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2016-02-21申茜茸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腹针疗法有效率

申茜茸,韦 嵩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10)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申茜茸,韦嵩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10)

[关键词]腹针疗法;临床应用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先后天经络而治疗疾病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的优点,适用于各年龄段的人群。随着腹针理论的不断完善,在临床中适应的疾病种类不断增多,目前已经涉及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而且在国外也有对腹针疗法的应用和研究。现将近5年腹针为主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神经系统疾病

1.1失眠李黄彤等[1]应用薄氏腹针治疗慢性失眠62例,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外陵为基础穴位,根据不同证型加用其他薄氏腹穴,总有效率96.77%,痊愈率为24.19%,不同证型之间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杜宏斌等[2]用腹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4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总有效率67.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志锋等[3]用腹针配合传统针刺治疗失眠58例,总有效率98.27%。谢文霞等[4]用腹针加体针辨证治疗失眠,结果心脾两虚型总有效率90.6%,阴虚火旺型总有效率87.5%,胃腑不和型总有效率80%,肝火上扰型总有效率63.6%。认为腹针配合传统针刺失眠有确切的疗效,但对心脾两虚型与阴虚火旺型的治疗效果最好,肝火上扰型最差。

1.2中风谢仁明等[5]用腹针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气虚血瘀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雅[6]用腹针疗法配合灸法治疗中风,结果总有效率96.7%。何桂秀[7]应用腹针与头体针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60例,1~3个疗程后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1.3面瘫肖炜等[8]应用薄氏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总有效率为96%,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后的电生理检测指标包括BR波分级、M波潜伏期(ms)、M 波波幅(μV),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董嘉怡等[9]用薄氏腹针配合挂针治疗面瘫66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杜燕南[10]用腹针配合缪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6%。周贤华等[11]用腹针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组60例采用腹针治疗为主(急性期7 d后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50例只采用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8.3%,愈显率为91.7%; 对照组治愈率44%,总有效率66%。2组痊愈率、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所需平均疗程为2.6个,对照组所需平均疗程为3.8个,2组在疗程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其他神经精神疾病赵娜等[12]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其中治疗组31例采用腹针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口服服卡马西平治疗,结果2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秀华等[13]将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针组30例在服用美多巴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服用美多巴,结果腹针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腹针组毒副作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2骨科疾病

2.1颈椎病杜健民等[14]用薄氏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88%,治疗后的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RI总分、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何桂秀[15]用腹针结合体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0例,结果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张发英[16]用腹针治疗颈椎病53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徐勇刚等[17]用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结果有效率为95.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2组的主要症状和功能改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杨水凤[18]用腹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7%。

2.2腰椎间盘突出症唐上德等[19]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电脑牵引床牵引治疗,实验组50例给予腹针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82.9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苏小霖等[20]以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108例予单纯中药,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5%,实验组总有效率93.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静等[21]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5 例采用腹针加腕踝针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体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1次后VAS明显下降(P<0.05),而ODI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次治疗及疗程结束后,2组VAS和ODI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肩周炎曹春梅等[22]进行了腹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研究,其中治疗组50例用腹针结合运动疗法;对照1组25例采用单纯腹针治疗,方法同治疗组;对照2组25例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1组总有效率80%,对照2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的疗效、功能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黄玲等[23]探讨了腹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治疗组80例用腹针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体针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8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其他骨科疾病葛鸿庆等[24]对1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72膝)进行腹针治疗,结果在身体疼痛、健康感受、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问题、身体问题等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叶天申等[25]探讨了腹针结合雷公藤治疗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效果,对照组29例采用基础治疗方案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组31例在药物基础上加腹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62.0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ESR外,2组其余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甲皱微循环PU值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王维明[26]用腹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结果治疗组痊愈率10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妇科疾病

