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4-01柴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6期
关键词:甲酯宫素出血量

柴媛

产后出血是产科比较常见,也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这种情况一般是胎儿娩出后24 h 内,阴道分娩者的出血量>500 ml,剖宫产者出血量>1000 ml。临床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比如存在巨大儿、胎盘前置、宫缩乏力、瘢痕妊娠等[1]。有临床研究认为高危妊娠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几率相对较高,而且很容易增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会直接导致产妇死亡,其危害严重,要引起临床的重视[2]。一般认为产后出血都发生在产妇分娩以后2 h 以内,因此怎样有效增强产妇的子宫收缩,降低这一时期内的出血量是防止产后出血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于此主要研究将卡前列甲酯栓和缩宫素联合应用在高危妊娠群体当中,分析其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72 例高危妊娠患者,入院挂号尾数奇数患者为观察组,偶数患者为对照组,每组36 例。观察组中初产妇19 例,经产妇17 例,年龄22~40 岁,平均年龄(31.05±7.05)岁;对照组中初产妇18 例,经产妇18 例年龄21~40 岁,平均年龄(31.08±6.8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产妇得到确诊,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产妇的临床资料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本文所有患者均为高危妊娠的产妇,诊断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存在剖宫产的手术指征[3];②本文患者均为单胎头位,足月分娩的产妇;③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存在完整的临床资料。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2 周内服用过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的患者;②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③存在交流障碍、意识障碍、精神类病症的患者;④合并严重的哮喘类病症和青光眼的患者[4];⑤对本文所应用的药物和治疗手段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⑥主观对本文知情但拒绝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本文所有患者分娩以后着手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采用静脉应用缩宫素(10 U)的方式用药,之后在子宫体进行肌内注射缩宫素(10 U)。观察组选择应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10 U)进行治疗,在分娩完成以后通过阴道用药的手段将卡前列甲酯栓(1 mg)放置在阴道后穹窿部位,同时选择10 U 的缩宫素对患者持续性的静脉点滴。本文两组研究对象如果经过治疗后仍然存在宫缩较差的表现,而且出血量>800 ml,则需为研究对象选择宫腔填塞术、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结扎术等相关的直接手段进行干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自然分娩情况、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出血量以及止血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然分娩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77.78%高于对照组的55.56%,产后出血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止血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2.15±0.52)h 短于对照组的(4.42±0.45)h,出血量(345.15±56.18)ml 少于对照组的(468.45±89.4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自然分娩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止血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和止血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认为,高危妊娠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因素相对较多,包括多胎分娩、妊娠期子宫瘢痕、前置胎盘等相关的并发症。相关因素会导致产妇子宫的正常收缩存在影响,这样就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率大大升高。除此以外,临床研究也认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出现的主要发病机制,主要是产妇因为存在宫缩力量变小,收缩期间的间歇过长、宫缩无序或持续时间短等相关的表现,这就使子宫壁的血窦闭合存在影响,进而很容易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5]。

临床为有效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其关键就在于正确的应用缩宫素,缩宫素是现如今国内很多医院常规进行产后出血治疗的药物,可以强化子宫平滑肌强直性的收缩,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达到对血窦止血产生压迫的功能。本文主要分析应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应用在高危妊娠的产妇中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卡前列甲酯栓属于一种前列腺素(F2α)的衍生物,用药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加强对于子宫的兴奋和收缩功能,治疗的效果不会受到激素的影响,可以有效发挥止血的功能。而本文的所有观察组高危妊娠的产妇在干预的过程中都应用缩宫素、卡前列甲酯栓,通过结果能够发现其药用价值较好,充分的证明联合用药能够提高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而缩宫素属于一种能够使子宫平滑肌纤维强烈收缩的药物,其敏感性很容易受到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但因存在个体差异,所以用药效果也存在差异。卡前列甲酯栓因存在前列腺素的活性,所以在用药的过程当中能够和缩宫素发挥相互协同的作用,可以长时间的维持子宫的收缩能力,发挥理想的治疗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2.15±0.52)h短于对照组的(4.42±0.45)h,出血量(345.15±56.18)ml少于对照组的(468.45±89.4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说明缩宫素和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用药的手段可以作用于产妇的产后出血。卡前列甲酯栓的主要药用机理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存在较长的半衰期,而缩宫素的半衰期却只有3~4 min,所以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大大的增加了药用的半衰期,使得产妇第三产程时具有持续的用药效果,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临床还有研究认为缩宫素被大剂量的应用的时候会导致出现血压的升高,心率的增快,这样就可能会使得患者体内出现水潴留,因此提示妊娠期如合并有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应避免应用这种药物。而通过卡前列甲酯栓的用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缩宫素使用量,这样就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刺激,充分的发挥了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不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临床对高危妊娠的产妇通过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妇的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是一种优质的用药手段。

猜你喜欢

甲酯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油酸甲酯基琥珀酸单甲酯的结构表征、热稳定性及抗磨性能
油酸甲酯对多杀菌素发酵合成的影响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油酸甲酯对柴油机油热氧化性能影响研究*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