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骨粉碎性关节内骨折术中应用距下关节撑开器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评估

2021-04-02张春建王中英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粉碎性发生率关节

张春建 王中英

南阳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跟骨承受着身体大部分体重,是足部最大的跗骨,有4个关节面存在,发生骨折的概率较大,且跟骨以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因此其治疗难度也较大[1]。跟骨骨折多发于成年人,一般是由于高处跌下,足部落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导致[2]。目前对于跟骨粉碎性关节内骨折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斯氏针牵引以及撬拨复位,但该种治疗方法极易受力度、牵引方向等因素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治疗后若不注意休息与康复训练很容易留下后遗症,给生活带来不利影响[3-5]。因此,寻求更好、更有效的办法是目前所迫切需要的。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在跟骨粉碎性关节内骨折术中应用距下关节撑开器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纳的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2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X线拍片以及CT扫描检查判定为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经患者本人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院前未接受其它治疗。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者;患有肝、肾功能重大疾病者;对本研究所选药物存在过敏史;患有精神疾病史,无法与人进行正常沟通交流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0.35±15.24)岁,其中交通伤的有26例,高处坠落的有34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1.46±15.89)岁,其中交通伤的有24例,高处坠落的有36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斯氏针牵引与撬拨复位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后取跟腱点插入斯氏针,对患者足部进行牵拉复位,复位完成后,再利用斯氏针进行固定。观察组在跟骨粉碎性关节内骨折术中应用距下关节撑开器,在患者跟骨结节丰富处与胫骨下段分别钉入斯氏针,安装距下关节撑开器,利用关节撑开器将距下关节撑开,再进行复位纠正,完成后将2枚斯氏针钉入骨关节,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患者术后跟骨高度恢复正常能够正常行走活动;有效:术后跟骨高度有明显恢复迹象,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无效: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跟骨高度未发生变化,且出现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跟部疼痛、伤口感染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

1.4 观察指标 运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例患者出现跟痛现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跟痛,1例患者出现感染现象,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48)。

3 讨 论

跟骨骨折为足部常见骨折之一,不少患者由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后恢复情况不好,及易落下残疾,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6]。大部分患者在经跟骨粉碎性骨折后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恢复正常足部功能,因此,对跟骨骨折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必要。本研究中,在内骨折固定术中运用距下撑开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临床疗效显著高于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这可能是因为运用距下撑开器能够扩大切口范围,能够让医师看清内固定的具体位置以及空间,有利于选择内固定的最佳位置并减少由于视野较小对手术带来的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粉碎性发生率关节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才是关键
改良张力带术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