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语权视阈下双边口译员翻译行为研究

2021-03-29杨永和

关键词:译员口译双边

龚 骞,杨永和

(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411104)

德国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指出,翻译是基于源语文本的一种翻译行为,包括翻译本身。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标或一个目的。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步骤,但是这一“目的”的范围并未受到限制。译者享有按客户意愿随意处理原文的自由。随后,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领军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提出功能加忠诚的模式,即译文目的应与原文目的相同。口译作为一种人际互动的翻译行为,交际目标的识别与判断是译员实现诺德翻译模式的关键。笔者旨在从话语权的角度探析双边口译员的翻译目的与行为和交际目的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 双边口译与翻译行为

口译的分类是多维度的,除了按照机构场合和社会背景进行分类以外,另外一种区分方式是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进行分类。在早期社会学分析中,得克萨斯大学教授R.布鲁斯·W.安德森(R. Bruce W. Anderson)将口译场合表示成“三方交际”模型,双语译员在两个(单语)客户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被称为双边口译或对话口译。[1]双边口译强调双向的调节作用,而对话口译则注重交际活动本身。因本文侧重话轮转换,即在面对面的对话中,译员会双向地工作,即“来回”用两种语言口译;也因双边口译的特点,即与“联络口译”和“对话口译”相关联,所以选取“双边口译”定义口译类型。

克里斯蒂安·诺德指出“翻译”和“翻译行为”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翻译”是指译者对某种原文的处理,即在翻译文本时所做的事情;“翻译行为”则被解释为一种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行为,指代翻译人员实际要做的所有事情。翻译行为可能由“文化顾问”来展开,也可能囊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专业作者的写作任务。[2]

翻译即作为一种行为,必然与人际行为一样具有意图性。费米尔对行为的定义是为某一举动之所以被称为行为是因为行为发出者必须(或可以)解释发出此行为而非彼行为的原因。同时,费米尔强调在需要做出明显举动的情况下没有做出任何举动,这也是一种行为。尽管翻译行为具有意图性,但并不是指行为本身具有意图,而是指交际的参与者或旁观者把该行为理解或当作一种意图的表达。[2]

二 双边口译员话语含意推理

话语交际是人们为了实现具体交际需要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话语是说话人为实现其具体交际目标做出的就其当时可及的语言和语用策略能力而言最佳的表达方式。[3]因口译的瞬时性和不可逆性,要求译员能及时对交际双方的话语含意做出准确的推理和理解,并且要对说话人的话语找到最恰当的解读。但是,对双方话语含意的推理结果只有在符合交际目的时,才能算得上是比较恰当的理解。至于话语含意推理的性质,关联理论创始人法国学者斯波伯(Dan Sperber)和英国学者威尔逊(Deirdre Wilson)认为是非论证性的,是有推导意义的。这种推理不同于自然科学中所用的论证性推理,具有或然性、风险性,原因是该种推理的前提(话语内容)不足。[3]然而,译员在进行话语含意推理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推理的或然性与必然性?译员如何能增大推理的必然性?本文旨在对上述问题加以探索,认为一方面交际双方的交际策略及语境因素制约着译员话语含意推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译员对双方话语交际目标的识别又对其话语含意推理的准确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双边口译员话语含意推理的影响因素

话语交际是交际者有目标、有意识的活动,具有人类活动的本质性特征——目标性。[4]翻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不仅要能准确洞悉交际双方各自的交际目标,而且要能保证交际目标的顺利达成。所以,译员对于交际双方交际目标的准确识别对其是否能恰当把握话语含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的交际过程中,交际目标一般不可能由一句话或一个话轮得以实现,往往需要多个话轮。[5]每个话轮都蕴藏着交际目标的一个子目标,译员对于话语含意的理解需要与每一个子目标相符才能保证最终交际目标的达成。所以,译员在准确识别对话双方交际目标之前,其对于话语含意的推理具有不确定性,即或然性。在双边口译中,译员只有准确识别了双方的交际目标,才能正确把握话语含意推理的方向。

(二)双边口译员话语含意推理的或然性与必然性

译员的话语含意推理过程就是结合对话双方口头表达的字面意义,交际语境以及交际目标作出假设并验证假设的过程。由于对话双方的交际目标是通过话语与话轮转换得以实现的,它们是交际目标的组成部分,而对话双方的交际目标决定着译员对其话语含意推理的方向,所以译员对交际目标的把握是保证话语含意正确推理的关键。

在双边口译过程中,译员对话语含意的推理不仅受到对话双方语境的影响,还因双方不同文化的交际策略差异受到制约。因此,译员推理的风险较高,其或然性增大。但是,倘若译员准确识别了双方的交际目标,推理的风险降低,其准确性增加,即必然性增大(见图1)。

图1 译员推理风险与准确性示意图

假设译员话语含意推理完全失败时,推理的准确性为0,反之准确性为1;对话双方直接说出交际目标,不存在任何推理风险时,译员推理风险为0,反之推理风险为1;在译员正确识别交际目标之前,推理风险较高,或然性较大;在译员正确识别交际目标之后,推理风险降低,推理准确性增加,必然性增大。

