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装设计之“拼图”与“组合”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优化与应用
——以我校《综合设计》课程为例

2021-03-31程宵琼王明阳田甜

西部皮革 2021年11期
关键词:廓形款式服装设计

程宵琼,王明阳,田甜

(1.河北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799;2.武警辽宁省总队机动支队,辽宁 沈阳 110031)

综合设计课程作为河北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共计九十六课时。本门课程从传统的服装设计角度上进行讲授,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局限于眼前、相对传统的设计原则与要素,大多以现有的服装为基础进行二次设计。这种传统模式容易固化学生的设计思维、不能真正挖掘自身主体的设计理念,呈现不出具有创意性的设计作品,最终打消学生设计的积极能动性。将“拼图”与“组合”理论融入课程之中,作为传统教学大纲的补充教学,从而攻破现存理论教学中的单调、无趣的现象。

课程之初对17703 课程班级的同学进行问卷调研,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学生对服装设计理论,尤其是对所要讲授的“拼图”与“组合”理论的认知程度,找寻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课程教学与改革。从有效调研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对于此理论不太了解,一部分同学曾听说过,但具体内容不太清楚。本门课程主要创新点则是依托“拼图”与“组合”理论,对服装流行调研的方法及款式表达的形式进行教授,在此基础之上来开拓新的设计思维与设计形式。

“拼图”与“组合”理论顾名思义,犹如拼图游戏一般,在设计理念的驱动下,将探寻的各个灵感元素进行二次重组与拼合。在组合过程中,以故事性的视觉输出为主,从而表达设计的调性。在课程优化的过程中,主要以设计的灵感版和服装款式廓形的研究为重点,打破传统教学过程的乏味状态。

1 灵感探索与表达形式的创新及应用

每一款设计都是设计师通过大量的探索、积累与调研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表达。灵感作为设计师创新能力与生命力的关键因素,它能够突破国界、语言以及意识形态的禁锢,以各种形式的视觉语言进行阐释,从而产生共鸣。当主题确定之后便是灵感的发散。对于设计师来讲,灵感发散的方向有很多,可以从自然、文学、时事、建筑、艺术、哲学、经历与情感等方面着手,可以从书籍、电影作品、网络中探寻自身需要表达情感的密码,而这也进一步奠定了灵感版的调性。但对于灵感的探究与挖掘最终都是从抽象到具象的演变,从大的框架到有情感、理念化、系列化的设计的表述。

灵感发散作为最初期的设计内容,不论是用文字还是图片来展现学生的脑洞和发散的设计思维。在授课过程中,将会发现同一主题下,由于班级同学受年龄、认知以及世界观的影响,绝大部分同学在进行灵感发散时容易出现重叠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扮演者幕后的“总导演”,这就需要进行引导,避免最终主题雷同的现象。

灵感版作为整个设计作品的基调和方向,好的灵感版将会在接下来的设计过程中为设计师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路与火花。在传统的课程之中,往往忽视灵感版的制作与表现方式。基于以上问题,把手工制作的方式引入灵感版整理之中,打破学生在设计之时主要依靠电脑等“低温度”的设备。将调研搜集的资料按照形态、属性、色彩、线条甚至是情感进行“总结”,利用“剪”“拼”“粘”甚至是“撕”的手法来进行归纳,最终以手绘、摄影、拼贴、综合材料、装置艺术等表现形式呈现在灵感版之上。

灵感版在制作过程中也会产生多种拼贴、组合的方式,主要有平铺式、思想大爆炸式、超现实主义式、手绘拼贴式、立体拼贴式等。

平铺式,是将各种元素、资料整齐地、有一定布局地进行排列,致使每一个想要表达的元素都能够让他人清晰地看到。在排列时注意每张图片、元素的大小和位置的摆放关系,不同的大小与位置关系最终呈现在灵感版中所形成的视觉语言与冲击力大有不同。

思想大爆炸式,这种形式更像是进行前期调研的头脑风暴,主要针对自己的设计主题将所看、所思的内容以图片与文字的方式进行快速地拼贴处理,记录自己的灵感。在此过程中,也会厘清自己的设计思路,明确设计方向,在拼贴过程不经意中呈现的画面有可能成为整个系列的设计灵魂。对于这种拼贴方式,在设计之初运用得比较多。

超现实主义式,作为视觉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放弃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本能、潜意识等相互融合,展现深层心理的形象世界。这种超现实主义的拼贴、组合形式,打破理性与意识的界限,将创作视为纯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这种方式运用在灵感版中,能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将一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元素放置在一起,令人产生一种无厘头但却十分有趣、惊奇的感觉。目前来说这种超现实主义拼贴风格在国内外服装设计类大赛和留学作品集中运用得比较多。

