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珍珠作品对西方理解中国文化与习俗的影响

2021-04-12赵玉婷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影响

赵玉婷

内容摘要: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对中国怀有着刻板印象,他们认为中国人生性愚笨且僵固,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多数西方人仍认为中国是一个劣等民族。对于中国及中国人描写的作品,大都充满离奇和怪诞。赛珍珠以其在中国生活的亲身经历,用写实和白描的手法让西方人了解到一个相对真实客观的中国。赛珍珠作品成为西方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为上个世纪的西方打开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底蕴的窗口。赛珍珠作品中关于中国文化与习俗的描写真实且深刻,从跨文化的视角去解读其作品里对中国人来说习以为常却对西方人来说新奇陌生的文化与习俗,使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得以交流,并获得西方人的理解与尊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对中国形象的丑化与抵触,因此对西方人理解中国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研究和再读赛珍珠作品不仅可以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而且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关键词:赛珍珠作品 西方社会 中国文化与习俗 影响

十九世纪中叶,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侵略下,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的国际处境使得西方不仅嘲笑中国而且讥讽中国人的无知与无能。当时的中国除了政治經济备受西方打压外,文化也被肆意的侵袭与碾压。以侵略姿态的西方世界不仅对中国形象丑化,而且以轻蔑的口吻来谈论中国民族,对中国充满敌意且对中国人持有呆板的刻板印象。他们认为中国人是那些长辫子、吸鸦片、裹小脚的愚昧种族。后来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不知道如何自救的中国人更是遭到了西方人的不尊重。在表象事实如是的情况下,西方人不愿意去深入了解这个看似并没有内涵与精神的民族,他们对中国知之甚少且偏执己见。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历史地理教科书中基本是基于嘲弄的常识,亚洲常是被遗忘的角落,至多提及中国的长城和拥挤的人群。同样在世纪之交,在美国的外交界无人会花费哪怕仅为一天的时间来研究亚洲(Conn, 1996:34)。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其中谢绝发表赛珍珠文章的文学经纪人曾说“没人对中国题材的作品感兴趣”(Pearl, 1956: 258)。由此可见,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前期中国是被嘲弄的对象,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客观真实的再现中国大地及中国大地上的那些勤劳朴实的中国人,而赛珍珠用她白描的笔触将她在中国大地上的所见所感写进了她的作品,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将中国带到世界视野中。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评语写道:“她用细腻的笔触搭起了一座文化的桥梁,让我们看到了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不一样的真实一面。”

赛珍珠一生出版了四十余部作品,随着国际环境的改善,六十年代后期,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显示,她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美国作家。阅读赛珍珠作品,我们会发现赛珍珠试图向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中国农民的真实心态、中国社会逐渐变迁的真实形态、中国当下的文化习俗及生活方式。她的作品无疑是西方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使得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被交流和理解。美国前总统布什访问中国时曾说:“我当初对中国的了解,以至后来对中国产生爱慕之情,就是赛珍珠的影响,是从读她的小说开始的。”由此可见,赛珍珠作品对西方人认识中国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赛珍珠因《大地》及中国题材的作品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时期,他们对生活的迷茫及坚守与中国大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有着跨越时空的相同体悟,在赛珍珠作品中可以看到勤劳质朴、坚强勇敢的中国人不屈于社会环境的艰苦顽强的生活,这种不屈的意志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度的人无不为止感动与共鸣。因此,对赛珍珠中国作品的研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使世界各地的人们跨越民族和文化的界限,坚持文化平等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共生共融,并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减少文化壁垒。本文以跨文化交流的视角,探求赛珍珠作品对西方理解中国文化与习俗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学习如何做好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传播交流添砖加瓦。

