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普通高校室内乐学科特色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2021-03-30雷蕾

艺术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发展现状

雷蕾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内高雅艺术的蓬勃发展,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开始谋求室内乐学科的筹建工作。从现有的发展成果来看,仍处于不尽完善的初始阶段。为此,应注重建设发展策略的科学研究,以振兴民族室内乐为责任使命,凭学术理论和创作成果为依托。明确学科定位,完善内部构架。与此同时,应注重具体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模式设置等问题,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与社会文化发展形成联动,体现可持续化运行的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普通高校 室内乐学科 特色化建设 发展现状 多重思考

西方室内乐于16世纪开始发迹,它独立于大型编制的交响乐,由几件乐器负责不同的声部,各司其职完成在较小室内空间中的音乐表演。作为一种重要的器乐演奏形式,室内乐以小提琴二重奏、钢琴三重奏、木管乐四重奏等多样化的搭配形态出现在舞台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细腻美妙的音色变化。自20世纪以来,西方室内乐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潜移默化之中悄然生根落户。多年来,不仅许多西方作曲家的室内乐名作在中国舞台上屡屡奏响,还有一些中国音乐家通过学习、借鉴和移植的方式,形成自主创作和有关民族室内乐的改良实践。相对而言,当代中国学界在室内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专业教育领域仍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呈现出不成熟和不均衡的实际状态。为此,应着重考虑室内乐学科的建设问题,以普通高校音乐院系为“阵地”,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可持续性的创作与表演生态群落,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后备人才。以此为动力源,推动中国室内乐艺术的大繁荣。

一、当前高校室内乐学科建设的发展现状

音乐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西方音乐环境中,室内乐的创作及表演与复调理论齐头并进,在音乐的纵向声部对位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级的呈现方式,并使器乐艺术在音色的复合性方面融会贯通,带来无与伦比的至美体验。室内乐传入中国的时间相对较晚,也许是在音乐创作理念和思维逻辑方面的差异,并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鸣,因此在推广过程中始终处于小众地位。与此同时,造就中国音乐人才的专业音乐教育环境目前已然形成了从音乐学院到综合类普通高校的音乐院系、高职高专等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教学组织系统。对于室内乐的学科建设和教学引入也呈现出特殊的现状和耐人寻味的思考。

首先,从总体而言,室内乐在中国高校的学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不同层次高校对其态度差异明显,对其本身的学科成立价值和发展意义也有误解或混淆。作为学科建设的先导条件,思想意识的明确清晰和实践领域的深厚积累是十分重要的。显然,室内乐无论在外部层面形象宣传或在内部机理的研究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或盲区,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科建设积极性和实际能力的弱势问题。从现状情况来看,国内各大音乐学院是承载室内乐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它们已形成了准确的学科发展方向和教育规划方案,不仅能够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还在室内乐本身的社会推广方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角色功能。相比之下,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在室内乐的学科建设组织方面存在这多方面的实际困难,发展断层现象频出,甚至有一些名不副实、形同虚设的极端现象出现,令人惋惜。

其次,普通高校室内乐学科建设水平与本地域城市文化环境成正比,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不均衡态势。当前中国的室内乐推行进程与城市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一线城市在剧场建设、艺术院团扶持、社会宣传推广等方面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链条,加之城市本身的外放性文化包容姿态,使这些地域的普通高校同样重视室内乐学科的发展。诸如:华东师范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的音乐院系中,室内乐学科发展良好,学习氛围浓厚,艺术实践频繁。而反观内地一些非发达省份的高校中,室内乐学科建设则显现出后继乏力的情况。

此外,在已有的室内乐学科或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定位模糊,教育模式守旧,课程系统配置不科学等实际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室内乐教学规划的开展往往建立在器乐教学门类的基础上,缺乏独立性。在教学组织的实际过程中,又出现与交响乐排练混淆的问题。缺乏独立的学科构建体系,造成了从理论引导到应用布局方面的非独立性。这一方面是由于教育者观念的狭隘或误区;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下国内室内乐学科建制中师资力量、专项教材、课程组织等方面的资源匮乏。这些软硬件层面的羁绊直接影响到了学科发展系统的流畅性和功能完善程度,也造成了不良的示范作用,抑制了其它高校音乐院系开设室内乐学科的热情。

由此可见,国内普通高校室内乐学科的发展任务艰巨。确实存在的发展困境不仅来自于高校内部觉悟理念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等等,同时,也反映出室内乐在国内群众基础的薄弱以及各地方文化建设的失衡。为此,应考虑以国情和当前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谋求普通高校室内乐学科建设的新局面。

