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海洋诗歌的生态思想回顾

2021-04-12陈雨涵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生态思想浪漫主义

陈雨涵

内容摘要:本文以美国历时发展为线索,回顾了不同时期美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并试图发现美国海洋诗歌的生态思想根源,以及海洋诗歌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美国海洋诗歌深受超验主义、浪漫主义的影响,饱含对现实环境的重大思考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啟示。值得一提的是,海洋一直与美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现有研究似乎一直局限于“陆地”,没有延伸至“海洋”,海洋的污染没有得到重视,海洋诗歌的生态哲学价值也有待进一步挖掘。

关键词:海洋诗歌 生态思想 超验主义 浪漫主义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西进运动的推进,美国开始大刀阔斧的开拓自然,全面追求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然而,美国在经济方面取得的进步却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的,人们的环境保护和生态理念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超验主义和浪漫主义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异化,以及生态破坏的严重性,提出要摒弃征服自然的错误思想,呼吁“回归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受到了超验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熏陶,怀着对现实生态危机的思考,一大批诗人将自然作为诗歌创作的主题内容。纵观历史发展进程,

一.移民初期:改造自然

美国的海洋文化最早可追溯到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美国借助海洋的优势,进行捕鱼养殖,跨国贸易,殖民扩张等,逐渐发展为海洋大国。以航海经历为背景的故事,也发展成为海洋文学的常见形式之一,但这个时期海洋诗歌还并未发展壮大。早期移民主要通过日记、书信和散文等方式来记录自己航海经历和新生活的感悟和期待。17世纪约翰·史密斯在《新英格兰记》中记载了美国新大陆的自然风貌和动物植群,并对其壮阔绵延的海岸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看出,移民初期的人们对大自然是充满敬畏和尊重之情的。

随着以欧洲移民为主的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北美大陆,清教主义在这片土地上传播开来。清教徒视自己为崭新的人,努力勤奋,积极开拓荒野,显示出强烈的进取心。这一时期,著名的清教徒温思罗普甚至声称要为人类建造一座为世人仰望的山巅之城。[2]他们不断的砍伐森林,开采矿产,剥削野生动物,掠夺各种自然资源。亚历克西斯在《论美国的民主》写到:美国人对于生动的自然奇观无动于衷。直到他们用斧头砍下围绕着他们的广袤森林,才会真正地理解其价值。他们的眼睛望着远处的目标,穿过荒野,排干沼泽,改变河道,定居荒野,征服自然……”[3]随着新大陆的开发,人类逐渐站到自然的对立面,将自己与自然剥离开来了。自然变成了有待开垦的荒野,而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二.西进运动:利用自然

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宣布独立。随后美国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开始不断扩大自己的版图。成立初期,美国的13个州均为于富饶温暖的东海岸,此后,美国通过战争和购买等途径沿着密西西比河向西扩张,其疆土逐渐延伸至西海岸。加之后期从西班人手里抢来的夏威夷群岛和从俄国买来的阿拉斯加和,美国一跃成为全世界领土面积第四大的国家。美国的眼光并不止于陆地,而是积极探索广阔的海洋空间,寻求更多海洋利益。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美国显示出强烈的海洋野心,其海洋产业迅猛发展如渔业、航运等,为美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海洋经济迅猛发展,商船和渔船供不应需。大批海员海军出现,也为美国的海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员储备。随着西进运动开展,美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海洋资源,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力的富余使美国逐渐成为海洋强国。

海上经历也为美国海洋文学的发展推波助澜,一系列海洋文学作品开始出现。其中,麦尔维尔的《白鲸》深刻再现了规模壮大的美国捕鲸行业,以及人类企图征服海洋的野心。小说结局以主人公亚哈船长和白鲸莫比·迪克同归于尽而告终,也警醒读者人类必须对大海存敬畏之心,找到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相处之道。

三.工业化时期:牺牲自然

到了19世纪,美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热潮之中,为了经济利益,不惜以破坏自然生态为代价,肆意疯狂的掠夺自然资源,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变得异化。[4]接踵而至的还有各种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土流失、资源枯竭等,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大肆传播,过分夸大人的主体性。人类的物欲和自大进一步放大,陷入追逐物质利益的盲目狂热之中。部分人类甚至认为随着蒸汽机发明,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就可以完全实现对自然的改造,控制和征服。