一.赛珍珠的双重文化身份及作品优势

赛珍珠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她对中国土地及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她出生在美国,但还在襁褓中的赛珍珠就被美国传教士父母带到中国,并前后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其塑造品格和个性的幼年和青年都是在中国城市度过的,并把镇江称为她的“第一故乡”。在中国生活的赛珍珠不仅耳濡目染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而且家中请了家庭老师孔先生给以儒学熏陶。同时赛珍珠的母亲给她阅读美国的教科书并布置功课巩固以防脱离美国社会。十八岁回美国在弗吉尼亚的女子学院读大学,主修社会学和心理学。重返中国后与在中国的美国青年农业经济学家布克结婚,婚后跟随丈夫搬到乡间生活,深入的农村生活让赛珍珠对大地上辛苦劳作的中国农民有着深刻地认识,为其创作积累了大量真实可感的素材。1920年,赛珍珠又随在金陵大学执教的丈夫来到南京,她受聘于美国教会所办的金陵大学,并先后在国立中央大学等校兼职授课。她在中国的土地上深谙中国文化并使用东方的思维方式,使得她与徐志摩、胡适、林语堂、老舍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由此可见,在中国的赛珍珠不仅在学识涵养上而且在人际交往上都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相对于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赛珍珠无疑是个中国通,最重要的是她能用西方思维去解释东方现象并被西方认可和接受。赛珍珠的这种双重文化身份和思维模式,加上其很高的文化知识素养,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及作品的广为流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十世纪初期,赛珍珠是英语世界里传播中国文化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她用西方思维向世界介绍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度以及中国人是怎样的人。赛珍珠用西方思维的表达方式描写中国的土地及风土人情,使得其在英语世界里获得很大的认可度。她通过文学作品把中国社会及中国人带到西方公众面前,向西方世界打开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的窗口。1938年以中国农民为题材的作品《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将中国带入世界的视野中,其中勤劳善良、质朴刚毅、以孝为先的中国农民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世界一个世纪以来对中国形象的丑化和抵触。美国新闻名人海尔德·艾赛克斯(HAROLD ISAACS)在他的杰作《我们里的烙印》一书讲到,他曾深入采访过的五十年代的美国政府、新闻、商界等要人们,都深受赛珍珠笔下刻画的中国人物的影响。尤其神奇的是,尽管经历过抗美援朝、越南战争和“文革”,美国百姓对中国人民的良好印象居然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这不得不归功于这位超前女性对中国的杰出贡献。由此可见赛珍珠作品对西方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二.作品中中国文化与习俗的体现及影响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不同时期的文化映射着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物质文明发展水平。在中国生活过四十多年的赛珍珠见证过中国革命,目睹过社会动荡,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了然于心,对中国农民感同身受。她笔下的中国从太平天国运动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蕴含着儒家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小到中国人的日常起居、人情世故,大到社会变革,时代更替等等,每一部作品都润物无声的体现着中国的文化习俗和中国人的处世方式。赛珍珠将她相对主义文化的理念融入作品,使得西方人在了解到一个相对真实客观的中国的同时接受文化的差异性,这些文化与习俗虽异于西方,但不妨碍得到西方的理解与尊重、接受与包容。本文将赛珍珠作品中的中国文化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物质文化

1.茶饮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在中国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三个主要时期:自武王伐紂,茶叶已作为贡品及物货交换的物品;唐代已成为“家不可一日无茶”的局面,出现茶馆、茶会;清朝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儒、释、道的哲学思想相融合,演绎成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赛珍珠中国题材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茶是日常生活中必然出现的场景,以下例子,可窥一斑:

例1:但王龙坐着喝茶的地方,许多人喝茶时叽叽喳喳的说笑、掷骰子和打麻将时骨牌的碰撞声,几乎淹没了其他一切声响。(王逢振,2019:280)

例2:原来这家茶馆就是他们父亲王龙当年来过的茶馆……在茶馆里就不一样了,尽管说话的嗡嗡声响成一片,但仍然给人一种宁静的气氛。(韩邦凯、姚中、顾丽萍,2019:106)

例3:寒暄之后,他们坐了下来。堂哥吩咐拿茶来。(沈培錩、唐凤楼、王和月,2019:17)

例4:林潭和小贩坐在桌边,他老伴给他们沏上茶,然后也端张小板凳坐在一边……他端起碗,喝光茶就站了起来。(刘峰,1998:7)

