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通村客运安全风险研究

2021-04-12刘志伟吴沙沙

智能城市 2021年15期
关键词:通村客运车辆农村公路

刘志伟 吴沙沙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1 河南省通村客运交通现状

河南省通村客运交通现状主要从河南省通村客运发展现状、主要通行道路特点、客运安全现状等方面分析。

1.1 河南省通村客运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先后下发《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施方案》《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达标(示范)验收办法》,并组织三个批次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工程,取得良好效果。截至2020年底,全省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100%,全省农村客运线路达4 500余条,运营总里程29.4 万km,农村客运车辆2.4万余辆。信息化方面,目前河南省各市县通村客运基本都安装了“村村通客车”4G监控平台,实现4G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河南省交通运输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对市县通车客运的实时监控,方便行业部门监管,提升通村客运车辆运输安全监督管理效能。

1.2 河南省通村客运主要通行道路特点

截至202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23 万km,居全国第四,中部地区第二。四级及以下公路约20.5 万km,占比达88.6%。农村公路网整体技术等级偏低,路网中存在大量外道路,约2.5 万km。全省农村公路中,有铺装路面和简易铺装路面中3.5 m及以下的公路约6.5 万km,占全省有铺装路面和简易铺装路面总里程33%,4.5 m以下窄路面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近年来,农村车流量逐年增加,会车难的问题逐渐突出,存在大量未铺装路面公路,约3 万km。农村公路桥梁中危桥众多,通村客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3 河南省通村客运安全现状

根据调研,实施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工程,基本普及“村村通客车”4G监控平台,近年来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交通事故,多为一般事故。

(1)交通参与者的原因。

驾驶人、行人等交通参与者所产生的不安全行为。

(2)车辆安全性能及道路环境的原因。

比如道路设施方面主要为建设标准低、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山区道路临水临崖路段多、缺乏交通安全标志标线等不足引发事故[1]。

2 河南省通村客运交通安全风险

从交通参与者、车辆、道路设施、环境等四个方面梳理通村客运的安全风险因素。

2.1 交通参与者安全风险

人员作为交通参与者,有管理的主体也有管理的客体,人为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类因素中的主要因素。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志薄弱是通村客运交通安全的风险来源。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而言,工作人员在预防、降低、避免交通安全事故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村镇道路地区,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人员的思想素养及管理的能力参差不齐,难以应对现在复杂的村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管理人员短缺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于管理客体,农村客运的驾驶员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正规培训,变道不打转向灯、过路口不减速、不鸣喇叭等现象较为常见。通过调研可知,现阶段我国部分农村地区,营运车辆仍普遍存在超速驾驶、随意更换路线、疲劳驾驶,接打手机等违规行为,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农村交通参与者交通文明氛围尚未形成,农村城镇化发展迅速,农村公路沿线街道化程度高、路幅宽,沿线民居、商店和工厂密集,搭建道口密布。农村区域车辆多为农用车、摩托车以及三轮车等,存在拼装车辆以及无照车辆,这些车辆出行频率高,给通村客运带来安全隐患。在农村地区,农村居民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可能出现酒驾、超载等行为,影响客运路线安全性。

2.2 车辆安全风险

对于通村客运班车管理,主要由各客运站、客运企业监管,目前因车辆问题直接引起的违法行为较少,这类安全风险主要有不按规定参加审验、车辆达到报废年限仍在使用、车辆不按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车辆安全设施不齐全等。

纯电动客车养护不当会引起的安全风险,如发生电池着火事故等,目前河南省通村客运车辆主要为9座或13座纯电动客车,客运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保养及维修缺乏科学指导,造成保养不当,导致安全风险。部分客运车辆存在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存在安全风险。

2.3 道路设施安全风险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农村公路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程度大幅提升,消除大批安全隐患,保障广大群众的出行安全,但仍然存在安防、排水等附属设施不完善等安全问题。

