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1-04-04王倩

医疗装备 2021年10期
关键词:西坦奥拉丁苯

王倩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神经内科 (天津 300250)

血管性痴呆是因脑血管病变或血管危险因素引起脑损害导致的痴呆,是痴呆的常见类型,表现为注意、记忆、执行能力等认知功能受损[1]。血管性痴呆是因脑内血管受损,导致脑实质营养及氧气的供给减少,引起脑功能衰退,当脑损伤损害较大或脑血管病灶涉及颞叶、额叶、边缘系统时,则会出现认知功能受损情况。血管性痴呆预后与基础疾病及脑内血管病变部位相关,认知损伤进展速度多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1 西医治疗

1.1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是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常用药物,以美金刚为代表。美金刚是治疗痴呆患者的新型药物,能够非竞争性阻滞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减轻神经元损伤,防止细胞凋亡,改善记忆力及认知功能[2]。同时,美金刚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贺丹等[3]将美金刚应用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恢复患者认知功能,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安全性高。但美金刚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巴比妥类药物联合应用时可能增强或减弱作用增强或减弱,需调整用药剂量。

1.2 胆碱酯酶抑制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常用药物,主要为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等。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减慢神经突触间隙乙酰胆碱分解,进而改善认知功能[4]。司郎彦等[5]研究发现,采用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痴呆症状。多奈哌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口服剂量达到10 mg/kg即可对脑内胆碱酯酶产生抑制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胆碱酯酶抑制剂与细胞色素P4503A4(cytochrome P4503A4,CYP3A4)抑制剂、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抑制剂合用会使血药浓度提升,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需加以注意。

1.3 丁苯酞

丁苯酞能够阻断脑血管病变的多个病理环节,减少脑组织细胞凋亡及神经功能损害。同时,丁苯酞能够提高脑血管内皮中血栓素A2、一氧化氮水平,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脑部血液循环[6]。此外,丁苯酞还具有较强的抗缺血作用,能够改善缺血脑区血流量、微循环和脑能量代谢,促进缺血脑区毛细血管新生,减轻缺血、缺氧性损伤。王建民等[7]研究表明,丁苯酞能够修复血管性痴呆患者损伤血管,平衡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功能,抑制脑细胞凋亡进程,进而达到减轻或改善认知功能损害的作用。然而丁苯酞严禁用于有出血倾向者,故对于出血性卒中引起的痴呆临床不推荐应用。

1.4 奥拉西坦

奥拉西坦为环羟基氨基丁酸(GABOB)衍生物,属于促智药,主要用于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智能、记忆障碍等的治疗,在老年痴呆、脑外伤引起的相关障碍及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中应用广泛。奥拉西坦能增强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以及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信号传导,增加海马体长时程增强作用,进而提升突触改变强度能力,促进记忆形成,改善认知损害。于小琪等[8]经大鼠试验发现,奥拉西坦能够上调血管性痴呆大鼠N-myc蛋白表达,对海马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进而改善认知功能。刘翠平等[9]采用奥拉西坦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有效改善了其认知障碍,提升了其日常生活能力。奥拉西坦毒性较低,无生殖毒性、致癌作用及致突变性,临床试验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奥拉西坦主要经尿液排出,临床不可用于肾功能不全及对奥拉西坦过敏者。

1.5 尼莫地平

尼莫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可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与中枢神经特异受体相结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组织损伤[10]。尼莫地平对神经元还具有良好的精神和药理活性,可保护缺血性神经元,对缺氧引起的记忆障碍有显著疗效,能够促进记忆恢复,改善认知障碍。张丽欣等[11]研究发现,在血管性痴呆小鼠造模后即以尼莫地平治疗,能有效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改善氧自由基代谢,减轻脑组织损伤。但尼莫地平禁用于严重肝功能损害、血源性休克及处于妊娠哺乳期、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合并严重低血压、心脏病及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者需谨慎用药。

