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TK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21-04-10姚源嘉

工程技术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流动站控制点基准

姚源嘉

南昌铁路天河测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2

现阶段,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技术凭借自身多项优势,在测量工作中得到了普遍应用,项目实践精度有效提升。铁路测量工程包含多项细碎化测量内容,精准度要求较高,将RTK技术应用于铁路测量,可有效保证测量精度可靠性,促进铁路测量工作的持续性发展。

1 铁路工程测量中RTK技术的原理

传统测量方式均需通过事后解算获取厘米级精度,而RTK作为一种新型GPS测量方式,可野外实时获取厘米级定位精度,依托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里程碑标志,该技术的兴起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等提供了新的方向,提高了测量效率。RTK技术主要是建立在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层面上,实时输送观测点三维坐标,并保证测量精度实现厘米级。通常RTK测量系统由三大模块构成,即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系统和实施动态测量软件。RTK技术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安设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其他几台布设于流动站上,基准站与流动站处于相同时间,获取同一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实时将测量载波相位观测数值、基准站坐标等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至流动站,流动站及时收取基准站传输信息,对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差分,最终获取基准站和流动站基线向量,然后通过基线向量与基准站坐标之和,获取流动站各个坐标值,最终通过转换明确流动站坐标值[1]。

基准站与流动站的相互关联性体现在,基准站计算调整之后将数据输送至流动站,该过程目标的实现主要借助于数据链,单基站RTK数据链由两部分构成,即调制调器、电台。其中,前者的核心目标是将改正数进行编码和调制,之后输送至电台中发射,流动站及时接收其相关数据,并将数据解调之后传输至GPS接收机进行改正;后者是将调整之后的数据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可在特定范围内提供信号,保证流动站接收信息的可靠性。

用户站发送和接收差分改正、原始数据观测等,可选用多种方式实现,RTK地面通信链依附于业余无线电、蜂窝通信网络、数字集群系统等,其传输速率不一。卫星定位静态测量数据处理应用中,核心目标是基线向量的求解,因此计算程序布设是通过三差确定相似基线长度,通过浮动双差法解除相位模糊度及基线矢量,待相位模糊度凑整之后,极端固定双差,最终解出基线向量。卫星定位动态应用中,RTK数据处理属于单基线处理过程,选取基准站和流动站载波相位观测差分数,组合新的载波相位,其中将流动站未知坐标视为随机参数,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是非随机参数进行求解。

2 铁路工程测量中RTK技术的优缺点

2.1 RTK技术优势

(1)RTK作业自动化、集成程度高,测绘功能优良。RTK技术可应用的测绘领域范围较广,满足测绘内、外作业测量要求,流动站内使用内装式软件,可自行实施各类测量功能,无须人工干预,能将专业人员从烦琐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减小由于人为操作形成的误差,进而提升测量作业精准度。(2)降低作业条件。RTK技术仅要求满足两点间对天基本通视、电磁波通视即可,在光学通视上并无过高要求。因此,与传统测量技术相较,RTK技术实施受外界影响因素干扰较少,如通视条件、气候等,有效突破了传统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基于传统测量技术层面,在地形复杂、障碍物较多的难通视区域内,仅需满足RTK技术应用基本条件,便可实现高精准度的测量作业。(3)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不会产生误差积累。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测量仪器经过多次搬动移动之后,均不同程度存在误差累积,移动次数与累积误差成正相关;而RTK并不会产生此类作业瓶颈,只要满足RTK基本工作条件,处于作业半径范围内,RTK技术测量的平面和高程精度可实现厘米级别。(4)测量作业效率高。在一般地形条件下,高质量的RTK测设站可一次性测量半径为10km的测区,有效减少传统测量方式下需布设多个控制测量点和搬运仪器的问题,仅需一人便可完成测量操作。一般电磁波环境下获取一个具体点位实际坐标,仅需几秒钟便可完成,作业速率较快,劳动强度较低,能在加快测量速率的基础上,降低测量成本支出。(5)操作便捷、数据处理能力强。测绘RTK基准站无需进行任何布设,移动站可移动获取测量结果,数据收集、存储及处理能力强,短时间内与计算机连接,能实现数据共享,另外,测绘软件使用知识及流程简单易掌握[2]。

2.2 RTK技术缺点

即便RTK技术拥有其他仪器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其在铁路测量工程上的实践表明仍存在以下不足。