二、以振兴民族室内乐为己任的学科建设目标

室內乐是西方古典音乐文化的精华,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瑰宝。当前倡导国内高校兴办室内乐学科建设,其根本目的在于“师夷长技”,学习西方室内乐的技术方法和音乐表演理念,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转化,形成对中国民族室内乐创作和表演的推动力。艺术是无国界的,自20世纪以来,西方的歌剧、舞剧、交响乐等艺术形态相继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被植入了民族化的色彩。这样的实践方式使中国社会大众的艺术审美心理得到充分满足,也将具有五千年传承历史的传统国乐精髓继承和发扬。虽然“民族室内乐”的称谓出现时间较晚,但在艺术形态方面的实践历程历史悠久,更有深厚的文化美学积淀。因此,在今天的学科建设热潮中,无论是出于对民族历史的责任,或是今天中国音乐发展的自信,都应将振兴民族室内乐作为学科建设目标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国内高校室内乐学科建设的一种创新性和特色体现。

中国民族音乐中与西方室内乐有异曲同工的组合方式,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周代的“房中乐”。经过隋唐歌舞大曲的演化,在宋元时期形成了具有室内乐题材性质的“清乐”和“细乐”,管、笛、箫等乐器的组合既可以出现在大雅之堂,也流入民间,在民俗节日和婚丧嫁娶等仪式活动中担当重任。福建“南音”“十番锣鼓”“八大套”“丝竹乐”等民乐合奏形态均具有与室内乐相似的艺术格调,并突出了民族音乐对横向旋律线条的侧重。从20世纪以来室内乐作品的引入和自主创作实践来看,除了对西洋古典、浪漫和现代派作品的大量引入,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创作也在最近一个多世纪蓬勃发展。“大同乐会”的创立,奠定了对民乐改良与中西合璧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雷雨声先生创作的民乐三重奏《春天来了》被学术界诸多学者所肯定,认为其打开了中国民族室内乐的自主创作格局。80年代之后,中国民族室内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谭盾的《双阙》和《南乡子》、朱践耳的《和》、高为杰的《风声》等作品,均将西方和声复调理论及作曲技法与中国配器巧妙结合,形成了具有东方风韵的作品形态。可见,历史沿革中,民族室内乐历经风雨沧桑,在创作实践方面具有厚重的积累,这些资源和理念可以为高校室内乐学科建设提供相应的先导优势,且弥足珍贵。

一方面,树立振兴民族室内乐的学科建设目标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不可否认,在当代音乐专业教育领域,确实存在着些许厚此薄彼的情况。对西方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投入力度较大,对传统音乐则往往束之高阁。正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丰厚的遗藏不仅仅应停留在意识观念上的自信,更应使其传承复兴、发扬光大。以振兴民族室内乐为目标的高校室内乐学科建设定位,便是一种正确且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从理论研究到演奏技术的探索,从西方室内乐中学习先进经验,再放置到民族室内乐的编创和演绎中。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这样的方式促进国乐文化的自由开放、与时俱进,可视为高校室内乐学科建设最具社会价值和使命感的一面。

另一方面,以民族室内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科建设定位,对中国音乐的国际化发展规划、演奏人才储备、美育教育等层面均有着深远的影响。依靠当代作曲理念和创作审美新观,民族室内乐的创作同样可以形成多元化的曲式风格,除了体现古典文化的独到韵味,同样也可呈现出抽象、写意甚至后现代音乐风格。因此,学科建设从长远视角来看,可以借此为一扇中西音乐交流的窗口。在互通有无的同时,也使新一代演奏人才能够立足本质、放眼世界。提升综合素质,从而带动社会整体艺术审美观和精神修养的更进一步。

三、以理论积累为底蕴的室内乐学科建设支撑

理论研究成果的积累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尤其在室内乐这样的古典音乐领域,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技术元素,需要文字化的理论解析和思考,才能够指导创作、演绎和教育方面顺利开展。当前国内普通高校的音乐院系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二级学科建制。室内乐如要作为一种成熟稳定的学科体系融入其中,必须以丰硕的学术理论为“硬实力”。为促进学科建设开展和运行的良好发展,应脚踏实地、集思广益、兼容并济,形成广域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理论专项领域的“齐鸣”。树立具有前瞻性的目标,开展行之有效的理论研讨。

首先,应立足于对国内现有室内乐理论研究成果的吸收和营养汲取,使其成为学科建设的先决条件。通过对知网多个数据库信息汇总的观察,截至目前,共有以“室内乐”为主题的国内学术成果3284篇。这一数据相对于钢琴、小提琴或交响乐等其它西洋器乐领域的学术成果而言,体量并不占优势。但从横纵双向的分析中明确显示:一方面,研究成果涉及到了室内乐作品分析、技术技法、民族室内乐发展、室内乐教育规划等多个视角,成果类型多元,创新意识明确;另一方面,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在新世纪以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尤其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数量喜人。针对室内乐基本概念、艺术特性、学科建设指导、中国发展方略等方面的理论考述尤为详尽,这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储备和支持。

