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域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方案编制研究

2021-04-02王光磊李志文

东北水利水电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基流水量河流

王光磊,李志文

(1.松辽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吉林长春130021;2.松辽委水文局黑龙江中游水文水资源中心,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改革发展,需要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修复河湖生态。持续落实有关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的要求,指导和推动各级政府开展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强化重要河湖生态流量监控和管理,制定流域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1 编制依据

1.1 法律法规依据

河流生态流量的保障首先依据是国家发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各地方政府应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流域河流现状配套实施发布相关法规和管理规章制度。现有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取水许可管理办法》。

1.2 编制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依据

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的编制对应现有相关规范有《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水电工程生态流量计算规范》《河湖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编制导则》《河湖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河流流量测验规范》《水文情报预报规范》。

2 河流主要控制断面和可控制性工程确定

河流主要控制性工程,控制断面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流域控制性工程调节能力,上下游协调、生态保护对象用水的需求,再结合河流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水量调度管理等综合因素,根据天然径流长系列成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水文分析计算,考虑江河流域径流变化及丰枯来水情况、水资源配置条件,并与《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河流水量调度方案等成果中确定的生态流量衔接协调,结合河流主要水文站控制断面等相关因素确定河流主要控制断面和可控制性工程。

3 生态流量目标确定

3.1 确定的主要原则

首先确定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对象,再根据保障对象来确定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值。河流湖泊有没有可控制性工程来调节和控制流量的能力,要综合考虑河流湿地含水能力,河流蓄滞洪区实际蓄水量和调节水位,引提水工程的运行水位,流域河流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再根据流域河流生态基流的已有成果,与基本生态水量汛期、非汛期已有成果结合,采用天然年径流量等比例折算,冰冻期与生态基流相对应。

3.2 天然径流系列分析

根据已有成果,明确的生态流量(水量)断面一般采用已有成果,保持一致性。已有成果中未涉及生态基流的断面,可以选择Tennant法、Qp法等计算方法综合考虑确定,生态基流满足程度一般应达到90%~95%以上。根据已有成果中未涉及基本生态水量的断面,各时段的基本生态水量可用Qp法或Tennant法等方法计算,相应参数取值应按照《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考虑水资源情势合理确定。根据确定的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流量(水量),按照河流水系的完整性,统筹协调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确定河流水系的生态流量(水量)。

3.3 生态流量目标确定

按照以上主要原则与方法,复核、计算确定河流各考核断面生态基流与基本生态水量。结合河湖生态水量(流量)研究成果要求,且针对流域封冻期的特点,确定方案基本生态水量分期为汛期、非汛期和冰冻期。根据长系列天然径流系列成果,采用Tennant法和相关水文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计算,综合考虑流域径流变化及丰枯来水情况、水资源配置条件,并与《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水量调度方案等成果中确定的生态流量衔接协调,来确定流域生态流量断面生态流量(水量)目标。

3.4 生态流量后评估

生态流量确定目标完成后,应考虑河流实际情况和近3年生态流量调度后河流生态条件情况,适当优化调整生态流量,使之与整体生态系统相结合,适应整个生态链的需求与补给。

4 河流生态流量调度

兴利调度按照现行江河水量调度管理模式执行,制定江河年度水量调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保障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目标的需要,实施整体化统一调度,加强用水需求管理,在确保生活和生产用水的同时,保障主要控制断面生态基流。

调度关系一般按照水量调度服从防洪调度,区域水量调度服从流域水量调度,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工程运行调度应服从水量统一调度,特殊情况可按照每条河流特征和属性,按需调整调度关系。

5 河流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方案

5.1 监测

流量测报应严格按《河流流量测验规范》《水文情报预报规范》要求执行,按照报汛相关规定和要求报送每日8时实测水位。各监测站应加强对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及测站特性分析校核工作,实测水位和推求流量应完成3次校核后发送,切实做到“四随”,提高质量和精度。应保证信息通道的正常运行,实施北斗卫星、卫星电话、4G网络、多波段电台等多项备份,加强监测质量管理,认真落实,保障全年水情信息的质量和时效。

