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1-04-04刘汉青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10期
关键词:石泉县示范园面源

廖 凯,刘汉青

(石泉县水利局,陕西 石泉 72520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江河源头及重要水源区,化肥农药施用过量、面源污染持续蔓延、垃圾无序堆放等导致的水污染,以及水土流失导致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等都威胁着水源区的水生态安全,迫切需要进行治理和改善。石泉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为全面提升水源涵养区生态功能,保护县域汉江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保证“一江清水北送”,2007—2015年石泉县先后完成了“丹治”一期及二期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1.56 km2(一期422.34 km2、二期199.22 km2),占全县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4%,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了探索在传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中融入生态清洁理念和措施,实现小流域更高水平的治理,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态环境的要求,基于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念,2013年石泉县启动了杨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建成后的示范园集水源保护、休闲观光、清洁产品、绿色产业、和谐宜居于一体,具备科研示范、教育科普、旅游观光等功能,对推进陕西省的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基本情况

石泉县隶属陕西省安康市,位于丹汉江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地。县域内山大沟深,水土流失严重,以水力侵蚀为主,多为中度侵蚀。杨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石泉县城西北3 km的杨柳社区,主要包括后沟和鲁家沟两条小流域,总面积约12.27 km2;属浅山丘陵区,地貌类型多样,高低错落,最大高差约503 m,具有陕南秦巴山地的典型特征;地处城乡接合部,社区人口密集,2020年常住人口约2万人。

2 建设目标

园区依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原则,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小流域为单元,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结合面源污染防治、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垃圾及污水处理,达到既能治理沟道侵蚀和坡面侵蚀、保证沟道行洪安全,又能控制面源污染、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目的,同时兼顾环境优美、生产清洁等目标,最终实现小流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3 建设规划

园区建设规划是在《石泉县杨柳城乡统筹试点区规划》的基础上,以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保护水源地水质、发展生态清洁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为核心,建成以“生态清洁、产业示范、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为主题的城郊型水土保持生态清洁示范园。按照生态清洁小流域开展治理措施规划:①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从“点控制、面治理、流域整体控制”全方位合理配置工程措施,高效利用水资源,构建以蓄积径流、拦截泥沙为主的沟道和坡面治理工程体系。②采用传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重视土壤侵蚀过程中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针对严重水土流失以及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残留累积、生活垃圾随意堆弃、生活污水直排等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开展清洁治理试点。③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贯穿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1],流转土地建设景观性人工湖或微型湿地,形成流域出口末级水处理系统,并通过河岸生态驳岸、河滨植物带和自然植被缓冲带建设实现可持续治理。④充分了解群众实际需求,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注重清洁产业发展。通过生态清洁产品种植示范、观光采摘及循环农业、节水灌溉等,带动园区和周边的休闲和旅游产业发展。

4 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针对流域内的水土流失现状及面源污染特点,园区除采取坡改梯、荒山造林、封禁管护、生态堤防建设、经济林建设等常规水土保持措施外,结合区域内农村面源污染特点,从规范农户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及生活污水的集中排放,多层净化处理,对村庄、院落进行美化,引导清洁无公害农业种植,发展农家乐入手,坚持坡面、农田、河道、村庄、农村经济“五同步”,污水、垃圾、改厨、改厕、河道生态化治理“五位一体”的“双五”创建思路,形成了“净化—绿化—美化—园林化”的治理模式。

园区分为水保科技试验区、生态清洁治理示范区、坡面治理示范区、生态清洁产品种植示范区、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区5个功能区,形成了4项主要的综合防治措施体系,分别为:①生态修复措施体系。在自然保护与生态修复区人类扰动较少的中山及山顶地区,荒山造林52 hm2,实施封育管护500 hm2,达到减少人为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的目的。②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在生态清洁治理示范区集中院落开展村居环境整治、垃圾集中收集、污水处理和生态农业宣传普及等;建设了17座人工潜流式无动力微型湿地、2座表面流微型湿地、4个稳定塘、1座沟道型末级水处理小型人工湿地,铺设污水管1.52 km2,建立分散三格式化粪池、水厕、沼气池等,设施处理污水能力250 t/d;实施道路绿化2.18 km2,建成庭院绿化示范院落4个,重点治理面源污染,解决水质净化问题。③清洁农业措施体系。结合当地群众意愿,在生态清洁产品种植示范区的农田建设生态清洁产品种植基地(枇杷、猕猴桃、樱桃、桑、茶)20 hm2;建设径流聚散、节水灌溉系统示范工程,以及全覆盖园区清洁产品种植基地的喷滴灌节水灌溉示范工程。④生态沟道治理措施体系。在坡面治理示范区的沟道两侧及湿地区域建设生态堤防、水草沟渠4 km,围绕沟道缓冲带、过滤带、湿地系统,促进沟道水生、湿生动植物群落生长,增强沟岸屏蔽带生态化,恢复沟道治污蓄清的自然功能。

5 建设成效

截至目前,园区已完成治理面积9.6 km2,累计投资1 500多万元。园区先后开展了坡耕地治理、沟溪整治、堤岸绿化、退耕还林、配套坡面水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常规治理措施;针对严重水土流失以及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残留累积,生活垃圾随意堆弃,生活污水直排等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开展清洁治理试点;流转0.53 hm2沟台田建设景观性人工湖(生物降解塘)和4座微型湿地,形成流域出口末级水处理系统,并通过生态驳岸、河滨植物带和自然植被缓冲带的建设实现“近自然”治理;土地集中流转后,按照不同功能分区,采取“政府+公司+农户”模式,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在示范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清洁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以园养园”、可持续发展。

园区科研工作以“保护水源水质,防治非点源污染”为重点,研究“三污”(污水、垃圾、农药化肥)对水质的影响和水、土互为载体的机理,利用水土保持措施在吸收、过滤、迁移、转化土壤和水体有害物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防治流域或区域非点源污染,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按照“净化—绿化—美化—园林化”的系统化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分析农村污染物的来源和产生原因,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农业型非点源污染、水土流失产生的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农村生活型非点源污染等为重点,因害设防、因需施措。

6 结 语

杨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融水源保护、休闲观光、清洁产品、绿色产业、和谐宜居于一体,集水保生态清洁示范、科研示范、教育教学、旅游观光为一体,针对陕西省农村面源污染地域面积大、治理任务重的问题,从治理模式、管理机制上不断探索、总结,逐步形成了适合陕南秦巴山地特征、群众乐于接受、切实保护水源水质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为更高层级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按照“整体规划、坡面入手、清洁为先、截污祛臭、方法多样、适度美化、综合治理”的原则,整合资源,梯级推进,通过垃圾集中收集、污水生态化处理、清洁产业发展、过滤带配置、水草沟和湿地配合,加上村容村貌整治和全方位的墙体彩绘宣传,全面迈向生态美、自然美、低碳生活、村容整洁、环境优雅的美丽小流域,建成和谐怡人、生态清洁的惠民工程,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石泉县示范园面源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服务石泉县域经济发展,推动蚕桑产业迈人新时代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流翔高钙花生 托起示范园主“致富梦”
法律服务不再“靠爱发电”——石泉县村级法律顾问全覆盖之后
流翔高钙对比示范园,在齐鲁遍在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