赛珍珠作品《大地》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其中包含“茶”的场景总共出现高达252次,并且赛珍珠每一部中国题材的作品中都能找到关于茶及茶馆的描写,可以看出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从例2可以看出,茶馆始终如一的存在着,儿子们来的茶馆就是父亲当年来过的茶馆,等百年后,可能孙子们来的茶馆就是儿子们当年来过的茶馆,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继承性。例3中可以看出,有客到访,沏茶是一种待客礼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深厚,可追溯到神农尝百草。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专门的茶馆临街而立,且在儒、释、道的无声浸染中形成特有的茶道精神。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皆可饮。赛珍珠作品都有体现茶馆、茶店的大众化和平民化,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聚集地,是暂时抽离土地和日常琐事,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虽然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但中国茶及茶文化漂洋过海与其他各国文化历史相结合,形成英国茶文化,摩洛哥茶文化等,结合其本国文化演绎后的各国茶文化与中方的茶饮文化相差甚远。西方的茶饮文化以英国为首,英国人有300年饮红茶的历史。为什么英国人独钟红茶呢?追本溯源,可知中国的绿茶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海运上通过发酵而形成红茶。茶作为舶来品受到贵族的推崇与热衷,他们通常以下午茶的形式,茶中添加牛奶或咖啡,并搭配甜点,没有固定场所并且充满贵族气息。而中国的茶顺乎自然,清饮雅尝,既可交友也可养性。茶及茶文化是炎黄及子孙智慧实践发展的结晶,是文明古国一脉相承的印证。西方人在阅读赛珍珠作品时会不自觉感叹中国历史的悠久、古代人民的聪慧以及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2.服饰文化

服装和饰品体现了人类的劳动成果,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产物。中国的服饰由原始时代的兽皮御寒到唐代的雍容华贵再到清朝的长袍马褂以及后来改进的中山装……,无不体现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演变史。中国的服装一直在发展变化着,不断的创新着。从赛珍珠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清末的中国服饰以长袍为主,鸦片战争后随着新思潮的涌入,受到“剪辫易服”风潮的影响,开始出现中西元素的混搭。饰品摆件多以黄金白银材质为主,尤其黄金在中国是富贵的象征。古时达官贵人的日常餐器均以黄金白银为材质打造的,皇宫中的大摆件小玩意大多都是黄金铸造,因此它们还是权利的象征。由于封建社会,寻常百姓人家生活贫苦,黄金在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多见,而具有化毒辟邪的白银成为百姓制作首饰的首选。赛珍珠作品中关于服饰文化的描写枚不胜举:

例5:下午穿的长衫仍旧没有脱下,因为他穿不惯,所以揭起下摆,塞在裤腰带里,觉得紧紧的。(万绮年、夏尚澄,2010:210)

例6:他是个城里人,高高个子,从头到脚一看,就可以看出他是很文雅的人,身上穿着灰绸长衫,脚上穿着皮鞋,他那双大而柔软的手掌,习惯地摸着光滑的下巴,他每走一步,就有一股香气从他身上散布出来。(万绮年、夏尚澄,2010:54)

例7:在那家富丽的茶馆里,他是唯一穿布衣而不穿绸衣的人,而且他留着任何城里人都不留的辫子。(王逢振,2019:279)

赛珍珠作品中的描写明显看出清末民初的中国存在着阶级性,农村衣着和城市衣着有着很大的差别。长衫是体面的象征,只有不用下田劳作的城里人才会穿面料讲究的绸子长衫。例8:中为了去城里打探消息的大儿子专门穿上长衫以显得是城市集体的一分子以获得更可能多的可靠消息。而且城里人接受思想新潮是不留辫子的,而《大地》中主人公王龙把辫子视为生命,剪辫子要回家问问父亲,这些都体现出了乡村和城市的差别。而且新思潮的涌入及变化首先从城市开始。例6中管事因不用田里劳作和风吹日晒,因此有着柔软的手掌和光滑的下巴。他身着长衫,脚穿皮鞋,身上含香。长衫与皮鞋于一体,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服饰与西方服饰的融合,由此可见,此时的中国在服装和思想上均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中国文化中不乏精华和糟粕,优秀文化得以保留,糟粕将会被时代所吞噬。

例:9:有些人家比她有钱,就说那个客店的老板娘吧,她们家是很宽裕的,她的手上带了两个银戒指,耳朵上还有一副耳环。这些首饰,是年轻的母亲从她做姑娘时就羡慕起的,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想到手的东西(万绮年、夏尚澄,2010:7)

