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中的明代祭祀管弦乐队研究

2021-04-02廖俊宁

艺术评鉴 2021年4期
关键词:明代具体应用

廖俊宁

摘要:在明代,祭祀乐队作为祭祀礼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从而获得重大发展。祭祀乐队作为宫廷乐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步发展与完善。皇朝祭祀乐队有三种乐队编制形式:郊丘庙社乐队编制、文庙乐队编制、教坊司合用乐队编制。这三种乐队形式之间存在着诸多相同点与不同点,在皇宫典礼应用中也有着不同的作用。通过对祭祀乐队的形成与发展的分析,进而了解明代祭祀乐队在皇宫典礼中的具体应用及艺术特征。

关键词:明代  祭祀乐队  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004-05

祭祀作为封建帝王为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种必要手段,经过历朝历代的延续,祭祀仪式已成为封建制度的一种必要礼节。在明代,无论是从宫廷祭祀还是民间祭祀来说,不仅是人们表达对先人的敬意,还寄托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期盼,可见,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中是非常受重视的。明代宫廷的祭祀乐队分为三种编制,分别是郊丘庙社乐队编制、文庙乐队编制、教坊司合用乐队编制。虽然都为祭祀乐队,但在所使用的乐器种类、人员构成上还是存在稍许差异,它们各自所应用的祭祀场合也不同。明代的宫廷乐队为明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代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明代祭祀乐队主要为统治阶级在政治方面所用。本文主要从明代宫廷祭祀乐队的三种乐队编制出发,从乐队乐器、人员构成了解乐队的规模情况;从祭祀典礼的一般程序以及音乐在祭祀典礼过程中的具体使用视角出发,了解明代祭祀音乐,并由此探析明代音乐文化的历史特征。

一、明代祭祀制度的历史阶段

祭祀是我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秩序的一种礼制性仪式。它不仅是古代神权、族权观念的反映,尤其是皇权观念的体现;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原始宗教、迷信思想的淀积,同时也是忠、孝、节、义等儒家思想政治观念的体现。因此,祭祀在我国封建帝王统治时期显得尤为重要。任何时代、任何形式的奠基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人物——朱元璋,明代领袖朱元璋,公元1368年推翻元朝的统治,由一个小贫僧最终成为一朝天子。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他深刻领悟到一个国家要想太平强盛最重要的一点是全民族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精神信仰。明太祖朱元璋深知坐天下比打天下更难,为了使民众“去心之邪念,以归正道”,从而实现利于其统治的局面,明太祖运用了宗教这一手段。在宗教的类别中,祭祀制度则最能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其主张加强对天下人信仰、精神与思想的束缚,使人顺应天命。

明代的祭祀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洪武定制,嘉靖改制,隆庆分别囊括了前两个阶段的一些制度。洪武年间,明代国家祭祀体系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继承了历代以来祭祀体系的传统制度,设置大、中、小等十种等级森严的仪式性祭祀活动。除了常规的固定祭祀外,在朝廷遇到登基、迎娶、册立、出征和严重自然灾害等事宜时也会举行祭告天地、山川、社稷、宗庙等仪式,这些同属于国家祭祀。除了由皇上亲自参与或朝廷指派官员主祭的中央祭祀活动外,朝廷授权的地方祭祀活动也属于国家祭祀的范围。在洪武年间祭祀体系大致确立后,祭祀典礼有时也会随着新皇帝的继位出现一些变化。明朝初期,朱元璋虽然对佛教和道教做了限制和整顿,但后来仍然采取了一系列尊崇的措施,如,设僧道衙门,赋予一定权限;召集东南各地名僧,举办法会;选拔僧道为官;颁发度牒,为僧道提供方便,从而导致佛教、道教以及其他诸神信仰进入国内,引发祭祀精神的变异,传统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这种变异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抗议,在士大夫的抗议下,这种变异减缓。嘉靖年间,世宗朱厚璁对祭祀制度进行了修改,最主要的是使其生父兴献王进入太庙并实行庙制改革。《明志》中这样记载,嘉靖九年。大学士张璁……缘帝意,言:“孔子宜称先圣先师,不称王。祀宜用木主,其塑像宜毁”。从此可以看出,嘉靖帝在之前的祭孔大典上做了较大的改动,取消了孔子的谥号“文宣王”;将大成殿改为先师庙;将庙里的塑像毁掉。这一时期的改动并没有造成明代国家祭祀基本属性和主导思想的转变。隆庆初期,又对嘉靖时期的祭祀体制做了改变,有些又改回了嘉靖前的制度,在这之后直到明末,祭祀制度都没做过太大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在整个明代,嘉靖年间对洪武年间所定制的祭祀制度以及古代的制度改动最大,在那个特定的时刻,统治者还是要以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取舍。

