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空”字诗再看王维的佛禅思想

2021-04-12冯运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王维

冯运红

内容摘要:王维素有“诗佛”之称,其诗句富含禅意,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王维的思想也受佛家影响较多,且与之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血脉关系。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王维的“空”字诗,其在诗中大量使用了“空”字,为诗句注入禅意。本文将以王维的“空”字诗为例,并结合“空”字在佛学中的佛禅思想,来综合分析王维诗句中佛禅思想的成因,并深度解析王维作品中诗禅交融的意蕴美学。

关键词:王维 “空”字诗 佛禅思想

王維的诗句最喜用“空”字,有数据显示,1999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王维诗集》中就有十几首使用“空”字的诗歌,而这绝非偶然现象。王维受佛家思想影响颇多,其中又数禅宗影响最深,其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诗句中的意境与空灵的禅境相统一,传递出了“空空”的禅意,再将“空”字点缀于诗句之间,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使诗歌更具情境意趣。

一.王维“空”字佛禅诗歌鉴赏

(一)《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下动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幅绝美的雨后山村晚景图,初秋傍晚,山间秋雨初歇,万物一新。皓月当空,润过秋雨的青松亭亭如盖,山泉水清冽,顺着岩石缓缓流动。诗人不仅营造出了清新、宁静的和平安乐气氛,还在不时之间予人诸多美感。同时,还为人带来了不一样的禅趣体验。诗人在开篇就使用了“空”字,这奠定了全诗的禅理基调,给诗句赋予了一定的禅理内涵。何谓空山,满载山石、清泉、松林、月光,还可称之为空山吗?“空”并非是字面上的理解。禅家认为,只有内心空无所有时,才能获取智慧,进而悟道。摩诘的“空”正是心灵的空无,是对空灵禅境与岑寂静境的追求。颔联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对等写照。诗人在寂静中感受到了来自自然的轻微细响,静中取动,动中求静,不仅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空旷澄澈,还达到了空明心境与空灵禅境的契合统一。

(二)《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此诗将佛性禅意与山水景物融于一体,尽情展现出了作者的高雅韵致。颔联写道,山中古木参天,却又人迹罕至,只听见远处传来阵阵悠长的钟声,不禁问道“深山何处钟?”。虽是疑问,但回答确是肯定的。远处的钟声衬托出了古寺的幽静,也为全诗营造出一股清高幽僻的意境。作者还将“泉声”、“危石”、“日色”、“青松”进行组合,将幽咽的泉声与凄冷的日色相比较,渲染出古寺远离人间烟火的幽静氛围。尾联写到古寺,寺外潭水空旷幽寂,面对着水潭,看着清澈澄净的潭水,不由得联想到僧人与“毒龙”的故事,于是安然地修禅抑制着自己心中的毒龙。作者以典故中的“毒龙”喻世俗杂念,修禅抑制欲念,表现了作者的空明心境与对佛禅的向往。

诗人由浅入深,创造出了超尘脱俗与忘我入禅两个不同的境界。借助外在景物渲染内在禅境,又运用内在禅境来烘托外在景物,使二者相互映照,一步一步地将读者引入进无干无扰的寂静禅境之中。

(三)《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此诗诗句平白如话,但却兼备理趣与诗兴,写尽了诗人隐居终南山的闲适怡乐。开篇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在中年以后就厌恶俗世,信奉佛教。颔联则写出了诗人突发的兴致与独往欣赏美景时的阵阵乐趣,为读者描绘出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颈联中,作者在山野间闲庭信步的游走,不知不觉中已到溪水尽头,似乎已无路可走,但却感觉眼前越发开阔,于是索性席地而坐,漫看天上云卷云舒。结尾处,作者在山林间偶然遇到“林叟”,于是无拘无束的聊天,不小心忘记了归家的时间。诗中,“兴来独往”、“行到水穷”,皆是生活中的无心偶然,“偶然”二字虽贯穿全文,但却行迹全无。而正是处处“偶然”,才更突出作者怡然自得、悠闲舒适的情感乐趣。最后,作者以“谈笑无还期”结尾,看似普通自然,却暗含哲理。诗人体会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由此忘记了繁杂的世俗,到达了真正的“空”境。

二.王维佛禅思想的形成

禅宗有三种境界,其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其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其三,见山只是山,见水还是水。“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悟空”则是参禅悟道者所积极追求的最终境界。据笔者看来,王维佛禅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时代背景的烛照

