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空间视域下的章开沅思想脉络述略*

2021-03-30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辛亥革命著作

张 剑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章开沅先生(1926年7月8日—2021年5月28日)祖籍湖州南浔荻港,生于芜湖,是中国史学界和教育界的泰斗。他以95年的生命历程,向世界、向中国展示了“文革”时期敢于抗争的“硬汉形象”,改革开放时期公认的高校校长的“民主形象”,新时代主动请求辞去“资深教授”称号和待遇的“君子形象”。章开沅先生不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人格,在历史研究,特别是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化、基督教史以及南京大屠杀研究等诸多领域更有先导性、创新性的学术成果和历史贡献。正是因为章开沅先生的不懈努力,中国历史研究才有了更多的面向和可能。

现依据读秀和知网等学术空间中的有关资料,试对他的学术思想脉络作一梳理。这是对章开沅先生的怀念,也是对章开沅思想的再研究和再思考。根据统计,截至2021年7月,在知网中有169篇关于章开沅先生的文章(1)“中国知网”的数据,截至2021年7月。。依据与章开沅先生的关联度及学术标准,笔者筛选出76篇,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读秀中有78部章开沅先生的著作(2)“读秀”的数据,截至2021年7月。,其中,编著48部,专著28部,译著2部。这是章开沅先生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他的思想结晶和思考脉络。笔者学力和阅历粗浅,在探索章开沅先生学术精神世界的过程中,难免挂一漏万,有所不足。在此,仅以肤浅的思考和简约的陈述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名家大贤来关注章开沅先生,关注这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

一、数字视角下章开沅先生的学术成就:以读秀著作为中心

一般来说,学术著作往往比论文更为系统、综合。故而,要了解章开沅先生的学术成就,从著作角度入手,就显得更为精准、妥帖。笔者以10年为一个时期,将章开沅先生的78部著作按“时代标签”、著述内容进行分类;同时,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章开沅先生的学术成就及其发展脉络,制作了“章开沅先生著作年代及类别表”(参见表1)。

表1 章开沅先生著作年代及类别表

由表1可知,章开沅先生的治学生涯将近70年,占其人生历程的近3/4。早在20世纪60年代,章开沅先生就有两部著作问世,这标志着其学术生涯的开启。从时间维度看,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章开沅先生的著作分布大致呈“两端少,中间多”的趋势。其中,20世纪70年代著作最少,只有1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以及21世纪的20年代,有11部著作,占总数的14.1%;而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和10年代是其著作最为丰富的30年,分别有16部、29部和22部,其中21世纪00年代是其著作最多的10年,有29部,占总数的37.2%,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以及21世纪20年代这40年总和的两倍还多7部。由此可知,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和10年代是章开沅先生的著作丰产期,是其学术创造和学术研究最为活跃的时期。

章开沅先生的著作可分为历史和教育两类。从表1可知,章开沅先生的教育类著作有14部,占总数的17.9%,其余都是历史类著作。正如前文所述,20世纪90年代、21世纪00年代和10年代是章开沅先生的著作丰产期,有13部教育类著作,占教育类著作的92.8%,唯一的“漏网之鱼”则在21世纪20年代;其余的64部著作,都是历史类,历史学著作是教育学的4.57倍。由此可见,章开沅先生的历史学研究成果远远多于教育学研究成果。深入分析章开沅先生的64部历史学著作,可以发现:近代史研究是章开沅先生的“看家本领”,在其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一直有近代史研究的痕迹,其中辛亥革命史研究则是章开沅先生最主要的研究侧重。在20世纪60年代,章开沅先生以研究辛亥革命史起家。从此,他将辛亥革命研究贯穿整个学术生涯,并以辛亥革命史研究为基础,延及张謇研究、基督教史研究、近代经济社会史研究、苏州商团研究,乃至抗战史、地方史、古代史研究。

如果将章开沅先生的历史学研究看作是一个圆圈,那么其近代史研究就是“圆圈内层”,抗战史研究就是“圆圈中层”,而古代史研究和地方史研究则是“圆圈外层”。章开沅先生历史学研究的“圆圈构造”在表1中就有所体现: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章开沅先生紧守近代史研究的门户,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辛亥革命史;在20世纪80年代,章开沅先生将研究内容拓展到了张謇研究;20世纪90年代,章开沅先生跨越近代史研究边界,开展抗战史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南京大屠杀事件;21世纪后,章开沅先生突破近代史和抗战史等研究领域,将研究视野转入古代史和地方史。需要说明的是:章开沅先生在不断突破研究领域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原有领域的研究,而是使研究领域如“圈层”般不断叠加聚合,呈现“层垒”式发展状态。

