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融入“家具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

2021-04-02苏艳炜强明礼周雪冰梁艳君SuYanweiQiangMingliZhouXuebingLiangYanjun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2期
关键词:家具结构设计云南

■苏艳炜,强明礼,周雪冰,梁艳君 Su Yanwei & Qiang Mingli & Zhou Xuebing & Liang Yanjun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24)

“家具结构设计”是西南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家具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研究家具产品零部件之间组合排列规律与接口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是连接“家具造型设计”和“家具制造工艺”课程之间的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2]。云南地域文化资源载体不胜枚举,可为我校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丰硕的教学素材。依托项目实施,结合学校区位优势,将云南地域文化融入“家具结构设计”的教学中,进行现代产品创新设计实践,是“家具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的新思路。这对形成专业特色发展、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传承地域文化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地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1.1 云南地域文化资源载体千姿百态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人文精神等条件下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性文化[3],它具有特色鲜明的地域性和辨识度。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

最多的地区,各少数民族在各自丰富的人文环境、物产资源、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下[4],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家具、建筑民居、民族技艺等地域文化资源,如藏族乡土建筑、彝族服饰文化、傣族竹编技艺、白族木雕技艺等,这些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资源载体将是我们用之不竭的授课素材。

1.2 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图1 学生设计的茶几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四个基本职能之一[5],在当代中国产品缺乏原创设计的形式下,迫切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而这些区域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结合“家具结构设计”课程实际,选取某些代表性的地域文化资源,以专题讲授和设计实践的形式融入到课程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对地域文化元素符号进行提炼与重构,有利于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1.3 利于突出办学特色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针对当前日趋同质化的教学现状,结合学校的区位优势,一方面,可将地域文化相关科研成果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及时将项目研究成果渗透到课堂,将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作为该课程的亮点,突出办学特色。另一方面,通过家具这一载体,在传承民族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偏好的家具产品,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设计附加值,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6]。

2 地域文化融入“家具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策略

2.1 增设地域文化专题,优化教学内容

可以增设云南地域文化相关的专题,突出课程的教学特色。在原有的课程内容上增加“云南少数民族家具”“民族传统技艺”等知识点。要求教师主动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调研收集、整理归纳、提炼和重构,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的方法。采用项目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了解地域文化特征及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思维和艺术审美,从造型、色彩、图案、功能、材质搭配等方面进行设计创新实践,最终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的现代化地域特色产品。

2.2 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如果条件允许,可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7]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是要求师生深入民间、博物馆等参观和学习,二是结合实际情况从校外请“能工巧匠”、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人等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如组织学生到白族聚居地、民族博物馆、彝人古镇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民间艺人等的访谈,让学生对民间艺术和民族技艺等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培养对地域文化深入学习的研究兴趣。

2.3 教学理念上注重地域文化创意性

将地域文化融入“家具结构设计”课程教学,需要在教学理念上突出地域文化创意性,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一方面应结合家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主动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积极利用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建立地域文化教育教学基地;另一方面,引导并带领学生参加家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专业设计大赛,让学生在充分领悟地域文化资源内涵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实践活动,以此来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

3 云南地域文化融入“家具结构设计”课程实践——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3.1 课程内容中突出民族地域文化特色

西南林业大学于1991年开始在3年制室内与家具设计专科专业中开设“家具设计(含家具结构设计)”课程,随后辐射到木材加工本科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目前,“家具结构设计”课程作为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家具方向)的专业核心课,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了他们从业后的设计能力。

“家具结构设计”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8学时),3个学分,开设在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家具方向)大三年级的第一学期。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建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并行的课程体系。在理论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家具结构设计基础理论”“木质家具结构设计”、“非木质家具结构设计”和“专题结构设计”四大板块。结合云南民族地域特色资源,将藏族、彝族、白族的地域文化融入到理论教学中,采用渗透式教学穿插民族家具、民族技艺等作为案例,采用专题研讨的形式,探讨文化元素提取及设计应用的原则和方法,最后再以专题设计的形式,将民族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维相融合,让学生以设计团队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3-4人一组,从资料整理到方案实现,完成家具产品设计开发的全过程。

3.2 教学方法上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模式

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多数情况是通过老师提供的教学PPT、讲稿和板书等途径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仍然单纯强调教师的主动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地位。很显然,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多元化教学需求。为了更好地将地域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课程团队积极对外联系并拓展建立地域文化学习基地,如剑川白族木雕技艺传承基地、傣族竹编技艺传承基地等。依托这些文化基地的建立,灵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聘请当地的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走进课堂参与授课,让授课主体不再只是校内教师;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就近的地域文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并了解传统地域文化资源的历史渊源、发展流程、制作工艺、生产技术等内容,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参与地域文化的课题研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领悟传统地域文化的技术特征和艺术内涵,为后面的设计实践做好充足准备。

3.3“科研反哺教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

高校的核心使命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传承文化。高校具有科学研究技术和人才优势,鼓励教师将特色研究成果积极向课程资源转化。因此,利用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可为课程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与依据。近5年来,课程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多与民族设计艺术有关,如“云南少数民族家具调查与现代化设计”“滇西北传统木雕技艺保护与创新设计”“传统家具榫卯结构的优化设计”等,依托科研项目的实施,挖掘云南本土地域文化资源,促进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利用较为成熟的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实践,如将云南少数民族家具、白族木雕技艺、傣族竹编技艺等科研成果转化为“家具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新内容和新手段,拓展并激发了学生的学术思维和求知兴趣,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4 以“课程项目化”推动设计成果转化

课程考核以大赛或企业实际项目为设计主题,通过资源整合,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和项目,完成设计“项目化”[8],将云南地域文化与现代家具设计相结合,旨在探索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设计应用的创新方法,在明晰地域文化特征和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提炼地域文化元素、象征隐喻地域文化内涵[9]等方法进行专题设计实践。同时邀请工艺美术大师、企业家、设计师等共同评定学生成绩,选取部分优秀作品由企业进行制作打样与市场推广,有效推动设计成果的转化。如图1所示的茶几设计,是学生对彝族服饰文化元素符号进行抽象提炼后,结合彝族人民尚黑的情怀对茶几进行髹黑漆装饰处理,同时局部采用红色进行点缀,形成新的设计作品。

4 结语

云南具有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资源,作为一名设计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弘扬优秀的地域文化。将云南地域文化与“家具结构设计”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积极探索设计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家具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施,是对地域文化应用于本科课程教学的有益尝试,学生和市场接受度也较高,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地域经济建设培养兼具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家具设计人才贡献微薄力量。

猜你喜欢

家具结构设计云南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云南邀您来“吸氧”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BIM结构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