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癫痫患者及其双亲人格特征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21-04-08罗湘蓝

重庆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亲癫痫维度

罗湘蓝,刘 平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1.金紫山院区男二病区;2.歌乐山院区八病区 400036)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是突发性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大脑功能短暂的功能障碍。目前我国癫痫总患病率约为0.7%,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第二大神经系统常见疾病[1]。根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癫痫综合征、症状性癫痫综合征、隐源性癫痫及不明确病因性癫痫等[2]。在癫痫发病过程中精神心理因素有一定影响,心理发育年龄与发病年龄大致相同(大多数起病18岁之前),因此,癫痫的影响因素或发病原因中心理成长经历占重要地位。就家庭成员而言,双亲人格特点和家庭环境影响较大,是癫痫患者重要的心理成长环境因素[3-6]。

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癫痫人格特质的个体,对预防或推迟癫痫精神障碍的发生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作者从遗传因素和心理学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3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本地区三代亲属内无精神疾病病史,且无重大躯体疾病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纳入双亲分为患者双亲组(n=60)和对照双亲组(n=60)。本研究符合人体试验伦理学标准,并得到本中心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入组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组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edition,ICD-10)关于癫痫的诊断[7];(2)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3)了解本研究性质,愿意合作者。研究组排除标准:(1)目前或既往患有严重躯体疾病,酒精依赖或药物滥用者;(2)目前或既往患严重神经疾病不能配合者,如脑肿瘤、脑外伤、脑卒中等。对照组纳入标准:(1)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2)了解本研究的性质,愿意合作者。对照组排除标准:(1)目前或既往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者;(2)目前或既往患神经系统疾病者,如脑肿瘤、脑外伤、脑卒中等。患者双亲组纳入标准:(1)符合病例组入组标准患者的双亲;(2)与患者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大于或等于1年;(3)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4)了解本研究性质,愿意合作者。患者双亲组排除标准:患有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者。对照双亲组纳入标准:(1)符合对照组入组标准对象的双亲;(2)与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大于或等于1年;(3)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4)了解本研究性质,愿意合作者。对照双亲组排除标准:患有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者。研究组年龄(28.28±8.88)岁;男13例,女17例;病程(13.05±9.35)年。对照组年龄(28.31±8.78)岁;男14例,女16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双亲年龄及双亲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患者疾病首发年龄、发作类型、疾病控制、病程等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续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

(1)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所有入组者的年龄、性别、民族、主要抚养形式、学历、籍贯、家庭经济状况、一级亲属学历及研究组病史等。(2)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7]评定受试者环境特征和家庭社会特征,共10个环境特征和家庭社会特征:控制性、组织性、道德宗教观、娱乐性、知识性、成功性、独立性、矛盾性、情感表达、亲密度,该量表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和效度。(3)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8],包括两套问卷,分别为小于16岁的幼年问卷和大于或等于16岁的成人问卷,均包含了88个项目,分为4个量表,分别为掩饰程度(L)、神经质(N)、内外向(E)和精神质(P)。每个项目评分标准均为0分对应“否”,1分对应“是”。该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α=0.473,其同时得到多种试验心理学印证。EPQ评定方法:由经过一致性培训合格的精神科医师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双亲EPQ各维度值比较 研究组双亲EPQ中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双亲,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掩饰程度和内外向维度评分与对照组双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双亲EPQ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EPQ各维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EPQ中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掩饰程度和内外向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EPQ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2.3 研究组EPQ与双亲EPQ关联性分析

将研究组EPQ与双亲EPQ进行关联性分析,患者母亲精神质与患者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r=-0.24,P=0.026),患者母亲掩饰程度与患者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r=0.26,P=0.021),见表4。

表4 研究组EPQ与双亲EPQ各维度关联性分析(r)

2.4 研究组与对照组FES-CV各维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FES-CV中家族的控制性、矛盾性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性、娱乐性、情感表达、亲密度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道德宗教观、知识性、成功性、独立性维度评估两组家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研究组与对照组家族FES-CV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续表5 研究组与对照组家族FES-CV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2.5 研究组EPQ与FES-CV各维度关联性分析

对研究组EPQ与其FES-CV各维度进行关联性分析,患者家庭矛盾性与患者神经质呈正相关(r=0.35,P=0.016),患者家庭亲密度与患者神经质呈负相关(r=-0.26,P<0.05);患者家庭娱乐性与患者内外向呈正相关(r=0.27,P=0.013);患者家庭组织性与患者精神质呈负相关(r=-0.20,P=0.011),患者家庭成功性与患者精神质呈负相关(r=-0.25,P=0.012),见表6。

表6 研究组EPQ与FES-CV各维度关联性分析(r)

3 讨 论

癫痫作为一种慢性脑部疾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精神心理。在特定的稳定的环境中引出的行为、情感和思维模式称为个性[9]。作为精神心理的一部分,个性也会受到癫痫的影响,同时,癫痫发作也会受到个性的影响,对癫痫患者而言,个性也可以预测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控制癫痫发作均会受到不良人格特点的影响。以往研究发现,癫痫患者的个性特点普遍存在情绪稳定性差、内向和高精神质等[10]。

对癫痫的心身健康水平而言,双亲人格特点和家庭环境十分重要,是重要的心理成长环境因素[11]。目前关于癫痫患者的生活环境报道甚少。而双亲是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人,因此,其研究人格特征对了解患者有所帮助。

本研究发现,癫痫患者主要人格因子为神经质、精神质。两组双亲EPQ显示,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父母性格关联性分析显示:母亲精神质与患者内外向呈负相关(r=0.24,P=0.026),母亲掩饰程度与患者精神质呈正相关(r=0.26,P=0.021)。父母的性格特征对个体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若个体长期处于不利的家庭环境或养育方式,会激发或加重癫痫的发生。双亲处理生活事件和情绪变化等强烈影响个体,因此,双亲的性格特征对个体至关重要[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家族控制性、矛盾性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性、娱乐性、情感表达、亲密度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癫痫患者家庭成员之间存在明显对立和矛盾情绪,不善表达,亲密度低,无良好组织的家庭活动,不重视关心娱乐、社会、政治等,缺乏对成功和独立的渴望。在一个人的成长中,环境作用十分重要,每个个体均受到家庭环境持久、多方面的影响。家庭作为基本社会经济单位,集中了各种社会道德观念,时时刻刻影响着每个个体的成长,影响个体心理健康[13]。

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分析发现:家庭矛盾性与患者神经质(r=0.35,P=0.016)、家庭娱乐性与患者内外向(r=0.27,P=0.013)均呈正相关,家庭亲密度与患者神经质(r=-0.26,P<0.05)、家庭组织性与患者精神质(r=-0.02,P=0.011)、家庭成功性与患者精神质(r=-0.25,P=0.012)均呈负相关。在个体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个体的个性形成、情感发展、个性塑造均受到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受不良家庭环境的严重影响,会阻碍个体性格健全发展,影响认知功能。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总体的样本量偏小,仅做了癫痫患者与健康自愿者及双亲的比较,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开展关于癫痫患者EPQ与其双亲EPQ相关性、健康对照EPQ与其双亲EPQ的相关性、健康对照EPQ与其家庭环境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关于生活质量和认知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双亲癫痫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癫痫中医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蝶恋花·秋日忆双亲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举世无双
光的维度
双亲嵌段共聚物PSt-b-P(St-alt-MA)-b-PAA的自组装行为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中医针药治疗脑卒中后癫痫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