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 叙事 人物:《姜子牙》剧作问题所在

2021-04-02贾文杰

艺术评鉴 2021年4期
关键词:姜子牙

贾文杰

摘要:《姜子牙》作为争议较大的动画电影,通过对影片内容问题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国产动画在剧作上应避免的问题。影片剧作的问题主要如下:主题层面,影片主题宏大庞杂的同时缺乏核心命题且与现实生活略有脱节,主题的呈现充满矛盾;叙事层面,叙事节奏混乱,前中期拖沓、后期矛盾错位,戏剧冲突弱化呈现出“无聊”特征;人物层面,人物行为与人设存在矛盾,人物组合无趣、关系单一,背景人物挤占过多叙事空间。

关键词:《姜子牙》  封神宇宙  剧作问题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030-03

从商业片角度来看,尽管影片获得了较高的票房,但笔者认为《姜子牙》本可以做得更好。它无法调动观众的情绪达到观众与之共情的效果,总体呈现出“无聊”的特征。从艺术片角度来看,《姜子牙》具有较深的立意与精美的场景与人物设计,角色与场景的美术是动画电影中一线的水准。但是,叙事是影视作品的核心,画面是手段,而叙事是目的。表层故事并不能清晰、精彩地讲述,再深的寓意也变得无力,观众虽能理解影片想要表達的内涵,其表达方式往往使观众不忍深究。笔者将分别从主题、叙事、人物三个方面分析《姜子牙》剧本所出现的问题。

一、主题

《姜子牙》的主题宏大庞杂的同时没有理清核心主题且与现实生活略有脱节,并且表达的方式又充满矛盾。

(一)主题宏大庞杂带来的弊端

其一,核心主题没有贯穿始终。《姜子牙》想表达一个宏大且有深度的主题,包含了电车难题、集团利益之间的勾结、个人和体制间的利益冲突、人类与狐族的对立。

但是《姜子牙》不舍得突出、取舍,将所有元素不加“修剪”堆在一起扔在观众面前,留给观众自行揣测,导致呈现出的影片没有一个十分明确且贯穿始终的主题。如影片前期让观众们认为是“救一人,救苍生”的问题,中期到了战场遗迹表现战争的苦难,而到了结局才发现是统治者体制的问题。从一个问题跳跃到另一个问题是这部影片所犯致命的逻辑错误。

其二,片中出现的寥寥人物不足以支撑起宏大的主题。影片中的“苍生”并没有充分体现,观众能看到仅仅只有在战场遗迹中死去的亡魂和一个猎狐人,没有表现当时生活的百姓现状。既然观众无法得知百姓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就无法对“苍生”被九尾祸害的遭遇产生共情,“救一人和救苍生”少了对比,问题的抉择探讨也就缺乏了张力。

(二)主题的呈现充满矛盾

故事难以真正表达主题。心存善念的姜子牙信奉的“不救一人何以救苍生”,在影片中也难以说服观众。在救小九的过程中却牺牲四不像和申公豹两位好朋友,最终亲手将小九送入归墟转世,既没有体现救一人也没有真正挽救苍生。此外,姜子牙与师尊的信念之间的核心矛盾也并未过多探讨,而是以打破天界草草收尾,导致影片的叙事内容难以准确表达主题。

影片中最关键的道具设定存在着矛盾。主创们刻意地通过宿命锁将九尾与小九相连制造冲突,才有了“一人和苍生”的矛盾。但是“电车难题”的设置本身存在问题,影片也没有给出充足解释。精明的九尾想要封神登天,又怎会轻易答应师尊将整个狐族与寿命短小的人族捆绑命运,未免代价过大,行事动机过于单纯,难以使观众信服。

主题最终呈现的核心价值观不合适。当九尾说出真相时,观众认为姜子牙要率领人民群众打破天界的统治时,却发现是以更大的领导“师祖”出面解决,上演了“机械降神”表演。暂且不说前文没有铺垫,姜子牙的觉醒也难以说服观众,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合适。个人与体制的抗争应该由个人去争取、抵抗,然而影片所呈现的价值观却是更大的体制领导的制裁,影片的立意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缺乏时代价值

成熟的电影主题具有时代意义,与时代共鸣,与观众共情,可以在现实生活找到相应的寄托,引发观众的思考。

如主创们在《哪吒》中抛去了反抗封建礼教的含义,融入了因公务繁忙而缺乏的父爱母爱、个人对命运的抗争、友情的羁绊等种种具有时代价值的内涵。哪吒父母是如今无数父母的真实写照,观影后会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顽皮的“熊孩子”们又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青年们又能体悟到哪吒的命运抗争精神。迎合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鼓励人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与哪吒的斗争精神相契合。

