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行动软推进经验总结

2021-04-03丁方

关键词:上海市志愿者垃圾

丁方

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41

1 垃圾分类背景

上海是全国首批46个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之一,也是实施成果最好的城市。自2019年7月正式在全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行动以来,2020年四分类垃圾量与2019年形成了明显对比:一、可回收物回收量6198吨/日,增长53%;二、有害垃圾分出量2.6吨/日,增加3.3倍;三、湿垃圾分出量9428吨/日,增长27%;四、干垃圾处置量14178吨/日,下降20%;五、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以上[1]。生活垃圾“三增一减”可谓成绩斐然。

上海垃圾分类一经实施就取得如此成效,与其积攒了多年的垃圾分类实践经验密切相关。自1995年上海市启动第一个居住区垃圾分类试点开始,到2000年100个分类试点小区推广、2011年1080个大分类小分流试点小区推广、到2018年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再到2019年垃圾分类全面实施[2]。二十多年的不断探索、试验、改进,才形成了今天一套行之有效的软推进方法,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提供了有力保障。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制定立法与实施方案,做到所有行动有据可依;充足宣传准备,强化全民垃圾分类意识;组建志愿者队伍,强力支撑行动落到实处;建立专项奖励体制四大方面。

2 制定立法与实施方案,做到所有行动有据可依

近年上海市垃圾分类行动的推进,均是以相关实施办法、方案为指导依据,形成统一行动标准。据统计,自1995年开始试点垃圾分类试点以来,从市、各局部门至区,共颁布约40余项政策文件,以条例、通知、办法、意见、规定、指引、实施方案等多种形式,对垃圾分类相关行动给出明确规定与指引。如2004年《上海市生活垃圾计划管理办法》、201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生活垃圾管理的若干意见》、2011年《关于做好推进本市生活垃圾分类促进源头减量宣传工作的指导意见》、2014年《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2017年《上海市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2018年《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19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推行垃圾分类行动20多年后,“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除此,政府还出台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补贴政策实施方案》等10多个配套文件,辅助推进垃圾分类[3]。同时,政策文件也反应了上海市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问题采用了行政、经济、法律及思想诱导等多种手段,做到“以力服人”“以利服人”“以律服人”及“以理服人”以及“宣传先行”[4]。

3 充足宣传准备,强化全民垃圾分类意识

自2011年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就已经转变为“宣传先行”的工作思路,发挥宣传教育软力量,采用多种宣传媒介途径,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建立垃圾分类宣传长效机制,让民众在行动前有充足的思想认知准备。分为线上、线下两种典型宣传途径。

线下包括公益讲座、入户知识普及、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在社区与单位,公共场所的公告栏等关键位置,全部粘贴政府官方发布的垃圾分类图谱、垃圾分类宣传海报等内容。向小区住户派发编制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系列科普手册和书籍(如《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宣传指导手册》《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置工艺科普宣传手册》《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3]。

邀请本土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以主题小品、特色说唱、滑稽独脚戏等表演形式,走进社区、敬老院和企业单位进行公益演出,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同时,以社区基层党组织、业委会与志愿者团队为主体,与居民进行最直接的交流,通过上门宣传、面对面的劝说形式进行动员。

开展学校培训教育,也是主要的线下宣传途径。如在2018年,全市组织开展12场超过3000名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参加的垃圾分类专项培训,通过大手牵小手,推动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互动局面,累计完成537场“爱心暑托班”垃圾分类科普宣讲,参加学生累计超过2.8万人次[5]。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养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达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线上有电视、网络、APP、微信推送等方式。上海在垃圾分类实施前期,及时发布绿色上海、上海垃圾分类指南等多款APP生活服务软件。将有趣的垃圾分类科普与智能查询功能呈现给广大用户,达到有效帮助用户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分类问题,减少垃圾误投的目的。同时,在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等主流媒体上循环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在无形中向大众灌输垃圾分类知识与分类意识。垃圾分类行动过程中,增加垃圾分类的持续性新闻关注与曝光。实施一周年制作专题总结性节目《新闻调查》,向公众反馈、公示、一起思考一年来上海垃圾分类在不同环节的运行成绩与面临的问题。从社会关注的角度引导全民长久性参与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各类途径不是孤立的进行,而是综合运用、营造“铺天盖地”式轰炸效果。如2019年3月的“垃圾分类,我最行”环保公益宣传大行动。采用线上+线下互动形式,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微信、面对面等多种途径,以公益宣传片、社区分会场连线、文化名人垃圾分类倡议短视频、分类经验分享与总结会、环保达人挑战赛等丰富的活动类型,进行垃圾分类前的高频率宣传。活动后续还邀请了有一定公众知名度的主播、经验丰富的记者组建“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团队,深入社区、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志愿宣传。

4 组建志愿者队伍,强力支撑行动落到实处

志愿者是推进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在2018年之前,垃圾分类行动的志愿者以社区基层党组织人员、业委会成员等社区管理人员为主。自2018年9月,为推动上海垃圾分类行动的全面实施,专门召集成立了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全市首批市级垃圾分类志愿者人数约3万,积极参与到生活垃圾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的宣传、普及,社区与单位的垃圾分类科普培训、基层社区的入户宣传与上门劝导、分类督导等行动中,保证了生活垃圾分类的落地实施效果。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基本构成“市、区、街镇”三级体系,包含志愿者服务队与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两类角色。2021年,上海市仍将继续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每个区至少建成1个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打造有影响力的志愿者服务品牌[6]。可见上海市对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构建的重视。

5 建立专项奖励体制

上海首创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正向奖励机制。自推行实施以来,注册用户已从最初的50万用户发展到2019年11月660万户,形成逐年攀升态势。居民可以户为单位自主申领,在生活垃圾合格分类投放后得到积分奖励,定期通过居委会将积分兑换成实际物品奖励。此机制一度吸引打拼居民自觉实施垃圾分类。随着制度的完善,奖励内容也从最初的兑换日用品,拓展到兑换公园门票、运动场所使用券、购物券等多元化优惠服务,拓展出与支付宝联合运用绿色商城,很好的引导了各年龄段居民与各类社会组织的参与。2020年,迎合主流文化导向,绿色账户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IP微光乐园。同时积极打造线下活动,如绿色账户家庭日、绿色账户创意周、绿色账户换购节等等,吸引更多家庭与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互动。充分发挥了绿色账户机制对垃圾分类行动的引导作用。

另外值得借鉴的是,上海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全市文明创建体系与评优评先标准,通过在垃圾分类容器配置、社区宣传、分类驳运、分类成效等多方面设置评分权重,鼓励和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评选成绩在报刊、公众号等媒体上公布,鼓励和督促各区、各街道持续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工作[3]。取得了非常好的争优争先效果。

6 总结

目前,全国约20余个省、200余个地级城市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7],日后会有更多中小城市行动起来。在积极补齐垃圾分类硬件设施短板的同时,若能同时吸取应用上海软推进经验措施,定能取得更高效的成绩。

猜你喜欢

上海市志愿者垃圾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垃圾去哪了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倒垃圾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