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护理和联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比较

2021-04-03陈立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肺癌住院发生率

陈立群

肺癌这类恶性肿瘤不仅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会令其家庭、社会负担加重。疾病经临床诊断一旦确诊,多数患者肿瘤均存在转移、发散等表现,而从治疗角度看,患者早已失去最佳时机。肺癌会时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各类方式治疗虽可有疗效,但每年因肺癌死亡的病例都呈现上升状态[1-2]。因此疾病临床特点以较高致死率、发病率为主。近些年,随全球气温升高、大气被污染,以及吸烟人数不断增升等因素影响,使得肺癌发生率急剧上升,手术治疗属于首选方式[3-4]。但手术属于侵入式,术后易令患者发生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肺癌易令患者产生慌乱、恐惧等不良情绪,临床数据统计,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普通患者。经临床研究发生,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会令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影响治疗效果,增加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影响自身生活质量,加重疾病对自身伤害程度。因此需辅助护理服务。常规医院护理服务较为常规,缺乏一定针对性与全面性[5-6]。为此,本院引入联合护理干预疗效显著,为彰显其实用性与有效性,展开以下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纳入76例肺癌患者,病例选取时间2017年4月—2019年7月,病案室将患者资料录入系统。(1)纳入标准:①年龄≥45岁且≤75岁;②存在痰中带血、胸痛、咳嗽等症;③经胸部X线,呈S形倒影;④本次研究目的患者知晓,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②存在凝血功能障碍;③认知功能障碍,沟通受阻;④肾、肝等功能不全。随机投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21∶17,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9.5±8.5)岁;试验组中男女比例22∶16,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60.5±9.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时刻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告知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遵守医嘱,保持室内环境干净,安静,定时通风,确保室内外空气流通,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告知患者增减衣物。

1.2.2 试验组 采取联合护理干预管理,内容如下。

术前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述手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告知注意事项、潜在风险、主治医生等。除此外,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对于日常吸烟患者,强调吸烟的危害性,戒烟的必要性。针对术前存在紧张情绪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引导说出心中疑问,耐心解决,建立术前良好心态。

术后康复训练:引导患者术后正确深呼吸,最大程度令肺泡处于再膨胀状态,避免呼吸道闭塞或吸入分泌物。深呼吸可选择卧位、坐位以及侧卧,全身保持放松状态,精神集中,缓慢吸气至肺容量最大程度,之后摒气,时间为2~6 s,之后缓慢吐出,频率可根据自身状态调整,可重复10~20次,连续训练7 d;术后护理人员可将双手拱成杯子形成,对患者肺部区域进行节奏拍击,每个肺叶时间约在3 min以上,早晚各1次。

心理护理:患者受年龄、性格、家庭等各因素影响,易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特殊性、个体性实施不同心理干预与辅导,加强沟通,采取“明示”“暗示”等方式缓解不良情绪,并协助家属,给予患者足够安全感与归属感,令患者尽力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康复。

并发症:术后易发并发症,术后出血、肺不张、声音嘶哑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对患者胸腔引流、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等密切观察,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上可给予抗感染、利尿、对症等治疗。注意术后患者是否存在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用药方式根据患者体质、过敏史服用,避免出现过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了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将其满意度分为3个维度,总分0~100分,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5~85分为基本满意,60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3)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分组数据输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α=0.05为分界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

试验组发生2例(1例术后出血、1例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26%(2/38);对照组发生8例(3例术后出血、2例心律失常、2例尿潴留、1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05%(8/38),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42)。

2.2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非常满意25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37%(37/38);对照组非常满意14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78.95%(30/38);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33)。

2.3 住院时间

试验组住院时间(11.24±1.26)d,对照组(16.89±2.01)d,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82,P=0.000)。

3 讨论

临床中癌可轻易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形成威胁,且发生率位居全球第二,死亡率占据首位。而在我国死亡率、发生率均占据首位。早期癌症症状均不显著,因此临床诊断确诊多为中晚期,此时疾病治疗不仅增加难度,还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以及经济负担[7-8]。手术治疗属于肺癌患者常应用治疗手段。但因手术属于侵入性手术,患者易在术前发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术后易引发并发症等不良事件,使其影响整体治疗效果[9-10]。于患者而言,近些年随着健康意识、护理方式的提高,使得医院常规护理无法逐一满足患者临床护理需求,存在一定劣势[11-12]。联合护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之上,依据患者实际临床需求,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服务[13-14]。两种护理方式相比较,联合护理干预优势在于:(1)从患者心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方面出发,更具全面性;(2)护理方式更贴近患者日程生活,更能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与责任感;(3)护理服务可从被动转为主动,对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更为关注,提高患者安全性[15]。

结合本次研究数据,给予联合护理干预的试验组,结果中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1.05%,同时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中提示,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联合护理干预自身存在全面性与系统性,可最大程度帮助患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在并发症可发生前提下,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发生,故而更能获取患者更多认可与喜爱。同时,并发症易加重病症症状,令治疗时间延长,降低患者安全性,由此可知,在肺癌患者术后应用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安全性。与此同时,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受到联合护理全面干预,加快术后恢复,降低痛苦指数,促进早日康复。

综上,比较常规护理与联合护理干预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影响,联合护理干预更为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同时缩短住院时间,进一步加快术后康复,更适用在临床推广。但目前临床对于肺癌术后康复没有制定统一的护理标准,均为围绕患者和疾病开展,且本研究病例数相对较少,致使数据结果的普遍性所有缺失。鉴于此,建议临床继续相关研究,进一步证实联合护理在肺癌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以期实现护理肺癌术后康复的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肺癌住院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妈妈住院了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PFT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