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与语言——当代绢本工笔人物画探微

2021-04-12周小菲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绢本纸本工笔

周小菲

(合肥师范学院,合肥 230011)

一、绢本工笔人物画概述

绢,是一种丝织物,质地细腻薄透,是中国古代贵族服饰的主要材质来源,也是中国传统书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载体。绢本工笔画就是采用优质的丝绢作为材料,以花鸟、山水、人物为主要题材,待完成后经过装裱而完成的作品。绢画并不是直接在绢上画的,这种材质需要首先对其进行加工,通过胶矾水运用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将其从生绢做成熟绢,之后将其绷起来,才可以进行作画。

我国传统工笔画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颇为丰富的画材体系。绢作为其中一种较为传统的画材,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绘制于绢上的历代名作不胜枚举,有精美绝伦的小品,更有巨幅长卷。绢本工笔画作品,因其材质特点能够突显出工笔画的各种特性,也是纸本工笔画所无法替代的绘画材质。

(一)绢本工笔人物画渊源

绢本工笔画有着千年的历史积淀,兴盛时期的代表画家和作品有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张萱的《捣练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唐寅的《孟蜀宫伎图》等。绢本工笔画承载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太多文化和传统,也托起了太多的伟大作品,是我们本该传承的,然而如今却基本被世人所忽略,让人深感痛心与惋惜。

依托于绢上的优秀工笔人物画实在是不胜枚举,如著名的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是出自唐代周昉的一幅绢本工笔画,画面长180 厘米,宽46 厘米。其整幅画面色彩艳丽、精彩绝伦,突显了绢本工笔画的各种特性,是纸本工笔画所无法替代的一种绘画材质。在那个时代,普通画家所使用的绢,质地比较稀疏、粗糙,绢的质感相对来说要差很多。高品质的绢质地细密,不易沾染灰尘,能够更好、更长久地保存画作。但由于其价格不菲,并不能十分普及。宋徽宗赵佶为众人所熟知,他的《听琴图》采用的是出自宋代的院绢,是当时品质最好的绢,所以画作历经千年仍保存如新。

(二)绢本工笔人物画材料及制作

绢本工笔人物画需要的材料有绢、明胶、明矾以及墨和中国画颜料。中国传统工笔画大都依托于绢这种材质。绢是由蚕丝通过一定的方法织成的。在古代并没有很大的织机,所以很难得到较大尺寸的绢。因此,想要画较大尺寸的画,就必须找到一定的方法把绢接起来才能去画,所以绢本工笔画的完成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我们通常把织好还没进行加工处理的绢称为生绢。生绢并不能作为绘画材料,它需要在正反两面刷上胶矾水才能适合画画。在制作上常用的胶矾水比例是7 ∶3,胶七矾三,空气湿度不同也会有所影响。胶矾的比例一定要恰当,胶重了会使画面勾线笔滑,画面反光较强,影响画面效果;矾重了的时候,画面有些部分颜色、墨色就很难画上去,也会使绢变得很脆,画面很难长时间保存。因此,只有胶矾水的比例完美平衡,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画面。然而,胶矾水的恰当比例,最终还是来自于我们平常画画时的不断的经验积累。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特性与绘画语言的平衡点,才能更好地发挥材料特性,有助于我们更为自由地表达内心感受。只有材料各方面都得心应手时,我们的观念和绘画语言才能很好地传达出来。

二、当代绢本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语言

绢本与纸本在材质上的区别很大,因此其艺术语言与创作方法大为不同。借助新工笔的现代转型,绢本工笔画也应该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崭露头角。绢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某些方面比纸的包容性更强,更适合我们去做更多的尝试和技法创新,当然绢也有其自身的限制,所以必须进行尝试弥补和突破。

(一)线条的艺术表现

线条作为造型手段,与色彩一起构成绢本工笔画的绘画语言和手段。线条的作用不仅体现在造型上,也通过自身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传达出画者的内心感受和审美倾向。在绢本勾线不同于纸本,基于绢本身的材质特点,使得绢上的线条比纸上的线条更有质感,这是因为绢的纹理自然决定了比平滑的纸面勾线更有质感,线条也分外显得有韵味。由于绢的材质比较细腻薄透,在勾线时我们可以省略用铅笔起稿、拷贝这一步,直接把绢放在画稿上面就可以轻松透出,线稿也就可以直接勾稿并设色。也可以把画稿放在旁边进行对临,这种方法对造型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相对难度要高一些,但是特点是比拷贝更加生动、自然一些。在绢上,线稿的墨色尽量不用纯浓墨,因为纯浓墨的墨色太过火气,不够生动,要体现出灰色调的各种变化,这样画面才能更加丰富和微妙。