从研究的时间跨度来看,辛亥革命史是章开沅先生一以贯之的研究对象,持续了近70年;其次是张謇研究,持续了近50年;南京大屠杀研究、基督教史研究和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持续了近40年;苏州商团研究,持续了30年;地方史研究(主要是湖北)和古代史研究(主要是清史)也慢慢进入章开沅先生的研究视野。由此可见,章开沅先生的学术道路是一个从“专精”到“博约”的过程。他先是专精于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史,而后触类旁通,目光向下,将研究转向抗战史;目光向上,将研究转向清史;目光转向周边,将研究聚焦于地方史和近代社会经济史。由此,可以看出章开沅先生的学术脉络和主要研究领域,发现章开沅先生的学术路径。

二、学术空间视域下章开沅先生的学术影响力:以知网论文为中心

关于学术影响力,“术语在线”的定义是:“某一段时期内期刊、著者等对相关学术研究领域内科研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影响深度。”(3)学术影响力的定义见术语在线网.www.termonline.cn/search?k=%E5%AD%A6%E6%9C%AF%E5%BD%B1%E5%93%8D%E5%8A%9B&r=1628295538062。这个定义着重强调了三点:(1)时间范围,也就是影响力要限定在某个时间范围之内。(2)影响范围,就是学术的关注人群。(3)影响深度,也就是学术研究被社会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从以上三点出发,在知网学术空间(4)学界把学术空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图书馆之类的实体学术空间;另一类为知网之类的虚拟学术空间。本文的“学术空间”指虚拟学术空间。范围内能体现章开沅先生学术影响力的则是:学界对于章开沅先生的学术著作、学术思想、教育思想、人物访谈、人生经历的持续关注,这就是章开沅先生学术影响力的五个维度。基于上述理解,笔者在知网的中筛选了76篇文章,用以分析章开沅先生的学术影响力。

1.从时间维度上分析章开沅先生的学术影响力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章开沅先生的学术影响力,笔者以每10年为一个阶段,制作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的“知网中按年代划分的章开沅先生研究论文数量表”(参见表2)。

表2 知网中按年代划分的章开沅先生研究论文数量表

从表2可以看出,学界对章开沅先生的关注已持续近50年。总的来看,学界对章开沅先生近50年的“关注史”呈现“两端少、中间多”的楔形态势,这与其著作情况相吻合。这说明:章开沅先生的学术活跃期,特别是著作的活跃期与学界对他的关注呈正相关。相较而言,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20年代学界的关注较少,分别只有2篇文章。20世纪80年代学界对章开沅先生的关注较少,很可能与其在“文革”时期的遭遇有关;21世纪20年代学界对其关注也较少,可能与其身体状况有关。而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则是学界对章开沅先生关注最为集中的阶段,有关研究文章总计72篇文章,占总数的94.7%;21世纪10年代达到峰值,有26篇,占总数的34.2%。

2.从其他不同维度分析章开沅先生的学术影响力 知网中关于章开沅先生的研究论文,主要分布在学术思想、学术著作、教育思想、人物访谈和人生经历这五个维度。因此,笔者制作了“知网中按不同学术维度划分的章开沅先生研究论文数量表”(参见表3),以从不同角度分析章开沅先生的学术影响力。

表3 知网中按不同学术维度划分的章开沅先生研究论文数量表

由表3可知:(1)学术思想维度。在以往的50年间,学界最关注的是章开沅先生的学术思想,有24篇研究论文,占总数的31.6%。(2)学术著作维度。学界对其学术著作的关注有14篇,这是对于章开沅先生学术思想关注的另一侧面。两者相加,总计38篇,正好是总数的一半。因此,笔者认为,章开沅先生的学术思想是其人生最为精华之处,也是其学术影响力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3)教育思想维度。这是学界对章开沅先生关注最少的,只有7篇文章,占总数的9.2%。需要指出的是:学界对章开沅先生教育思想的关注度低,并不代表其教育思想不重要。事实上,章开沅先生的教育思想影响了诸多国人。在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期间,他充分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以朱英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与此同时,章开沅先生也特别重视“90后”的教育。他对“90后”的谆谆嘱托很有现实意义。(4)人物访谈维度。人物访谈在五大维度中据第二,有21篇文章,占总数的27.6%。这是章开沅先生学术影响力向社会大众层面的拓展,是“跨界”的重要表现,也是被社会认可和接受的体现,是更为深刻、更为广泛的学术影响力。(5)人生经历维度。这看似是对章开沅先生人生经历的研究,无法体现其学术影响力。实际上,这是一个旁证,证明章开沅先生的学术影响力已深入各个领域,学界对章开沅先生的研究已超越学术范围,转而关注其生平,这是一个证明其学术影响力的间接证据。此类文章虽然只有10篇,占总数的13.1%,但足以说明章开沅先生的学术影响力是十分广泛的。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章开沅先生被持续关注近50年和“五大维度”的论述,是对其学术影响力的纵向研究。事实上,章先生的研究成果,足以说明其学术思想的巨大影响力。横向对比因难以找出同时代的,与章开沅先生一样身兼历史学家和教育学家,且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未能开展研究也属正常。

