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免疫球蛋白E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1-04-15张如南范雪松贺建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性反应本院标志物

张如南,袁 慧,范雪松,贺建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29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1],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35岁的居民中,大约1 370万人患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为4.1%[2-3]。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心力衰竭尤为重要。免疫球蛋白(Ig)E参与特应性疾病和全身过敏反应[4],由B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是基因、细胞因子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5]。近年来,IgE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探讨IgE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6—12月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101例作为心力衰竭组,纳入病例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1]中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其中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性心力衰竭(CHD)为CHD组,38例其他原因所致心力衰竭为NCHD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对CHD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评估,Ⅰ~Ⅱ级25例,Ⅲ~Ⅳ级38例。选取同期本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24例为冠心病组,纳入病例符合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6-8]:于本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至少有1支血管存在≥50%狭窄的患者。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86例为健康对照组。排除标准:(1)有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皮炎等疾病史;(2)寄生虫感染;(3)恶性肿瘤;(4)严重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GFR)<30 mL/min];(5)慢性肝脏疾病;(6)风湿性心脏病及其所致的瓣膜性心脏病;(7)冠状动脉痉挛;(8)现症感染;(9)休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仪器与试剂 B型钠尿肽(BNP)、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采用UniCel DxI 8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进行检测;IgE采用Coulter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购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进行检测;血常规采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购自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进行检测;其他生化指标采用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

1.3方法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心率、吸烟史、饮酒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BNP、hs-cTNI、Ig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HCT)等。

患者入院即刻或基础治疗前抽取2 mL静脉血于促凝管中,室温静置30 min,4 000 r/min离心10 min,得到血清标本。收集血清置于小型离心管中,放置于-80 ℃冰箱中冻存备用。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统一测定血清IgE水平。

2 结 果

2.13组一般资料比较 3组血清Ig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冠心病组的血清IgE水平升高(P=0.001、0.004),但心力衰竭组和冠心病组的血清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续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2.2不同分组下血清IgE水平比较 与冠心病组比较,CHD组血清IgE水平升高(P<0.05),NCHD组血清IgE水平没有变化(P>0.05);与NCHD组比较,CHD组血清IgE水平升高(P<0.05)。与Ⅰ~Ⅱ级CHD患者比较,Ⅲ~Ⅳ级CHD患者血清IgE水平升高(P<0.05),提示血清IgE水平与CHD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见图2。

注:A为CHD组与冠心病组血清IgE水平比较;B为NCHD组与冠心病组血清IgE水平比较;C为CHD组与NCHD组血清IgE水平比较;D为CHD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血清IgE水平比较。

2.3相关性分析 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在CHD患者中,血清IgE水平与舒张压、BNP呈正相关(r=0.330、0.346,均P<0.05),与LDL-C呈负相关(r=-0.238,P<0.05);BNP与LVEDD、LVESD、血糖呈正相关(r=0.288、0.401、0.249,均P<0.05),与LVEF、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510、-0.259,均P<0.05)。见表2。

表2 CHD患者血清IgE、BNP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4IgE和BNP对CHD患者的诊断效能 血清IgE水平诊断CH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0.657~0.766,P<0.05),其最佳临界值为19.55 kU/L,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53.2%;IgE联合BNP诊断CHD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BNP或IgE单独检测,见表3。

表3 IgE和BNP对CHD患者的诊断效能

3 讨 论

本研究对血清IgE水平在心力衰竭和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进行了初步探索,分析了血清IgE水平与CHD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本研究中CHD组血清IgE水平较冠心病组、NCHD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血清IgE水平不同。CHD患者血清IgE水平与BNP、舒张压、LDL-C相关。此外,IgE联合BNP提高了CHD的诊断效能。

心力衰竭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心力衰竭血清学标志物可以辅助指导心力衰竭患者的预测、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对心力衰竭的诊治非常重要。它主要包括以下7类: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牵张标志物、心肌纤维化和重构标志物、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标志物、神经内分泌激活标志物及肾功能标志物,其分别反映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9]。IgE作为一种新兴的心血管系统的炎症标志物,在心血管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4]。有研究表明,IgE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心肌缺血的病理过程,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血清IgE水平也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10]。

炎症在心脏重塑中有重要作用。炎症可以从不同方面触发心力衰竭,包括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影响,以及对心力衰竭病理基础的影响[10-11]。免疫性炎性反应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是机体对侵袭和组织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在血管炎性反应中有重要作用[12-13]。研究结果表明,心脏免疫反应机制的激活会引起心脏的不良重塑,并导致左心室功能不全[14]。免疫性炎性反应过程中促炎信号的转导是由多种细胞介质介导,可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纤维化,最终导致不良的心脏重塑。这其中巨噬细胞发挥重要作用,心脏巨噬细胞主要来源于卵黄囊和胚胎肝祖细胞,组织损伤时水平升高。巨噬细胞群存在多个表型,不同的巨噬细胞表型在心血管疾病中有不同的作用[15]。心脏巨噬细胞包括炎症M1型巨噬细胞(经典激活巨噬细胞)和促进愈合/生长的抗炎症M2型巨噬细胞(交替激活巨噬细胞)[16]。巨噬细胞及其表型(经典激活巨噬细胞和交替激活巨噬细胞)会影响心肌肥厚、纤维化和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15]。IgE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且促进巨噬细胞胆固醇酯在细胞内的积聚和泡沫细胞的形成,从而产生致动脉粥样硬化效应[17]。可以初步推测,IgE的促炎效应和致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均在CHD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心力衰竭的发生又会导致心脏自身的无菌炎症,由室壁应激和心力衰竭后应激、功能失常或死亡细胞释放的信号触发,并以直接(炎症)和间接(血流动力学)的方式诱发各种外周组织的炎症[18]。总之,炎症和心力衰竭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因此,IgE参与的由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炎性反应和致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可以促进CHD的发生,CHD的发生也可以加强炎性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有限,尽管本研究对血清IgE水平与CHD及其心功能恶化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索,但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以便可以提供更多、更加详尽的信息。其次,由于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研究,无法确定血清IgE水平与CHD之间的因果关系。再次,未能多点检测指标的动态变化。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血清IgE水平与CHD及其心功能恶化程度有相关性,IgE与BNP联合诊断可以提高CHD的诊断效能。此外,血清IgE水平对于心力衰竭的病因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

猜你喜欢

性反应本院标志物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