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血液中心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调查与护理对策

2021-04-11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8期
关键词:分离机抗凝剂机采

席 珍

(大连市血液中心质管科,辽宁 大连 116001)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中对血液的应用已不在是简单的全血输注,成分血输注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普及。血小板是成分输血中一类常用产品,而与手工制备血小板相比采用机器制备血小板具有很高纯度[1-2]。并且机器制备的血小板具有针对性强,临床疗效好与临床不良反应少等的优点,因此我市血液中心目前为临床提供的血小板产品以机采血小板为主。机采血小板采集血小板的时间比较长并且体外循环血量较大,此外在采集的过程中伴随较多量抗凝剂进入血液从而引发献血反应[3-4]。为保证机采血小板献血人员的身心健康,建立固定的献血队伍,本研究对采集血小板过程中发生的献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献血人员提供更好的有针对性护理及服务,有效地控制采集血小板期间的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市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无偿捐献血小板者4 498例。其中男性献血者3 064例、女性1 434例。采集前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2)来进行献血者的体检。血液初筛检测的项目都符合临床机采血小板的捐献要求。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采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和(Trima)血细胞分离机以及与血细胞分离机配套的一次性封闭管路。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ACD-A抗凝剂(500 mL),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生产0.9%生理盐水(500 mL),葡萄糖酸钙口服液2支(每支1.0 g钙)。

1.3 方法 按照不同机型安装血细胞分离机配备的一次性封闭管道,连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将机采献血者的身高、体质量、性别、血小板计数等参数输入血细胞分离机中,确定程序并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对献血者进行机采血小板的采集。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抗凝剂与全血处理量比为1∶11。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抗凝剂与全血处理量比为1∶10。

1.4 献血反应的诊断标准 采集血小板过程或者采集结束后出现的献血不良反应,根据是否需要治疗和最终结果可将其严重程度区分为重度不良反应和非重度不良反应[5-6]。具备以下任一条件的献血不良反应可判断为重度不良反应:①献血不良反应导致住院。②采用防止机体受到终身性的损害以及损伤的治疗和防止献血者死亡的治疗。③献血不良反应导致献血者明显的残疾或献血者功能的不全,且在临床献血后存在1年以上。④献血的不良反应出现后献血者发生死亡,死亡原因可疑,可能或肯定与献血有关。不符合以上重度不良反应的则为非重度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比较 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4 498例中,出现献血反应共52例,献血总反应发生率为1.15%(52/4 498),男性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98%(30/3 064),女性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53%(22/1 434),其中女性重度反应1例,男性无重度献血反应,女性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不同性别组献血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比较 18~30岁人群发生献血反应率为1.70%(18/1 064),31~45岁人群发生献血反应率为1.13%(24/2 122),>46岁人群发生献血反应率为0.76%(10/1 315)。随着年龄的增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相对降低,但是不同年龄组献血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献血不良反应诱因的分析 在52例献血不良反应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是发生最多的原因,并且有1例重度反应。枸橼酸盐中毒的情况发生仅1例,是非重度反应,在各种不良反应诱因中发生次数最少。发生在采血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是8例,其他不良反应是14例,并且2种诱因的不良反应均为非重度反应。见表2。

表1 不同性别、年龄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比较

表2 献血不良反应各诱因的比较

3 讨 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多数是固定献血者,对捐献过程有一定的经验和心理准备,所以献血不良反应出现次数比较少,但是仍有重复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因此仍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置措施,消除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尽量预防和减轻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护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献血者满意度,扩大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队伍。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诱因主要为献血者心理生理因素以及血容量减少等,在捐献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因献血者情绪过度的紧张,使献血者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从而导致献血者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或者献血者因睡眠不足或疲劳过度或空腹或血糖等因素,献血者机体处于应急的代偿状态,导致献血者脑血流量的减少从而使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7-8]。调查发现,女性以及首次参加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人员更容易发生献血不良反应[9-10]。另外,利用初次捐献机来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大都对机采血小板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并且献血者在采集的过程中对发生各种突发情况都不了解,献血者在首次见到复杂以及繁多的机采机器和管路导致献血者的心里紧张,从而导致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11-12]。此外,献血者的个人体质以及献血者的全血捐献史和紧张情绪等因素都是影响初次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首要原因[13-14]。国外也有报道显示,年轻献血者发生晕厥和伤害的概率高于年长的献血者,可能因为年龄相对大的献血者生活常识比较丰富,对献血知识了解更多,心理承受能力相对强大,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18~25岁的献血人群[15-16]。采血护士一旦发现献血者出现全身不适、虚弱、面色苍白、出汗、眩晕、恶心,调整采血座椅靠背,平卧,松解领扣以保持呼吸通畅,若症状缓解,可继续采血并观察情况。采血结束后,医师评价献血者恢复情况,决定其是否可以离去。如果献血者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立即停止采血,让献血者头低足高位,头侧一边松解领扣以保持呼吸通畅,如有必要可使用氧气袋给予吸氧,密切观察呼吸、心跳、脉搏、血压,详细进行记录。