通过“河流生态流量监测预警系统”,完成断面每日8时水位等水情信息的监控,保证生态流量工作顺利开展。

5.2 预警方案

通过“河流生态流量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数据,在根据不同江河水资源特点、工程调控及监测能力、预警处置能力等,设置生态流量预警指标,可分为一级预警、二级预警和三级预警等几个层级。

结合水文监测水量信息、控制性工程情况及取用水工程情况,制定针对监测断面发生生态流量预警事件时相应的响应措施。

6 责任主体及考核要求

6.1 保障责任主体

考虑主要控制断面位置、断面性质,以及控制性工程下泄流量调度管理、断面以上省(自治区)取用水对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的影响,明晰生态流量保障断面责任主体,理顺主体责任并逐级落实,达到责任落实到位,政令畅通。

6.2 监管责任主体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态流量保障断面的监督检查,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密切跟踪水文断面流量,发生生态流量预警事件时,应组织实施应急调度。各级政府应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督查检查。监管机构可以购买第三方水量监测机构对可控断面实施不定期监测,监测水量是否满足生态流量要求。

依托河流生态流量监测预警系统和国家水资源监控平台等多种信息平台,以现场检查、台账查询、动态监控等方式,对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进行监管,日常调度管理中生态基流按日均流量监管,每月月初统计上月生态基流达标情况,并通报给相关省区及相关管理部门,落实主体责任。

6.3 考核评价方法

生态基流考核可采用日平均流量,按照当年实际来水情况进行考核。当发生来水偏枯及区域干旱、突发水污染等应急突发事件或防汛调度期间,按有关规定执行。也可以根据实测流量全时段数据考核本断面。

根据考核断面生态流量监测数据,计算生态基流日满足程度,通过对河流主要控制断面生态基流日满足程度的比较,对各控制断面的责任主体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划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3个等级。生态基流的日满足程度不小于95%,等级为“合格”;生态基流的日满足程度不小于90%,等级为“基本合格”;生态基流的日满足程度小于90%,等级为“不合格”。

7 保障措施建议

1)加强政府职能,落实责任分工。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涉及的管理单位(部门)有各级政府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其他相关单位、沿江取水工程管理单位等。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生态流量保障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河湖生态保护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河长制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各级政府部门应落实主要领导负责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逐级落实主体责任。

2)完善监管体系,推进制度建设。加快生态流量调度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生态流量控制断面的监控站点建设,对干流支流生态流量主要控制断面下泄水量、沿江主要取水口取退水进行实时监控。积极推动生态流量信息平台建设,结合水行政部门多系统信息源、信息平台等,与生态流量监测预警系统进行耦合,通过网络互联、数据共享、程序调用等方式,建立整体统一的集监测信息实时发布系统、监测预警系统、考核评估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流量管控信息平台。

3)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调协商。成立相关水量调度管理协调组织、生态流量调度与监测预警管理协调小组,促进多种部门间的沟通协商机制,能快速解决议事决策和争端等事宜。完善水资源统一调度和配置制度,建立生态流量调度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实现生态流量保障相关数据和信息的交互和传递。建立生态流量补偿机制,出台生态流量保障的意见,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从资金上予以补助,鼓励和支持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做好生态流量保障工作。

4)持续监督检查,严格考核机制。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生态流量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对下泄水量情况、日常监督管理情况、监测监控预警情况及控制断面生态流量目标的满足情况进行水量监测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落实。按照有关生态流量考核要求开展生态流量保障考核评估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长制工作重要依据,建立生态流量保障考核制度体系。通过严格考核评估和监督,强化生态流量保障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长制工作中的地位,督促落实各级政府职责,确保生态流量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5)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制度建设。从国家层面出台框架性文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配套文件实施细则,做到法律法规系统化合理化,根据法律法规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基流水量河流
不同基流分割方法在秦岭山区-黄土高原过渡带的对比应用及其演化规律研究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永定河官厅下游段生态基流估算研究
河流
多种数值模拟基流分割法在鄂北丘陵山区随县的应用对比研究
流放自己的河流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
当河流遇见海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
增加河流生态基流的山间河谷型调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