绢本人物画与纸本人物画对用笔的要求基本是一致的,用笔同样力求笔力、笔势和笔韵。用笔必须依据所画人物的自身特点,做到出笔有节奏,快慢、轻重错落有致;落笔要笔力饱满、有力度;落笔要松,做到用笔、行笔自自然然,不能拘谨、生硬;出笔顺其自然,落笔灵动轻松;线条要圆,中锋行笔,线条立得起来,尽量不出现侧锋,用笔才能圆润饱满;用笔要厚重、不浮躁,成就一定的分量感;用笔要毛,线条不能过于光滑,追求生涩的质感,所谓画到生时是熟时的境界;用笔要润,根据所描绘的对象的质感,水分的控制要恰到好处;用笔要拙,切忌太率,也不能过于板滞。

当然由于绢的材质特点,用笔用线的处理方法与纸本大有不同,必须通过一定的训练和体会,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绢本的材质特点,形成更加耐人寻味的线条质感。线条除了有造型传神的作用以外,其本身也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依托绢本材质的工笔画线条,更能有效地传达出线条的生命力,突显出线条的弹性、张力和气质。绢本线条依然要把握线条的内在含蓄的特点,不可使蛮力,线条藏而不露、畅而不滑,做到画面整体气脉相连,有变化、有韵律、有节奏。当然想要创作出凝重端庄、飘逸洒脱、恬淡平和,以及气贯山河的线条,终究还是要依托画者自身对绢本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大量的练习。

(二)设色的丰富技法

设色是绢本人物画创作的主线之一,也是最能传达出画家情感的艺术语言。自古中国画又被世人称为丹青,中国画本就是一个以线造型的色彩世界。因此,深入研究和体会绢本工笔人物画色彩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准确把握绢本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特征,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绢本工笔人物画。如何在绢本工笔作品中使得色与墨完美结合,创作出醒目而不失典雅、色彩艳丽又和谐沉着的优秀绢本工笔人物画设色作品,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绢本工笔人物画色彩的运用讲究薄中见厚、色彩秀润,描绘出对象既栩栩如生,又干脆利落富有装饰美感。

绘画语言是画者情感诉求的载体,对语言的深入分析、精彩把握,可以使我们在表现时更加自由和灵动。在图1 这幅画的创作中,本人发现绢本工笔人物画比纸本工笔人物画更困难的地方是,在绢上很难表现出色彩的厚重质感。在纸本的画面上也许只需要渲染几遍,就可以把色彩的分量和厚重的感觉给表现出来,但是在绢本的画面上,想要达到与纸本画面一样的厚重效果,用同样的渲染方式效果却收效甚微。这是由于画面所呈现出来的色彩轻薄无力,故很难表现出承载着厚重历史痕迹的敦煌壁画。

图1 《敦煌之梦》周小菲

绢这种材料由经纬线织成,布纹的纹理间必定是会透出些许布的原色,从而导致画面的色彩容易被弱化,这也是为什么绢本设色的难度远远大于纸本设色的原因所在。那么该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发挥绢的优势呢? 可以在原有正面渲染的同时,从绢的背面叠加同样方式的渲染,正反两面交替进行,如此一来,画面的层次呈现出来,色彩的厚重质感也就能被逐渐衬托出来。画面中的重颜色和亮颜色分别用接近的颜色从背面烘托、渲染,才会从根本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于如何解决绢上厚涂颜料的附着问题,画者可以尝试在设色后补上明胶、桃胶等方法,这也是绢本工笔人物画遇到的又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绢本工笔人物画有其优势,当然也有其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和摸索,才能更加自如地进行创作。

对于绢本工笔人物画的设色方法,绢本工笔画的优势在于绢的材质比纸质的包容性更强,因此可以尝试各种特殊技法,并且绢不会像纸那样容易破损,画面不会因反复遍数太多而容易显露脏腻的感觉。这样的话,画家们就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对物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描绘,也可以基于绢的材料特性加以揉、搓、刮、洗和打磨等各种特殊技法的运用,来创作出更加丰富的画面效果,这些正是纸本工笔画所望尘莫及的。

但是绢本工笔画也会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画面完成后的装裱阶段,因为工笔人物画对人物的造型要求相当严谨,人物的一根线几乎不能随意变动一点,否则就会造成形的不准,但是绢本的材质是由无数的经纬线组成,在画面完成后的装裱过程中,一个不小心把绢的纹理弄错开一点,那么就会导致整个画面人物造型的扭曲,甚至会导致整幅作品的失败。然而这部分大都不受画者自身的控制,所以也是绢本工笔人物画的一大限制,需要我们小心处理。总之,一定要基于绢本身材质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得心应手地创作出优质的作品。

