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1-03-30常彩霞王登廷周小明高战阳

河北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雷珠康柏西黄斑

常彩霞,王登廷,周小明,高战阳,杨 彬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眼科, 甘肃 兰州 730000)

近年来,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尤其电子产品的应用,增加了眼疾发生率,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较为常见[1],这是一种眼部病理性改变,多见于黄斑变性、病理近视等,好发于中年人群,临床症状表现为视力快速下降,并促使黄斑区纤维化,形成瘢痕进而影响患者视力[2]。目前,研究发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有关[3],为此治疗方向也以抗VEGF与抗炎为主,当前,常见临床药物以雷珠单抗、贝伐单抗以及康柏西普为主,本文针对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疗效及安全性深入分析,以其为临床提供更合理的依据与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符合本研究的100例CNV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以及视力检查等确诊为病理性近视CNV;②入组均单眼病变;③依从性较高,能配合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等不全;②并发白内障、视网膜血管病变等;③对本文用药严重过敏者;④精神重度障碍。本次纳入符合要求者共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29例,女21例,平均体质量(64.33±4.76)kg,平均年龄(37.23±4.81)岁,平均病程为(2.43±0.77)个月;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6.82±4.90)岁,平均病程为(2.31±0.82)个月,平均体质量为(62.83±4.80)kg。本文分析及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均符合伦理要求,并获批准,两组资料无差异性均具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诺适得)0.05mL,在治疗前3d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浓度0.5%,4次/d,治疗前1d,对患者的结膜囊予以冲洗干预并祛除睫毛,治疗当日,于手术台取患者仰卧位,予以常规消毒并铺设消毒巾,采取盐酸奥布行表面麻醉处理并在角膜缘位置,具体为睫状体扁平处约4mm,通过30G注射针缓缓向玻璃体内注射诺适得。对针口位置轻压舒缓以减少药物流出,再使用典必殊涂抹后无菌包扎,次日可摘除无菌布。此后连续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治疗1周,4次/d;研究组,给予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治疗前处理与注射方法同对照组,3次/月,两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各项指标。

1.3观察项目与疗效评估:于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评估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应用视力Snellen视力检查表分析BCVA,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依据BCVA评估疗效,当BCVA升高超过2行则视为视力有所提高,2行内波动则表示视力无变化,BCVA下降超过2行则表明视力下降。患者的眼内压IOP、CNV面积以及黄斑中央区厚度CMT均使用拓普康(日本,3D OCT仪)检测。两组患者取外周静脉血,血清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VEGF则使用ELX-808酶标仪(美国宝特)检测,同时记录术后复发以及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录入文中各项涉及的计量、计数数据并整理后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其中如BVCA变化等计量数据采用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表示,并给予组间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情况比较: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中视力上升28例(56.00%)、视力不变18例,下降4例,对照组中患者,视力上升24例(48.00%),不变19例,下降7例,研究组患者视力上升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3,P=0.549)。

2.2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BCVA情况:两组治疗前视力情况基本无差异性,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BCVA情况

2.3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CNV面积、IOP以及CMT情况: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CNV面积、IOP以及CMT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CNV面积IOP以及CMT情况

2.4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VEGF与CRP变化:治疗前两组的VEGF与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血清VEGF与CRP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VEGF与CRP变化

2.5两组术后复发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并发症包括结膜下出血、高眼压,其中对照组高眼压1例,结膜下出血2例,研究组高眼压1例,结膜下出血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高于研究组的4.00%(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7,P=0.547);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2例,研究组复发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8,P=0.627)。

3 讨 论

CNV主要症状以视力进行性退变等为主且多发于30岁以上中年群体,多伴有年龄性相关黄斑病变以及病理性近视等,严重可致患者失明,主要病因与黄斑区纤维化瘢痕有关。近年相关药物、器械以及各种治疗理论不断开发创新,随着研究的深入,与CNV相关的研究证实,其与VEGF水平有一定关联。

CNV所引发的视力下降主要与脉络膜新生组织穿透视网膜引发渗漏有关,且患者会出现血清VEGF与CRP水平升高的迹象,其中血清CRP为常见炎性因子,其与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且参与了机体的补体路径,同时患者的眼轴延长,视网膜的病变程度也会增加,进一步为CNV穿透视网膜上皮细胞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4,5]。

近年治疗上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治疗方法以抗VEGF相关疗法为主,包括常见性药物以及光动力治疗等,虽然在先进程度上比较,光动力治疗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光动力疗法费用较高是普通家庭无法承受的,同时光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增加血清VEGF水平,研究证实可能会增加复发率[6]。因此,临床大部分推荐疗法仍旧以药物为主,也受到患者的认可,在临床得以应用。

当前治疗CNV的常见药物以诺适得、贝伐单抗等为主,这些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清VEGF,本文中选用康柏西普治疗,这是一种常见的基因重组人融合性蛋白,其分子质量较低,仅为142kD,它是一种多形式融合蛋白,包括人VEGF受体2免疫球蛋白样区域的3与4及相关受体1的免疫球蛋白区域2,多种融合形成人IgG相关片段。可以对血管生成因子直接产生影响,同时具有相对较长的半衰期,亲和力高,在作用于VEGF方面十分显著,且对多个VEGF亚型以及相关降解物产生影响,可快速到达病患处且在机体内较为稳定,进而能够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并减少视网膜的渗出以及黄斑水肿的发生[7]。

雷珠单抗(诺适得)与母体分子比较较小,属于单克隆抗体中的部分片段,可以通过四环素培养液培养肠道杆菌而形成,也因为其独特的受体结合部位促使其能够快速有效结合VEGF-A,也因此已经成为当前治疗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主要药物,同时也是一线药物之一,通过注射玻璃体进而对新生血管产生有效抑制达到治疗目的。

本探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3个月后,BCVA的改善情况与雷珠单抗治疗相当,且研究组的CMT、VEGF、IOP以及CNV面积方面改善稍有优势,由此说明康柏西普治疗作用与雷珠单抗效果基本一致。

再者,CNV患者而言,眼内压高容易发生炎性反应,康柏西普可以显著减少相关炎性因子CRP的释放,继而提高了患者的视力状况,达到与雷珠单抗治疗相近的效果。对于CNV患者,当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后,容易出现高眼压、结膜下出血、视网膜脱落以及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8],但本文结果提示,两组的并发症比较,研究组发生率与复发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实了康柏西普的治疗安全性较高,且两组用药次数较少。

综上所述,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性CNV效果明显,治疗效果与雷珠单抗相近,明显减少炎性反应,降低炎性指标水平并改善VEGF水平,促进视力恢复的同时,降低了并发症与复发率,安全性高,临床适于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雷珠康柏西黄斑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雷珠单抗联合Ozurdex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护理干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