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2021-04-12田静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湖心亭看雪白描

田静

内容摘要:《湖心亭看雪》作为明清性灵小品文的代表作品,作者通过白描手法将西湖雪景的空灵寂寥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文章既写景又叙事,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超然于世、孤寂高雅的人生情怀。本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以读生问,初步解决文章疑难;仔细品读,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知人论世,感悟作者遗世独立的孤傲情怀。

关键词:痴 白描 孤寂高雅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十二课课文,作者为清初文学家张岱。作为明清性靈小品文的代表作品,作者通过白描手法将西湖雪景的空灵寂寥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文章既写景又叙事,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超然于世、孤寂高雅的人生情怀。

一.教学设想

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小品文,故事情节简单,雪景奇美,学生有能力把握文中的而重点字词,并能从中感受出西湖雪后的奇景之美。但是,要从这些文字中感受到天地浩渺的空灵之境会有一定的难度。此外,由于时空差距,要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体会张岱的孤傲隐逸之情也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本文教学将通过对重点字词以及白描手法的解读引导学生进入空灵曼妙的西湖雪景,进而走进文中意境、走进作者之心。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以读生问,初步解决文章疑难;仔细品读,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知人论世、深入感悟,进一步感悟作者遗世独立的孤傲情怀。

二.教学目标

1.美读课文,通过还原比较法加深对“独”“与”“痴”等重点字词的体会,感受作者使用白描手法的精妙之处,品味西湖雪景的苍茫与空灵。(重点)

2.通过写景叙事的分析,结合背景材料知人论世,感悟张岱孤寂高雅、遗世独立的精神世界。(难点)

三.教学手段

黑笔、粉笔、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创设情境法、炼字法、文本细读法

五.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引发思考

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品读明末文学家张岱的山水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到这个题目,大家都有什么疑问?

预设:为下一步自读课文解决疑问做好铺垫。

(二)初读感知,答疑解惑

1.听录音范读,正字音节奏,知课文大意。PPT出示重点字词读音以及一词多义。

2.请大家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完成湖心亭看雪记录表。

PPT呈现:

预设:初步理解课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思考。

(三)品味奇景——看雪之行

1.教师提问:张岱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去游西湖?为什么选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

板书:湖心亭

PPT提供资料: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西子湖拾翠余谈》明汪珂玉)

余以湘湖为处子,腼腆羞涩,犹及见其未嫁之时;而鉴湖为名门闺淑,可钦而不可狎;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媟亵,故而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至雨雪则寂寥矣。

预设:感受雪后西湖的美,体会张岱不同于他人想法,为品味作者之痴作铺垫。

2.教师提问:张岱看到了怎样的雪景?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字或词或句,说说你在这些字眼里读出了什么?

板书:看雪

PPT呈现: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预设:

(1)感受“绝”字所营造的万籁俱寂的氛围,“独”字所传达出的作者特立独行的风格。

(2)通过还原比较,加深体会。去掉“与”字、改变量词、改变语序,重点感受量词之奇、视角之奇、色彩之奇所表现出的天地茫茫、融为一体的雪后奇景以及人物渺小之感。

3.师生齐读写景两句,读出天地茫茫、人境合一的感觉。

4.教师提问: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上下皆白的背景之中,只有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的特写镜头,文字简练、质朴自然,不加修饰,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白描)

PPT呈现:

白描手法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曾把这种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法。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便可以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白描不仅能写景还可以写人记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身世的介绍:“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作者抓住他“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

预设:学习白描手法的使用,重点在于通过张岱笔下的白描写景进一步了解白描手法在其他文章中的使用。

5.师生带着情感,跟随配乐美读写景奇句,注意停顿、读出韵味。

(四)感悟痴情——看雪之心

1.教师提问:张岱到达湖心亭之后发生了什么?有人捷足先登?那两位金陵人是如何表现的?假如你是金陵人,你会说些什么?

PPT呈现:请用“湖中想不到还有如此______________的人”句式来回答

預设:体会金陵人遇到张岱的欣喜与激动之情。

2.教师提问:张岱会如何回应?给出下列两种回应方式,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PPT呈现: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亦大喜曰:“知音也!知音也!”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心曰:“憾也!憾也!”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预设:理解“强”字的两种不同含义,一作“尽力”,感受作者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快意;二作“勉强”,重点感受作者内心的孤独。

(2)PPT呈现: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出身仕官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述。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两部作品均作于明亡之后。《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西湖梦寻》序·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陶庵梦忆》序·张岱)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的挽歌。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惟有哀怨,惟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

预设:知其人、论其世,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背景,客观地理解张岱遗世独立之感以及故国之思。

3.教师提问: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评价张岱。(痴)你认为该作何解释?

板书:痴

PPT出示:

“痴”的四个义项:

①傻、愚笨;②极度迷恋某人或者某事物;③极度迷恋某人或者某种事物的人;④由于某种事物而变傻了的。

预设:结合以上内容重点体会张岱非同常人的超逸、清高,进而理解张岱的孤独隐逸之情。

4.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张岱,对于舟子的话会作出何种回应?请用:“舟子啊舟子,_________”的句式进行课文续写。

预设:进一步对比感受作者之痴与金陵人之痴,开放式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允许产生不同答案。

5.教师总结:好一个孤傲不群的张岱、超凡脱俗的张岱、抱节守志的张岱。明代灭亡对张岱来说是其人生的一大转折,由一个仕宦世家的贵族公子成为了一个归隐著述的“闲人”,历尽人世沧桑变化的他,思想和文风发生了巨变。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言:

PPT呈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6.全班深情配乐朗读全文。

七.板书设计(略)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湖心亭看雪白描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写给远去的路遥
白描先生为我刊题词
《白描荷卷》自跋
从《湖心亭看雪》一文窥张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的情感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