三、多元学术空间:基于知网论文和读秀著作的思想述论

虞和平认为,章开沅先生的学术思想主要集中在辛亥革命史、资产阶级与商会史、早期现代化(或称近代化)史、教会大学史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这五大领域[1]101。笔者通过对知网的76篇文章和读秀的78部著作的研究,可以为章开沅先生学术思想研究提供更多的路径与思路。

1.辛亥革命史研究是章开沅先生学术思想的底色和起点 严昌洪是较早论述此观点的学者[2]64。苏全有认为:“综观章开沅的史学研究之路,大致说来,就是从辛亥革命研究开始的。”[3]124对于辛亥革命史的研究,章开沅先生采用“上下延伸”与“横向会通”的新视野与新方法。“所谓上下延伸,是指从时间维度纵向跳出狭义上的辛亥革命史,甚至要跳出中国近代史,通过上下前后更长历史时段的考察,对辛亥革命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所谓横向会通,是指从空间维度跨越一地一国之限制,在更为宽泛的世界范围内,通过贯通式横向比较研究,对辛亥革命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4]90这让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内容更为全面、研究视野更为广阔。这样的研究方法很好地体现在章开沅先生的《关于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以排满宣传为实例》一文中[5]93。而“三个百年说”,则是章开沅先生对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反思和再研究,其实质是:“对辛亥革命的反思需要进行上下三百年探索。具体说来,就是除了对一百年的历史背景、一百年的历史本身进行探讨之外,还应对未来的一百年进行展望,以过去、当下、未来三个百年的长时段和全球史眼光,全面深入考察辛亥革命的产生、发展、作用及其影响,不能仅限于就辛亥革命研究辛亥革命。”[4]159《辛亥革命史》是章开沅先生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被誉为:“当时研究辛亥革命篇幅最大、最为系统的一部书。”[6]12

2.章开沅先生从辛亥革命史出发,延及近代化的研究面向 近代化研究是章开沅学术思想的“关键内核”。关于近代化问题,章开沅先生的研究对象较为多元。如:朱英就曾阐释过章开沅先生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方面的研究[7]38;郭国灿也曾阐述了章开沅先生在近代思想史方面的研究[8]72;何卓恩也对章开沅先生的近代思想史进行了研究,指出:“章开沅先生对思想与时代关系——时代需要思想、时代产生思想,思想反映时代、思想推进时代——的深邃洞察”[9]112;而罗福惠则认为,章开沅先生将现代化问题放置在近代化的“容器”中,展开近代化历程的研究[10]22。张謇研究也是章开沅先生近代化研究的主题之一,李丹桂对章开沅先生所著的《张謇与近代社会》中“大生始终由金融资本所操纵,没有建立起稳固的资本基础,缺乏独立的生存能力”的论断进行了修正,认为“论断中‘始终’二字的含义与大生纺织企业运用资金的经营过程相抵牾”[11]78。章开沅先生对包括苏州商团在内的商人研究也是其近代化研究的侧面[12]15。他对近代商人转型和宁波商人都有独到的见解[13]91 [14]18。近代留学史也是章开沅先生的关注点。他认为:“留学是中国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15]2章开沅先生的近代化研究的主要著作是《离异与回归:传统文化与近代化关系试析》。吴楚认为,此书是“反思的历史和历史的反思”[16]11。而火山则认为,“章著《离异与回归》通过对汤因比‘脱离意志’的重新阐释,用‘离异与回归’理论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的关系”[17]65。田彤更是认为,“章先生所提出的‘离异与回归’的理论课题,可谓是超越历史的典范。它是系统方法与中外文化史研究成功结合的产物”[18]79;而且认为,章开沅先生是将“离异与回归”放置在近代化历史进程中,通过对“社会团体”“区域”“过渡形态”等方面的论述,“全面勾勒近代官、绅、商、学各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呈现不断变化的、特定时空的内在关联性,及其历史人物社会角色的多元背景;归纳出传统与现代的互动关系的一般性通则”[19]95。需要指出的是:章开沅先生对近代化研究过程中的“碎片化”问题也进行了论述,认为“细节研究则必须以自己的实证工作为基础,而且要能进能出,因小见大,这才能形成真知灼见”[20]105。