手绘拼贴式,是将手绘形式与拼贴的元素相结合的方式,是在单纯的拼图、组合的基础之上通过手绘进行提炼的形式,不仅突出了设计师的触感点,通过一系列的总结、提炼与绘制,把自身想要表述的内容与情感用绘制的图片、书写的文字进行更深入的阐述,让他人对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方式不仅仅是对于原本元素的提炼,也可以与流行趋势相结合。在课程训练过程中,这种综合式的运用方式不仅仅锻炼了学生对所找寻的元素进行分类、拼合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手绘的形式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呈现的能力。

立体拼贴式,是图片与材料间的碰撞拼贴与组合。不再拘泥于二维拼图设计理念,而是将三维物体引入灵感版之中,这样对设计师的感知力的要求有所提升。在立体拼贴过程中,设计师可将实物物体与元素相结合,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情感表达与视觉效果,更能凸显作品的主题,讲述自己的设计故事。

灵感是设计师保持持续性创新力和生命力的关键因素,能够突破意识形态的禁锢,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灵感版视觉形象的输出,这种将元素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视觉性处理的方式,在课程初期,学生易出现图片等元素收集方向单一、重复,排版单调等问题。对于此类问题,要引导学生在寻找灵感来源时注重图片内容与含义,让学生意识到每张图片、每个元素代表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内容丰富、故事性强。因此,学生在拼贴过程中不仅仅是进行设计的输入与输出,更是对传统设计思维的再创新与优化的过程。

2 服装款式表达的创新及应用

款式设计作为服装设计的先导环节,主要借助美学形式来表达艺术性形象思维,最终以服装款式设计图呈现出来。传统课堂主要从服装款式设计形式美法则出发,在整个过程中容易忽视与前期所做灵感版的关联性与延续性,学生在传统教学下进行款式设计时,往往也会出现“头大”甚至是生搬硬套的“抄款”现象。而“拼图”与“组合”理论在创新性的款式设计中将会规避这类问题,主要从外部廓形、内部结构和部件设计三大方面出发进行讲解。

外部廓形作为服装的剪影,最常见的为字母形的划分方式。在授课中重点讲解廓形与灵感版结合的形式。廓形只作为服装款式设计的一个框架,在廓形设计中,借助元素的“拼图”,将现有元素,尤其是进行二次设计整理的元素进行拼贴处理,在拼贴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在意内部细节性拼贴得是否完美,而是着重感受设计元素带来的廓形设计变幻的魅力,在这种训练下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此外,也可以从面料入手进行反向思维的设计,采用1∶5 或1∶1 的人台进行廓形实验的练习,并把这个过程进行记录。

与服装廓形相比,服装的内部结构设计更像是设计过程中填充的“血”与“肉”。内部结构设计作为整个设计的过渡环节,是款式设计成败的关键[1]。通过服装内部的结构设计,为衣片的分解与制版奠定基础。在内部结构设计中,既可以参考传统服装的结构分割款式造型,也可以根据元素拼贴进行创意性的结构设计,这样从外到内每一部位的款式设计都与设计元素息息相关,让设计理念根植于款式之中。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服装内部结构的设计是基于廓形设计的基础之上展开的。选取适宜的廓形进行内部结构的设计,这样不仅仅让整个设计的过程呈现出一种连贯性与递进性,更是对设计思维模式的一种创新。

部件设计作为服装设计中“锦上添花”的一个环节,在外部廓形和内部结构相依托之下,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整个服装设计的细节内容。着重在领口、袖口、口袋甚至是服装辅料的选用上与元素相匹配进行设计,由内至外贯穿着整个设计的主线与调性。

4 结语

通过本课程的练习,尤其是手工“拼贴”元素的导入,不仅仅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相对乏味的设计环节,规避了以往从头脑风暴到灵感版再到款式设计整个过程中出现的毫无关联或者关联性小的问题。在整个“拼图”与“组合”理论运用过程中,尤其在前期训练之时,引导学生在灵感版制作过程中讲述自己的设计故事,告诉他人此次设计“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大环节。通过三大环节可以把调研的设计元素进行归纳、提取,从服装款式设计入手,将面料设计、色彩设计以及工艺设计等环节融入其中,最终使灵感版起到系列设计的“排头兵”的作用。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同样重视整体上的排版与视觉输出。灵感版不仅仅是将想法和概念视觉化地呈现出来,更是将一种“情绪化”的感受传达给每一位欣赏者,所以说它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服装系列的调性问题。

课堂中采用故事性、手工拼贴的方式作为其表现形式,打破传统、僵化的资料整合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厘清和细化服装设计的各个步骤与要求,最终形成创新性的思维模式。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做中学”“学中做”的乐趣。

猜你喜欢

廓形款式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意在轻闲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力量廓形
窄气感廓形
Dream Bag
大衣+牛仔裤 走路得带风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最火的单品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