3.1痛经

3.1.1内膜异位症痛经林芸等[27]以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0例,并以常规治疗的26例作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8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朱志强等[28]用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30例计为腹针组,并设中药组30例予常规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腹针组愈显率8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愈显率26.7%,总有效率60%,腹针组疗效显著优于中药组(P<0.05)。向东方等[29]用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30例,并设中药组28例作对照,结果治疗后除中药组选词阳性项目数外,2组治疗后简化McGill量表中6个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巧克力囊肿平均径线值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腺肌症子宫3个径线值之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腹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药组及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1.2原发性痛经陈铁民[30]用腹针治疗痛经60例,结果治愈率70%,有效率100%。曹春梅等[31]探讨了腹针结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将120例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 例,治疗组采用腹部取穴加艾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芬必得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其他妇科疾病王秋红[32]用腹针治疗闭经36例,结果有效率为94.4%。闵晓莉等[33]用腹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32例,腹针穴位取引气归元,结果总有效率93.7%。陈秀华等[34]探讨了腹针结合中药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水平的调节作用,A组予腹针结合中药治疗,B组予中药治疗,C组予西药治疗,结果A组疗效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疗效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4消化系统疾病

王铁云等[35]用腹针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47例,结果总有效率88%。王继娟等[36]用腹针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结果治疗后腹针组纳差、乏力、腹胀、便秘、肠鸣减弱、恶心呕吐症状评分与治疗前及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组治疗后乏力、面色萎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72 h钡条残留数(条)、24 h、72 h胃排空率、胃动素水平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梁尧等[37]用腹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6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4.6%。赖少兰[38]应用腹针治疗老年便秘32例,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结果有效率为93.75%。

5单纯性肥胖

吴金香等[39]将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腹针浅刺多针法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体质量、腰围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黄玲玲等[40]探讨了薄氏腹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结果薄氏腹针组在减少腰围和腰臀比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

6其他

吕士琦[41]将哮证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80例采用腹针配合穴位注射,对照组除不用腹针及穴位注射外,其余治疗均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3.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证候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症状体征积分及肺功能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甄宏鹏等[42]用腹针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50例,腹针治疗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天枢为主穴,中药治疗月经前期多选用疏肝活血、消滞散结方,月经后期以温助肾阳为主,结果总有效率98%。秦霖等[43]将符合气阴两虚兼目络瘀滞证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60例102眼,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结果治疗组在视力改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减少、总体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7小结

腹针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的一个微针系统。腹针疗法的取穴采用循经取穴法,定位取穴法和八廓辨证取穴法三种取穴方法,腹部的穴位具备不同的空间层次,针刺时使用天、地、人三部针刺法,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位的深浅,遵循“浅刺调筋骨,中刺调经脉,深刺调脏腑”的原则进行针刺来调节不同的外周或内脏系统。腹针疗法突出了“治病必求与本”和“辨证施治”特点,主要适用于内因引起的疾病或久病及里的疑难病、慢性病,如颈椎病、妇科疾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骨科、妇科、消化系统及肥胖病的治疗上,对其他系统疾病缺乏临床报道,有待医学工作者扩大腹针的应用范围。腹针针刺穴位在腹部,腹属阴,背属阳,任脉在腹部正中,任脉为阴脉之海,足三阴经循行均过腹部,腹部内藏有人体的脏腑,腹针的治疗即可以调筋骨,又可调经脉和脏腑,在临床中可以用腹针来治疗一些因为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阴虚型疾病(如消渴病)。另外,临床中大多是治法上的相互比较或者是腹针疗法和其他疗法结合的治疗效果,并且对很多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但对针刺深度的研究缺乏临床实践,只是理论上有对针刺深度的探讨,可以进行腹针适合针刺深度的临床研究,使腹针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随着对腹针疗法不断地深入探究,以及腹针疗法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的优点,腹针疗法能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黄彤,黄泳. 薄氏腹针治疗慢性失眠62例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5):73-74

[2]杜宏斌,李菊艳. 腹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48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08,30(3):287-288

[3]李志锋,李昌生. 腹针配合传统针刺治疗失眠58例[C]. 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2010:264-265