《姜子牙》与之相比显得脱离生活,所叙述的拯救个人与苍生与普通观众的并没有过多的交集,观众也无法在影片中感同身受。对统治者的反抗可以在如今的国际关系中美国的霸权独裁找到相应的影子,但影片却没有将其作为重点进行叙事,并且也没有动员人民群众进行人民当家作主式的抗争,而是以更大的官进行制裁,缺乏独立自主的斗争精神,而且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这样的人物存在。

二、叙事

《姜子牙》剧本之所以呈现出“无聊”的特征,是因为主角缺乏外部动机与外在阻力,作为商业片矛盾冲突过于缓和,未能有效调动观众情绪。并且叙事的节奏较乱,前中期节奏拖沓缓慢,后期节奏过快,大量信息挤占,导致重要的设定、线索与人物没有清晰表明。

(一)外部动机

《姜子牙》的人物动机完全沦为编剧编造剧情的工具,主人公的行为都是次要角色强行推动的,并且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承担起商业片中的英雄主角应该有的品质。

如姜子牙去质问师尊为何捆绑小九与九尾宿命锁之事时,已经对师尊起了疑心,即便得到的仅仅是师尊含糊其辞的说辞,但姜子牙仍木讷地听信师尊的话,用师尊的方法救小九,拯救的方法竟然是送小九转世,姜子牙仍一一照做。

又由于姜子牙内敛的性格缺乏外在表达,观众并不能准确知道主角的诉求与其完成目标的强大意愿。

(二)外在阻力

一般来说,商业电影在剧作上应当设置激烈的冲突,来构成和展现主人公内心与外在的强烈矛盾,而不是与之相反。否则本身画面就缺乏充足的信息量,故事又无法套牢观众的情绪,电影的乏味基本是一种必然。

影片中主角的行动并没有受到外部的强大干扰,导致戏剧冲突的缓和,无论是师尊还是九尾,反派对主人公追求目标缺乏阻碍。

姜子牙寻求真相踏出北海之际,师尊应该是担心姜子牙找到真相,或者担心九尾得到小九的。但是师尊并没有施加强大的阻力,如此重要的抉择缺乏详细心理描写,没有外在的阻扰,无法体现姜子牙的寻求真相的决心,观众也无法感受到姜子牙寻求真相的心切。

第二幕中前往幽都山的旅途过于平淡,猎狐人和冤魂骨鱼都只是有惊无险的遭遇,并且与主题、主线情节无关,有刻意为之设置的嫌疑。

第三幕冲突强烈起来,但是矛盾的爆发处理不恰当。杀死四不像、申公豹与带来苦难战争的九尾并不是由姜子牙进行了断,而是由师尊的镰刀斩除,没有与开头斩九尾形成呼应。

(三)叙事节奏

《姜子牙》的叙事节奏混乱,前中期拖沓,缺乏对主题的探讨与铺垫,后期深层的主题真正揭露时却又草草收尾。

第一幕建置阶段过于拖沓,在非必要的角色上浪费过多笔墨描写,如开头引入故事的三个小妖怪,和酒馆场景中众多无关紧要的人物的描写,并且影片后半段无需这些次要角色再次出现,只有酒馆老板蟾蜍是提供线索的人物。

第二幕对抗环节中前两次同样拖沓,猎狐人、冤魂骨鱼与主线、主题无关,反而抢占了阐释主题的叙事空间。脱离主题去表现战争的疮痍,用荒芜人烟的战场遗迹代表苍生,而不是嗷嗷待哺的苦难百姓,显得牵强又不合主题,这两段对抗删除并不影响故事主线。在应该体现苍生群像的地方缺乏描写,导致“救一人和救苍生”的命题难以真正体现。

第三幕峰回路转,矛盾错位。由于前期将九尾塑造成最大反派,师尊戏份过少缺乏铺垫,也没有阻止姜子牙探寻真相,伏笔交代过晚。师尊为首的静虚宫体制成为罪魁祸首受到揭露时,师尊突然从后台转为前台角色与影片前中期割裂,丧失了反转本应带来的惊喜,导致姜子牙与师尊的对抗十分突兀。姜子牙在“灵魂黑夜”中的觉醒又十分突兀,既不符合前文的设定,也没有交代其力量是否来自于师祖。

三、人物

《姜子牙》的人物塑造薄弱,如“纸片人”一般单薄、缺乏思想并且与自身人设矛盾,人物关系单一,人物组合无趣,过多“一次性”背景人物占据了宝贵的叙事时间,次要人物并没有与主人公产生深层的联系,且缺乏突出的性格表現。