例10:母亲放下帐子,坐在桌子旁边,从胸衣里掏出那包首饰,把纸包打开,银白闪亮的戒指,漂亮的耳环,每只上面系了三根精致的小链子,每个链子底下挂了个小玩意,她用那粗硬的手提起来,靠近眼睛看看,第一条挂一个小鱼,第二条挂一个小铃铛,第三条挂一个小星星,工都很可爱,都很灵巧,任何女人都会欢喜的。(万绮年、夏尚澄,2010:93)

黄金白银不仅是财富权利的象征,其材质的饰品也是爱美之心的人们追捧的身外之物。但由于贫富差距的影响,穷苦人家的女性往往爱而不得。寻常百姓家女性饰品多以银饰为主,戒指耳环居多。由例9中母亲拿出的耳环可见,做工精细,样式精美,说明当时的银饰发展已较为成熟讲究。而在赛珍珠另一部作品《帝王女人》中可以看出,黄金雕饰是皇家最惯用的装饰,富丽堂皇的宫殿,屋顶上的金牌,圣坛上的金像,镶着珠宝的屏风,精美的瓷器……在皇宫中就连做针线活用的顶针都是金的。皇宫中的精美绝伦的饰品都是顶级御匠精心打造的贡品。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社会平民百姓与皇家贵族的阶级性。

(二)制度文化

1.家庭文化

社会科学家认为家庭文化是指家庭价值观念及行为的总和,每个社会都有其认可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西方的家庭价值观念迥异,西方并不像中国家庭有着较强的家族意识,在中国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是人丁兴旺家庭繁荣的象征,老人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格外尊敬。而西方奉行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父母与子女关系平等,而且大多以核心家庭为主。在赛珍珠作品里中式家庭价值观念由人物的行为和态度而体现的淋漓尽致。

例11:就连夜里老太婆咳嗽,她也是很温柔地起身,拿水给她喝。(万绮年、夏尚澄,2010:12)

例12:这些日子里,母亲忍受着磨难,身子软弱无力,媳妇服侍她倒很周到,替她做的所有的事也都使她称心,而且还不耽搁别的家事。(万绮年、夏尚澄,2010:156)

例13:当儿子又看见母亲拿着锄头的时候,说:“妈!这里不需要你做工,别人看见你这样大年纪还在田里做工,真会使我难为情的。(万绮年、夏尚澄,2010:164)

例14:母亲把地洞挖开,取出钱来,取出的钱足够替老太婆风风光光办后事的。(万绮年、夏尚澄,2010:102)

受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浸染,中国社会的孝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和道德观念中。长辈坐拥着最高的权威地位和话语权。从例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孝道小到起身拿水大到办理后事,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大地》中,王龙对父亲的安排言听计从,恪守父训。饥荒来临时,不管孩子也要先照顾父亲。在南方逃难的路上宁愿屈服卖掉女儿也不离不弃年迈无用且生病的父亲。而且无论是《大地》中的阿兰还是《母亲》中的母亲,媳妇们也都是心甘情愿且无条件耐心的伺候公婆。而西方有着自由,人权,重视个体的价值观,于西方人而言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乏有僵化之处,但在困难时刻仍坚定不移以孝为先的内心信条却令人动容。

2.社会文化

例15:總督仍然控制着广州,他也没有接见英国的高级使者额尔金,因为这位高级别的老爷坚决不肯叩头,拒绝不承认他的下属地位,而高傲并在意自己地位的叶总督也绝不接见不肯在他面前下跪的使者,他认为自己代表皇帝。双方都不让步,每一方都坚持自己的地位代表着自己的统治者。(王逢振、王予霞,2010:110)

例16:他们要求派遣使节觐见朝廷,但拒绝遵守礼节与臣服的法律。依照法律,他们必须在皇帝面前伏地。(王逢振、王予霞,2010:223)

例17:“我不允许任何人不表示应有的尊重而靠近龙座”她坚定的宣布,“因为这么做将鼓励忤逆。”(王逢振、王予霞,2010:224)

