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不同麻醉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1-04-01于学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6期
关键词:硬膜外心率麻醉

于学美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常见于子宫疾病的手术术式,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术式,能够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1]。但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需要进行麻醉处理,建立气腹,而麻醉与CO2气腹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将产生一定影响,且术中应激反应也影响患者术后恢复[2]。所以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需要选择更加安全的麻醉方案,促进患者术中机体各指标稳定,减轻术后疼痛感受,促进术后早期清醒与恢复[3,4]。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阻滞是提高麻醉阻滞效果,抑制手术应激反应,起到术后镇痛效果的麻醉措施,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能够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5]。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68 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麻醉措施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68 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手术适应证、麻醉适应证;心电图检查正常;对手术及麻醉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麻醉药物过敏史;合并内分泌疾病;合并高血压;合并精神疾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A 组和研究B 组,每组34 例。研究A 组患者年龄27~48 岁,平均年龄(36.64±5.29)岁;其中,子宫肌瘤10 例、子宫内膜病变8 例、子宫腺肌症8 例、宫颈病变8 例。研究B 组患者年龄25~49 岁,平均年龄(36.63±5.31)岁;其中,子宫肌瘤11 例、子宫内膜病变9 例、子宫腺肌症7 例、宫颈病变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A 组术中给予全身麻醉,首先分别以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琥珀胆碱0.2 mg/kg、0.3 mg/kg、4 μg/kg、1.5 mg/kg 行静脉诱导。其次进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频率、呼吸比、潮气量分别为12 次/min、1∶2、10 ml/kg,以安氟醚加阿曲库铵维持麻醉。

研究B 组术后给予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阻滞。麻醉前30 min 输注乳酸钠林格液300 ml,术前协助患者在手术台上保持左侧位,展开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12~15 ml,留置硬膜外导管,硬膜外麻醉阻滞2 h 后,硬膜外腔追加0.75%罗哌卡因5 ml。麻醉平台控制在T6平面,固定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术后硬膜外导管推注0.2%罗哌卡因15 ml,拔出硬膜外导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麻醉前、手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呼吸机拔除时间;术后躁动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前、手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 麻醉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麻醉前,且研究A 组平均动脉压(14.73±2.34)kPa、心率(83.07±3.02) 次/min 高于研究B 组的(13.62±2.04)kPa、(78.30±2.73)次/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呼吸机拔除时间比较 研究B 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8.82±3.23)min、呼吸机拔除时间(3.38±0.82)min 短于研究A 组的(16.28±4.03)、(6.93±1.2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麻醉前、手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

表1 两组麻醉前、手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

注:与研究A 组比较,aP<0.05;与本组麻醉前比较,bP<0.05

表2 两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呼吸机拔除时间比较 (,min)

表2 两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呼吸机拔除时间比较 (,min)

注:与研究A 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 研究B 组术后躁动发生率5.88%(2/34)低于研究A 组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宫颈病变、子宫内膜病变等妇科子宫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以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为主要术式,能够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疗效[6]。但由于侵入性手术造成手术应激反应,且术中麻醉、气腹建立过程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所以在麻醉措施选择上,需要选择更加安全的麻醉方案[7]。

本次研究中以全身麻醉比较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阻滞的效果,结果指出,在复合麻醉措施下,手术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麻醉前,且研究A 组平均动脉压、心率高于研究B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 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呼吸机拔除时间短于研究A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 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研究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复合麻醉措施下能够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等体征,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影响,且术后能够早期促进患者麻醉清醒,撤除呼吸机,保持自主呼吸[8]。复合麻醉在术后硬膜外导管推注0.2%罗哌卡因,起到术后镇痛的效果,也能够以麻醉镇痛的方式抑制由于疼痛感受引起的机体内环境改变,从而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早期苏醒。另外,复合麻醉下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较低,麻醉术后躁动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而复合麻醉下由于麻醉药物用量更少,且术后促进患者早期清醒,因此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降低,躁动发生率较低[9,10]。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采取不同麻醉方案皆产生一定影响,但以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阻滞方式能够更好的稳定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且有利于促进麻醉后清醒,躁动发生率也更低,麻醉安全性更高,更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硬膜外心率麻醉
心率多少才健康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离心率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离心率相关问题
根据雾气现象判断硬膜外腔导管位置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