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职业教育有效教学路径探究

2021-04-14刘艳蔚于邢香孙琳杨苗苗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9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路径探究职业教育

刘艳蔚 于邢香 孙琳 杨苗苗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高效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和更新。新的产业结构,不仅改变了劳动力的需求结构,而且对专业人才的类型、技能和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办学和教学模式有了新的期盼。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建立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教学有效性,使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相一致,是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职业教育  有效教学  路径探究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有效教学专项”一般资助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BYD201701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9-0013-03

当前,在新经济体系背景下促发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仅对人才的供需结构有新的要求,更对教育系统人才培养的模式、技能和规划有新的期待。

新型产业体系建设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引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新型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助力。近几年,教育部提出了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意见,对在新型产业体系背景下推动职业教育新发展做出了综合指导,也对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精准教育、开展有效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产业结构调整概述

当下,学界对产业结构的定义为“构成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产业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总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部经济资源在各个产业中的配置结构”。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1]。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嵌入全球产业链,充分释放经济活力,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首先,我国三产总体结构有了优化调整,第一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稳步发展,以服务经济、知识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2]。其次,产业内部进行了优化升级,淘汰落后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用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把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结合起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战略目标的实施,国家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变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版)》[3],为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建立了目标和导向,对指导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产业结构调整下对职业教育的思考

1.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对新型人才需求的新形势下,职业院校要优化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逐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以适应新的发展模式[4]。满足新发展时代对职业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人力资源需求。一方面,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全面普及阶段,以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高层次职业教育的期待;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的互动越来越密不可分,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要在职业教育体系下大力发展技能型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储蓄,不断提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全面发展,切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能工巧匠、伟大工匠的人才[5]。

2.更新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内容

职业院校教学要把“理论技能”作为培养主线,把 “1+X”证书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把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教学追求,把专业技能应用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教育培养设计与模式要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基础,统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促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合理、培养目标清晰、课程体系科学、培养方案规范的衔接,坚持职业属性,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提升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

3.职业教育要匹配市场岗位需求结构

在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新背景下,职业院校迫切要求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升级和优化。职业院校要高瞻远瞩,积极避免市场调节劳动力需求的滞后,建立真正适应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必须根据产业变革的趋势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弥补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差距,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岗位要求、具体实践的衔接,优化学校人才供给与产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避免职业教育人才“结构性缺乏”或“结构性过剩”的出现[6]。

二、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有效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职业教育和产业結构调整后对人才的新要求、新需求的错位和脱节。

(一)教学导向方面,服务产业需求不明晰

在教学目的上,很多职业院校教学导向不准确,教学目标宏大而空泛,不能瞄准国家、社会以及学生个人发展的切实诉求,没能积极与科技发展态势、经济发展方向相匹配,没有很好地根据技能的复合与岗位的更迭及时进行调整,人才培养滞后、被动,无法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二)教学内容方面,对接职业标准不紧密

在培育内容上,职业教育仍以传统教材为主,受传统教材限制,依旧停留在“学科体系”的层面,教材知识内容滞后,一定程度上与技术更新、实际生产内容、工作岗位、企业要求相脱节。学校教学标准和企业标准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教育理念和培育目标停留完成学业基础阶段,证书和技能没有达到理想的正向关联,即便学生获得了毕业证书,工作后仍需要企业从头开始进行岗位培训。

(三)教学模式方面,融入生产过程不充分

在教学场所上,与国家倡导的校企深度融合还有一定差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教学场所上的自由融通交互。在教学设计上,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存在同质化,没有凸显出职业教育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出现以课本传授为主要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现象。

(四)教师素质方面,参与实践教学不胜任

教师缺乏一线实践经验,没有及时跟踪和把握企业相关技术发展和岗位变化的动态,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教师在职赴企业挂职和培训的投入和力度不够,实践技能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存在实践锻炼流于形式的问题;另外,没有有效发挥企业教师的作用,无法将企业人力资源融入学校的教学改革中。

(五)教学评价方面,围绕立德树人不全面

在评价方式上,很多职业院校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存在 “重知识、轻素养;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 的问题,没有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评价主体上,存在单一的现象,没有完全发挥学生主体的评价作用,欠缺师生之间的互评,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体验并实时反馈教学的效果。

(六)教学保障方面,突出提质培优不鲜明

在组织管理方面,学校层面教学行政机构与二级学院的管理机制不够顺畅,二级学院在人、财、物方面缺乏充分的管理权、支配权,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管理权利与责任交错混乱等问题。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高校内部自我评价、高校外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专业评价机构实施、行业企业参与” 的组织架构尚未形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职业教育开展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方法手段,以最科学、合理、经济的资源投入方式来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成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有效教学的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衡量:

1.从教学计划与培育结果的关系来看,要有“效果”。即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前后的学习结果进行前后测来衡量,继而判定教学是否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是否取得了知识传输和技能培训的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组织活动的预期。

