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吉出土的汉代铜镜研究

2021-04-06徐浩楠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2期
关键词:汉代铜镜安吉

徐浩楠

摘 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镜子可以说是流传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功能的日常用品之一。古代铜镜除了最基本的照面的功能之外,还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为了解中华文化的形成及演变提供重要史料。铜镜自诞生起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可谓中华文明的“活化石”。观察铜镜,我们可以细细感受和品味古人的智慧,了解所属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文章以安吉出土的汉代铜镜为例,对铜镜的发展历程、纹饰内涵、出土渊源等做了简要分析,旨在为汉代铜镜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汉代;铜镜;安吉;探究

0 引言

安吉县现为浙江省湖州市下辖县,位于长三角腹地。据史料记载,安吉县建县于汉中平二年(185),是古越国重要的活动地,是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郡治所在地。约公元前770年,当时鼎盛的楚文化开始往周边地区进行文化渗透,安吉县便是楚文化渗透的地区之一,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现今在安吉发现了许多古城遗址和贵族墓葬,是出土古铜镜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和现代社会不同,铜镜在古代不仅仅是一件打扮装饰的辅助工具,更寄予了古人丰富的内涵特征和文化蕴含,从古至今,铜镜被赋予了圆满、团圆等吉祥寓意,是受人们欢迎喜爱的生活物件之一,也充分展现了其实用性、社会功能、文化内涵等,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1 铜镜的发展历程

从我国各地出土的不同年代的铜镜看,不同时期的铜镜其雕刻手法、装饰手法及工艺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别。以汉代铜镜为例:西汉早期至中晚期的铜镜延续了战国晚期铜镜的制作工艺,多使用浮雕的表现手法,纹饰都比较平整,镜面边缘简单且多以光素为主。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雕刻技艺、装饰手法等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时流行的是一种工艺水平较高的规矩镜,其制作技法十分讲究,镜纹形状多样,富于变化,“T”“L”“V”镜纹是当时主流的三种辅助纹饰,往往以凹槽形式加以打磨表现。东汉中期至晚期铜镜镜面有所变化,由平整变得略微凸起,按照现代物理原理分析,这样可以照出人物头部的全部,镜纽也有所增大,较为饱满。这一时期的铜镜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工艺水平在整个汉代也是数一数二的。此外,还创作了多种前朝未有的高水平装饰手法,如浮高雕式装饰手法,增加了人物的动感。东汉后期的神兽镜,图案布局为同向的梯形,称为“重列式”,给人一种对称的工艺之美。

纵观我国古代铜镜发展历程,对于各朝各代铜镜发展水平,学界比较公认的是:战国时期是我国铜镜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期。两汉时期是铜镜发展的黄金鼎盛期,两汉时期无论是铜镜的种类还是数量都达到了峰值,并且工艺水平也是最高的,其对后世铜镜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铜镜在两汉的高度繁荣也铸就了汉代丰富且发达的铜镜文化。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两汉发达的铜镜铸造工艺和有着丰富内涵的铜镜文化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急转直下,由于政治的动荡和经济发展的下滑,铜镜发展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衰退期。隋唐时期可以说为我国历史上铜镜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明清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铜镜逐渐被成本更为低廉的由西方传入的玻璃镜所取代,铜镜铸造业逐渐式微,铜镜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

铜镜本为照面饰容的普通日用品,但是古人对于铜镜的铸造却极为考究,加上其精美的工艺,于是在4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赋予了其特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直至今日,铜镜在艺术品市场上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珍贵文物。

安吉县是浙江省古铜镜出土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古铜镜是该县最为重要的文物资源。安吉县出土的古铜镜以汉镜的数量最多,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丰富,铸造工艺和雕刻手法也维持了超高的水平。

2 安吉出土汉代铜镜的部分纹饰物象内涵

现今出土的汉代铜镜中,西汉的四乳四神镜可以说是工艺水平最高的铜镜之一。四乳四神镜的主纹饰为著名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古代四大兽。在古代,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经常被联系到一起称为“四灵”“四象”等。早在《礼记》中就曾谈到四神,把四神当作较高地位的神明崇拜,人们对其充满敬畏之情。随着时代变迁,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发展,人类精神文明不断传承和创新发展,远古时代诸多事物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也随着时代的更迭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四神由原古星宿的代表,逐渐形象化、具体化。四神体系真正确立是在汉代,后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文化的兴起,四神又变成了道教中拱卫天帝的四大神将。另外还有四乳四虺镜,虺据说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蛇,在铜镜中虺纹是一种比较抽象的龙纹形状。乳与虺,乳为凸出的钉状纹饰,通常钉打磨光滑、圆润,虺纹线条细致、流畅。

3 安吉出土汉镜来历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浙江安吉县作为出土汉铜镜最多的地区之一,考古学家多次考察安吉县却并未发现任何有关汉镜铸造的场所。那么这些在安吉出土的数量众多的汉铜镜是从哪里传入的呢,这成为考古界的未解之谜之一。根据各地出土的汉代铜镜概况结合安吉的地理环境可以推出以下两点。

3.1 安吉出土汉代铜镜与楚败越的关系

商周时期,安吉属吴越。到了战国晚期,越国败给楚国,安吉属楚,随着越国政治经济实力的衰微以及决定性的楚越之战,越来越多的楚人在安吉生产与生活,楚文化逐渐成为这里的主流文化,并一直延续了接下来的两百多年的时间。从安吉县上马山地区发现的楚文化棺木来看,其特点是挖坑深埋,最深的墓坑达6米,这在现代农村土葬中也是难以企及的深度。这些墓葬中有许多具有明显楚文化特征的漆木器、铜器和玉器。西汉早期是战国镜与汉镜的过渡时期,一方面战国镜继续沿用,另一方面許多地区出现了工艺水平更高的汉镜。通过对在安吉县出土的战国楚式镜和西汉的代表镜之一的蟠螭镜做比较,可以发现它们都存在着镜体轻薄和主、地纹相间等近似特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安吉出土的西汉早期铜镜,是楚败越之后从其辖区内传入,所以带有战国楚式镜的特点也合情合理。

