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村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1-04-14曾美兰

成功密码 2021年5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法治道德

曾美兰

社会飞速发展、孩子接触的信息繁杂以及其他因素,导致农村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低,尤其是留守儿童群体,他们在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尤为薄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关联性强,以课本教材为例,通过深挖教材,开展一系列活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小学高段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绪论

(一)内涵的界定

自我保护是人的一种自发性行为,自我保护能力指的是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它包括很多方面,例如:生活自理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防范能力、自我救护能力,等等。

在新课程标准中,依据学生的思维、情感、语言发展、心理特点等将小学分为三个学段,其中,小学5、6年级为第三学段——高段,小学5、6年级学生则为高段学生。

(二)研究背景

1.国家课改需要

国家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以人为本”是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同时,它要求学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这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能够适应生活。因此,教学要回归生活,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最终引导孩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

2.学校社会发展需求

学校会宣传特定的安全知识,但是由于学校的宣传工作都比较大、宽,缺乏深入、细致的讲解,学生在校期间遇到影响人身安全的事例时有发生,其中体育活动意外占比最高、校园暴力事件、校外安全事故等也普遍存在,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弱,只知道要保护自己,有自我保护的基本概念,但并不知道具体的自护措施,这足以说明学生迫切需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国家的公民。青少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珍爱生命,成为知法、懂法的人,帮助他们茁壮成长。

3.“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现状

这是一门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它越来越受重视。从由其他教师兼任到现在由专职教师任教,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调试自我心理状态,最终能适应社会,能够在生活中保护自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关联性强,里面含有很多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内容,但是教材内容多为传授性内容,学生感觉比较单调,教师需要拓展很多课外的知识或时政新闻等。另外,课堂更多还是采用填鸭式教学,这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有些不符,孩子们还是喜欢有趣的事情,喜欢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感知抽象的知识。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收集、摘录有关小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书籍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资料,了解自我保护的相关内容,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更好促进课题的实践研究。

2.调查分析法

通过问卷星方式向有5、6年级学生的学校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们自我保护能力的现状,查找问题,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

3.行动研究法

实践出真知,任何理论都是从实践中得到。通过开展大量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学生自我保护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安全教育不够深入

学校对学生虽有相关的安全教育,但是有时候受各种限制,教育偏重理论传授型。对提高学生的自护意识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还不够深入,无法有效运用于实际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校能够教授很多安全知识,但是有很多知识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2.家庭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未真正重视

在家里,家长一般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对孩子的安全方面虽有教育,但没有实际的、细节上的教授。很多孩子在潜意识里还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家长一般都只会叮嘱自己孩子在学校要小心,要和同学好好相处,却没有告诉孩子如果在校园中遇到了校园欺凌或者暴力该怎么处理。孩子回到家中,父母最关心的都是学习,容易忽略对他们特殊时期的特殊安全教育。

3.学生自身保护意识薄弱

學生由于年龄小、与社会的接触面小、生活经历少,自我保护能力相对成人弱很多,即使思想上意识到要自我保护,但是行动上却仍不知如何做。就像很多同学知道灭火器的使用,也知道在意外着火的时候可以使用灭火器,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灭火器的具体操作,不懂得灭火器使用的四步口诀:一摇,二对,三拔,四压,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碰到意外着火时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实施保护自己的行为。

三、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措施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它对学生的影响巨大,教育面广、涉及学生人数多,教学效率高,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和学校的主阵地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主,其他方式辅助进行。

一是要采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单一的以课堂讲述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经过不断研究,我们发现一套适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模式——“课堂+”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促进课堂教学与其他方面的融合,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时将课堂讲授与线上、课堂与心理工作室、课堂与生活、课堂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等,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二是创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主要听老师讲。随着学生成长,思维越来越活跃,需要教师积极引导。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经过反复试验和研讨,我们摸索出一套符合学生、教学实际的校本课堂教学“四步三环”模式:第一步是呈现案例探真知;第二步是分析案例树意识;第三步是拓展延伸提能力;第四步是实践运用见行动。一堂好的“道德与法治”课需要经历磨课、洗课、晒课三个环节。教学时由学生身边的案例出发,进行分析、解说,这样的导入环节学生十分感兴趣,通过分析后,学生能够在意识上有提高,经过一定的活动拓展延伸后,最终学生能在实践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磨课、洗课、晒课会让道德课更加适合孩子们的认知,造就一堂成熟的课。

三是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作合理补充。在《道德与法治》学生用书中,自我保护方面的内容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拓展其他相关内容,以此对教材做补充,丰富自我保护能力的相关知识。

拓展补充的内容时,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与自我保护能力密切相关。其次,要选择与时俱进的新材料。最后,拓展内容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四是采用多种路径相结合,提升整体效果。由单一的形式变为以下方式:

(1)混合式。在一件事情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例如在讲防溺水时,不单单采用老师说教的方式,还可以向学生播放图片、视频等给学生带来视觉、感官的冲击,让他们意识到私自下水的危险,懂得怎样预防溺水,当碰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做,将意识内化为行动。

(2)组合式。同一主题,教师可采用课堂教学与线上活动相配合,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相结合等方法。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完一个知识点,但是觉得有的部分知识点还没有讲透彻,或者还想补充一些内容,这时候可以采用线上的方式继续教学。老师讲完课后,可以采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巩固学习的效果。讲安全标志时,教师讲完后,可以设计“寻找身边的安全标志”“设计并粘贴安全标志”等校外活动,深化效果。

(3)融合式。一种方式和另一种方式融合使用,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在学生学习自救等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通过课堂的讲解,然后再邀请专业人士现场演示,两种方式融合使用,让学生不仅从理论上提高安全意识,更能够从动手操作中掌握自救技巧。

自我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关系着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健康、身心和谐。祖国的未来在青年,民族的希望在青年。青少年儿童经过生命教育后,懂得生命的宝贵,学会珍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多元手段,家、校、社会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普通类一般课题“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实践研究——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PTYB086。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保护意识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