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2021-04-12

智能城市 2021年7期
关键词:规划区空间规划绿地

(沧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沧州 0610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各界对城市规划投入足够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强调功能性的同时,要求城市规划区域的和谐性及生态性。绿色空间规划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场所,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构建绿色花园城市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 城市规划区和绿色空间

城市规划区指在城市市区、行政区域及近郊区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进行规划控制的相关区域,一般由市政府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具体范围。划定城市规划区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长远需求,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情况,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的贯彻落实。

城市规划区一般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建成区,对该区域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管理时,应做好城市相关设施新建与改建的合理安排,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整和再开发;第二,中心区远期发展用地,包含了建成区以外的独立地段、机场及控制区、水源其防护区、风景名胜等,用地管理是依照城市总体规划需求,实现对土地和设施的有序开发和建设;第三,城市郊区,城市郊区的开发建设与城市发展存在密切关联,应做好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相关建设的规划,对用地范围进行控制,如果需要在郊区进行重大永久性设施的建设,必须经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审批同意。

绿色空间是构成现代城市的基础要素,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场所,在构筑绿色城市及花园城市、实现城市课程秀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城市绿色空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城市开放空间,重点体现在“开放”上,如广场、公园等,可帮助人们缓解高度密集的城市建筑带来的压抑感;其次,城市开放绿色空间,在原本“开放”的基础上,加入“绿色”建设,应对、解决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通过在开放空间中设置绿色植被的方式,实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城市绿色空间,与建筑形成的灰色空间相呼应,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不仅指开放性的公园、广场,还包括了一些私人场所。

2 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

2.1 优化规划思路

在针对城市绿色空间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规划思路进行优化,依照从局部至整体的方式,保证绿色空间规划的效果。

(1)完善局部规划工作。

对高层建筑顶部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建设相应的生态绿地,可以起到较好的屋面保温隔热作用,调节建筑内外的温差,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对城市整体而言,可形成良好的绿化景观,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场所。例如,韩国首尔将建筑屋顶规划为绿地空间,号召业主选择自然通风和保温措施,在城市内部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小生态系统。在构筑局部绿地空间的过程中,应考虑时间、空间的相互关系,挑选一些可展示环境同时满足生物多样化需求的植物。

(2)确定规划线路。

现代城市绿色空间的横向规划通常以河流为核心,对水文状况进行调查,保证规划的合理性、有效性。若某个区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可通过植树种草、修筑防护坡等措施进行防范,例如可在河道两侧种植柳树、杨树、芦苇等,构建相应的生态驳岸,应对暴雨等恶劣天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公路、居民区与绿色区域相连接,形成相对完善的生态链,促进城市地区生态化水平的提高。

(3)扩大绿地面积。

城市绿色空间规划中,应适当扩大绿地面积,提升区域规划的效果,例如可设置森林公园,构筑大范围连续性的绿地空间。

绿地空间规划需要优先选择当地的特有植物,提升植被成活率,避免出现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可将难以开发的土地设置为绿地公园,一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强化城市生态建设。城市绿地规划中应综合上述思路,实现点线面规划的有机结合,提升规划效果。

2.2 明确规划要求

(1)生态方面的要求。

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环境状况逐渐变差,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实施环节,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要求,使用绿色材料,选择满足绿色环保要求的设施和设备,配合先进的绿色工艺,减少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政策方面的要求。

我国在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方面投入了足够的关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规定,在绿色空间规划建设过程中,应以相关政策为参考,立足于城市实际发展情况,确保绿色空间规划的顺利实施。

2.3 优选策略方法

对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最佳的绿色空间规划策略,切实保障绿色空间规划的效果。

(1)强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绿色空间规划中需要坚持的核心原则,规划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现实需求,在道路两旁和公园等区域,栽种一些高大、荫蔽较大的乔木,降低夏季街道的温度,适当提高空气湿度。

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区域,如工业区等,可以栽植具有杀菌和空气净化效果的树木,如松树、柏树等。应做好城市发展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考虑城市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地理人文、气候条件等,应在城市绿色空间规划中做到统筹兼顾,维持生态平衡。规划人员可将具有独特色彩、姿态的植物合理地应用在绿色空间规划中,做好科学配置,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需求。

(2)关注途径建设。

借助有效的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可对城市局部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改善气候环境,起到防尘、降噪等效果,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人员在实施绿色空间规划时,应关注相应的途径建设,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为目标,设置生态河道、生态屋顶等,确保生态建设可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充分展现城市的历史特点,立足不同空间尺度,保证绿色空间规划的效果。

(3)合理利用自然。

可对城市具备的土地、景观等条件进行合理应用,通过绿地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空气与环境的品质,充分发挥绿色空间的作用。规划人员、工作人员在城市绿色空间规划中,应重视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做好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

现阶段,资源短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再生利用是技术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通过对现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保证城市绿地空间规划的品质和效果,延长绿地空间的使用寿命。

实际规划环节应选择天然植物及可再生植物,以当地特有植物为最优先,特有植物对当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保障成活率,且一般情况下价格相对较低。将特有植物应用到绿色空间规划中,可减少绿色空间规划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助于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尺度控制。

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中,会随着城市环境的变化产生相应变化,规划人员在对植物进行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彼此间的存在关系,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的同时充分展现统一化环境。规划人员应严格控制绿色空间,遵循自然规律,在融入生态理念的情况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下,城市规划中开始关注生态及环保问题,绿色空间规划得到了重视。在对绿色空间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强调因地制宜,凸显地域性,处理绿色空间尺度、色彩、形态和格调等相关问题,推动城市的低碳化发展。

猜你喜欢

规划区空间规划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探讨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银河空间规划委员会
空间规划的海外经验探讨
城市规划区内涵的演进及其多元化解构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思考与展望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