受统治者推崇,唐朝佛教极其兴盛。《旧唐书·方伎传》记载,北宋僧人神秀为朝廷迎至东都,“时王公以下及京都士庶,闻风争来谒见,望尘拜伏,日以万数”。不仅受到民众的追捧,神秀更是被武则天迎至宫中奉养,并将其尊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安史之乱后,荷泽宗创始人神会在东京洛阳筹集募捐,并将所筹款项捐献给朝廷,为朝廷解决了燃眉之急,也为“安史之乱”的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当朝天子为酬谢其功劳,特召其入宫供养,并为其建造庙宇[1]。

(二)家庭环境的渲染

王维出生于一个笃信佛教的家庭,其母是虔诚的佛教徒,更是北宋首领、“大照禅师”普寂的弟子,佛学修养极其深厚。受其母影响,其弟王缙也笃信佛法,崇拜心空三藏,是为密教信徒。出生于如此崇佛奉禅之家,王维也早早受到了佛禅思想的濡染,其母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王维也跟随其母的步伐,在七岁左右师事北宗神秀弟子大照禅师[2]。此外,王维自号“摩诘”,便是取自于佛经《维摩诘经》。时下社会尚佛风气严重,家庭礼佛气氛浓厚,这都成为了王维笃信佛教的重要原因。

(三)个人经历的作用

年轻时,王维也曾有过一腔热血与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这一时期,他写下了不少反映边塞风景、生活与歌颂少年游侠的诗作,例如《使至塞上》、《陇西行》、《少年行》等,都充分反映了他心中的男儿豪情与立功报国的伟大志向。安史之乱后,他逐渐消沉下来,报国无门、贬谪左迁、中年丧妻,经历种种磨难后,参禅悟道无疑是最佳的精神慰藉。而他的诗作也随之赋予上了禅理的内涵。

(四)禅理诗歌的影响

禅理诗是禅诗的其中一部分,指古代知识分子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而写作出的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其最早源自于六祖慧能开宗后部分诗僧的佛法解说哲学,即偈颂[3]。

三.诗禅交融的意蕴美学

王维笃志奉佛,佛学禅境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并非是随处可见的佛教俗语,是要人去深入理解体会的已经融入进诗人骨髓中的空、静、冷、寂的情景意境。也正是受到佛禅思想的影响,王维才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简远、闲淡的人生态度与诗歌风格。这正是摩诘诗词的魅力所在。而在诗歌中运用“空”字,更是摩诘将禅理与诗歌相结合的最高境界。

“空”其实是佛教哲学的根本概念与核心定义,也是佛教义理的最高范畴。所谓“空”指的是世间万物均为虚幻不实者[4]。佛教之所以要否定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就是为了赋予其所虚构出的彼岸世界的真实性,以此来帮助引导世人看透俗世,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使其在幻想的世界里找寻到内心的慰藉。而所谓“空门”,也称为涅槃之门,世人皈依佛门,归命佛法则称之为“遁入空门”。诸佛也被尊为“空王”,皈依佛门者则被称为“空门子”。

王维参禅礼佛,在佛学教义中所接受最多的莫过于“空”理,也因其大量的使用“空”字,使之成为了王维诗作的“空病”[5]。在王维的诗作中,有不少含有“空”字的词语,诸如“空门”、“心空”等直接表明其参禅礼佛的词语,也有“空潭”、“空翠”、“空山”、“空林”等借助描写自然景色来侧面展示作者禅意心境的词语。

究其原因,王维诗作中诗禅能够完美融合必定是由于佛教思维与文学思维的共同性。

首先,二者都十分注重体验感。体验感在佛教思维与文学思维中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佛教修行者提倡“空观”,前提就是要杜绝俗世中的一切杂念。如此,佛教感受也就成了文学感受。王维的诗作也是如此,诗歌蕴含禅意,也充满诗兴。

其次,二者都十分注重创造意象。佛教思维修炼的最好境界,是修行者营造出了自我世界的虚幻,达到了一种“超然脱俗”、“物我两忘”的精神自由境界。这是庄子所谓的“心斋”、“坐忘”,也是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清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写到:“王右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反映出王维诗作的真趣与佛性。苏东坡也曾言:“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也正是由于王维诗中禅意与诗兴的完美交融,形成了他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使其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旗帜。

参考文献

[1]唐雪枫.王维山水诗“无我之境”的传译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周裕锴.空灵蕴藉,涵泳不尽——王维禅诗精赏[J].古典文学知识,2016,01:119-124.

[3]张锦辉.论王维禅诗的美感特质[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501:50-56.

[4]左文强.试论王维禅诗创作的存在与虚无[J].名作欣賞,2018(20):89-90.

[5]夏新秀.论王维禅诗之三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04):54-57.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偷袭与反偷袭
谁是谁
山中送别
洋葱头的 神奇外衣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