3.2 安吉出土汉镜与临淄镜等的关系

根据考古资料和相关史实可以知道,整个西汉时期,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境内)是全国有名的铜镜生产基地,在这生产的铜镜获得了当地人民的喜爱欢迎,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枚临淄所产的铜镜,而且临淄所产的铜镜声名远播,在长江中下游的江浙一带也颇受欢迎。经过铜镜研究专家的仔细对比,发现安吉出土的蟠螭镜等和临淄镜的外观形状以及铸造工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汉广陵国(扬州)是汉镜的另一处大型铸造基地,吴王充分发挥扬州境内丰富的铜铁等金属资源,在扬州大造铜镜生产基地,生产了大量質优物美的铜镜并且在封地内大肆流通,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到了东汉,会稽和武昌成为这一时期的铸镜生产中心,而安吉(当时为故鄣)是距会稽最近的地区。由此我们可否推测,安吉出土的汉镜有可能是从上述地区输入,以作为商品的交换或者伴随着人口迁徙等流传至此。

4 安吉出土汉镜的有利条件

面积不到2000平方千米的安吉县能够出土如此之多各式各样的汉代铜镜,离不开其源远流长从未间断的历史文化涵养和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

4.1 从未间断历史文化的涵养

从黄巾起义的第二年(185年)安吉建县开始,一直到民国元年成立安吉县公署,安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哪怕是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与战争。安吉出土器物不仅具有鲜明的安吉地方特色,也具有当时主流文化的一般共性。商周时期,安吉属吴越。到了战国晚期,安吉属楚,随着越国政治经济实力的衰微以及决定性的楚越之战,越来越多的楚人在安吉生产与生活,楚文化逐渐成为这里的主流文化,并延续了接下来两百多年的时间。秦始皇时期,凭借着楚人在安吉的统治,楚人带来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安吉的铜镜铸造业愈发发达,安吉也逐渐发展成为太湖地区乃至江浙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汉时期的安吉是其历史上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期,汉朝统治者偏爱铜镜,对安吉的铜镜铸造业发展鼎力支持。所以,安吉境内能够出土如此之多质量上乘的铜镜是有其历史文化根据的。

4.2 政治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连接地带

安吉地处太湖之南、天目山北麓,山水相依,为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境内河网密布,有大大小小的河流30多条,主要河流西苕溪从南向北横穿全县,最后注入太湖。长期以来,黄河流域所孕育的中原大地是历朝历代的建都首选地,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而到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安吉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水陆交成为政治、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连接纽带,成为连接南北文化的“信使”,为南北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天然的“桥梁”。安吉西北楚墓和汉墓主要分布在西北一隅的平原丘陵地带,这里地势低缓且开阔,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安吉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从安吉县已出土的文物资源看,这里挖掘出了早至春秋战国时期晚至东汉末年的棺木上千座,其中不乏身份地位尊贵的王侯将相棺木。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期间五百多年的文化历史从未间断,这也侧面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强不息、博大精深的深刻内涵。其实,我们结合安吉优越的地理环境、便捷的水陆交通以及这四五百年安吉的经济文化发展,安吉能出土数量如此之多、类型如此多样的汉代铜镜也就不难理解了。

安吉出土的汉代铜镜与自身持续近五百面的经济文化的繁荣、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分不开的,它为研究安吉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也为研究中国铜镜的发展轨迹和汉代铜镜的兴衰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材料。

5 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汉代大部分铜镜厚重有质感,质量上乘,外观呈圆形或者不规则的似圆形。作为我国古代艺术和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铜镜一直被古人所喜爱,后世也有许多文人有收藏前朝铜镜的爱好,铜镜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兴衰史,因此铜镜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为后人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证。汉代铜镜在实用性风格的基础上透露出两汉发达经济文化的恢宏气势,展现了汉文化的大气、包容之风。安吉古城建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建城史近2000年。安吉县出土铜镜时间跨度之长令人咋舌,从战国时期一直到明清两代,品种类型丰富,堪称古铜镜的“活的博物馆”。特别是汉代铜镜,做工精美,品质上乘,保存完好并且类型丰富、品种齐全,为了解汉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也为人们了解中华民族以及中华文化的延续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于燕.汉代四乳禽兽纹镜分类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7(18):33-37.

[2]杨玉彬.汉四乳四灵禽兽镜物像观察[J].收藏家,2008(8):31-37.

[3]张孜江.汉代青铜镜的修复与辨识[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12):22-25.

[4]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国家村战国及汉代墓葬[J].考古,2010(11):3-27,113,97-102.

[5]史吉祥.吉林大学收藏战国、两汉铜镜选介[J].北方文物,1997(3):10-17,29.

[6]王纲怀.西汉蟠螭纹铭文镜研究 汉字避讳、隶变刍议[J].收藏家,2012(1):31-40.

[7]王仲殊.“青羊”为吴郡镜工考—再论东汉、三国、西晋时期吴郡所产的铜镜[J].考古,1986(7):639-646,675-677.

猜你喜欢

汉代铜镜安吉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小丑拉绳
看到了什么
世界最美婚礼
玩转古铜镜收藏
世界最美婚礼
铜镜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