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2021-04-06曾德容白晋慧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流鼻涕腹针鼻塞

曾德容,白晋慧

(什邡市人民医院,四川 什邡 618400)

过敏性鼻炎又被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是由特异性过敏原刺激鼻黏膜引发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鼻痒、眼痒、鼻塞、频繁打喷嚏、流鼻涕等。此病具有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罹患此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主要是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鼻腔灌洗、鼻内用糖皮质激素及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但效果不够理想[1]。在中医理论中,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的范畴。此病主要是由机体正气亏虚,不足以抵御外邪,而致鼻窍失养, 肺气宣发肃降失常引起的。治疗此病应从扶正祛邪、调神通窍等方面入手。本文对在什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 例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研究,旨在观察用腹针疗法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期间在什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110 例为研究对象。将这11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每组各55例患者。对比组患者中有女21 例,男24 例;其年龄为4 ~59岁,平均年龄(35.3±6.2)岁;其病程为1 ~20 年,平均病程(10.1±3.6)年。治疗组患者中有女22 例,男23 例;其年龄为5 ~60 岁,平均年龄(36.1±8.3)岁;其病程为1 ~20 年,平均病程(11.7±4.9)年。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2]同时满足以下标准者可确诊:1)症状:打喷嚏、流清鼻涕、鼻痒、鼻塞、咽痒、流泪、眼痒等症状中任意出现2 个或2 个以上,且每日症状发作的时间持续或累计1 h 以上;2)体征:存在鼻腔黏膜呈苍白色、淡白色或水肿、结膜充血、鼻腔内有水样分泌物、鼻甲肿大的情况;3)变应原检测:血清sIgE 检测或皮肤点刺试验的结果为阳性。

1.2.2 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3-4]同时满足以下标准者可确诊:1)存在由肺脾气虚、鼻窍失利导致的阵发性鼻塞、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眼痒、咽痒、咳嗽、咳白黏痰的症状;2)存在畏寒怕风、气短、少气懒言、纳食欠佳、腹胀、便溏等症状;3)存在舌质偏淡、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白或白腻、脉细或缓等情况。

1.3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1)被确诊患有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2)年龄为4 ~60岁;3)能够按时接受复诊。

1.4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1)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疾病;2)近1 周内使用过其他药物或接受过其他治疗;3)无法正常地配合完成本研究;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5)正在参与其他临床研究。

1.5 方法

为治疗组患者采用腹针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选择患者中脘穴、下脘穴、关元穴、气海穴、天枢穴、商曲穴、滑肉门穴、迎香穴作为治疗主穴。在患者进入治疗室后,协助其取仰卧位,使针刺部位充分暴露,并对该区域进行消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规格的毫针(由长春爱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采用平补平泻法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尽量避开腹部血管。根据腹壁的厚度调整针刺深度,得气后留针。每隔10 min 行针1 次,30 min 后按针刺顺序依次拔针。每周治疗3 ~4 次。为对比组患者采用普通针刺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选择患者的风池穴、迎香穴、合谷穴、通天穴、肺俞穴、足三里穴和印堂穴作为治疗主穴。对患者上述穴位处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用平补平泻法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针刺的深度为0.5 ~1.5 寸,得气后留针30 min(每隔10 min 行针1 次)。每周治疗3 ~4 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 周。

1.6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 的水平。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症状的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相关标准对患者的上述症状进行评价。具体的评分标准是:(1)鼻塞症状的评分标准:无鼻塞症状计0 分;偶尔出现鼻腔堵塞或呼吸不利计1 分:存在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症状计2 分;存在双侧鼻腔持续性堵塞症状计3 分。(2)流鼻涕症状的评分标准:无鼻涕计0 分;有少量鼻涕,无需擤出计1 分:鼻涕较多,需不断擤出计2 分;存在自行流出大量鼻涕的症状计3 分。(3)打喷嚏症状的评分标准:每次连续打喷嚏的次数<3 次计0 分;每次连续打喷嚏的次数为3 ~5 次计1 分;每次连续打喷嚏的次数为6 ~10 次计2 分;每次连续打喷嚏的次数>10 次计3 分。

1.7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症状的评分相比,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症状的评分分别为(0.86±0.27)分、(1.23±0.71)分、(1.37±0.39)分,对比组患者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症状的评分分别为(1.06±0.31)分、(1.66±0.69)分、(1.58±0.67)分;两组患者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症状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治疗组患者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症状的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评分(分,± s )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评分(分,± s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比组比较,P <0.05。

组别 鼻塞 流鼻涕 打喷嚏治疗组 对比组 治疗组 对比组 治疗组 对比组治疗前 1.96±1.74 1.94±1.29 2.83±0.76 2.89±0.71 2.91±0.56 2.97±0.46治疗后 0.86±0.27*# 1.06±0.31* 1.23±0.71*# 1.66±0.69* 1.37±0.39*# 1.58±0.67*

2.2 两组患者血清IgE 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gE 的水平相比,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gE 的水平为(79.27±21.74)IU/mL,对比组患者血清IgE 的水平为(92.15±21.74)IU/mL;两组患者血清IgE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治疗组患者血清IgE 的水平低于对比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IgE 水平的比较(IU/mL,± s )

表2 两组患者血清IgE 水平的比较(IU/mL,± s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比组比较,P <0.05。

组别 治疗组 对比组 t 值 P 值治疗前 132.41±23.10 132.54±22.47 0.214 -0.307治疗后 79.27±21.74*# 92.15±21.74* 0.784 0.712 t 值 7.654 6.514 P 值 0.000 0.000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鼻痒、眼痒、鼻塞、频繁打喷嚏、流鼻涕等。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包括肺、脾、肾三脏亏虚)、外邪乘虚而入、气机升降失常所致[6-7]。腹针疗法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针刺疗法。有研究指出,对腹部穴位进行浅刺可调节周围组织的功能, 对腹部穴位进行中刺可调节经络运行功能, 对腹部穴位进行深刺可调节脏腑功能[8]。腹腔内包含机体大部分脏器, 通过刺激腹部穴位, 可调节机体脏腑平衡, 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9]。进行腹部针刺具有安全、无痛等优点, 易被患者所接受。在本研究所选取的治疗穴位中,中脘穴、下脘穴、气海穴、关元穴为任脉俞穴。中脘为六腑之大源、胃之募穴, 针刺此穴可治疗六腑疾病;下脘穴是任脉与足太阴经的交会穴,针刺此穴可调理中焦脾胃;针刺气海穴、关元穴具有培肾固本、补元气等作用。针刺以上4 穴可引气归元,意在以后天养先天, 培土生金, 宣肺通窍, 治疗脏腑不足。根据腹部全息理论, 中脘穴对应人体的口鼻, 针刺此穴可起到通利鼻窍的作用;商曲穴对应机体头颈部, 针刺此穴可荣养脑神、调节局部气血输布。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治疗后,两组患者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症状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 ;治疗组患者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症状的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患者,P <0.05。这表明,用腹针疗法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gE 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治疗组患者血清IgE 的水平低于对比组患者,P <0.05。这表明,用腹针疗法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清IgE 的水平。

综上所述,用腹针疗法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症状,改善其血清IgE 的水平。

猜你喜欢

流鼻涕腹针鼻塞
这些谣言不可信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为什么人在哭泣的时候会流鼻涕
宝宝流鼻涕.妈妈怎么做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腹针疗法临床应用新进展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9种处理宝宝鼻塞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