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液经法图”系列研究之三:25味药精五行属性内涵的探索性研究*

2021-04-10王宇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抄本饮片药典

王宇光,金 锐

(1. 北京交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0044;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生物特征谱学评价北京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8)

“汤液经法图”是收录于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中关于中医脏腑辨证和中药组方配伍的原理图,因其独特性而备受关注[1]。在“汤液经法图”的诊治体系中,中药具有特定的五行属性,并且与其五味和功效有所关联。《辅行诀》记载了25 味重要中药的五行属性,称为“药精”。原文提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25 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并明确列出了25 味药精的五行属性,例如桂为“木中木”、茯苓为“土中水”等。本研究在前期关于“汤液经法图”内容与应用的系列文章基础上,以《神农本草经》《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以下简称《传承集》)《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作为数据源,通过分析25 味药精的四气、五味、归经、饮片真实味道、历代本草描述等信息,并与其五行属性进行比对,寻找其中的相关性,探索中药五行属性的内涵,为其他中药纳入“汤液经法图”体系提供思考。

1 材料

由于《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原作已毁,本研究选取《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2]中收录的21 个《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抄本为25味药精五行属性的数据来源。选择《神农本草经校注》[3]、2015 版《中国药典》[4]和《中药大辞典》[5]作为四气、五味、归经、饮片真实气味、历代本草描述等信息的数据来源。

2 方法

2.1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25 味药精五行属性的确定

在《传承集》21个传抄本中,25味药精属性的记载内容有些许差别。本研究以传承集中抄录时间最早的1965 年范志良抄本[2]为底本,通过其与其余20 个传抄本的比较,确定最终的25味药精及五行属性。1965年范志良抄本中的25味药精的原文记载如下: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术为土,竹叶为金。

2.2 25 位药精五行属性与四气五味、归经、饮片真实气味等描述的比对

第一,采集《神农本草经》和《中国药典》中上述25味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特征,形成数据集。另外从《中国药典》摘录“性状”属性中关于中药饮片真实味道的描述,从《中药大辞典》摘录历代其他本草对于药物的气味认识,并入数据集(表1)。

第二,将25味药精的五行属性拆分为前位属性和后位属性,分别比对两种属性与四气、五味、归经、饮片真实味道、历代本草描述(药味)的相关性,计算相符率。

例如,茯苓为“土中水”,则针对茯苓,分别考察前位属性“土”、后位属性“水”与四气、五味、归经、饮片真实味道和历代本草描述(药味)的相关性,计算符合率。其中,五味、饮片真实味道和历代本草描述(药味)与五行的比对规则为:辛对应木、咸对应火、甘对应土、酸对应金、苦对应水。四气与五行的比对规则为:微温对应木、温或热对应火、平对应土、凉或微寒对于金,寒对应水。归经与五行的比对规则为:肝与胆对应木、心与小肠对应火、脾与胃对应土、肺与大肠对应金、肾与膀胱对应水。

第三,汇总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

3 结果

3.1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25 味药精五行属性的最终确定

研究发现,与1965 年范志良抄本相比较,其余20个版本中的15个传抄本均与其完全相同,区别仅仅在“木中水”附子的缺如或补入。这15 个传抄本分别为《辅行诀》刘德兴抄本(1974年)、《辅行诀》中国中医研究院打印本(1975 年)、《辅行诀》衣之镖抄本(1976年)、《辅行诀》孙伯果抄本(1976年)、《辅行诀》丁勤喜抄本(1979 年)、《张大昌注辅行诀》衣之镖抄本(1979年)、《张大昌注辅行诀》刘德兴所藏抄本(1983 年)、《辅行诀》赵俊欣抄本(1985年)、《辅行诀》周连淼抄本(1989 年)、《辅行诀》刘详之抄本(1998 年)、《辅行诀》王子旭抄本(1964 年后)、《辅行诀》范志良第二次抄本(1972年前)、《辅行诀》王云亭抄本(1979年后)、《张大昌注辅行诀》周连淼抄本(1981 年后)和《辅行诀》张义霄抄本(1988年前)。

