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整合视域下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

2021-04-12皮亚

文学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弗罗斯特罗伯特

皮亚

内容摘要: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以“树木”为意向所创作的诗歌风格多变,灵动活泼,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概念整合网络因其強大的解释力以及独特的认知方式在语言学领域有着强有力的生命力,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网络分析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将其诗歌的复杂性简单化,运用心智空间,佐以图表将弗罗斯特诗歌的动态认知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

关键词:概念整合网络 罗伯特·弗罗斯特 树

罗伯特·弗罗斯特以“树木”为意向所创作的诗歌风格多变,灵动活泼,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概念整合网络因其强大的解释力以及独特的认知方式在语言学领域有着强有力的生命力,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网络分析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将其诗歌的复杂性简单化,运用心智空间,佐以图表将弗罗斯特诗歌的动态认知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

一.概念整合理论简述

1985年Gilles Fauconnier首次提出了心智空间(Mental Space)这一概念(Fauconnier:1985),认为心智空间是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目的所构建的概念包(conceptual package)(Fauconnier1998:252)。心智空间的提出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领域新的里程碑,是认知语言学和方法论的一场大革命(王正元:2006)。1997年,Gilles Fauconnier和Mark Turner在心智空间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概念整合网络是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部分,通常包含四个心智空间(如图1.1所示):输入空间I(Input Space I),输入空间II(Input Space II),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在语言认知过程当中,两个输入空间共同的部分被投射到类属空间,同时认知主体通过选择性投射(selective projection)将两个输入空间元素和框架投射到合成空间以供认知主体完成在线意义建构。在此过程中,四个心智空间完成跨空间映射(cross-mapping)。整个认知过程通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精细化(Elaboration)完成认知结果,形成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当认知主体需要时也会相应地出现新创结构(Emergent Space),从而进一步地完善认知过程。

二.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特征简述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研究一直是当代国内外文学研究的热点。美国著名的评论家Joseph Brodsky曾这样评价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看似简单,实则复杂(seemingly simple, complicated indeed)。同时期的评论家Christopher Beach更是直接指出弗罗斯特诗歌措辞特征:简单词,口语化(Beach:2003)。由此可见,罗伯特·弗罗斯特所创作的诗歌采用简单易懂的词汇揭示复杂深远的思想主题,具有“言简意深”的典型特征。

三.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概念整合分析—以“树”为例

在罗伯特·弗罗斯特所创作的诗歌中,“树”是反复出现的意象,但其文化蕴涵在不同的诗歌中却有很大差异。“树”在罗伯特·弗罗斯特所创作的诗歌中可以是《进入自我》中“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是 《雪夜林间驻足》中“可怕的死亡”,更可以是《未选择的路》中作者意有所指的“未知命运”。本文选择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两首《春天里的祈祷》(节选),《进入自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概念整合网络,利用心智空间理论将诗人内心深刻复杂,矛盾繁复的思想情感以及认知过程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

A Prayer in Spring

Oh, give us pleasure in the orchard white,

Like nothing else by day, like ghosts by night;

And make us happy in the happy bees,

The swarm dilating round the perfect trees

这首诗开篇看似晴朗明快,风格似乎简单自由。通过对大自然美丽风景的生动刻画,给读者一种置身于大自然,心灵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的错觉:果园里阵阵果香沁人心脾,小蜜蜂们兴高采烈飞舞采蜜。可是透过美好的自然风光,诗人真正想表达的却是他丰富深远的内心世界。诗人借物喻人,认为不辞辛苦辛勤劳作的小蜜蜂就是他个人的真实写照,他像小蜜蜂一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生活,承担着个人角色的各种责任,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诗歌中的“perfect trees” 喻指着诗人最终的“心灵港湾(the eventual harbor of the poet)”。在这首诗中, “勤劳的小蜜蜂(happy bees)”代表着无数像诗人一样的努力生活“勤劳努力的人们(industrious and hard-working people)”。在认知过程中,以“happy bees”和“poet himself”为核心构成了整合网络中的两个输入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共同结构和因素形成了类属空间,输入空间也再次通过类属空间加以联结。在合成过程中,两个输入空间的共同框架和结构:即agent(行为主体),action(主体行为),place(行为地点),直接投射到合成空间,而输入空间则通过选择性映射(selective mapping)投射到合成空间,构成合成空间中认知过程的重要元素。整个认知过程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整合要素组合(composition),整合过程的完善(completion)以及整合结果的精细化(elaboration),通过动态认知过程和在线意义建构,最终形成新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这首诗的整合过程如下表所示:

诗人在诗集中大量提到“树”的意象,很多情况下是想通过微妙婉约的方式探索内心世界,其中《进入自我》(INTO MY OWN)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典型缩影。

One of my wishes is that those dark trees,

So lod and firm they scarcely show the breeze,

Were not, as 'twere, the merest mask of gloom,

But stretched away unto the edge of doom.