采血部位局部不良反应主要是血肿、疼痛。血液淤积于前臂前侧深部的肌肉和肌腱组织之间形成血肿,当血肿较大时,常出现神经刺激、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症状。疼痛主要是因血肿压迫神经产生的放射痛或感觉异常、采血针进针或者拔针时导致的神经损伤、采血针刺伤肌腱导致的局部非放射性剧痛及献血时或者献血后数小时内手臂出现局部放射性疼痛。形成血肿的主要原因献血者对静脉穿刺部位的按压保护未有足够重视,按压时间不够。一旦发现献血者手臂出现血肿应立即停止采血,帮助献血者用力压住针刺位置至少保持10 min的时间,然后立即给予献血者冷敷,每10 min更换1次冰袋,以促进献血者血管的收缩,减少献血者局部的渗血,从而减轻献血者穿刺位置的疼痛。在24 h后对献血者进行热敷,促进献血者血液循环及局部渗出液的吸收,并能消除献血者的血肿及献血者皮肤的瘀斑[17-19]。此时应安抚好献血者,给予充分的解释,并且告知献血者可正常使用手臂,但不能搬重物。如感到剧烈疼痛应与医护人员及时取得联系。

枸橼酸盐反应是机采血小板的常见反应,因为在机采血小板的过程中需要将抗凝剂回输到献血者体内,枸橼酸盐和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引起血液中钙离子浓度的暂时性降低。因为个体上的差异,导致献血者血液中钙离子下降不能被及时代偿,因此会出现轻重不等的枸橼酸盐中毒反应。循环血量越大,抗凝剂回输的量就越多,回输的速度越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血液的抗凝剂量就会越多,枸橼酸盐不良反应就越容易发生。因此,对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筛选一定要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规定的年龄与体质量进行,同时女性和采集2个单位治疗量血小板的献血者更需要严格执行标准。严密控制血液回输流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抗凝剂输入的比例,在采集开始前的30 min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2支(每支1.0 g钙)预防枸橼酸盐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密切观察献血者有无枸橼酸盐中毒现象,一旦发现献血者有口唇及口周发麻、面部麻木、头晕、抽搐、颤抖、恶心、呕吐,调整采血座椅靠背,可口服葡萄糖酸钙,若症状缓解,可继续采血,并作好解释工作继续观察情况。献血者若出现腕足强直性痉挛、抽搐、低血压、心律不齐,应立即拔针停止献血,密切观察呼吸、心跳、脉搏、血压,详细进行记录,必要时给予葡萄糖酸钙液静脉注射。

采集机采血小板作为无偿献血工作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为了保证机采血小板采集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建立稳定和稳步增加的固定无偿捐献血小板志愿者的队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献血者进行生理和心理的护理,以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20-22]。首先,机采血小板的采集区域应当光线充足,温度和湿度均适宜,冬天时提供毛毯保暖。工作人员应询问献血者饮食情况,并提供适当的饮用水和食品,避免因空腹引起的献血不良反应。采集前为献血者提供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可有效预防枸橼酸盐中毒现象的发生。由于血小板采集时间较长应为每张采血椅配备有线电视并播放有关视频娱乐的节目,从而让献血者在献血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有利于消除其紧张的情绪。应对献血者尤其是初次献血者讲解有关血液的知识,大多数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对血小板知识并不了解,对采集过程也并不熟悉[23-24],尽量避免献血者因缺乏献血知识而导致的心理紧张引起的献血不良反应。其次,进行采血的护士应熟练掌握无菌穿刺的技术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粗暴的穿刺及盲目的穿刺[25-26],并且在采集过程中与献血者进行交谈,掌握献血者的心理特点,通过对献血者的心理疏导,消除献血者的紧张心理,使献血者感到轻松、亲切,以达到使献血者情绪稳定的目的。当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时,采血护士应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给予献血者护理措施,遇意外情况时,护理人员应积极的并且沉着的应对,千万不可有惊慌情绪表现出来,以免引发献血者的不安而加重献血反应[27-28]。尤其是个别有献血不良反应史者,看见别人发生献血反应时,自己也会感觉到有不舒服的情况发生,该类献血者易受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应引起重视[29-31]。最后,采集结束后应叮嘱献血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一起按压针眼上方10 min,防止献血者发生局部淤血的现象,如有必要可以增加自黏弹性绷带的使用,并告知献血者手臂若出现肿胀、麻木或疼痛要及时解开,并且要求献血者在休息区休息20 min以后解开绷带。工作人员应告知献血者24 h内不要做剧烈运动,保持采血针眼处的清洁干燥,4 h以后方可去掉针眼处创可贴等注意事项。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诱因是多方面的,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机采血小板的产品质量。通过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处置措施,增加献血者对血站的好感、对血站信心及安全感,从而令更多献血者自愿的加入捐献机采血小板的人群中来以使机采血小板有充足的血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临床输血治疗需求。

猜你喜欢

分离机抗凝剂机采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碟式分离机传动结构发展
用三种血细胞分离机为献血者采集血小板时其血小板中白细胞混入量的对比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正丁烷法顺酐装置中富马酸分离机影响因素分析
凝血测定中抗凝剂的应用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