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探讨

2021-04-03李蔚李丽楠金桂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馆藏馆员

李蔚 李丽楠 金桂兰

高校教育是引导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在人类文化交接传承和改革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医学院校资源信息和专业技术最全面的场所,图书馆通常被看作一个学校的代表,在师生心中占据着神圣的地位。图书馆的建设不仅支持着医学院校的日常科研工作,同时还为人才的培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然而,目前在高等医学院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像管理以及服务理念落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等等。对此,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思想理念与时俱进,利用创新的管理手法来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使读者的服务工作能够有质的飞跃。由此可见,加强医学院校图书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促使图书馆健康顺利发展的有效渠道就是要规范管理工作。文章结合高等医学院校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管理措施,以此来促进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

1 高等医学院校规范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院校培养优秀专业人才

在医学院校校园环境建设中,图书馆能够为学生提供重要的专业知识和文献资料,是传承人类文化的基础设施,也是医学院校学生深入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具有推动作用[1]。在医学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过程中,图书馆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专业课题知识,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规范化的校园图书馆管理工作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以文育人的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

1.2 有利于院校医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展开

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基础功能之一就是能够为科研工作进行服务。教师要想顺利展开医学科研工作,就必须要在图书馆中查找文献资料,完成材料整理,这些都是现代化医学院校图书馆所具备的核心功能[2]。而规范化的图书馆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图书馆尽快实现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数字化建设,在科研工作的文献搜集、整理、加工以及查询等方面工作中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1.3 有效推动图书馆自身建设发展

在规范化管理下,不仅有利于校园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同时还促进了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发展[3]。一方面,规范化的图书馆管理程序能够促进公文流转、图书采购等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还能够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水平,为图书馆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理念落后

在高等医学院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部分校园领导和职工都缺乏创新精神,在图书馆功能强化转变、加强图书质量以及提高图书阅读借阅率方面都没有相应的完善[4]。判断院校图书馆质量好坏的标准就是要看读者的使用程度和满意程度。同时这也是图书馆建设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同时,图书馆重点关注收藏而不注重利用,只是一味地添加图书数量,忽略了师生对图书质量和使用的需求,存在“重信息,轻知识”的问题。而且,学校经常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藏书的数量,而鼓励师生捐赠书籍。在此要求下,学校师生都会将已经过时或闲置的书籍捐给学校,使学校图书馆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图书收纳场所,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的图书馆仍然保留着那些年份久远、不满足当今时代需求的书籍,这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图书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宝贵的图书资源。

2.2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在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部分馆员都是从后勤科室调来的人员,在之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图书管理培训和教育,缺乏相关图书管理知识。还要部分馆员的年龄偏大,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够跟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胜任不了现代化图书馆信息管理工作,同时还没有相关管理学科的知识,在面对导读和咨询方面的问题时很难解决。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缺乏拓展性和创新性[5]。

2.3 服务模式落后

有一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图书管理服务工作还依旧保留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经验水准。现有的图书内容单一传统,服务模式也十分不灵活,而且,在馆内收藏的有关医学文献资料种类十分单一,资料的过于老化使这些教辅教材类型的藏书失去了吸引力,图书的使用率也大大降低[6]。图书资料属于一种精神文化产品,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通过调查和了解来掌握读者的需求和爱好,从而在管理上作出适当的调整更新,实现有效管理,这也是现代医学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责。只有从师生读者的内心需求出发,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精心策划创新,在管理工作中花费心血,才能够确保图书管理实现真正的优化升级。

3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管理与服务职能

3.1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的管理职能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存在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虚拟数字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全新的媒体介质,传统的纸质数据分类管理以及编码管理都会以虚拟数据的形式出现,那么如何在传统图书馆里模式中创新图书管理,是每一名图书馆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性质上来讲,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硬件设备可以很快创新[7]。第二类就是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图书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且要依靠人的管理才能够持续发展,只有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够使图书馆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如果图书管理人员情绪低落,态度恶劣且能力不足,那么读者是不可能获得满意服务的。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日常领导者,需要在工作中,充分尊重馆员,积极采纳他们的有利建议,信任他们,在工作安排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创造性。同时还要鼓励图书馆管理人员不断接受新的培训,为他们的深造学习提供机会,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图书馆的凝聚力。最后一类就是对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指的就是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管理知识,管理目的就是要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知识信息,并将其直接应用于教学研究当中,促使知识通过传播和交流来实现创新。