社会文化主要由社会意识形态构成。中国古代的标志性礼仪就是下跪,这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形式化体现。下跪礼是由中国历史慢慢演化而来的,中国古代人的坐是两膝着地,臀部坐到后脚跟上,在宾客宴会时,为表示致谢或尊敬,人们往往会伸直上半身,然后俯身向下,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而朝仪跪拜礼仪始于西汉,为体现皇权尊严而立,自此跪拜礼仪纳入朝堂礼仪法,而当时的跪只是将坐姿稍端正,而在清代则演绎成整个人都趴地上。西方人或许认为这是人权不平等的一种表现,但是追本溯源就可知这是根植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礼仪。

(三)精神文化

1.价值观念

例18:每天的日子,对母亲都是同样的,但是她从不感觉乏味,她对于日子的轮转感到非常的满足。(万绮年、夏尚澄,2010:15)

例19:她很享受这样日子的乐趣:生养孩子,田里干活,吃、喝、睡和料理家事;听村里人们夸赞她做事灵巧,很会做针线活儿;就连同自己男人吵架也是有趣味的,因为更可以增添他们的夫妻恩爱。因此,每天的生活,对于母亲都觉得是滋味无穷的。(万绮年、夏尚澄,2010:16)

中国自古就是农耕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足自给的小农经济,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因此就可以理解例14中母亲对日复一日同样的生活感到的是满足而不是乏味。由于中国的农耕文化,使得即使有了资本积累也是继续买地,而不会从商或钱生钱的扩大资本,而是把钱变成土地。因此对于把土地视为生命的现象也不足为奇。《大地》中王龙和他的妻子每天辛勤地耕种土地,他们也毫无怨言。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热爱土地,精心管理土地,土地就会带来财富,土地是他的信仰是他的根。后来他们的家庭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家里没有粮食,他们宁愿到南方去乞讨,也不卖地。土地是他的精神食粮,他对土地的热爱从未停止。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对自然的依赖在王龙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西方读者在阅读赛珍珠作品时深究作品背后深厚的社会文化渊源,就会以接纳的心态理解中国社会的土地文化。

2.习俗

例20:母亲又花些钱,租了一顶大红喜轿,一顶假珠凤冠,假珠指环,以及喜庆那天一切要用的东西。尤其是每个新娘新婚必定要穿的一条大红裤子。(万绮年、夏尚澄,2010:143)

例21:母亲将藏在地底宝库里的洋钱拿了几块出来,又拿些零碎的铜板,要为这个姑娘做两件新衣裳。这里的风俗,可是要找全福、有夫有子的女人剪的。(万绮年、夏尚澄,2010:143)

例22:先来的是喜物,小的水果,女家配上一只母鸡和先前男家送到女家的一只公鸡配对儿,这是风俗。母亲被人们拖到堂嫂家里去了,依着本地的风俗,媳妇不能轻易见到婆婆的,不然,以后她就会不怕婆婆了。(万绮年、夏尚澄,2010:144)

习俗中当属嫁娶和丧葬最为代表。嫁娶习俗中从定亲、择日、备婚、迎娶都是有讲究的。新娘不仅有特定的着装要求,新衣服要由全福、有夫有子的女人来裁剪,图个吉利满福。迎娶当天喜物的先来后到也是卓为讲究,女家配上一只母鸡和先前男家送到女家的一只公鸡配对儿等等。从赛珍珠作品中窥一斑而知全豹,当时的婚嫁习俗有章法有考究。即使当代的中国,婚嫁习俗虽然各地迥异,但对风俗和礼数也是极为讲究的。西方的婚礼大多在教堂举行,且充满着神圣和仪式感,虽然婚嫁形式不同,但都可以感受到幸福满溢的欢喜气氛。

例23:王龙的大儿子为他买的那口棺材就停在他床边,为的是上他看了舒坦些。这口棺材可真不小,是用一棵木质相当坚硬的楠树做的。(韩邦凯、姚中、顾丽萍 2019:13)

例24:“我们还要请和尚念经为您超度。我们还专门雇了哭丧的和抬棺材的,穿的是红黄色的袍子,还要扛上我们为您命赴黄泉之后准备的各种东西。大厅里已经糊好了两套房子,一套跟这里的一样,另一套跟城里的那套一样,房子里有家具、奴仆、轿子、马,反正您需要的全齐了。这些纸糊的东西做得可讲究了,各式各样的,葬了您之后,在坟头就烧掉它们,我敢说哪家的纸人纸马也比不上您的这一套好。这些东西都得排在出殡的行列里,让人人都瞧得见。老天保佑出殡那天天气好!”(韩邦凯、姚中、顾丽萍 2019:6)