法国浪漫主义先驱卢梭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以及妄图控制、征服自然的错误思想,提出了“回归自然”的思想。[5]随后,超验主义开始在文坛兴起。超验主义领袖爱默生认为“自然是精神的象征”,认为人应该回到自然中去,获得自然界的启示和灵感。[6]爱默生倡导人们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对自然要超越实用,实现一种人和自然合一的境界。另一位超验主义代表人物梭罗也主张人要回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生活的意义,专心聆听自然界的启示。[7]超验主义放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错误理念,赞美自然,唾弃物欲。

四.海洋诗歌:回归自然

以惠特曼为首美国诗人们正是受到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的熏陶,将“大自然”作为创作的重要内容。在惠特曼的诗歌中,人与自然达到高度融合,自然成为他观察、感受、描写的中心。正如诗人在《草叶集》初版序言中所指出“现实与灵魂之间的通道”。他说:“陆地和海洋,动物、鱼类和禽鸟,天空和星辰,树木、山岳和河流,这些都不是小题……但是人民所期待于诗人的不只是指出那些无言的实物所常常具有的美和尊严而已……他们期待他指出现实与他们灵魂之间的通道”。[8]海洋是惠特曼抒发生态理念的重大主题之一,惠特曼笔下的海洋意象与精神世界密不可分。[9]他对大海充满着丰富炽烈的情感:海洋既狂暴又宁静;既是母亲也是父亲;既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灵魂的归属;既是养育万物的庇护者,也是吐露真理的启蒙者。通过海洋诗歌的书写,读者可以领略到人与大海的相依相存,以及人类精神世界与自然世界的高度统一。

此外还有朗费罗、洛厄尔、和惠蒂尔斯等杰出诗人围绕浪漫与激情、生命力与创造力、死亡与命运之旅等主题对大海展开叙述。[10]在诗人们的笔下,大海是充满神性的,大海可以引导人们发现真理,净化灵魂,寻求真我。

19世纪后期,生态批评开始盛行,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出批判,并倡议应该发扬以生态为中心的生态中心主义。1962年,“现代环境运动之母”——蕾切尔·卡逊发表作品《寂静的春天》,该书被誉为美国生态文学发展的里程碑。在书中,卡逊通过实际案例和精确数字揭露了人类滥用杀虫剂和化学物品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试图唤醒读者的生态良知。

实际上在1941年和1951年,卡逊还发表过《海风的下面》和《我们周围的海》两部以海洋为主题的作品,但这两部作品却没有引起热烈的反响。卡逊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大海的热爱,以及对油船等机器污染海水、空气的批判,称人类留下其作为大洋岛屿之毁灭者的最黑暗的记录。[11]她认为工业时代以来人们始终存在“人定胜天”、“征服大自然“等错误思想,没有尊重生态系统发展的自然規律,也没有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其后果必将是灾难性的。

五.结语

美国的建立和发展都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海洋见证了美国历史上人类与自然的博弈,以及正确生态意识的觉醒。海洋诗歌记载了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民傍海生长、陷入迷惘又找回自我的故事。本文简要的梳理了美国海洋诗歌中的生态理念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蕴藏的具体生态内涵。如何有效地挖掘海洋诗歌的生态哲学价值,运用何种研究方法比较合适,则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章成成. 19世纪中美海洋诗歌主题对比研究[M]. 长江丛刊, 2019(2):82-83.

[2]Nash, Roderick, Wilderness and the American Mind[M]. 3rd e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2.

[3]Tocqueville, Alexis de, Democracy in America [M].ed. By Philips Bradley 2vols. New York: 1945.

[4]金莉. 异化与救赎:《铁厂生活》与 19 世纪美国工业化社会[J]. 外国文学, 2017(5):3-13.

[5]卢梭. 李平沤译.《爱弥尔》[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5.

[6]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博凡译.《自然沉思录》 [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20.

[7]亨利·梭罗. 徐迟译. 瓦尔登湖[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211-222.

[8]沃尔特·惠特曼. 楚图南、李野光. 《草叶集》.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1081.

[9]李野光. 惠特曼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08-118.

[10]段波、张泉. 19世纪美国海洋诗歌主题述略[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1):17-21.

[11]Carson, Rachel. The Sea Around Us. New York :Oxford UP, 1989.

基金项目: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一般类)“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海洋诗歌分析”(IF2020071)。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
对《双城记》中对立特点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进行再次探讨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