[4]谢文霞,曹高忠,叶天申,等. 腹针加体针辨证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5-6

[5]谢仁明,陈红霞,何铭锋. 腹针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气虚血瘀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2):181-182

[6]文雅. 腹针疗法配合灸法治疗中风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2008,24(4):27

[7]何桂秀. 腹针与头体针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60例[J]. 现代中医药,2011,31(5):67-68

[8]肖炜,陈燕云,王春雷,等. 薄氏腹针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4):397-399

[9]董嘉怡,于焯燊. 薄氏腹针配合挂针治疗面瘫66例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0,42(2):71-72

[10] 杜燕南. 腹针配合缪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J]. 中国中医药,2009,7(11):28

[11] 周贤华,徐美爱,卢俊. 腹针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18-19

[12] 赵娜,贾成文. 腹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 现代中医药,2009,29(6):47-48

[13] 陈秀华,李漾,奎瑜. 腹针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临床观察[C]. 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7:59-62

[14] 杜健民,王升旭,黄泳. 薄氏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临床观察[J]. 颈腰痛杂志,2007,28(6):531-532

[15] 何桂秀. 腹针结合体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0例[J]. 现代中医药,2011,31(2):37

[16] 张发英. 腹针治疗颈椎病53例[J]. 陕西中医,2011,32(5):24-25

[17] 徐勇刚,宣丽华,华江,等. 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7):1571-1573

[18] 杨水凤. 腹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 上海针灸杂志,2008,27(8):32

[19] 唐上德,陈冠华,吕洲明.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8):572-573

[20] 苏小霖,张日霖,彭明霞. 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 例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3):309-310

[21] 苏静,沈素. 腹针加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91-692

[22] 曹春梅,黎兴华,李冰,等. 腹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10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13-14

[23] 黄玲,罗雪梅,罗凯. 腹针疗法治疗肩周炎80例[J]. 陕西中医,2009,30(12):1646-1648

[24] 葛鸿庆,陈文治,余宇峰,等. 腹针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新中医,2007,39(2):41-42

[25] 叶天申,李方,谢文霞,等. 腹针结合雷公藤治疗绝经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9):1944-1946

[26] 王维明. 腹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临床观察[C]. 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2010:266-267

[27] 林芸,陈丽娜. 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0例[J]. 河南中医,2010,30(5):500-501

[28] 朱志强,吕春燕,等. 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3):156

[29] 向东方,孙巧璋,梁雪芳. 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J]. 中国针灸,2011,31(2):113-116

[30] 陈铁民. 腹针治疗痛经60例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178-179

[31] 曹春梅,刘春梅,黄丽华,等. 腹针结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中药,2010,7(22):128-129

[32] 王秋红. 腹针治疗闭经36例[J]. 中国针灸,2008,28(7):550

[33] 闵晓莉,冉青珍. 腹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32例[J]. 河北中医,2010,32(4):571

[34] 陈秀华,黄彬城,奎瑜. 腹针结合中药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水平的调节作用[J]. 世界中医药,2011,6(5):426-427

[35] 王铁云,刘克勤. 腹针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47例临床观察[C]. 第二届国际腹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78-79

[36] 王继娟,王维华. 腹针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4):310-313

[37] 梁尧,黎波. 腹针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6例[J]. 广西中医学报,2011,14(2):11-13

[38] 赖少兰. 腹针治疗老年便秘32例[C]. 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7:180-181

[39] 吴金香,李树纲,张新. 腹针浅刺多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观察[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5):29-30

[40] 黄玲玲,阳期望,王升旭. 薄氏腹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5):14-15

[41] 吕士琦. 腹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哮证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9):1455-1456

[42] 甄宏鹏,陈秀华,奎俞. 腹针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50例[J]. 中国针灸,2007,27(6):458

[43] 秦霖,邱波,庞龙,等. 腹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2011,27(4):35-36

[收稿日期]2015-08-05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05-0564-04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5.039

猜你喜欢

腹针疗法有效率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腹针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