(1)受卫星状况限制。随着用户实际需求的日渐提高,GPS卫星空间构成和卫星信号强度均难以满足实际所需。譬如在中、低纬度地区存在两次盲区,一般每次持续时间在20~30min,处于盲区内的卫星几何图形结构强度低,RTK测量难以实现固定解,以及在信号强度较弱,对空遮挡较为严重的区域,GPS无法正常工作。(2)受电离层影响。通常在白天中午时间段,受电离层干扰较大,共用卫星数量较少,因而初始化时间较长,无法进行实际测量。根据实际调研测量,每天12:00—13:00,RTK测量难以获取固定解。(3)受数据链电台传输距离干扰。数据链电台实际数据传输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如建筑物等,导致外业精度及测量范围不准确。此外,RTK实际测量作业超出特定距离时,测量误差会超限,因此RTK实际作业半径小于有效半径。(4)受高程异常问题影响。RTK测量工作模式要求高程转换应具备良好的精确性,我国部分区域内转换存在一定误差,精度分布缺乏均匀性,最终影响RTK高程测量的精度。

3 RTK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3.1 基站设备

依照铁路工程测量相关规定,工程路线周围应布设超过18个控制点,并将其作为GPS基准站。布设平面控制点时,建议以C级静态相对测量精度为标准,对其进行系统性测量,GPS接收机通过不断切换模式,实现静态GPS切换功能,并将三等精度作为测量标准,联测水准的高程。

3.2 确定坐标转换参数

铁路工程测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利用传统测量方式难以满足测量精确度较高的要求。因此,应用RTK测量技术,联合与之匹配的各类仪器进行测量,在确定坐标转换参数的过程中,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第一,在铁路工程测量现场使用。实际测量中需从原有平面控制点中选取3个具有高程的控制点,并将相对应的坐标输送至测量控制器内部,之后逐项对每个控制点以5min为时间间隔进行定位测量,待全部完成之后,通过内部控制器软件自行生成相应的坐标转换参数。选用此种方式,可保证参数转换的可靠性,但需耗损较长时间,在铁路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较低。第二,利用点校正方式存留转换参数。实际测量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是,无须每次逐个调整控制点。该方式不仅可保证参数计算的精准度,而且计算速率较快,可满足铁路工程测量的实际要求[3]。

4 使用RTK技术进行分项测量

4.1 普通控制测量

实际铁路项目测量过程中,充分应用RTK技术先进性,对已知路控制点以及利用相对静态加密的控制点,实现全周期实时跟踪观测,观测时间控制在3~5min。为保证全站仪满足铁路工程测量实际要求,应加密部分测设控制点。

4.2 定线与放样

铁路工程测量过程中,在放样与定线之前,应将线路输入相关细节录入相关控制器内,并在此基础上自行生成相应的线路图,如此可保证实际作业中控制器实时对其工作状况进行监测,以此明晰观测点内实际历程及偏移距离,为放样和定线提供基础保障。

4.3 对地形进行测绘

利用RTK技术对地形进行测绘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测量工作的实际效率,可选用多小组同时测量方式。然而,铁路工程部分测量区域地形较为复杂,会对GPS信号造成一定的干扰,影响最终地形测绘成效。因此,为解决上述测量瓶颈问题,可选用全站仪和RTK技术联合的方式解决复杂条件下的地形测绘问题。

4.4 横断面与纵断面测量

通常铁路工程测量中包含多个复杂项,均需测量,如隧道、桥梁以及路基等,且此类工程测量精度要求较高,在施工时间紧张的条件下,会增加测量作业实施难度。选用RTK技术应用横断面与纵断面测量,主要流程是待其中线确定之后,利用中线桩点坐标,使用绘图软件,可短期内完成路线的纵断面以及各桩点横断面测量。因为实际所需数据均是绘制地图时采集,所以无须再次进行现场实际测量,以有效降低各类资源耗损。

5 结束语

RTK技术的诞生为测量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其集成了多项先进技术,能实现厘米级实时定位,成功将测绘领域应用从单纯控制测量扩展至常规工程测量中,其仍存在较大的挖掘空间,与GIS集成、综合自动化是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流动站控制点基准
NFFD控制点分布对气动外形优化的影响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项目建设内部控制点思考
明基准讲方法保看齐
相似材料模型中控制点像点坐标定位研究
滑落还是攀爬
网络RTK技术在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差分定位中一种新的接收机钟差处理方法
SDCORS在基础地理信息控制点补测中的应用
巧用基准变换实现装配检测
Imagination率先展示全新Futuremark 3DMark OpenGL ES3.0基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