I should not be withheld but that some day

Into their vastness I should steal away,

Fearless of ever finding open land,

Or highway where the slow wheel pours the sand.

I do not see why I should e'er turn back,

Or those should not set forth upon my track

To overtake me, who should miss me here

And long to know if still I held them dear.

They would not find me changed from him they knew---

Only more sure of all I thought was true.

這首诗是诗集《少年的意志》(A Boys Will)的开篇之作,由此可见这首诗的在世人心中的地位。Maxson更是直指《进入自我》是“叛逆诗人创作的叛逆诗歌”(H.A.Maxson,2005:23)。而事实上,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被庞德定义为“意象派诗人”,诗人不愿加入各种学派,卷入文学界的名利场,便以此诗表明心迹。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一心向往着大自然的广袤清新,诗意田园,“进入自我”指的是“进入大自然”。

“Fearless of ever finding open land,

Or highway where the slow wheel pours the sand.”

诗歌中“开阔地带”(open land)和“大路”(highway)是一个类比,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前者代表“无人,无物,无生命”的强烈孤独感,后者则代表生活的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时刻不闲。面对这两种生活状态(也喻指当时文学界多种不同流派),诗人却选择了广袤大地(into the vastness),他唯一的渴望只有“那一片树林”(those dark trees),而诗歌中的“vastness”和“dark trees”都象征着“大自然”,这也同时象征着诗人不随大流的决心。而大自然的强大威力使之密不透风(scarcely to show the breeze),给诗人建立了一片安居之所。也正是这股强大的自然力量,给诗人以强烈的安全感,让诗人面对孤独毫无畏惧,也从未随波逐流。最后诗人重申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和坚定性。这也表明诗人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外界如何选择,自己将深入大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诗歌中, 两个行为主体分别为“黑树林”(dark trees)和“大自然”(nature),并以此为两个输入空间开始认知整合过程。

两个输入空间中的核心要素,比如“大自然”(nature)和大自然的强大力量(natures mighty power), “风”(wind)和“自然元素”(biological elements)都投射到输入空间I,而像“黑树林”(dark trees)和“强烈的孤独感”(firm and lod attitude)以及“风”(breeze)被相应地投射到输入空间II。类属空间是由一个抽象的结构框架构成,主要包含两个要素:行为主体(agent)和典型特征(characteristics),同时也完成了认知过程的第一阶段:整合要素的组合(composition)。随着整合要素的出现,输入空间的相关元素通过选择性映射(selective mapping)投射到合成空间,并且开始进行整合网络认知过程的第二阶段:整合过程的完善。认知过程完善过程结束之后进入整合结果精细化(elaboration)阶段。在此过程中,“黑树林”(black trees)和“大自然”(nature)作为行为主体被投射到合成空间,“强烈的孤独感”(firm and lod attitude)和“大自然的强大威力”(the mighty power of nature),“围绕黑树林的风”(breeze around the dark trees)和“现实困境”(difficulties in reality)等都相对应地投射到合成空间以完成整合网络认知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最后一个阶段的认知过程中,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认知模式,新创结构也随之出现。整首诗的认知过程,整合过程如下图所示:

四.结语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形式简单,蕴涵复杂,其中,以“树”为意象的诗歌尤是如此。概念整合网络由于在线意义建构,动态认知过程而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运用概念整合网络分析此类诗歌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诗歌越复杂,主体的认知过程也越复杂,但是不管多么复杂的认知过程,一定会经历三个认知阶段:整合要素的组合,整合过程的完善以及整合结果的精细化。

参考文献

[1]Beach, C. 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Poetry[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 Cambridge: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 1985.

[3]Fauconnier, G and M. Turner. 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A].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98.

[4]Maxson, H. A. On the Sonnets of Robert Frost[M].North Carolina:McFarland&Company,Inc.,Publishers,2005:23

[5](美)罗伯特·弗罗斯特·弗罗斯特诗歌精译[M].王宏印,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6]李海明.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7]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与理论前沿[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6):2-3.

(作者单位:武汉商学院)

猜你喜欢

弗罗斯特罗伯特
一片云彩
Looking Forward/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期待
新老天王技术档案“解密”之弗罗斯特:最善于把控“弧度”的天王
虚张声势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勇敢与懦弱
在高铁上读弗罗斯特
死亡谷的枪声
英男子当“裸体木匠” 干活时只穿靴子
不深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