(三)装裱的特殊工艺

绢作为画面的依托材料,其单纯柔和之美,早已成为画面审美的一部分。那么如何更好地制作绢的基底,发挥绢自身的特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将生绢做成熟绢,是有一定方法的。绢的特性与纸不同,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方法,而大面积的涂抹胶矾水,绢这种材质是很容易起皱的,会对画者深入细致的描绘有所影响。所以我们现在在使用绢之前,一般会拿一个画框将绢裱在画框上再去制作。首先用清水把绢打湿,刷的时候水分不要太多,刚好打湿就可以了。这时候绢就充分地延展开了,再把绢轻轻地拉伸平整放在画框上,用水胶带将其四边固定在画框上,然后让绢自然风干。这时候绢就自然收缩,使得绢被平整地固定在了画框上,然后就可以比较方便地制作胶矾水和作画了。把胶矾水事先调和好放到一个较大的容器里,用浸湿的底纹笔把胶矾水有序地刷到绷好的绢上。底纹笔里水分要保持适中,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完成后让画面自然晾干。绢在打湿的时候会呈现松的状态,不用担心,等到表面干了以后就会恢复平整状态,甚至会更紧绷。有序地刷完正面,待干后用同样的方法把绢的反面也刷一遍。待绢的表面自然风干后,正反两面再各刷一遍,这样就完成了熟绢的制作。

绢的材质决定其不可能像纸那样容易通过胶连接起来,这种材质首先是它与胶的粘合度不高容易脱落,而且因为尺寸较大,所以绢的布纹很难粘得比较整齐。这种情况可以首先将需要涂浆糊的部分用裁好的纸条给遮挡起来,留出需要涂浆糊的部分,并且对齐绢的纹理涂上浆糊,对齐绢的纹路然后粘合。然而,在创作过程中发现,绢通过这样的粘合方式,并不能保证一直能固定得很好。由于绢的特性,在画的过程中粘合的部分遇到水会脱胶打开,所以只能在画的过程中,不断去调整粘合它,这也是绢本比纸本困难的部分。

三、当代绢本工笔人物画发展展望

我国绢本工笔画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自然被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和传统,也托起了太多的伟大作品。纵观古往今来的绢本画优秀作品,有着太多的闪光点。我们应基于绢本与纸本在材质上的不同,深入研究其艺术语言与创作方法新方向。借助新工笔的现代转型这一契机,绢本工笔画也应该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再次崭露头角。绢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某些方面比纸的包容性更强,也更适合我们去做更多的尝试和技法创新,当然绢也有其自身的限制,我们必须尝试弥补和突破。

我们熟悉的许多著名画家他们也在不断尝试,以绢本为载体的新工笔画的突破。

新工笔代表画家陈子,她的作品《和风》正是一幅绢本工笔人物画的力作。陈子擅长用绢来作为画面的依托材料,以绢的细腻质地来衬托自己内心的细腻、敏感与丰富。在观念先行的基础上,依托绢本材质的特点,自由地表达内心的细腻情感。丰富多样的表现方法,体现了画家的丰富情感与体验。

画家何家英,他的很多作品就是绢本工笔画。其利用绢的材质特性,很好地表现出女性的皮肤和衣服的质感,当然这也是画家对中国绘画传统的理解与传承。

画家唐勇力也对绢本工笔画做出了许多的尝试和摸索。他将颜料中的胶的成分洗去,通过颜料干后运用揉、搓、洗等方法,创作出剥落等丰富的特殊效果。他的虚染法和剥落法也正是基于绢本的材质特点所做的创新,既继承了传统中国工笔画的优势,又以绢画为基点尝试突破与创新。

这样的画家还有许多,他们在绢本工笔人物画的艺术语言的摸索上,为我们逐渐打开了崭新的视角。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尝试和摸索,力求在传承绢本工笔画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绢本工笔人物画的创作,离不开对材料的认识和研究,因此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将这些经验带到创作中,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性能与绘画语言的微妙结合点。只有材料各方面都得心应手时,绘画观念和绘画语言才能很好地传达出来。每一次小小的尝试,都是积累和前行的珍贵印记,只有充分了解材料、依托材料,再突破材料,才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优秀作品。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国绘画传统的责任,基于此,对绢本工笔人物画的探寻之路仍任重而道远,不可懈怠。

猜你喜欢

绢本纸本工笔
张鹏国画作品
高原秋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张睿作品
韩景燕作品集
《岩高千尺虎》
喻天柱作品
雨花·艺术 徐华翎作品
《鹿鸣》绢本设色
陈芳桂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