在道路基础设施方面,农村道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村道路建设标准普遍偏低,导致没有达到与出行需求相匹配的安全标准,忽视道路交通本质安全。部分农村公路特别是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重点路段,防护栏杆、警示标志、地面标线等安全设施不够完善,过村镇路段排水设施缺乏严重,部分道路宽度小于4.5 m,增加会车碰撞风险。在通村公路的修建中,仅对原有土路进行硬化处理,没有对道路的宽度、线形进行调整,存在弯急、路窄、坡陡等问题,主要存在路面损坏,桥梁塌陷等严重问题,为通村客运安全埋下隐患。

在交通标志方面,主要存在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规范问题,如限速、警示标志、减速让行和停车让行标志标线设置不规范。路面质量方面,全省已经实现百县通村入组,但管理养护机制不完善、养护投入不足等问题突出,通乡镇、行政村硬化路养护不到位,“畅返不畅”“油返砂”问题仍经常发生,通村公路基本没有小修保养和日常保洁等,造成道路翻浆、路面沉陷等问题突出,产生安全隐患。

2.4 环境安全风险

(1)环境因素。

包括气候条件因素和管理条件因素。气候条件主要受雨、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对驾驶操作者影响极大,需要应对路面状况的紧急变化。雨天主要存在行车过程发生侧滑现象,导致交通事故;雾天主要影响驾驶操作者视线,存在车辆碰撞、追尾等安全风险。因此,不利的气候条件对通村客运交通安全影响极大。

(2)管理条件因素。

当前河南省通村客运均实现公车公营,农村客运市场逐渐规范,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为通村客运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严谨等。农村客运市场竞争问题,部分市县城乡客运与通村客运由两个独立公司运营,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存在运量较少以及旅客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为通村客运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3 加强通村客运交通安全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培训工作

通村客运管理部门应定时举办客运企业负责人、安全员、驾驶员培训班,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机动车安全检查、驾驶人交通安全教育等工作的集中培训。加强农村驾驶员源头管理,强化驾驶员法制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帮助驾驶员从思想上杜绝侥幸心理,提高客运驾驶安全保障。对公路沿线农村居民应做好安全意识培训工作,加强公路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客运线路沿线居民安全意识,村委会定期组织学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思,能够对客运车辆进行及时避让,避免事故发生。

3.2 加强通村客运车辆管理

通村客运企业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客运车辆监管力度,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和检测,建立农村客运车辆技术档案,加强对纯电动车客运车辆的保养及维修。定期开展驾驶人安全教育,对安全技术状况不合格的车辆、驾驶技能不过关的驾驶员坚决杜绝上路行驶。纯电动汽车报废年限完全参考现有的燃油车制定,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的“报废”与动力电池有直接关系,建议加强纯电动客运车辆报废年限研究,保证农村客运车辆质量。

3.3 注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相关部门应多渠道的投入资金,逐步改善提高等外级公路的通行现状。认真贯彻《河南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豫政办〔2020〕52号),县级部门应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路长制,发挥乡、村两级作用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公路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入使用,县级政府要组织公安、应急等部门参与农村公路竣(交)工验收。逐步完善已建成农村公路的安全设施,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建议充分利用村村通客车的有利条件,在客车上安装智能巡路系统,随时掌握路况,针对质量出现问题的路段及时进行维护。

3.4 做好通村客运交通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健全通村客运交通风险防范机制,切实增强通村客运安全风险防范。建立健全通村客运安全救援保障制度,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对于恶劣天气预警,客运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预警机制,避免恶劣天气对客运安全造成的各种风险和安全隐患。通过“村村通客车”4G监控平台,加强实时监督通村客运交通,实现风险提前预警,保障通村客运安全。

4 结语

本文针对现阶段河南省通村客运安全风险,提出加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培训工作、加强通村客运车辆管理、注重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做好农村客运交通风险防范机制等优化措施,有利于下一步建立通村客运安全防控体系,保障河南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河南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通村客运车辆农村公路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累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
客运车辆的日常保养及故障维修问题分析
客运车辆纵向行驶安全域辨识分析
金竹畲族乡流舍村吓通村小组
关于农村公路经济创新的思考
三问农村公路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须多管齐下
贵州70县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
加强通村公路财务监督,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通村公路的勘察设计的环保与水土保持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