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2021-04-12徐昂

商场现代化 2021年3期
关键词:制造业一带一路

摘 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全球价值链的概念越来越被各国重视,如何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实现区域性的合作共赢,是我国重点考虑的问题。由此,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消除区域的贸易和投资壁垒,加速货物和资本流通,提升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一带一路”倡议可促进各国的外商投资水平,进而有效促进沿线各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旨在通过区域性的贸易、投资合作,互利共赢,同时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实现我国经济政策制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一带一路;制造业;国际投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经济合作不断加深,在全球范围内,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要素配置催生了国际化生产、加工贸易等生产方式,贸易模式的创新使价值链在各国之间不断延展细化,基于全球价值链下的新型国际分工与贸易体系逐步形成。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国家制造”逐渐转变为“世界制造”,传统意义上的“货物贸易”也已变成“任务贸易”。从产品价值创造的角度讲,“全球价值链”概念日益进入各国视野,每个国家开始考虑如何提高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刺激本国的经济发展。在这一世界格局逐渐变化的关键时期,中国也开始为提高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影响,并加深与其他各国的合作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和战略。

为了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地位,更好地促进中国与其他各国的发展,充分利用周边国家资源推动国内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并让其他国家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中国一贯提倡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双方共同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能体现中国这一国家战略方向。“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进一步促進各国贸易往来,展开更深一步的战略合作,通过促进国际间投资贸易的便利化,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实现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局面。

一、全球价值链变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

1.全球价值链的变化以及中国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球价值链”的概念被人提出并且逐渐被重视,而是否认识到全球价值链的变化,把握发展机会,也是当今各个国家重点思考的问题。如今,全球价值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价值链的增长愈发缓慢;二是全球价值链的日益东渐;三是全球价值链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地位变化。其中主要的表现是,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继西方发达国家之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以往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正在对发达国家进行经济追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逐渐加强,相互间的投资逐步稳定增长。研究表明,因为各国国情不同,参与全球价值链后其产业升级的效果不同,但总体上是显著的,积极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也有积极作用。

国内外政治和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致使我国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很多学者认为,应该更加注重规则的制度开放,从而有效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高效的作用机制不仅能吸引全球先进要素,还能够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从而为提高全球价值链地位创造出良好的国际环境。由此,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适应全球价值链变化带来的环境变化,加强对外贸易经济交流,增强与亚洲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合作和经济联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物流、支付方式的变化等推动了国际贸易规则和全球价值链治理的裂变,甚至造成了新的世界格局下区域价值链的解构。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跨越亚欧地区,强调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是推动新一轮全球经济的中国方案。构建“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合作机制为中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提供机遇,也将推动新一轮全球贸易的繁荣。

2.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如今交通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贸易和通讯的成本大大降低,致使国际分工不断细分化:从最开始的产业间分工,发展到二战后的产业内分工,进一步发展到产品间分工,再到如今的产品内分工。从产品间分工角度看,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每个国家出口的产品种类,可以发现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种类较多,包含了发达国家所有出口产品的种类。从产品内分工角度看,同一产品同样存在差异,包括细分产品类别下的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如果仅考虑出口产品在价格方面的不同,同一类型的出口产品就可以分为低价格类型产品与高价格类型产品。

从当今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来看,发达国家虽然出口产品种类较少,但处于国际分工地位中的优势位置。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价格、利润率高,而发展中国家出口同一种类产品的价格、利润率低。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的国际分工位置不同,发展中国家并不能对发达国家竞争力形成威胁。不但中国出口的产品以低价格类型产品偏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偏低,而且随着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增加,中国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难度就越大。

要想提高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需要适当的政策支持。部门要素禀赋的结构合理性和国内生产配套水平的提升对国际分工地位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而盲目增加部门市场出口份额会对国际分工地位产生消极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后,国内产品的技术价值含量和产品价值链地位获得了提升,以一般贸易参加垂直化分工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而加工贸易参与垂直全球化对产业价值链的升级带来负面影响。

二、“一带一路”对国际投资和国内制造业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崛起,原因之一是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也是越来越重视产品创新和本土品牌建设。另外,由于国内庞大的市场和政策优惠,我国获得的国际投资显著增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制造业和国际投资的影响同样值得我们注意。

1.国际投资

发达国家能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投资便利水平较高,大量的国际投资能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柳思思(2014)表示,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完善的经济体制,投资便利化水平较高,获得的外商直接投资显著高于亚洲和非洲等地区的国家,尤其是中亚、南亚、东欧和非洲地区。这些地区的商业投资环境一旦有所改善,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就会提高,亚洲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就会显著提高。

