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锁,解锁,直指问题要害

2021-04-10

中国生态文明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耗能高碳消费量

能源结构问题与产业结构问题相互交织,互为表里。大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源于排放,排放来自产业结构。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必然有什么样的能源结构。所谓高排放产业,一定是高耗能的。我国产业结构长期偏重高碳行业,高碳锁定效应是碳达峰的重要障碍,也是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重要障碍。实现碳达峰和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必须解锁高碳锁定效应。解锁的主要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十三五”的实践充分证明,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就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刚刚过去的5年,调整产业结构深入推进,煤炭消费量、污染物和碳排放也相应地大幅下降。5年来,全国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钢铁产能2亿多吨,产业结构调整加上替代燃煤锅炉、淘汰国三及以下重型运营车辆等措施,累计减少煤炭消费量5亿多吨,减排二氧化硫1100多万吨、氮氧化物500多万吨,协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亿吨以上。

“十四五”其间,随着末端治理的空间逐渐缩小,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更加突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突破性地解锁高碳锁定效应,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解锁高碳锁定的重点行业非常明确,钢铁、建材、火电、有色、石化、化工、煤化工等,是污染物排放监管的几大重点行业,同时也是力争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几大重点行业。

这些行业,体量大,覆盖宽,渗透深,解锁难度很大。全国粗钢、水泥产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3.3%、56.0%。在39个重工业行业中,钢铁、水泥等22个高排放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却被很多地方视为支柱产业,而且高耗能行业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还在增加。

解锁这些重点行业的难度,还来自鲜明的区域聚集性。

最典型的案例是,京津冀“2+26”个城市国土面积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却聚集了全国19%的平板玻璃、16%的卫生陶瓷、10%的水泥熟料,单位面积煤炭消费量是全国平均的6.5倍。

长江、黄河、珠江和太湖等重点流域分布的化工企业,占全国化工企业总数的70%以上。长江经济带30%的环境风险企业位于饮用水水源地周边5公里范围内。

山东省传统产业占全部工业的70%,重化工业占传统工业的70%。河北邯郸市“城中有钢”,等问题突出。内蒙古包头全市建成区面积不足总面积的1%,却集聚了全市约90%的钢铁产能、89%的火电装机和90%的稀土产量。

推进结构调整,解锁高碳锁定,关键是进一步压减钢铁、水泥熟料等行业的落后和过剩产能,全面提升建材、化工等产业的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尤其重要的是,必须从严、从实、从紧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上马。

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新课题。钢铁、建材、火电、有色、石化等产业,十年前就是调整的重点,五年前也是,今天还是,这就足以说明调整的难度有多大。结构调整相当于伤筋动骨,或者说是脱胎换骨,所以面临的选择往往非常艰难。特别是经过多年的调整,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基本都解决了,现在面对的,是更深层次的矛盾,更复杂的事。

高碳产业结构不可为继,解锁,解锁,直指要害。减污与降碳的刚性要求,倒逼和牵引产业结构深入调整,也为调整结构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强大的内外动力。

猜你喜欢

高耗能高碳消费量
科学认识和调控高耗能产业
中国特检院“十三五”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回顾
高碳醇/膨胀石墨复合相变热沉多目标优化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榜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浅析加强高耗能企业用电检查的必要性
2015年全球废钢消费量同比下降
高耗能企业电力能效等级评估方法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