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经典研读为主体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21-04-12胡丽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堂教学

胡丽芳

内容摘要:文学经典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近年来,大学生缺失人文阅读,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现状越来越明显。非文学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公共基础课甚至选修课,教学逐渐被边缘化。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经典研读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意义重大,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典研读 高职语文 课堂教学

经典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相关民族心理集体记忆的集中体现,也是高端价值的历史承载,体现着某一民族或特定社会或历史阶段的精神标准。语文课堂进行经典研读是当今大学生接受文明传承的重要手段,是个人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文内涵的重要途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多样化,网络文化、快餐文学以及社会浮躁心态的影响,大学生综合素养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阅读时间和数量少,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传统的书本阅读被电子阅读取代,人文阅读缺乏结构性,片面化碎片化增加,独立思考精神缺乏,人文素养的缺失成为影响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问题。

就《大学语文》课程来说,大学语文课程已成为可开可不开的选修课,边缘化倾向明显。当前大学语文授课教材多而杂,任课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和情感力量薄弱,教师授课方法单一传统,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语文学习的张力和活力不足。

教育部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指出必须重视大学的文化品位,提高教师和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文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也是目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利用课堂开展经典名著的研读教学,有利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有利于结合地域特色开发和利用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促成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一.课堂教学开展经典研读的对象、内容、目标及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

1.课堂教学开展经典研读具体研究对象、内容及目标

在高职语文课堂上,以在校高职生为实践群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收集资料等方式,挖掘中外文学宝库的一些经典作品,挖掘地方优秀的文化传统资源,把它们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并总结出适用于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库。在课堂教学中,对资源库中的经典作品进行有序的导读或精读。通过课堂经典研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堂经典阅读教学,让经典阅读通过课堂走向课外,丰富校园文化,还可以挖掘地方优秀文化传统资源,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本地优秀传统文化。

2.课堂教学开展经典研读的意义

(1)课堂教学中经典研读对教学的意义。倡导经典研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实现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的和谐全面发展。通过和谐教育,人的两种职能得到平衡:一种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世界观,信念,性格等在积极的劳动和创造中,在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展现。经典研读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彼此的感受和见解,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感到个体生命的价值,学会尊重别人,学习别人。

(2)经典研读教学对教师的意义。倡导经典研读,教师可以创造性开发符合高职特色的以经典名著为教学内容的课程资源。改变传统的固定教材与教法模式,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让阅读经典流于形式。此外,经典原著引进课堂,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有目的阅读原著,解决相关问题,让阅读真正实现走进课堂,走进校园。在研读经典过程中教师也能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人文修养,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型教师。

(3)经典研读教学对学生的意义。通过经典研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不论是理科研究还是文科学习,遇到的困难越多,就更应该加强阅读。通过经典研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研究性阅读活动中,学生必须学会独立收集大量事实,并对这些事实进行了解,综合,比较和分析,学生们通过这种特殊技能走上自我培养之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彰显,阅读的功利性和快餐性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变,学生的综合素质会逐步提高。

(4)在语文教学资源开发方面的意义。提倡经典研读,抛开固定教材,有利于开发学校所在地区的优秀文化教育资源,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建立符合高职生特点的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库,加强高职院校与地方的合作,服务地方,服务社会。

二.课堂教学开展经典研读策略

1.以经典原著取代传统的语文教材,加强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文献检索法,查阅网站等,围绕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生命”、“爱情”“金钱”等专题,收集并整理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等方面有代表的经典,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突破传统的局限于固定教材,一种讲法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授课时,围绕经典设计问题,进行经典导读,启发学生课外进行经典精读,允许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促进教师开发经典阅读的意识。比如《论语》的研读,教师向学生提供研读题目,如你眼中的孔子形象,《论语》中的治学之道,《论语》中的交友之道,《论语》中的富贵之道,《论语》中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等。又如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研读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就人物形象及其酒文化,茶文化,香文化,饮食文化及古代礼仪等问题进行探讨。教师提前布置导读题,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课后阅读并准备材料,课堂讨论解读,教师点评。

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久也。三到中,心到最急。”在收集和整理资料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在该阶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导权。其次,经典研读过程中,阅读与写作得到强化训练。戏剧大师尤金指出,一个人既不能为别人戴面具,也不能给自己戴面具,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通过写作,学生学会面对真正的自己,认识自己,最终认識世界。为了准备课堂讨论,学生要认真阅读有关内容并完成读书笔记的写作,无论字数多少,每周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阅读和写作任务,使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此外,根据阅读文本的难易程度设计阅读目的、以学生为主,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略读、速读等方法,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语文学科重实践和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使学生多角度多元化理解文本。

2.结合高职院校的地方特色,收集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分析整理运用于课堂教学

校方所在地临川,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比如北宋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文学家晏殊,晏几道父子的《珠玉词》,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隆平集》;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李觏的诗文,南宋哲学家陆象山等,这些优秀的文人及其作品都可以有选择性的进入经典研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求学所在地的文化资源。在收集资料过程里,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或者到图书馆,当地博物馆等实地调查,整理资料。教师也可以适当播放有关的影视资料,比如百家讲坛等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3.通过课堂教学的经典研读,让阅读经典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发展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亟待加强,在吸取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随着国家對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投入,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加快,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数量激增,然而地方高职院校内涵的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缺少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学校,本来就缺乏优质的生源,再加上校园文化的从众性甚至低俗化,势必影响其长期发展乃至生存。因此利用网络时代的优势,布置经典阅读任务,通过阅读电子书,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让学生远离浮躁,回归到经典阅读的氛围中。重读经典并融入校园文化,使经典实现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整体办学实力,创办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塑造学校的品牌和形象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无论是校内的文艺活动还是社团活动,引入经典,挖掘地方特色或者民族特色,让校园活动的内涵更丰富,更有生命力。比如成立校园话剧社,开展谷雨诗歌朗诵会,戏曲表演比赛,围绕文史哲等各类经典开展知识竞赛活动,书香伴我行读书征文活动以及各类演讲和辩论赛,根据文学经典改编舞台剧、情景剧,还有艺术类学生举办的艺术展演周活动等。总之,通过校园各种活动,第一课堂的活动得到延伸或者补充,这种方法也适合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

三.课堂教学开展经典研读应用价值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赢得地位与发展。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苦练内功,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跨学科化,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形成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又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课堂教学开展经典研读实践为高校教师开发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地方语文教学资源,改变单一教学模式提供思路。经典阅读最终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走向课外,通过参观,访问,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体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经典研读教学使课堂内外结合,让文学文化经典融入到校园文化,社团文化,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建立书香校园,培养向上向善、勤奋努力,积极思考的校风学风教风助力,同时也为各个地方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文颖.大学语文应培育人文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8-10-18

[2]杜学元.简述文辅相的人文教育思想[J].《文教资料》,2012.3第569期120-123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27-29)

(作者单位: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分院)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
信息化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