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时代蕴涵

2021-03-31杨君男

关键词:倡议职能一带

葛 莉 祁 慧 杨君男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6)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人文交流,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将“扩大开放”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教育合作的愿景之一。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将“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鉴于此,“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时代蕴涵。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职能的拓展呼唤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高校职能集中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内国家与社会的需求,它不仅是高校应对外部社会变化的必然选择,而且是社会进步与高校“内在逻辑”相结合的产物。高校对社会需求的积极回应不断拓展着其职能,进而引领着社会发展。自中世纪到18世纪末,高校最初作为探究学问的场所,其单一职能定位为“人才培养”。19世纪初,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将“科学研究”作为又一职能引入高校,那时的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双重职能。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尔斯·范海斯进一步拓展了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至此,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三重职能。2011年4月,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1]。由此,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得以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2017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将“国际交流合作”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列为高校的“五大重要使命”。高校历经了由单一职能向多元职能演变的过程,多元职能呈现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整体性。其间,高等教育国际化实现了由自发现象向自觉行动的转变,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高校拓展“国际交流合作”这一全新职能提出了客观要求。“一带一路”倡议为高校加快国际化人才培育与境外办学进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高校拓展沿线各国的人文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高校加强沿线区域国别研究、战略研究与项目开发、国际合作研究提供了广泛的探讨议题[2]。新时代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职能的凸显,深化了对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规律的认识,从而将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推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能呼唤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需要我们瞄准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与经验,健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与方式方法,从而不断增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重点呼唤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通过政策沟通、渠道畅通、语言互通、民心相通与标准连通,实现沿线各国高等教育合作的互联互通。

加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沟通。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沿线各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利益诉求多元,各国应充分尊重彼此的高等教育道路模式选择、资源禀赋差异,主动对接、耦合高等教育政策与需求,积极建立高等教育政策信息交流通报机制,签署双边、多边、区域性高等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制定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国际公约等,畅通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性瓶颈,从而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互尊互信。

助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渠道畅通。渠道畅通是“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优先领域。一是畅通高等教育“合作办学”与“境外办学”渠道,旨在共享全球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近年来,老挝苏州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与北京语言大学东京学院等都是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积极尝试。同时,我国还主导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与“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二是畅通高校教师培训合作渠道,推进高校教师国际交流与研修。通过选派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等赴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访学交流,同时,通过加速引进世界名校师资、推动外籍教师资格认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三是畅通高等教育学术交流、科研合作渠道。我国定期举办“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大学校长论坛;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专业特色与沿线国家高校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健全决策机制,组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专家咨询组织。

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如果说“一带一路”连通世界,那么语言则连通人类。习近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重要,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很必要。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便是语言。目前,世界上共有200多个国家与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一带一路”沿线则覆盖60多个国家,拥有50多种通用语言与200多种民族语言。我国通过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倡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相互学习语言,联合培养高层次的语言人才,拓宽政府间的语言学习交换项目,联手更多国家共同开发语言互通共享课程。为满足沿线国家汉语学习的需求,我国不断加强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建设,扩大汉语教师与教学志愿者队伍。

推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社会根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的基础在于文化,根本在于教育。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通过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夯实“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民意基础与民心根基,增进各国人民的相知相亲。一是各国高校学者致力于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研究,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解,从而夯实民心相通的认知基础;二是大力推进高校双向留学、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促进高等教育文化交流,从而培育民心相通的交流使者;三是建立人文交流机制,我国已经与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欧盟、印尼、南非等建立了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从而构筑民心相通的重要保障。

推动沿线国家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标准连通。标准连通是“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一是推动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连通。我国大力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构世界范围的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机制,推动亚太区域乃至更多国家间双边、多边高等教育学历学位关联互认;二是推动沿线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资历标准连通。我国着力于开发对接国际先进标准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参与制定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资历框架,从而达到就业市场从业标准的一体化。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丝路精神呼唤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习近平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中高度凝练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引领与精神动力,丝路精神积淀于历史,更面向未来;植根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注入了动力。

“和平合作”的丝路精神呼唤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和平合作”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前提,指的是通过坦诚对话与沟通交流,不断加强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从而将政治关系、地缘毗邻、经济互补优势转变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大势下,更应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一带一路”始终是在和平合作基础上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行动倡议。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应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体地,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除着力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外,还应服务于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国家对外重大发展战略等。此外,我国推进以和平合作为前提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还应着眼于发展与安全“两大考量”。就发展而言,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就安全而言,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以维护国家教育主权为立足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呼唤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开放包容”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原则,指的是以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兼容并蓄而博采众长。“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这是历史给出的答案。不同国家的文化各有千秋、不同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每一国家、每一民族的思想文化理应得以承认与尊重。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契机,秉承海纳百川的包容情怀,在解决高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资源配置、治理瓶颈与数字鸿沟等难题方面赢得主动权,从而促进国际性多元文化交流。

“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呼唤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互学互鉴”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方法,指的是在尊重文明多元化、道路多样化与发展水平差异化的前提下相互学习与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与共同提高。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互学互鉴助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守正创新、博采众长。我国通过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大胆吸收与积极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同时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互鉴先进的高等教育经验、发挥特色的高等教育优势、共享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从而讲述好中国高等教育故事、传播好中国高等教育声音、诠释好中国高等教育特色。

“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呼唤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互利共赢”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归宿,指的是不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国家、地区通过互惠合作,共同应对威胁与挑战、谋划利益与福祉,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目的。独行快,众行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高等教育作为撬动各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支点,兼顾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契合点与最大公约数,旨在实现全球高等教育事业的路路相连、美美与共。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实践平台,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必将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焕发更大的生机与活力,“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在教育国际化的框架下必将行稳致远、走深走实。

猜你喜欢

倡议职能一带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职能与功能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