二、祭祀乐队的角色功能

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初期就感受到国人像一盘散沙,一直受异族侵略。面对内忧外患,他回顾历史发现在百姓心中建立共同的信仰、建立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最有效的办法。明代祭祀制度的核心是“天”,其它还包括神、鬼、祖先、功臣、圣人等等。“天”里面所包含的诸神都各司其职,有不同的分工,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应该各司其职,这对政治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明代的祭祀典礼制度很大程度上也是继承了前朝的经验,祭祀制度是早就存在了的,是我國古代原始宗教与迷信思想的沉淀。在整个封建帝王统治时期,祭祀制度在规范百姓安分守己,遵守孝道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祭祀不仅仅是对天上神明的祭拜,同时还加强了对百姓思想方面的禁锢,对统治者的管理方面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在祭祀典礼中,祭祀乐队则参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从仪式的开始到结束,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音乐。不同的祭祀步骤都有相对的音乐,与祭祀仪式相应的音乐总能将人带入特定的情境,烘托祭祀典礼的氛围,营造神圣、庄严的场面,从情感上将祭祀者迅速带入情境中。不同的祭祀典礼所用的祭祀乐队有所不同。祭祀乐队在整个祭祀典礼的过程中从头到尾都有出现,并且每一个祭祀步骤都配有相应的乐曲,这一点下文中将举例具体说明。祭祀乐队通过辉宏的音响效果,给整个祭祀典礼增添了意想不到的庄严及神秘色彩。祭祀乐队作为明代宫廷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诸多政治活动的责任。在那一个分工如此明确的时代,一支乐队是无法满足需求的。祭祀乐队根据不同规模、不同需要的祭祀典礼,分成了郊丘庙舍乐队、文庙乐队、教坊司乐队等三支不同的祭祀乐队。

三、祭祀乐队的种类与编制

在祭祀的过程中,祭祀乐队的角色十分重要。而皇宫所有的乐队种类也是十分繁多的,在祭祀乐队的使用上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同类别的祭祀典礼对乐队有不同的要求,祭祀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对所奏乐曲也有严格的规定。据《明史》卷六十一《志》第三十七记载“明兴,太祖锐志雅乐”“太祖亦方以下情偸薄,务严刑以束之,其于履中蹈和之本,未暇及也”,由此可见明太祖一心想要恢复雅乐,希望用雅乐起到制约百姓的作用。而当时明代所制作的雅乐,大部分都是汉、唐、宋、元朝时原有的,只是稍稍改变它的名称。为了兴复雅乐,明太祖设立乐官,以备社郊之祭。

皇朝祭祀乐队有三种乐队编制形式:1.郊丘庙社乐队编制;2.文庙乐队编制;3.教坊司合用乐队编制。这里主要讲祭祀乐队的组成。

(一)郊丘庙社乐队编制的规模

明太祖洪武元年定郊丘庙社乐队编制,乐工共六十二人,乐队中所使用到的乐器在史料中所记载的顺序安排:编钟、编磬、琴、瑟、搏拊、柷、鼓、埙、箎、箫、笙、笛、应鼓、歌工、斜律郎。七年后,又扩大其规模,分别增加了龠、凤笙、埙、搏拊这些乐器以及数量,总共乐工有七十二人。从文献里乐器的排序我们可以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金属打击乐器,接下来依次是丝弦乐器、革类打击乐器、匏类吹奏乐器、革类打击乐器、乐官。针对史料中所记载的有关乐队所使用到的乐器的顺序安排,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清朝嵇康、曹仁虎等编写的《钦定续文献通考》、明代申时行等编写的《大明会典二百二十八卷》和《皇明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四卷》明代王圻编写1602序明万年三十一年刊本,这三本古籍对乐队编制方面做了有关记载,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古代乐队编制并不是随便安排的,是有一定规律存在的。因此,可以据此总结出各乐器在编制中的重要顺序。