1.6 其他治疗

血管性痴呆主要由卒中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引起,因此,加强对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的治疗干预尤为重要。临床上在采用上述治疗的同时多以常规降压、降脂、降糖、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为基础,以保障治疗效果。此外,临床上还以胞磷胆碱、尼麦角林、他汀类等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相关报道,其在改善脑缺血、保护神经元方面均有一定效果,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 中医治疗

中医学将血管性痴呆归于“痴呆”范畴,是因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的神志病。该病主要因七情内伤、久病不复或年迈体虚,致肾精亏虚、气血不足、痰瘀阻痹,进而使脑髓空虚、脑髓失之所养所致[12]。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胃、肾功能失调相关,多见虚实夹杂之证,以气血、肾精亏虚为本,以痰浊、瘀血之实邪为标。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2.1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内服是我国最传统、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疗法,可根据患者具体证型灵活组方,对症加减,满足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效果确切。中药汤剂为中医药治疗最常用剂型,价廉易得、制法简便。袁杰[13]研究发现,固脑益智汤能够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脑血流动力学,减少神经元丢失,提升神经可塑性,减轻痴呆症状,促进认知功能恢复。传统中医药需临时制备,熬制时间相对较长,限制其应用。为适应时代发展及治疗需求,中医药配方颗粒及中成药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更加方便,也利于中医药的推广应用。舒脑欣滴丸作为常用理气活血剂,能够有效改善血虚、血瘀证,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及代谢。张轩等[14]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中采用舒脑欣滴丸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认知功能。

2.2 针灸治疗

针灸是具有鲜明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疗法,包括针灸理论、经络学、针灸技术等,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机体营卫、气血循环及运行出入的通道,穴位则是各个经络通路的交汇点,可反映脏腑病理生理情况,也是疾病治疗刺激点[15]。针灸主要包括针刺和艾灸,针刺法是通过不同针法,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行穴位刺激;艾灸法是应用艾条、艾柱等在特定腧穴处烧灼,通过燃烧产生的热力作用进行穴位刺激,从而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起到调整脏腑阴阳平衡、改善气血运行及脏腑功能、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等作用[16]。血管性痴呆病变部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肾,临床可以此为依据,根据患者证型进行辨证取穴。黎帅等[17]经数据检索发现,血管性痴呆针灸治疗以头部取穴为主,督脉、胆经、脾经、胃经是主要涉及经脉,百会、四神聪、神庭、水沟、风池等为选择频次最高的穴位,临床应以辨证、辨病相结合,近部与远部取穴相搭配。叶海森等[18]研究发现,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刺激穴位为水沟、四神聪、百会、内关、三阴交、神门)治疗,可有效调节脑神经递质,抑制局部氧化分压,减轻脑实质损伤,改善认知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谭涛等[19]以百会、神庭、水沟、内关为主穴的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2.3 其他

中医穴位刺激疗法较多,包括穴位埋线、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电针作为针灸疗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衍生疗法,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张拯等[20]经大鼠试验发现,给予血管性痴呆大鼠行针后连接电针治疗仪进行电刺激治疗,能够增强穴位刺激作用,改善海马CA1区β淀粉样蛋白1-40表达,提升学习记忆功能。

3 小结

血管性痴呆作为老年群体常见疾病,属于涉及多种疾病的临床综合征,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血管性痴呆以病因治疗、认知功能障碍治疗及中医治疗为主,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综合治疗,以控制危险因素,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然而,目前缺乏对血管性痴呆诊断的金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情评估的准确性;同时中医药治疗以自拟方为主,缺乏现代药理学研究,针灸治疗选穴也无统一标准,对医师专业能力及临床经验要求较高。因此,临床需针对血管性痴呆及治疗方法等进行不断研究、实践,并做好血管性痴呆致病危险因素的预防管理,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西坦奥拉丁苯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奥拉星:进击圣殿》
分析奥拉西坦治疗慢性脑缺血引起的痴呆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分析
丁苯胶乳水泥浆体系在塔河油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