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2021-04-01安太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长因子神经元神经功能

安太健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正在上升。患者年龄逐渐趋向年轻化,急性脑梗死是危害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据调查,我国每年新增的脑卒中患者约300 万人,年增长率为8.0%[1]。脑梗死是由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突然减少而导致的相应脑组织缺氧缺血,脑组织功能肿胀坏死的疾病。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是尽快恢复脑供血,减少应激损伤,减少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脑功能[2]。鼠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生长和再生,能维持神经细胞的存活,加速髓鞘的修复,促进病理纤维的愈合[3]。鼠神经生长因子广泛分布于成熟脑的各个脑区,通过调节钙平衡、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拮抗自由基等途径保护神经元。研究表明,小鼠颌下腺中鼠神经生长因子纯度高达99.7%,与人神经生长因子同源性高达95%[4],同时具有营养神经,刺激神经突起、恢复损伤的神经系统的作用。作者旨在探索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验证系统疗效,观察分析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全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二科接受治疗的60 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53.7~63.4 岁,平均年龄(58.7±2.45)岁。试验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8.7~66.9 岁,平均年龄(58.9±2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成像(MRI)或CT 检查确诊为新发脑梗死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新发脑梗死位于大脑半球一侧,四肢偏瘫;病程10 d 以内,且未进行溶栓以及抗凝治疗;年龄30~70 岁,血压控制在17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轻度或无感觉障碍者及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和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排除标准: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史或有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患者;排除不能配合治疗及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的患者。

1.3 方法 对两组脑梗死患者进行抗凝、改善脑功能、保护脑细胞和防治并发症等传统措施治疗:给予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J20180029]抗血小板聚集,剂量75 mg;胞磷胆碱钠片(四川梓潼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60389)200 mg,3 次/d,根据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仅进行传统措施治疗,试验组在传统措施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20 g/次,肌内注射,1 次/d,5 d 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15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NIHSS 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后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其降低率来评价疗效:基本康复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81%~100%;显著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80%;改善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5%~45%;无效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5%。总有效率=(基本康复+显著+改善)/总例数×100%。将血清分离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β、IL-6、hs-CRP、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试剂盒由上海邦益生物科技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局部疼痛、荨麻疹、皮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IL-1β、IL-6、hs-CRP、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脑供血障碍导致的缺氧等原因造成有限脑部缺血性坏死[5]。急性脑梗死灶主要由中央坏死区组成,脑梗死灶周围存在缺血半暗带。在完全坏死区的脑细胞会因缺氧死亡,脑梗死灶周围存在的缺血半暗带依靠脑供血侧支循环存活。临床采用迅速恢复血流方法,使脑代谢得到改善,因此损伤是可逆的,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仍然可以存在,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是激活功能和保护可逆神经元。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和病死率高的特点,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常出现失语症及偏瘫等后遗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脑梗死后功能恢复的机制尚不清楚,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据文献记载,鼠神经生长因子在促进受损神经和神经纤维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6]。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调节中枢神经,以及外周神经生长发育的活性物质。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这可能是由于其作为一种活性蛋白,在体内能选择性结合酪氨酸激酶受体,从而起到促进神经功能损伤修复的作用。据文献记载,人体神经系统遭受不同种类损伤时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7]。有研究提示,鼠神经生长因子能保护受损神经元,从而有效提高神经元存活率,促进胶质细胞增殖,和促进血肿恢复[8]。相关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发展伴随着多种蛋白质因子表达失衡,导致机体内部环境紊乱和加速疾病的进展,对治疗有一定的拮抗作用[9]。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从小鼠颌下腺分离的,其属于一种分子量为26.7 kD 的生物活性蛋白细胞生长因子,具有营养神经和刺激神经突起生长功能的作用,且对神经细胞再生具有调节作用。外源性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保护神经元,增加恢复程度,促进再生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恢复起到作用,能防止损伤后的神经元死亡,促进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恢复。外源性鼠神经生长因子,经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后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然而,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鼠神经生长因子可通过脑梗死患者的血脑屏障,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被神经突触终末受体吸收,并通过逆行轴浆转运到细胞体,对神经功能康复有很好的效果。脑缺血后鼠神经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与缺血神经元面积的多少密切相关。鼠神经生长因子临床的应用,对脑梗死患者有脑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存在于成熟脑的各个脑区,皮质含量较高[10]。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都能产生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脑梗死患者脑缺血继发性脑损伤中起着恢复脑功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通过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生长因子神经元神经功能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