从乐器种类来看,金属与石制打击乐器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此类乐器在乐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次是丝弦乐器、打击乐器依次类推。从总的合计人数来看,人数最多的还是金属与石制打击乐器,共有32人;其次是吹奏乐器,共有24人;然后是丝弦乐队,共有14人;乐官也占了13人;打击乐器和革类打击乐器人数最少,分别为6人和1人。从合计人数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金属与石制打击乐器在这个乐队中占比较大,体现出其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从演奏人数上来看,在声部人员分配上也很合理,保证了各声部的力量均衡。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吹奏乐器的数量种类最多,有埙、箎、箫、笙、笛这五种。可见吹奏乐器的阵容较为壮大,整体乐队的音响效果具有比较磅礴的气势,得以体现音乐的盛大庄严。

(二)文庙乐队编制的规模

文庙乐队编制与郊丘庙社乐队编制相比,所用到的乐器基本是相同的。所用到的乐器有编钟16件、编磬16件、琴10件、瑟4件、搏拊4件、柷1件、敔1件、埙4件、箎4件、箫8件、笙8件、笛4件、大鼓1件、歌工10人。整个乐队合计91人,其乐队的乐器在各书籍中记载的排列顺序也是完全相同的。

文庙乐队乐器的排列顺序与郊丘庙社乐队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奏乐人数上有了些许变化。在吹奏乐器中笙的演奏人数增加至8人,其中金属与石制打击乐器与吹奏乐器仍然占据了较大比重。这一乐队主要组成成员与郊丘庙社乐队相比,乐官中少了协律郎这一职位,协律郎通常为朝廷祭祀的辅佐官员,设置于太常寺的中央机构祭祀事务官署,文庙乐队仅在乐队的形式上做了些调整。

(三)教坊司合用乐队编制

教坊司合用乐队相较于之前两支乐队而言,规模偏小,属于一支打击乐队,乐队的乐器种类也仅限于打击乐器组成,主要乐器有铜锣、黑油腔打鼓、小鼓、黑油腔    子等,演奏人员共有14人。

(四)祭祀乐队的音响效果

由于是古代的音乐,因此并没有当时所演奏的音频制品流传下来。而目前所能找得到的遗留下来的乐谱也是少之又少。通过史料所记载的乐队所使用的乐器种类、演奏人数以及现在所发现的有关壁画、图片,我们可以发挥想象来感受一下祭祀乐队演奏的音响效果。

在上文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三种祭祀乐队的编制,从组成规模上来看,金属与石制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丝弦乐器他们在乐队中占了较大比例。金属与石制打击乐器中包含了一枚编钟和一枚编磐,它们分别使用了16个人演奏,如此庞大的规模我们不难想象金属与石制打击乐器演奏起来那金石相碰的音响定是犹如闪电雷鸣般震撼。而吹奏乐器和丝弦乐器的规模也不亚于金属与石制打击乐器,虽然没那么大的声响,但其柔美的音响效果也不会被淹没,时而震撼、时而柔美,这乐队的音响效果应该也不亚于西方的管弦乐队。

四、祭祀乐队音乐在祭祀典礼中的应用

祭祀典礼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在一些大的祭祀活动中当然不能缺少祭祀乐队的出现。例如在祭祀圜丘、方丘、太社太稷、先农、朝日、夕月、太岁、风雷、岳渎、别祀、太庙、孔子、历代帝王、王国社稷山川等这些典礼中祭祀乐队在典礼中的作用是不能小视的。虽然不同的典礼有不同的祭祀步骤,但大致的仪式程序一般分为迎神、奠玉帛、进俎或奉牲、初献、亚献、终献、彻豆、送神、望燎这十步。

(一)祭祀乐队的音乐来源

明朝祭祀乐队基本沿袭了历代祭祀的传统制度。明朝初期,政府对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的态度都较为积极,还是比较推崇的。虽然在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对佛教与道教都有过反对及规整,但后来又进行了一些保护推崇的政策,这大大促进了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洪武二年,明太祖曾说:“感人以法,不若感人以心。敦信义而励廉耻。此化民之本也”。由此可见,明代对宗教方面还是持推崇的态度。另一方面,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都认为政权的更迭受到道教神的保佑,对道教思想较为认同,在祭祀等大一些的礼仪中所用的也一般为道教音乐。明成祖还特别撰写了《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作为祭祀音乐的国家标准,在后来还被收录在道教经典集《道藏》当中。明代帝王逐步使道教音乐更加規范化,因此道教音乐就作为了祭祀乐队音乐发展的蓝本,为祭祀乐队音乐的发展奠定了方向,也成为明代音乐的特点之一。