其余5 个抄本中,有4 个抄本未收录文字版的25味药精属性,分别为《辅行诀》张大昌抄本(1974 年)、《辅行诀》刘世忠抄本(1979年)、《辅行诀》张偓南别集本(1980年)和《辅行诀》张大昌抄本残卷(1977年前)。仅有《辅行诀》周连淼第二次抄本(1988 年后)的文字记载与1965 年范志良抄本不同,不同之处在于:牡丹为火中木、大黄为火中土、葶苈为火中金、泽泻为火中水、薯蓣为土中木、葛为土中火、甘草为土中金、麦冬为金中木、枳实为金中火、山萸肉为金中水。

所以,从《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传承集》所记载的21 个传抄本来看,1965 年范志良抄本所载的25 味药精内容即为绝大多数版本的共有内容,可以作为25味药精五行属性的研究版本。

3.2 25味药精前位属性、后位属性与四气五味等药性记载的相关性分析

以3.1 的结果为最终版本,与《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相关药性的比对结果见表1。分类、分项的符合度分析结果见表2和表3。

结果显示,25 味药精五行属性的前位属性,与《中国药典》五味的总体符合度最高(76%),与《中国药典》四气的总体符合度最低(28%)。在与五味的符合度方面,辛味药和甘味药的符合度为100%,苦味药的符合度为80%,酸味药的符合度为60%,咸味药的符合度为40%。不符合的中药包括苦味药竹叶(药典未收载),咸味药厚朴(药典为苦辛)、大黄(药典为苦)和泽泻(药典为甘淡),酸味药淡豆豉(药典为苦辛)和山药(药典为甘)。其中,竹叶在《履巉岩本草》中有味苦的记载,泽泻在《名医别录》、《药品化义》中有味咸的记载,山药在《中国药典》的真实滋味为“微酸”。所以,如果将历代本草的五味记载和药品的真实滋味也计入符合度,则25味药精五行属性的前位属性与五味的总体符合度可达88%,只有咸味药厚朴、大黄和酸味药淡豆豉不符合。

表1 25位药精五行属性与四气五味、归经、饮片真实气味等描述比对

表2 25味药精五行属性的前位属性与药性记载的符合度

表3 25味药精五行属性的后位属性与药性记载的符合度

25 味药精五行属性的后位属性,与《中国药典》归经的总体符合度最高(68%),与五味、四气和真实滋味的符合度均很低,在30%左右。在与归经的符合度方面,辛味药、甘味药和苦味药的符合度为80%,酸味药的符合度为60%,咸味药的符合度为40%。不符合的中药包括“木中火”花椒(药典归经为脾胃肾,下同)、“火中火”旋覆花(肺脾胃大肠)、“火中水”芒硝(胃大肠)、“火中土”泽泻(肾膀胱)、“土中木”甘草(心肺脾胃)、“金中火”淡豆豉(肺胃)、“金中木”枳实(脾胃)和“水中金”竹叶(药典未收载)。实际上,发生学研究显示,中药归经的认定源头是多元的,既有五味的因素,也有疾病五脏归属的因素[6-8],目前一般以药物实际功效的定位特征为主。所以,25 味药精五行属性的后位属性,应该与中药归经及药物实际功效定位特征(例如清心火、疏肝理气)的相关性比较高。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5 味药精五行属性的前位属性与相应中药五味或真实滋味的符合度最高、相关性最强;后位属性与相应中药归经或功效定位特征的符合度最高、相关性最强。例如,姜为木中土,其中的“木”代表其为辛味,“土”代表其归脾胃经,主要功效定位在中焦。《中国药典》记载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符合上述认识。但是,在全部25 味药精中,并不是所有中药的前位和后位属性都符合现有认识,存在一定比例的不符合。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