其次,在对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精度和对比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国内室内乐领域的从业者和研究者数量有限,加之实践规模和社会观察力不足,造成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出现深度不足、视角滞后、概念混淆、思考肤浅等问题。尤其在中国室内乐文化历史、现当代发展趋势和未来愿景谋划方面,缺少足量的权威解读,这不仅影响了我国室内乐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的进程,也关乎到高校室内乐学科建设的学理性引导和支撑问题。

此外,针对室内乐与专业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实施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需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夯实。一方面,当前国内理论研究成果在这一层面确实存在着短板,从学术成果质量和数量方面均有所欠缺。深度研究可以在理论层面进行全面论证考述,对学科建设和教育行为进行指导启发;另一方面,普通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应兼顾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角色,打造稳固的学科理论平台,向社会进行直接和间接地辐射。虽然教育功能是普通高校的首要任务,但对于室内乐的理论研究,尤其是民族化创作及发展的学术开拓,具有十分重要的存在意义。双线发展策略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发展效率,也有利于中国室内乐自主学派的早日建立。

四、以创新性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为依托的学科建设方略

在当前国内艺术发展环境中,普通高校室内乐学科建设的推行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多年来音乐与舞蹈学科下的各个二级学科系统构建已尽成熟,对新学科的建设组织可以提供各种直接性支持和参考;劣势则在于室内乐本身具有小众气质,对创作、表演和欣赏均有较高的审美要求。如何使教育形成良好的传输链条,将其顺利向社会推广,如何体现出学科的成长性和时代感,这显然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命题。基于当前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建设过程应在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方面体现出创新性价值:

其一,学科建设中所形成的教育构想应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当前,国内的艺术市场和音乐文化发展焦点并未向室内乐或器乐类型靠拢,音乐创作的歌唱化、戏剧化、跨界化愈演愈烈,这对于室内乐学科建设的市场开拓方面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众所周知,一门学科的良性运转必须形成与社会的紧密互动和衔接,这样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供给和人才出入。想必普通高校室内乐学科建设的滞后,除了本身的难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大环境的冷遇。因此,在学科建设进程中,应考虑中国室内乐创作和表演的未来生存空间,提供与公众审美相适应的艺术品质,进而形成从了解到喜爱—关注—理解体会的纵深发展。应具备具有特色和前瞻性的学科定位标准和发展远景,避免跟风式的一撮而就,避免有名无实的虚张声势。

其二,室内乐作为教育学科的构成,在课程体系组织配置方面应突破现有器乐教学的方式和理念,开拓创新型发展模式。比如:从训练核心构成而言,室内乐重在團队协作能力的提升,而并非个人技术技巧的纠正,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有与以往器乐教学的不同之处。在课程开发方面,除了对专业技能的保质保量完成,还应围绕室内乐学科特性,提供史学、美学、作曲、民族音乐学等方面的课程配置,体现出专业性的一面;在考评模式方面,团队协作能力的评分比例不应低于个人专业技能的分值,并通过日常训练水平、表演实践和专业考试相结合的量化方式,体现出对学生应用能力与舞台综合素养的重视。

其三,在教育模式方面应注重因材施教,多元结合的策略,培养以室内乐为核心的多元化人才。对于室内乐这一二级学科建设的动机、结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普通高校应当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能力,给予精准的判断。这是其能够良好开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依托。比如:在教学组织方面,室内乐的学科构建应当本着对创作人才、演奏人才、理论人才的专项培养而设定,而不是在单一乐器门类基础上的简单汇集或合奏教学。为此,学科筹建过程中,应选拔优秀的师资团队,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支持,形成循序渐进的独立教学系统。与此同时,国内的高校室内乐学科建设身处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理应具有时代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中国的文化艺术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

结语

对于高校室内乐学科建设而言,虽然我们不否认对西方室内乐艺术本体和经典作品的研究推敲是重要一环,但在其基础上应当秉承创新观念。立足于对民族室内乐田野的开发和拓展,弘扬传统民乐,体现东方文化价值。这样的发展策略才是有生命力的,有群众基础的。普通高校室内乐学科的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随着中国文化艺术建设的不断精进,社会对于室内乐等高雅艺术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专业教学领域作为人才输送和学术研究的“桥头堡”,应牢记使命、勤勉努力,以创新精神完成推广和繁荣室内乐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梁茂春.我国当代室内乐和小型器乐创作发展概略——探寻外来乐器创作的民族风格[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12).

[2]胡君.室内乐教学与演绎问题论析[J].音乐创作,2014(2).

注:本文系闽江学院人文社科项目:《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室内乐学科建设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MYS19038;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普通高校音乐专业视角下的室内乐学科建设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JAS180362。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发展现状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