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除风向对无组织排放监控点位布设的影响

2021-04-10张先宝

青海环境 2021年1期
关键词:布点风向监测点

张先宝

(江苏省镇江环境监测中心,江苏 镇江 212000)

废气无组织排放环境监测,是针对生产、储存、环保设施等环节无组织排放废气,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监测。监测需要现场布设监控点位,影响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监控点有污染源高度、位置、气象、流场、与厂界距离等较多因素,《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给出了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限值,同时在表1、表2和附录C中,对无组织废气监测点位设置进行了原则性指导。《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第9条对无组织废气监测点位设置具体情况进行了说明;《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也对无组织废气监测点位设置原则进行了说明。各项技术规定的基本原则为,无组织废气监测点位设置主要是按下风向周界外设置监测点,并对高度、位置、气象、流场等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说明[1,2,3],但对何种风向情况下监测未做具体规定,由于无组织源位置距四个厂界距离不等,受风向影响,往往监测不到周界外浓度最高值。

在实际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监测工作中,由于无组织源位置距四个厂界距离不等,即使相同扩散条件情况下,由于不同时期风向的不同,监测得到的周界外浓度是不相同的。多数情况下,实际测量结果只能表示当天情况下风向周界外浓度最高值,而不是该污染源最不利下风向周界外浓度最高值。风向常常为无组织排放监测布点带来困扰,按标准死搬硬套则导致测试结果可比性不强,同时为环境管理、污染控制带来误导。笔者从事多年环境现场监测工作,就无组织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以供探讨,以便无组织废气监测点位设置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同时为无组织废气监测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为以后相关技术规范修订提供一些参考。

1 风向对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控点位设置影响分析

废气无组织排放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监测无组织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评价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是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要求。同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原则,其中表1规定,1997年1月1日前设立的污染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除外),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一般应设于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如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点超出10m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预计浓度最高点。表2规定,1997年1月1日起设立的污染源,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一般应设于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如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点超出10m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预计浓度最高点[1]。另外,《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第9条规定了单位周界外设置监控点的方法(适用于除现有污染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之外污染物),详细说明排放源到单位周界点位设置方法[2]。但以上各项技术规定未对风向作特别要求,实际操作中,按上述原则和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无组织源通常与各厂界距离不等,当H=0时,Xmax=0,可见,无组织源废气污染扩散浓度与距离成反比;当H﹥0时,Xmax﹥0,在源与Xmax之间,无组织源废气污染扩散浓度与距离成正比;超过Xmax时成反比。根据扩散原理与计算公式,目前按下风向厂界布点原则,两种情况均存在不同风向下,监测的厂周界外浓度最高点出现不同的情况,除了特别有利的风向,通常不能客观反映无组织排放是否真正达标。

可以假定一无组织源情况如图1,该源与单位周界距离均不相等,距离四周界分别为L4、L3、L2、L1,其中L4﹥L3﹥L2﹥L1。选择不同风向结果布点,在无组织废气排放和扩散条件相同状况的情况下,不同风向分别测得C4、C3、C2、C1。

图1 无组织源平面布局示意图

针对地面源,即当H=0时,当处于图1情况下,L4﹥L3﹥L2﹥L1,除非下风向距离为L1,监测结果能客观评价外,当监测时下风向距离为L2、L3或L4时,就出现评价不实的情况。

此种情况如选择不同风向时期布点时,在无组织废气排放相同状况的情况下分别测得C4、C3、C2、C1,根据扩散原理与计算公式可见,C1﹥C2﹥C3﹥C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周界外浓度最高点限值C0,如当日根据风向测得结果为C1且C1﹤C0,说明该无组织排放确实达标。当日根据风向测得结果为C4、C3或C2,且结果小于C0,评价为达标,但有可能换一天风向测得C1﹥C标出现超标情况,与标准强调的周界外浓度最高点要求不符,所以不能客观评价无组织源是否达标的情况。

针对高架源,即当H﹥0时,分3种情况:

①Xmax﹤L1,此时超达Xmax时扩散浓度与距离成反比,则布点可与H=0时情况类似。

②L1﹤Xmax﹤L4时,当下风向厂界距离小于Xmax,按《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点位布设在Xmax符合规定,当下风向厂界距离为L4时,按监测结果C4评价就会出现偏差。

③当L4﹤Xmax时,以地面监测结果评价时,在Xmax处监测符合规定,但扩散范围在厂界15m下时还要酌情考虑。

2 利用等效距离消除风向对点位设置的影响

经分析表明,由于风向的不同,对某一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测的结果不一样,根据图1情况中,按地面源与高架源两种类型进行探讨。

图2 无组织排放等效距离周界布点示意图

针对高架源,即当H﹥0时,要分析最大落地距离与源到周界距离的关系,分三种情况,如图3所示:

①当Xmax﹤L1时,此时超达Xmax时扩散浓度与距离成反比,与H=0时情况类似,仍以L1为等效距离布点。

图3 无组织源最大落地距离等效距离布点示意图

③当L4﹤Xmax时,按技术要求,在Xmax处布点,因最大落地距离超出各厂界,则不受风向影响。

因此,对于高架无组织源,首先计算最大落地距离,如最大落地距离Xmax小于到周界最近距离L1,以到周界最近距离L1为“等效距离”在下风向布点;当最大落地距离Xmax大于到周界最近距离L1,以最大落地距离Xmax为“等效距离”在下风向布点。以此方法可消除风向对高架无组织排放监测的影响。

3 结论

经分析探讨表明,采取“等效距离”设置方法,不管监测当天何种风向,针对地面源,以源到周界最近距离“等效距离”下风向布点;针对高架源,通过计算确定最大落地距离,视情况以周界最近距离或最大落地距离为“等效距离”下风向布点,可最大程度消除规范与标准中没考虑风向布点对监测与评价的影响,有效提高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监测结果与标准限值可比性。无组织排放“等效距离”监控点设置方法,为完善环境监测中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技术与规范修订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布点风向监测点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对岐山县耕地质量定点监测地力变化的思考
新时代城市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应用的研究分析
风向
逆风歌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及优化
污染企业遗留场地土壤监测布点浅析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确定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