4.1 中药五味理论的演化和复杂化

一般认为,中药的五味属性与真实滋味有关,同时能够表征药物的功效作用,例如苦能泄能燥,咸能软能下等。但实际上,二者却存在复杂的离合关系[9-11]。从《辅行诀》记载25 味药精的五味特征和发生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来看,不可能在同一时期存在两套关于中药五味的理论,只可能存在一套。所以,笔者认为,五味应该就是肇始于真实的口尝滋味,而功效作用应该是根据药物的真实滋味并结合其他五行属性而推测出来的,先有真实滋味,后有药物功效作用。但是,后世医家往往会根据已经记载的药物功效和相应原则,再去为中药比附1 个五味属性(例如,为能够燥湿或清凉泻下的药比附上1个苦味),这就造成了五味理论的复杂化。所以,比附后的五味属性,有可能与真实滋味不同。但实际上,五味最开始应该就是指药物的真实滋味,《辅行诀》所述“汤液经法”的组方原则,很可能就是按照药物的真实滋味及其功效作用来配伍组方的。这一点,从25 味药精中的酸味药,虽然药典记载的五味没有“酸”,但药典记载的饮片真实滋味都含有“酸”或“微酸”,即可得证。

4.2 中药归经理论的局限性

一般来看,中药归经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8,12],大体思想认为:中药的归经主要是金元明清时期的医家,借助《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先秦医书中的理论概念,为方便中药应用而比附形成的五脏定位属性。《神农本草经》中并没有严格的药物归经记载,而从《本草衍义》、《珍珠囊药性赋》到《汤液本草》等药学著作中才逐渐形成比较完备的药物归经体系[6,12]。所以,后世医家对于中药归经的认识,虽然能够反映中药的主体功效,但有可能是不完整的。所以,从五味和功效作用本身来理解和认识中药,可能更为接近本质。例如,25 味药精中的枳实为“金中木”,理应具有酸味,并且能够治疗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疾病,但《中国药典》的记载为“归脾、胃经”。实际上,《中国药典》记载其功效为“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名医别录》记载其能够“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一个能够治疗胸痹胁痛、气滞痞满,能够明目的中药,理论上是可以归肝经的。又如,《黄帝内经》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酸味本来就是肝脏的本味。所以,如果将枳实认定为归肝经,完全符合五味和功效认识。但是,由于《中国药典》没有记载,也就造成本研究符合度的降低。

4.3 《辅行诀》传抄本错简

历代中医药古籍的传抄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错简的可能性。由于《辅行诀》原卷早已被毁,现在所有关于《辅行诀》的研究,都只能是基于抄本的研究,这就存在出现传抄本错简的可能。从《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传承集》所收载的21 个传抄本来看,除了15 个传抄本保存有25味药精五行属性的文字记载,其余一些抄本还列有表格式的记录,而这些表格式的记录往往显示了不同的五行属性内容。例如,《辅行诀》张大昌抄本(1974 年)中记载有1 个包含25 味药精的表格[2],其中,厚朴为“木中火”、薯蓣为“土中木”、葛根为“土中火”、麦冬为“金中土”等。再如,在《张大昌注辅行诀》的3个传抄本(衣之镖抄本、刘德兴所藏抄本和周连淼抄本)中,除了对牡丹皮、薯蓣、麦冬、山萸肉、葶苈子等中药的五行属性进行调整之外,还对柴胡、麻黄、半夏、瓜蒌、栀子、石膏等未在25味药精记载中的中药的五行属性进行界定。这些内容说明,《辅行诀》各传抄本之间的错简,有可能是影响本研究相符率的因素之一。

4.4 中药品种变迁

由于中药品种变化和分化而造成中药性效的变化,也是可能的原因。例如,“金中土”芍药后来逐渐发展为白芍和赤芍两个品种。其中,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能够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缓中止痛;赤芍苦、微寒,归肝经,能够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在这两个品种里,白芍更贴近“金中土”所代表的酸味、能够治疗脾胃疾病的五行属性。又如,“水中土”术后来也逐渐演变为苍术和白术两个品种,其中,苍术苦、辛,温,归脾、胃、肝经,能够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能够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这两个品种都保留了“水中土”的五行属性,苍术更侧重于“水”的味苦燥湿,而白术更侧重于“土”的味甘健脾。

猜你喜欢

抄本饮片药典
白果饮片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简论安大简《诗经》抄本中的讹误等问题
浙江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明清抄本考论
穿山甲药典除名
红参破壁饮片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38号
《荷馬頌詩》中世紀抄本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