数据统计表明,在“一带一路”沿途区域国家中,东亚和东南亚地区FDI的增长潜力较大,其比重分别达到64.01%和56.71%。亚洲其他地区以及欧洲等地区的投资潜力稍差。如果各地区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均达到了该地区的最高水平,中国在东南亚投资潜力的总规模和比重将达到62.06亿美元和87.92%;在东亚的投资潜力总规模和比重将达到20.86亿美元和43.85%。因此从数据上看,亚洲以及非洲欠发达地区投资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较低的投资便利水平,但这些地区有更大的投资发展空间。从我国视角看,当“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投资便利水平提高以后,中国对其的投资总量会大大提高,分别存在98.67亿美元和120.34亿美元的投资发展空间。由此可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仍有较大的合作发展空间,减少国家之间的投资壁垒,协调优化政策,就能大大提高中国对沿线各国的投资水平,激发各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为实现区域性的经济提高提供强大推动力。

其他国家对外来投资设置的障碍也会对我国的投资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不同的限制措施控制外资投资水平,比如调整外来投资的股权限制、关键人员限制以及对外国企业的营运限制水平会显著影响该国的外资投资水平,中国对该国出口产品的垂直专业化水平也会发生明显变化。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应该积极地与东道国政府协商,拓展投资范围,减少外来投资限制,消除投资壁垒,充分保障双方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实现互利共赢。另外在整体上,需要优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布局,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流向。在这一过程中,面对东道国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走出去”企业需要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如签订和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强投资环境评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2.制造业

研究发现,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大大高估了我国的商品出口,而通过增加值贸易法测算出口,然后计算出的全球价值链指数反映出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低且没有明显提升,存在低端锁定现象,并且在制造业整体中的国际分工地位最低的是我国的高技术层次部门,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能显著影响产品的利润率和价格,且是显著影响制造业在国际中分工地位的唯一原因。虽然与技术、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部门相比,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部门的国际分工地位要高,我国目前最大的增加值贸易部门是服装产业,但是在服务化水平上依旧比欧盟各国低。无论是整体还是行业角度,就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促进作用来说,生产性服务的前向影响远远大于后向影响,且各行业都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在国内,“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内部省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效果看,“一带一路”倡议对西北地区的促进效果整体大于东部沿海地区。要想让我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经济发展增速,弱化东西部“二元经济”,缩小西部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就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进口复杂性更高的生产性服务。受“一带一路”倡议影响,进口生产性服务的进步推动了东部和西部地区省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而对18个省份以外的中部地区省份作用相对不显著。从进口生产性服务复杂度对制造业增加值率的推动作用上看,在“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18个省份中,主要对西北和沿海地区省份的制造业影响显著。

在国际上,“一带一路”倡议能构建区域性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并且政策迎合了沿线区域国家迫切需要制造业合作以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中国与区域内的国家互补并且促进合作,实现各方经济的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这也是“一带一路”有能力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原因。“一带一路”区域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构建的路径:(1)优化制造业贸易结构,促进贸易平衡。(2)扩大制造业产能合作,推动共同发展。(3)根据不同国家要素禀赋特征,差异化进行制造业产业合作。

三、总结

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全球价值链的概念逐渐进入各国的视野,在全球价值链下的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由于其完善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对发达的制造业,仍然处于优势地位,位于国际分工的高端位置。全球价值链的变化引起的环境变化给各个国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打破低端锁定的局面,提高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当务之急。中国根据这一国际形势,提出了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合作,实现了国家之间的资源互补,加快了各国经济发展进程,逐渐实现了区域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当今世界的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我们要把握这一机会,提高我们的国际分工地位。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也能使沿线国家的地位获得显著提高,实现共赢。

当前世界经济发生的环境变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方案,积极融入到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的洪流之中,在利用我国的特点,考虑我国特有国情的前提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沟通,促使投资便利化,降低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成本,促进国家之間的贸易合作。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能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利用国外资源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实现国家的经济平衡增长。

参考文献:

[1]Falm, Helpman.Vertic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North-South Trad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7,77(5):810-822.

[2]Krugman.Scale Economics,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0,70(5):950-959.

[3]陈虹,杨成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国际经济效应研究——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10):4-13.

[4]戴翔,张雨.制度型开放:引领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新引擎[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05):45-52.

[5]胡昭玲,宋佳.基于出口价格的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3):15-25.

[6]黄先海,余骁.以“一带一路”建设重塑全球价值链[J].经济学家,2017(03):32-39.

[7]姜宝,邢晓丹,李剑.“走出去”战略下中国对欧盟逆向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FGLS和PCSE修正的面板数据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5(09):167-176.

[8]李晓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逻辑根源——基于发展逻辑与资本逻辑的比较分析[J/OL].东北亚论坛:1-12[2020 -12-27].https://doi.org/10.13654/.

[9]刘华,房乐乐.“一带一路”下中欧班列开通与对外贸易结构性动能转化——兼论政府与市场的差异化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0(24):147-150.

[10]刘丽娜.“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异质性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24):117-120.

作者简介:徐昂,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一体化

猜你喜欢

制造业一带一路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6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排行榜
2016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