3.章开沅先生的基督教史研究 基督教史研究是章开沅先生近代化研究的宗教侧面,这显示了他的世界性眼光。严格意义上说,基督教史研究也在近代化研究的范畴之内,但因其宗教性和教育性的特殊结合,故单列之。在这一点上,马敏有深刻的论述[21]30。陈才俊则指出:“章氏将中国基督宗教史置于跨文化对话的宏阔视域……理性还原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根植的艰难进程。”[22]95同时,他还指出:“章开沅认为只有构筑中国本土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才是基督宗教在华‘传播与植根’的必由之路。”[23]206由基督教史研究衍生而来的,是章开沅先生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章开沅先生“在跨文化交流中以‘世界主义’‘理性爱国主义’回应来自民族主义与文化科学的挑战,完成了学术文化与民族主义的两重超越”[24]155。

4.章开沅先生的南京大屠杀研究 这是章开沅先生学术研究较为“意外”的一个侧面。原因在于:章开沅先生意外发现美国耶鲁神学院图书馆保存着贝德士博士的个人专档,其中有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原始资料。由此,章开沅先生开始“积极与国外学者进行广泛的交流,并带动一批学者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25]88。“贝德士”成为章开沅先生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关键词[26]9。对于南京大屠杀研究,章开沅先生采用“让事实说话”的研究方法[27]34,利用贝德士档案,撰写了包括《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在内的3本专著,“全面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28]196。与此同时,章开沅先生表示:“日本对历史的态度不改,他作为学者的呐喊不息。”[29]33

5.章开沅先生的多元学术空间 正如笔者在前文中论述的那样,章开沅先生为自己构建了多元的学术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空间不断地叠加、融合,逐渐形成具有章开沅先生个人特点的学术共同体。章开沅先生的学术多元化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章开沅先生提出参与史学理论。他认为:“历史学家要有参与意识,史学应该参与现实生活。”[30]67(2)章开沅先生在历史真实、历史写作和历史思考方面也有引人深思之处。他认为,文史资料工作或者文史资料最重要的价值是“真实”[31]8,历史写作要使“史料、史识、文采三者应该达到完美的统一”[32]5。他认为:“史学只有保持独立的科学品格,才能发挥其独特的社会功用。”[33]5(3)章开沅先生对于清史研究亦有其深刻理解。他主编的《清通鉴》被学界认为是一部“博而得要,简而不遗”的作品[34]67,也是一部“焕发出新的活力,显现出新的特色”的史书[35]141。

6.章开沅先生的教育思想 在较为充分理解章开沅先生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要对其教育思想有所了解。简而言之,章开沅先生的教育思想就是“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这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其对教育最为本真的理解。事实上,章开沅先生对教育有其独到的认识,他最早提出教育要“重建新的人文精神”的要求[36]20。为达到这一要求,他认为:“通识或通才教育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以外,还应该注意到现今科学的发展趋势之一乃是科际整合。”[37]3对于大学教育,章开沅先生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大学教育“缺少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38]21,要“回归大学主体,回归教育本性”[39]23,即“高等教育改革要做到两个回归:一是回归大学主体,一是回归教育本性。与此同时,大学教育要培养时代新人,这是大学的使命。大学服务社会与走向国际化均是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良好的环境。学风是世风的先导,大学应自觉承担社会物质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40]10。

四、余 论

章开沅先生的一生,充满着历史沧桑感和时代印记感。其历史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深深地嵌入了时代印迹。章开沅先生的思想总是在继承过往的基础上,有开创未来的创新因子,特别是他的“三个一百年”思想,更是深深印证了这一点。与此同时,章开沅先生的思想还具有浓厚的现实关照意味。他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他对大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富有独特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精神。而今,章开沅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我们无法再次领略先生的音容笑貌,但我们还是能体悟到、感受到他留给我们的智慧之光和思想结晶,这是更高层次的欢愉,也是更高层次的思念。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辛亥革命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避短扬长”思路开展科研攻关创新实践——许其凤院士学术思想侧记
李帆著作系列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研究暨樊祖荫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以周口店石英制品和丁村尖状器为例 裴文中学术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