例25:七七四十九天,一天天过去了,出殡的日子越来越近了。(韩邦凯、姚中、顾丽萍 2019:22)

例26:尽管王龙死了而且已经被埋在地下了,人家还是不会忘记他,因为他的儿子还得为父亲服三年的孝。(韩邦凯、姚中、顾丽萍 2019:35)

丧葬习俗在《儿子们》中描写的尤为详细,王龙行将就木之前儿子们就已经买了上好的棺材备着。寿衣,超度的和尚,纸糊的房子、家具等等全都准备齐全。王龙咽气后的四十九天出殡埋葬,并且埋葬后儿子们为父守孝三年。丧葬文化与孝文化相辅相成,这些繁杂的习俗礼节无一不是孝文化的体现,其中烧纸糊的房子、纸人、纸马等习俗至今的中国农村依然可见。这些习俗亦或者文化都成为中国人自覺或不自觉的行为准则。西方读者在阅读赛珍珠作品的过程中以其同理心或多或少的都可以感受到中国特有的文化和风俗。

三.赛珍珠作品的现代研究价值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但也不乏糟粕,在时代的洪流下不断洗刷进步着,能够保留下来且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遵守着,一定是符合时代背景并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中国的文化历史是厚重的且一脉相承,即使今天的中国也可以在赛珍珠的作品中找到影子甚至原型,她将朴素、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描写的入木三分。赛珍珠一系类中国题材的写实作品在无形中改变着西方的中国观,不仅为上个世纪的西方打开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底蕴的窗口,而且为跨文化的交流与建交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当代西方再读赛珍珠的作品,也可以深刻体会到当时中国社会的风土人情,并且能从中寻觅到如今中国社会文化的历史渊源。

四.结语

赛珍珠作品以写实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中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细致描写了中国农民的真实心态、中国社会逐渐变迁的真实形态。她的作品是西方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尤其是东西方迥异的文化与习俗,赛珍珠作品提供了一个沟通平台,使得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被交流和理解。对西方人认识中国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如今,中国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缩小了与世界的差距却扩大了文化冲突,如何理解他者且被他者所理解,如何进行价值观对话、建立信任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身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身体力行的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彰显民族精神。继承和发展赛珍珠的人桥精神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参考文献

[1]Buck, Pearl S. My Several Worlds [M]. New York: Pocket Books, Inc., 1956

[2]Conn,Peter. Pearl S Buck:A Cultural Biography[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Peter Conn.Peal S.Buck. “A Cultural Biograph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130.

[4]Wang, Lu. [王璐]. Westerner's Misreadings of Chinese Farmers from The Good Earth of Pearl S.Buck.中外交流,2017,(23): 101.

[5]张媛.为中国发声:赛珍珠中国题材作品的海外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4-15(004).

[6]姚望,姚君伟.论赛珍珠跨文化书写中的矛盾性[J].外语研究,2017,34(03):93-97.

[7]姚君伟.赛珍珠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法论启示[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6(02):145-159.

[8]龙丹.(2019).女性跨文化镜像认同——赛珍珠与闵安琪的跨文化书写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06),132-139.

[9]陈思和 & 段怀清.(2019).《大地》是美国文学经典,也是中国文学瑰宝.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1-6.doi:10.13317/j.cnki.jdskxb.2019.001.

[10]梁志芳.(2018).抵制、协调、强化美国东方主义:20世纪30年代的《大地》中译本比较研究.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48-54.doi:10.13317/j.cnki.jdskxb.2018.032.

[11]赛珍珠.大地[M].王逢振,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社,2019.

[12]赛珍珠.母亲[M].万绮年、夏尚澄,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社,2010.

[13]赛珍珠.儿子们[M].韩邦凯、姚中、顾丽萍,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社,2019.

[14]赛珍珠.分家[M].沈培錩、唐凤楼、王和月,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社,2019.

[15]赛珍珠.帝王女人[M].王逢振、王予霞,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项目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YCX19-1562)。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影响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