3.2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职能

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是一种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主要使用者就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所以,图书馆在功能布局和环境布置等方面要以读者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读者的需求。在服务领域,人性化服务十分重要[8]。人性化服务指的就是服务要符合“人性”特点,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而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除了要满足基本的人性化内容之外,还要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与其他系统的图书馆相比,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如:具备一定数量的参考咨询人员,这也是展开信息服务的基础;硬件条件优越,网络技术和软件设备等资源为图书馆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和人员;网络资源优势,在近几年我国大力的投入支持下,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的资金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样的优势为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来提供不同的资源,充分发挥出信息资源的优势,从而满足了不同读者对各个学科门类的研究需求。这些特点都是传统图书馆很难做到的。由此可见,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必须要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来不断完善,以此来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

4 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4.1 建立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理念

在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馆员与师生读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既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也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管理中,馆员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的管理服务直接影响着读者对图书馆管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所以,院校应当定期加强对馆员的培训和学习,加强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9]。图书馆员不仅是图书馆的主体,同时还是读者和信息文献资源之间的桥梁。在同样的图书馆环境下,馆员自身修养能力的不同,会导致管理工作的效果存在差异,由此可见,馆员的作用是至关重要。为了能够提高馆员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为读者提供更周全的服务,必须要建立起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将馆员作为管理主体。除此之外,校方领导还要创新观念,对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图书馆建设纳入到院校未来发展计划当中。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积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创新馆藏建设,强化导读和咨询服务,让自身能够对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进而获得更多有利政策,全面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4.2 加强图书馆员素质教育和引进专业管理人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各个方面也在不断进步,衡量一个图书馆的质量早就不能停留在图书收集、保存以及文献资料提供内容上了[10]。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代表着学校必须要重视专业人才,多引进相关专业的年轻优秀人才,对他们定期展开各项培训和教育,具体包括:管理理念、专业知识、文化修养以及服务意识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强化馆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让他们在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基础上,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环境变化,始终处于创新地位。所以,现代化图书馆的功能要想全面体现出来,就需要具备现代化知识的馆员。

4.3 创新服务模式和添加馆藏资源

图书馆在漫长的时代发展中,经历了由封闭到开放再到藏阅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而现代化的藏阅模式也成为了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基础象征。图书馆实施服务的目的就是要将馆藏全部开放分享[11]。例如:每日的开馆时间应该延长至8个小时或以上,让师生能够充分利用图书资源,进而使图书馆资源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医学院校图书馆应当结合医疗专业的相关特点,充分探索医学信息资源,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馆藏体系,落实“以用为主”的馆藏建设方案,在充分利用纸质数据和工具书的基础上,有目的性地引进各种文献资料体系和各种医学文学资料,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建设专业且精细的馆藏特色。

4.4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功能变化

传统医学院校图书馆藏通常是以纸质书籍资料为主,在收藏、保存以及开发利用方面十分落后。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纸质文献信息表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弱点[12-13]。例如:价格持续增长以及传递效率慢等等。同时很多相关单位对图书馆里投入的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印刷图书订购的费用上涨,所以在短时间内,馆藏的情况很难得到改善。而伴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在网络环境下的电子书籍越来越丰富,价格也十分低廉,而且体积小储存空间很大,与纸质文献相比具备良好的传递效率,进而已经成为各大中小型医学院校图书馆的馆藏形式。在现代化医学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馆员可以在网络功能不断强大的情况下,减少重复购买电子出版物,强化数据库网站查阅功能,让馆藏形式能够实现多维化和虚拟化发展,以此来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程度也越来越高。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医学专业的发展特点,始终坚持开放分享的馆藏建设理念,做好图书管理更新、管理以及服务工作。同时作为科研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高等医学院校图书馆如何利用高效便捷的现代化手段来加强科学管理是馆员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总之,医学院校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发展是一项长期且有艰巨的任务,只有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下,才能够找到方便管理的最佳方式。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馆藏馆员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