(一)人物形象的矛盾与扁平

其一,人设的行为动机不符合其人设。姜子牙是三军统帅,他应该是足智多谋且英勇善战的将军。他本就应该认同师尊的观点“牺牲少数人,拯救苍生”,才能在战场上带兵杀敌。但真正到了斩杀敌人之时又心起善念,违背师尊挽救来历不明的人类元神。正如北京晚报《别把姜子牙塑造成孙悟空》所说:“姜子牙角色出现了角色错位,服从命令本应是军人的天职,按照常理推论,姜子牙不应该犹豫,更不会违抗天尊而做出擅自放走妖狐之事”。

其次,正如上文所说,姜子牙是足智多谋的风云人物,在剧中的行为却常常缺乏思考,“智商掉线”。作为影片的主人公缺乏主观能动性,师尊、九尾的话都轻易地信任,不加核实。

其二,人物形象扁平。小九则几乎丧失个性,彻底沦为“纸片人”,为了主角放跑九尾、离开北海、前往幽都山而存在。然而得知自己被九尾骗了以后,其心心念念的阿父沦为泡影却没有情感的波动与绝望。最终姜子牙要送她去归墟转世时没有求生的欲望,缺乏性格与主观能动性。

(二)人物组合无趣,关系单一

“没头脑”与“不高兴”经典组合在《姜子牙》中替换为二个苦大仇深类型的人物,彼此难以产生“化学反应”,剧中笑点主要由四不像单独支撑,在沉闷的叙事中缺乏活跃观众情绪的幽默也是影片无聊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单一,无法建构成深层的关系。申公豹在《姜子牙》中成了憨厚、重情义的、一心追寻偶像的“迷弟”。在牺牲时本应该是感人的情节,却因为姜子牙与申公豹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单方面的,这使观众难以真正对这段友情触动。小九与姜子牙的情感也仅仅流于表面的一面之缘,既不像父女,也不像恋人,二者之间也没有进一步发展为令观众产生共情的深层关系。

反观《哪吒》的人物关系处理得十分微妙。申公豹与敖丙的师徒关系与太乙真人和哪吒的师徒关系形成巧妙的对应,两位师父通过徒弟再次一争高低。申公豹与哪吒又是十分相像的一组人物,同为妖怪受到他人的偏见,但二者却因环境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正是在这样的寓意下,影片有了深层的内涵。

(三)配角的作用误区

《姜子牙》中没有叙事意义的背景人物过多,且占用叙事时间过多,造成次情节挤占主情节。开头出现的三只小妖和酒馆中的众多妖怪的表演完全是多余的存在,只有甩宝的作用。抢占了本该用来表现苍生、交代设定以及师尊阴谋的铺垫等等宝贵篇幅。剧本应尽量少得使用次要人物,压缩他们的叙事空间,尽量用来塑造主要人物,这意味着次要人物要尽可能多发挥作用,通常为性格突出的扁平人物,与主人公产生密切联系。如《哪吒》中的太乙真人和李靖夫妇承担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哪吒有着深层的情感。《姜子牙》的次要人物与姜子牙的关系没有表现出深层次的关系。如申公豹在影片负责协助姜子牙,二人之间却没有表现出深厚的兄弟情。小九负责当“人质”与“诱饵”,并没有与姜子牙发展出更深厚的师徒情。纣王的功能更是单一,他出场唯一的叙事作用是交代宿命锁的来龙去脉,这并不需要多余的人物来交代。

四、结语

《姜子牙》作为一部人物过少、台词随意的“多无产品”:无笑点、无泪点,无痛点、主角无弧线、结构无草蛇灰线、无高潮、无大战场面,对当下中国主力观众(青少年)的生活无指涉,无影射,观众找不到情感依托,何谈共情共鸣共欢?其问题的暴露对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未曾是一件坏事,这是对国内影视行业敲响的又一次警钟,再次证明了电影是讲述故事的方式,好的故事才能成就好电影。

随着国产动画飞速成长,国产动画不再局限于低龄化的市场,想要打破“动画是给小孩看的”刻板映像,向故事深度挖掘,向青少年甚至中年人市场开拓。《姜子牙》正是那个勇于尝试的影片,在批判的同时也应采取包容的态度接受试错,形成良性成长环境,促进动画行业制作出叫好又叫座又有深度的中国动画电影。向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向内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B站专栏.被辜负的众神之长《姜子牙》剧作分析[DB/OL].动漫杂谈,2021-01-10.

[2]王金跃.别把姜子牙塑造成孙悟空[N].北京晚报,2021-01-10.

[3]杨晓林.艺术雄心的跌落——从《姜子牙》叙事纰漏说起[J].上海艺术评论,2020(06):51-53.

猜你喜欢

姜子牙
姜子牙算卦
《姜子牙》:三上天梯的改命之路
Deity Defying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姜子牙下山
传奇谋士姜子牙
姜太公钓鱼
姜子牙为何不能救活比干
双语话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
羡慕姜子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