2.从资源投入与产出成效的关系来看,要有“效率”。即在现有教学和教育资源的条件下,合理、科学地规划资源配置,以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3.从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来看,要有“效用”。即教师开展理论教学后,理论知识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技能、能力能起到实际效用。

4.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来看,要有“效益”。即教学活动能够契合产业调整背景下新经济产业全面发展的需要和高质量社会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实现能力提升和精准就业,也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新建段的人才供给能力,得到社会认可。

(二)推动实施有效教学的路径与措施

1.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有效教学做好顶层设计

职业教育应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增强教育培训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匹配性,在坚持承担国家战略任务中和顺应产业结构变革中,培育高素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的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层面,要始终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将国家发展和社会经济变革的具体方向、关键内容、重点环节融入教学体系中,根据国家需要实时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实训体系等。在职业教育的培训设计与教学内容层面,要主动加强与产业、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从岗位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建构开放的专业建构体系和与时俱进的课程开发体系,及时调整课程布局与发展方向,逐步细化教学要求,开发与编制课程标准、教学方案与教材等教学资源,服务于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推动院校发展高质量,为有效教学奠定坚强保障

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经济背景下,要求职业院校要提质、提效、提产办学,稳步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加强服务保障力度,进行科学评价,促进有效教学。要完善教学经费保障制度。在保证学校经费 “量入资出、均衡到位” 的前提下,加强对专业课教学的投入,向实践教学倾斜;全力优化配置教学设施设备资源,满足一体化教学、实践性教学和多样化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果。要进行“学考融合”评价方式改革,强化学习过程与评价过程的同步性、一致性,注重体现教学评价的动态性、过程性与发展性,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完善校内外教学质量监督评测机制,对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完善高职院校质量检测和评价制度以及全程监测、及时纠偏的调节机制。

3.实施融合化教学模式,为有效教学聚集优质资源

推进中国特色的学徒制,将职业教育的教学空间从传统课堂拓展到职场,满足真实工作情境的技能传授需求,促进过程知识在岗位上的有效传授,促进默契知识在学徒制头脑中的固化。打破教师固守的以课堂教学形式、课本教学内容的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开拓视野,强化对课堂和工作场所的统筹设计与利用,通过校企合作不断加强课堂与工作场所的融合互动,提升教学有效性和学习技能性。要创新教學模式,全面推行 “项目化”、“一体化”等新型教学方式,真正把“工学交替、产教融合” 运用到人才培养中,让学生和学生模拟现场操作训练。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为社会提供有能力的技能型人才[7]。

4.构建实践性课程板块,为有效教学搭建关键载体

实践性课程是职业教育鲜明特点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所在。要将“做中学”的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大力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课堂,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保证教学内容能够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课程内容要以专业内容为基础,注重实际可操作性,把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融入到具体的课程内容中,促进学生职业胜任力和职业精神的养成。要推动实施基于专业工作流程的模块化课程和项目化教学,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一批开放共享的专业组课程教学资源,实现 “课堂革命”。

5.打造雙师型师资队伍,为有效教学提供人才支撑

校企要积极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统筹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将技能的优势和特点融入师生互动以及教与学、学与用之中。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教师要积极赴企业顶岗挂职,参与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项目研究,定期参加行业职业标准与技能培训,强化教师对行业前沿动态的准确把握,并将行业中最先进的技术与方法纳入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有效性。通过落实“1+X”证书制度,加强聘请实践能力强且有丰富理论知识的企业专家担任外聘教师的力度,解除人员管理体制机制的桎梏,促进校外专家与校内教师的对接交流,形成取长补短、相互帮扶、共同进步的氛围,进而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容,拓展产教融合。学校要全力为教师提供优质的实践环境,依托校企共建平台和实训基地,不断更新设备,促进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完善校企人员双向流转制度,培育和引进双师型教师,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努力造就一支理论素养高、操作能力强、优秀的教学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8]。

四、展望

职业教育是与产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之一,也承担着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大使命。在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开展职业教育有效教学的进一步探析与研究,对提升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新的产业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要继续完善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着力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并完善多元化办学格局,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张鹏.从就业结构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J].当代经济,2005(6):2.

[2]晁怀翔,刘宝,杨海宽.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及策略[J].职教论坛,2010(1):81-8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http://www.gov.cn/xinwen/2019-11/06/content_5449193.htm[EB/OL],2019-11-06.

[4] 章君.新发展格局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意义与具体策略——基于职业教育功能的视角[J].教育与职业,2021(12):13-18.

[5]程宇,李玉静.经济社会治理和教育结构调整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31):17-21.

[6]孙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的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9(6):102-102.

[7]丁中燕. 高职院校专业课有效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8]付含菲.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20.

作者简介:

刘艳蔚,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路径探究职业教育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