <0.05, cP >0.05。

组别 n IL-6 TNF-α术前 术后24h 术前 术后24h研究组 59 29.33±5.74c 226.70±45.64ab 5.02±1.20c 30.25±6.33ab参照组 59 28.75±6.10 308.93±72.35a 5.10±1.33 45.72±7.80a

3 讨论

腹股沟疝的发生主要是因耻骨肌孔薄弱, 临床主张对其行手术治疗。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既往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常用术式, 具有操作便捷、 疗效确切等特点, 可通过补片来加强后壁, 较符合人体解剖学特点, 但其对机体创伤大、 术后康复慢, 加之临床实施存在一定局限性, 只可对单侧疝实施局部探查, 无法有效检出双侧疝及隐匿疝, 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比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其在腹腔镜下操作, 术野更加清晰, 具有创伤小、 术后疼痛感轻、并发症少及康复时间短等优点, 可用于治疗双侧疝、 复发疝及隐匿疝等[3]。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参照组比,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更少,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更短, 提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与汪洋[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临床上, 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机体常会发生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 其中高血糖属于创伤性手术后较为特殊的一种应激反应。 血清INS 是由胰岛β 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 也是机体内唯一可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 有助于判断机体胰岛功能; GLU 可反映机体血糖状态; 炎性反应属于创伤性手术后常见的应激反应, IL-6、 TNF-α 均为临床常用于反映机体创伤性应激反应、 炎性反应的有效指标, 在创伤性手术刺激下其水平均会异常上升[5]。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参照组比较, 研究组术后24 h 的INS 水平较高, GLU、 IL-6、 TNF-α 水平较低, 提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高血糖状态, 减轻机体炎性反应, 与胥栋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究其原因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小、 术后疼痛感较轻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微创、 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可有效改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高血糖状态, 减轻机体炎性反应。

猜你喜欢

修补术腹股沟炎性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负压引流预防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