(二)祭祀典礼音乐应用的具体步骤

虽然在不同的祭祀典礼中都有祭祀乐队的出现,但祭祀乐队会根据不同的仪式奏出相应的曲目。《明史?礼制二》记录了洪武到嘉靖年间的圜丘大祀仪注,下面通过圜丘祭祀的具体过程来了解祭祀乐队所参与的具体过程。

第一,在圜丘祭祀正式行礼的前一天,有司仪陈设各类位次与礼器(乐器也包括在内)。第二,“祭之日清晨,车驾至大次,太常卿奏‘中严,皇帝服袞冕;奏‘外办皇帝就位”。这是圜丘典礼的开始,皇帝在乐队的奏乐中就位。第三,“赞礼唱‘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中和之曲》”。礼赞是在祭祀典礼中辅助与引导的人,按其职能定了这个名称,这个职位早在宋唐以前就存在了。这一个步骤是‘迎神,祭祀典礼要先将诸神迎来才能开始下面的步骤。《中和之曲》是明代迎神的必备之曲。诸神会在乐声中降临圜丘祭坛(这只是在祭祀者的想象中驾临,并不是真的出现)。第四,“礼赞唱‘燔撩,郊社令升烟,燔全犊于燎坛”。在诸神就位后,祭祀的君臣自然不敢怠慢,这步也就是呈上祭祀的贡品请诸神享用。第五,“赞礼唱‘请行礼,太常卿奏‘有司谨具,请行事。皇帝再拜,皇太子及在位官皆再拜”。这里说的“请行礼”“请行事”并不是典礼刚刚开始,而是指皇帝该亲自动手了。第六,“礼赞唱‘奠玉帛,皇帝诣盥洗位”。之后是奠玉帛之仪,用《肃和之曲》伴奏。第七,“赞礼唱进俎,协律郎举麾,奏《凝和之曲》”,之后是奠俎之仪。第八,“赞礼唱行初献礼”。“皇帝诣神位前跪,搢圭,上香,祭酒,祭爵,出圭。读祝官捧祝跪读讫,皇帝俯伏,兴,再拜,复位”。其间,奏《寿和之曲》《武功之舞》。第九,亚献,奏《豫和之曲》。第十,终献,奏《熙和之曲》,俱《文德之舞》。十一,“赞礼唱饮福受胙,皇帝升坛,至饮福位,再拜,跪,搢圭”。之后为饮福之仪与受胙之仪。十二,彻豆,奏《雍和之曲》。十三,送神,奏《安和之曲》。十四,“赞礼唱‘读祝官奉祝,奉币官奉币,掌祭官取馔及爵酒,各诣燎所唱‘望燎,皇帝至望燎位”。其间,奏《时和之曲》。十五,、“半燎,太常卿奏‘礼毕。皇帝还大次,解严”。这就是圜丘祭祀的整套过程,在仪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典礼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步骤几乎都要用到乐队,乐队音乐始终贯穿着整个祭祀过程。乐队从规模排场和音响效果上加重了整个仪式的神圣感与严肃感。祭祀乐队已成为祭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明代《宪宗行乐图》中,也有画出了元宵节时皇宫里庆祝元宵节的场景。

