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服务模式及效果分析

2021-04-03郑秀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家属

郑秀莲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疾病,以血清胆红素升高造成皮肤黏膜黄染为主要症状,通常可将其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能够自行恢复,但是病理性黄疸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否则会对新生儿智力发育造成不良影响[1]。蓝光照射是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方法,能够较好地缓解患儿病情,但是由于新生儿配合度不高,所以临床在给予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的同时,还应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降低患儿护理风险[2]。综合护理是一种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在满足患儿基本生理需求的同时,给予患儿更为全面、系统化的护理服务,可促进患儿病情好转。为了解综合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了84例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84例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为病理性黄疸,均符合蓝光照射治疗指征,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同意参与;排除先天性疾病、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日龄3~14 d,平均(7.2±1.8)d。对照组42例患儿中男22例,女20例,日龄3~15 d,平均(7.3±1.6)天。研究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黄疸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注意清洁患儿皮肤,治疗前做好指甲修剪,并对患儿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减轻其焦虑情绪,从而增强其配合度[3]。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服务,(1)光疗前护理,在对患儿实施治疗前应详细告知家属患儿病情,讲解新生儿黄疸发生原因、治疗以及护理相关知识,告知其蓝光照射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使家属对新生儿黄疸有正确的认识,减轻家属的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指导其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如抚触患儿皮肤。(2)光疗时护理,在进行蓝光照射时,注意及时更换患儿体位,每隔1 h给患儿翻身一次,采用仰卧位与侧卧位交替更换的方式,在进行翻身的过程中应确保患儿皮肤能够得到充分的蓝光照射。注意及时将患儿皮肤表面汗液擦拭干净,确保皮肤干燥清洁,减少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注意保持蓝光照射室干净清洁,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在使用前对光疗箱做好预热,在快完成照射治疗时将患儿衣物预热好,做好患儿的保温工作。由于治疗时患儿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哭闹等情况,护理人员可适当轻拍患儿,安抚患儿情绪,使患儿的心理需求能够得到满足[4]。患儿在治疗期间可通过静脉或口服补液,及时补充失水量,确保水电解质平衡。(3)光疗后护理,在蓝光照射完成后将患儿抱出蓝光箱,去除眼罩,仔细检查患儿皮肤有无破损,并做好治疗后皮肤清洁和保暖工作。严密观察患儿的排便次数和排便情况,并相应地做好记录,可适当按摩患儿的肛门等部位,以加速其排便。对于排便存在异常的患儿,应涂抹润滑液后选择尺寸适宜的无菌橡胶管实施扩肛处理,插入深度控制在2~3 cm,操作过程中力度应尽量轻柔,转动10 min左右。在患儿排便后应及时使用温水对肛门部位进行清洗。

1.3 观察指标

(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排便次数。(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满意度,总分100分,以得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在60~8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上满意,统计两组满意度,即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3)统计两组发生皮疹、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的例数,比较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处理本研究数据,黄疸消退时间、排便次数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为(2.75±0.6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68±0.72)d,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7,P<0.05)。研究组排便次数为(1.65±0.34)次/d,与对照组的(1.21±0.25)次/d比较,t=6.7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中满意27例(64.29%),基本满意13例(30.95%),不满意2例(4.76%),其满意度为95.24%(40/42)。对照组满意16例(38.10%),基本满意14例(33.33%),还有12例(28.57%)不满意,对照组满意度为71.43%(30/42),两组满意度比较,χ2=8.5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发生不良反应2例,其中腹泻和发热各1例,总发生率为4.76%(2/42)。对照组中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皮疹2例,腹泻4例,发热3例,对照组发生率为21.43%(9/42),与研究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在临床较为常见,通常可将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生理性黄疸通常不需要治疗就可以自愈,但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以免患儿病情加重[5]。蓝光照射是当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但是在对患儿实施治疗的同时,还应注重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干预[6]。常规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黄疸患儿的基本护理需求,但是由于提供的主要为基础护理,护理措施不够全面,总体效果有限[7]。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应用该模式,能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实施全面、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能够给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加速患儿恢复[8-11]。为促进黄疸新生儿的康复,选择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具有必要性。

综合护理服务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诸多研究证实,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极大地改善患儿病情,缩短患儿康复时间,从而减轻疾病对患儿的伤害。孙彦永[12]通过将80例黄疸新生儿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综合性护理干预组患儿家属的SAS、S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提示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儿家属焦虑、抑郁情绪,提示患儿家属满意度。孙冉等[13]经平行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组患儿干预3 d、5 d以及7 d后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腹胀、皮疹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实了综合护理干预在黄疸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可加速患儿病情缓解,且不良事件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与胡利萍[14]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加速患儿恢复。从两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较少,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容易被患儿及家属所接受,在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吴秋玉等学者[15-17]亦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由此可见,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黄疸新生儿护理中更为适用,在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加速患儿恢复的同时,可促进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提升,对护患关系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服务可有效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有助于患儿快速恢复。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蓝光特别推荐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