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理论基础与实现路径探析

2021-04-01黄银勇李丽霞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美好生活理论基础共同富裕

黄银勇 李丽霞

[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系,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唯一正确道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聚焦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共同富裕  理论基础  美好生活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1)06-0027-04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1.06.006

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将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的社会。推进共同富裕是全体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一、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共同富裕论述、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共同富裕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天下大同”“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等观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消灭差别、追求平等的思想。中国古代由于阶级的局限、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原因,使得“苟富贵,无相忘”“均田免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愿景并未真正实现。

(二)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共同富裕论述

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分裂、分化,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产生于16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近300年的演进中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批判、揭露,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勾画和设计,关于共同富裕的理想化论述为科学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提供了宝贵借鉴。莫尔认为“乌托邦”是“最完美最和谐的社会制度”,在那里私有制消灭了,一切歸全民所有,人人从事劳动,按需分配,社会平等。康帕内拉认为“财产公有是一种最好的制度”[2],并构想建立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共同富裕的公社。圣西门和傅里叶尖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及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主张建立成果共享的“实业制度”和劳动者能够自由而共享和谐生活的“法朗吉”“和谐制度”。欧文认为“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3],严厉批判私有制并痛斥资本家的贪婪,他关注人的生活和发展,建立“新和谐公社”对理想社会进行了局部试验。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现实力量和实现途径,这些“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最终无法实现。

(三)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

“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4]马克思恩格斯扬弃了人类历史上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提出基于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共同富裕理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找到了通往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民主专政;擘画了人类社会的高级形态——共产主义,那是一个消灭阶级差别、消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实现人类平等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在公有制基础上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社会。

列宁“一国胜利论”指导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建设新的、更好的社会过程中,列宁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全体人员都应参加劳动,共同劳动成果归全体劳动者共有。列宁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彻底消灭阶级压迫、消灭剥削、消除贫富分化,不再有掠夺他人者和被掠夺者,每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完全达到和保证达到富足的程度”[5],进而保证全体人员享有充分的社会福利、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列宁采取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使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化,同时实行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制度。这些论述和实践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

(四)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土地分给农民,既是利益的再分配,也是革命的政治动员,“唤起劳工千千万,同心干”[6]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世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中彻底解放出来,新的生产关系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随后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毛泽东把对私有制的改造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作为实现社会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制度前提,并尝试在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注重分配上的平等,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对共同富裕实现方式的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7],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邓小平提出“先富带动后富”理论,强调可以用政策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诚信经营率先富裕起来,然后通过先富帮助、带动其他人、其他地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之后,邓小平又提出“小康社会”和“三步走”战略构想,将共同富裕的目标具体量化、阶段化。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大、较快发展,邓小平提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7],这一概括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具体阐释了共同富裕。

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富裕,还包括“精神富裕”,同时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相协调,深化了对共同富裕内涵的认识。在强调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江泽民进一步阐述必须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8],深化了对“先富带动后富”的认识。在党和人民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渐进性有了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江泽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胡锦涛指出,实行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唯一正确道路”[9],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0],深刻阐明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兼顾,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巨大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共同富裕物质基础更加厚实,人民要求把发展成果转化为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愿望更加强烈。将共同富裕目标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2]党中央擘画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为全面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先行示范,是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

二、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富裕”反映社会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共同”则反映社会财富为社会全体成员享有,是生产关系性质的直接体现。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系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代表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13],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根本价值指引。

(二)共同富裕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从富裕的主体来讲,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或某个区域的共同富裕,而是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的整体富裕。从富裕的实质来讲,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达到富裕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得到充分的满足和提高,是每个中国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美好生活,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从富裕的程度来讲,全社会已经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全体人民普遍享有较高水平的生活。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下,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同等富裕,允许存在富裕程度上的差别,但这个差别是可控可调节的,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而是分阶段、有条件的共同富裕。

(三)共同富裕是全体中国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

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4]。共同富裕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关切高度契合,實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使全体中国人民获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11]。这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三、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党的十九大把实现共同富裕融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之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15]。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聚焦人的全面发展。

(一)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中国人民利益的坚定维护者,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16]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五位一体”、推进“四个全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证,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区域优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攻克一切艰难险阻。三是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党性,党组织和党员就有凝聚力;敢于担当,党组织和党员就有号召力;对党忠诚,党组织和党员就有战斗力。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思想觉悟高、奉献意识强、担当尽责的党员干部冲锋、战斗在前沿。

(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时代推进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科学有效地解决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矛盾,不断满足人民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创新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动力之源。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只有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实现,贯彻创新理念,既要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也要解决供给质量不高、产能过剩的问题。协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稳压器”。发展生产力要立足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供给与需求更加均衡、协调。强调个人勤劳致富也强调全体人民“共奔富裕路”。绿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质量保证。我们要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富裕,就要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7]。开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就是要吸收和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人类文明成果,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不能生搬硬套。共享是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18]共享发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共享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三)始终聚焦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生产力、丰富物质财富有利于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始终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为了谁的问题;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依靠谁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始终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保证发展机会均等。发展机会均等就是要保证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享有发展的机会,分享国家繁荣发展的成果。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展的机会均等既是方法途径,也是目标要求,通过机会均等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个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中国人民获得均等发展机会,进而增强全体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加大政策倾斜、教育帮扶、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村居民获得发展进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19],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党和政府凝聚民心、团结群众、统一战线的重要保证。推进共同富裕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发展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在分配上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发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消除分配不公。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康帕内拉.太阳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欧文选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毛泽东诗词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9]胡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13]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24(2).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5]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N].人民日报,2020-10-29.

[1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EB/OL].(2021-11-167)[2021-11-17].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

[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18]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责任编辑:陈如钧

猜你喜欢

美好生活理论基础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卖套房子半生无忧?谁摧毁了北京精明夫妻的“美好生活”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