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资本对云南省绿色发展的影响:线性还是非线性?

2021-03-31

中国林业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云南省资本绿色

张 媛

(西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昆明650224)

1 绿色发展与生态资本

近年来,很多学者围绕区域或地区,研究了绿色发展水平的测度[1-5]、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6]、绿色发展的空间差异[7]等内容,为绿色发展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但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有机、运动的整体范畴,仅仅从某一个或几个视角分析绿色发展的实现途径,是远远不够的,从区域或地区生态资本的现状出发,通过考察各种类型生态资本存量及流量的变化,反推绿色发展的实践效果,探寻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更全面地促进绿色发展,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生态资本是随着自然资源稀缺性凸显和生态环境负荷加重而逐渐出现的,它既需要符合自然更替和生态阈值规律,又需要接受市场竞争机制的考验,既具有一般资本形式的保值增值价值属性,又彰显着自然生态环境的使用价值属性(如观赏、文化、调节服务等)。因此,生态资本在促进绿色发展实现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为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自然环境支撑,保障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的顺利循环和周转;另一方面,它又与其他资本形式一起参与具体的生产活动,扮演着经济增长源泉之一的角色。考虑到生态资本的界定和内涵,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又亟需探索生态资本视域下绿色发展的实践问题,从具体可操作的层面出发,本文将云南省的生态资本分为资源保障型生态资本、健康宜居型生态资本和旅游休闲型生态资本(见表1),以便全方位反映云南省先天性资源禀赋(如天然湿地、水资源等)、后天性环境保护(如造林总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以及可以货币化价值的旅游收入概况,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指标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探寻云南省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表1 生态资本类型划分

2 云南省生态资本现状

云南省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门户,其境内84%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地势自北向南呈梯形分布,立体气候特点显著,被誉为“植物王国”,在全国近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占60%以上,再加上其树种繁多、类型多样,药用植物、香料植物、观赏植物等品种在全省范围内均有分布,云南还有“药物宝库”“香料之乡”“天然花园”之称。与此同时,云南省动物种类数位居全国之首,素有“动物王国”的称号,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是“有色金属王国”,水资源、煤炭资源、地热资源、太阳能资源等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云南省下辖16个地级行政区,图1描述了2018年云南省16个地州的人均GDP水平,全省平均水平是37 136元/人,昆明市位居第一,昭通市排在最后,昆明市人均GDP约是昭通市的4.8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图1 2018年云南省16个地州人均GDP比较

临沧市和昭通市造林面积位列前两位,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则排名靠后,临沧市在2013—2018年的累计造林面积约是德宏州的6倍(见图2)。

图2 2013-2018年云南省16个地州累计造林总面积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健康宜居型生态资本的代表性指标之一。云南省全省的平均水平是11.16m2,丽江市、西双版纳州、红河州分列前三位,文山州和昭通市排名最后两位,丽江市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为昭通市的2倍(见图3)。

图3 2018年云南省16个地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作为旅游休闲型生态资本的代表,2018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达8 991.44亿元,然而,云南省下辖16个地州的实际差异却比较大。其中,昆明市和丽江市的旅游总收入在全省旅游总收入中占比较高,而迪庆州、昭通市、临沧市、怒江州却占比非常低(见图4)。

图4 2018年云南省16个地州的旅游总收入

3 生态资本对云南省绿色发展的影响:统计分析

衡量区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指标比较多,在综合考虑权威性、可比性、连续性等因素后,选取人均GDP作为替代性指标。

结合前文中对生态资本类型的划分,构建如下生态资本参考值的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衡量生态资本的指标体系

鉴于二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衡量单位不同,为了数据统计的方便,以下分析中使用的二级指标在原始数据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调整。资源保障型和旅游休闲型生态资本二级指标取了相对数,即取某年某地州造林总面积/同年云南省造林总面积,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加权平均数(一级指标的权重依据该类型生态资本的重要程度赋值,赋值以10位专家的打分表数据计算得出),得出一级指标对应的参考值。健康宜居型生态资本二级指标则取某年某地州原始数据与同年云南省平均值之间的差额,有正有负,并据此依照加权平均得出一级指标的参考值。

依据2009—2018年《云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出云南省16个地州2008—2018年各年的生态资本参考值(计算资源保障型生态资本数值、健康宜居型生态资本数值和旅游休闲型生态资本数值的加权平均值,权重由表2提供),再结合2008—2018年16个地州的人均GDP数值,借助Excel软件中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得出表3:

表3 云南省16个地州生态资本对绿色发展的影响

实证结果显示:生态资本对不同地州绿色发展的影响差异较大,强相关关系表明临沧市和迪庆州生态资本存量和流量变化对当地绿色发展具有典型的线性关系,而昆明市、玉溪市等7个地州生态资本与绿色发展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性。通过区分线性相关还是无关,有助于从生态资本视角提出针对云南省16个地州差异化的绿色发展建议和措施。

4 推进云南省绿色发展的建议

4.1 经济先导型:高度凸显生态资本重要作用

首先,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经济实践的开展和推进提供制度支撑(如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空气质量、产业升级等领域相关条例的制定及完善)。其次,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产业发展及转型过程都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着密切联系,自然生态环境既是为生产提供必要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也是生产过程的参与者,同时接收和消化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产业链条的延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绿色消费潮流,凸显生态资本作用。再次,加大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增强辐射效果。结合地州实际建立生态产业园区,用实践模式或者案例,现身说法农业生态园区、工业生态园区、服务业生态园区的可行性及实践性,用效果代替说教,将生态资本运营的实惠惠及相关利益者,吸引更多生产要素参与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以夯实绿色发展的基础,提升绿色发展的辐射效应。

4.2 协调发展型:持续推进生态资本流量增加

适宜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地理位置,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协调发展型地州的绿色发展应注重绿色能源的开发、绿色食品的挖掘、绿色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等方面。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经之路,也是确保生态资本存量不减、流量增加的现实选择。绿色食品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品市场价值的有效手段,绿色食品生产、认证、销售、追溯及消费环节都体现着绿色发展的要求,贯穿着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思想,渲染了绿色底蕴,保证了生态资本流量的增加。绿色健康生活目的地是对健康宜居型生态资本提出的新要求,青山、绿水、干净的空气正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本诉求,持续推进生态资本流量的增加,既符合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理念和方向规划,又可以为地州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如房地产文旅项目开发、康养特色小镇建设等),可以实现一举多得。

4.3 绿色坚守型:重视夯实生态资本存量不减

作为重要的水土涵养带,自然生态系统极其稀缺,筑牢生态屏障,保护独特脆弱的生态环境是绿色坚守型地州实现健康永续发展的前提。此类型地州应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积极探索生态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调整,科学规划三次产业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落实减量化、高效化、可循环化精神,以发展特色产业(如药材、水果、坚果等)或者绿色产业为突破口,一方面尽量实现自然资源的价值,释放生态红利,彰显生态资本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建立高原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基础收致富,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模式,确保生态资本的存量不减。

生态资本在推进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已不言而喻,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省内各州市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测算生态资本对不同地州绿色发展的差异化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建议,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凸显生态资本长远持续价值的必要手段,也是保存生态资本存量,增加生态资本流量,夯实云南省绿色发展生态基础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云南省资本绿色
绿色低碳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资本策局变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第一资本观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