五、明代祭祀乐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祭祀乐队作为明代宫廷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诸多政治活动的责任,在祭祖、太庙、孔子、历代帝王、王国社稷山川等祭祀活动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祭祀乐队作为明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为明代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进步,推动了明代音乐的发展。郊丘庙社乐队、文庙乐队、教坊司合用乐队这三支祭祀乐队,用其不同的方式及特点展现了明代祭祀乐队的魅力。明代祭祀乐队在明代音乐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在促进明代音乐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一)明代祭祀乐队在古代礼仪文化中的地位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封建统治社会当中,礼仪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体现了诸多的社会意识形态。祭祀乐队是祭祀礼仪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之一,它承载了诸多人的信念,以音乐的方式净化了人们的思想。祭祀乐队也是宫廷乐队的重要组成之一,对宫廷音乐乃至明代音乐的贡献都是功不可没的。明代宫廷音乐在总的方面还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一方面清除了元宫淫襄的舞乐,保留了部分传统雅乐,但并没有把雅乐的精华发扬出来,只是靠少数热衷于复古的官僚宿儒以行政手段保持着形式上的封建“礼乐”,甚至有一些古老的、表现力很强的乐器如埙、排箫、瑟等,很早就无人会演奏,乐曲也只停留在缓慢的、一字一音的模式上,没有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且雅乐多存在于皇宫贵族之中,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就使雅乐的命运与封建王朝连在一起,最终也不能逃脱没落的结局。而明代俗乐则继承了元杂剧等的精髓,又吸收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优秀的音乐形式,从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二)明代祭祀乐队对当代音乐文化的影响

在明代,民间音乐与宫廷音乐相互交融,世俗化的歌舞、戏曲、说唱等音乐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器乐不断改进与完善,促使了大批新乐器的产生,这也大大促进了祭祀乐队的完善与发展,使乐队中的乐器规模逐步扩大,各乐器声部趋于平衡。例如,历史悠久的吹管乐器笛子开始运用到多种音乐形式中,并按其所使用的场合、地区以及所吹奏出的音色逐渐划分为南北两派;弦类乐器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胡琴类出现了专用于皮黄戏的京胡、专用于梆子戏的梆胡等等。各类新乐器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乐队的发展,乐队的形式也得以很好的继承下来。

现今的民族管弦乐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明代祭祀乐队的影响。虽然我国民族管弦乐队在某些方面受到西洋管弦乐队的影响,但也并不是全盘模仿。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代,在古代,我国乐队多以宗教乐队、宫廷乐队等方式存在。这些乐队经过逐步发展、改革得以延续到现在。这些乐队在早期就已经在乐器组成、规模等编制方面逐步成熟,为后来我国民间乐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乐队雏形,也就是现今民族管弦乐队的前身。

六、结语

祭祀作为封建帝王为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种必要手段,经过历朝历代的延续,祭祀仪式已成为封建制度的一种必要礼节。明代宫廷的祭祀乐队分为三种编制,分别是郊丘庙社乐队编制、文庙乐队编制、教坊司合用乐队编制。虽然都为祭祀乐队,但在所使用的乐器种类、人员构成上还是有些许差异,它们各自所应用的祭祀场合也不同。明代的宫廷乐队是明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代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明代祭祀乐队也多为统治阶级在政治方面所用。本文主要从明代宫廷祭祀乐队的三种乐队编制出发,从乐队乐器、人员构成方面了解乐队的规模情况;又从祭祀典礼的一般程序以及音乐在祭祀典礼过程中的具体使用等方面入手来了解明代祭祀音乐,并由此看出明代音乐文化的特点。在祭祀典礼中,祭祀乐队则参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从仪式的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音乐。不同的祭祀步骤都有相对的音乐,与祭祀仪式相应的音乐总能将人带入特定的情境,烘托祭祀典礼的氛围,营造神圣、庄严的场面,从情感上将祭祀者迅速带入情境中。不同的祭祀典礼所用的祭祀乐队也有所不同。明代的祭祀乐队是依附着国家的祭祀制度而存在的,是统治阶级稳定民心、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民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它在推进明代音乐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祭祀乐队中乐器的不断发展更新,这也间接地促进了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因此,祭祀乐队在整个明代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濂.明太祖文集第6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55.

[2]李媛.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陶明选.论明代宗教政策的宽容特色[J].兰州学刊,2007(11).

[4]嵇璜,曹仁虎等.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一.清朝.

[5]谈迁.国榷(卷3)[M].北京:中华书局,1958:379.

[6]胡军著.明代的乐舞生与《大明御制玄教乐章》[J].宗教学研究,2005(02).

[7]张廷玉等撰.明史卷四十八志第二十四礼二.清朝.

[8]陈戌国.中国礼制史元明清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9]蔡丽红著.明代歌舞研究[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

[10]徐广源,韩熙著.太庙和皇帝的「家务事」——解密清朝皇家祭祀规仪[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

[11]黄敏学等.明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及其时代特征[J].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3).

猜你喜欢

明代具体应用
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明代延绥镇列女研究初探
关于电气自动化在机械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探究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