三 基于话语权的双边口译员翻译行为分析

话语交际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活动,交际双方会选择最有助于实现自己交际目标的话语和交际策略。译员只有在准确识别交际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正确的话语含意推理,从而保证交际目标的实现。话语含意推理的或然性与必然性则受到语境、交际策略和交际目标的影响。话语含意推理的结果则会影响译员采取不同的翻译行为。笔者根据对等效应和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将翻译行为分为语义行为、语用行为和功能翻译行为。

(一)语义行为

语义行为是指译员通过分析交际目的,对原语进行词汇、语法或句法结构的修改,并与原语方确认后再进行翻译的行为。[6]下面是作者作为外企译员时发生的案例。

例1:某外企经理需要采购专员从系统导出报表数据。

经理:Can you download supplier volume of last year by PO?

译员:Is it to download outsourcing supplier volume of last year by purchase order or by production order?

经理:Purchase order.

译员:请按采购订单号导出去年全年的外发量。

例1 中因原语有两处指代含糊,一是supplier volume, 二是PO,所以译员在判断原语方的交际目标是需要外发数据后,采取语义行为,补充纠正原语方的简单用词或缩略词,并且与原语方确认后再将原语翻译成目标语。译员根据语境判断交际目标后进行含糊词与缩略词的猜测,补充词汇并与原语方确认后再翻译成目标语。语义行为有助于增加译员推理的准确性,帮助译员把握交际方向,实现交际目的。

例2:某外企经理就年度绩效考评成绩与员工谈话。

经理:Now we will start your annu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The first section is work quantity and quality.For work quantity, I think you have met our expectation so I will give you an ME and I will mark a here in this column.

译员:What does“ME”mean? Does it mean qualified or just so so?

经理:“ME”means meet expectation which can be taken as 100 score. By the way,“BE”means below expectation which refers to 70 score; while“EE”means exceed expectation and it is 120 score.

译员:Okay, then, I suggest you to mark a hook here instead of a cross, because usually implies mistakes in Chinese culture.

经理:OK,no problem.

译员:现在开始你的年度及绩效考评,第一部分是工作量与工作质量。分为三个等级:ME,符合期望,是指100 分,即达标;BE,低于期望,70 分,不达标;EE,超越期望,120,表现得非常好。我将在评价栏中打“√”。

例2 中若立即进行翻译,会影响被考评人对考评结果的理解。所以,译员采用语义行为,与原语方确认每个考评等级在100 分制下对应的分数,这样既能完成翻译的语言转换,又能实现翻译的交际功能。同时,因经理是德国人,习惯用其做标记。但是在中国语言文化中,其通常指代错误、不正确、有问题等一系列带有否定色彩的评价语。所以,译员建议原语方采用符合中国文化的评分记号。

(二)语用行为

语用行为是指译员根据对话双方的交际目的对其话语进行情感语义或内涵语义层面的推理判断,当发现原语方的交际话语与目标语方文化认知发生冲突时,与原语方进行沟通确认的行为。[7]下面是作者作为外企译员时发生的案例。

例3:某外企经理第一次与编程部一名新员工面谈。该部门经理是一名德国人,性格直爽。新员工是一名中国人。

经理:Mr. Jin is somehow a little emotional, you should be patient with him. If he does not cooperate with you,you can come to me and I will support you.

译员:Dear Manager, sorry to interrupt you, but I should let you know that what you have said is incompatible with Chinese culture. This new employee does not know Mr. Jin, if you say so this will prejudice him against Mr. Jin and an invisible wall between them will be built at the very beginning. Could I just tell him that Mr. Jin is an old employee here and of sophisticated skills and knowledge, and he should learn from him humbly.If he has any trouble,he can come to you.

经理:Okay,that’s no problem for me…

译员:金工是公司的老员工了,有着丰富的编程经验和知识,你应虚心向他学习。若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与老板沟通。

例3 的交际目标是希望新员工能尽快融入团队,进入工作状态。德国经理因性格直爽,直接告知新员工部门内金工性格暴躁不易相处。译员根据交际目标做出推理判断,认为该话语情感与中国文化认知存在差异,不能体现内涵意义,于是采取与经理沟通的方式,确认符合交际目标的翻译内容。语用行为通过对交际双方话语的情感意义和内涵意义进行判断,迅速识别可能影响交际目标实现的不利因素,并及时与原语方确认信息,从而保证翻译内容与原语方交际目的相符,克服因文化认知差异导致的交际障碍。

(三)功能翻译行为

功能翻译行为是指译员在识别双方交际目的后,直接将原话语指涉意义翻译成目标语的行为。[8]下面是作者作为外企译员时发生的案例。

例4:某外企部门经理经常加班,员工问是否需要咖啡。

员工:你想喝咖啡吗?

译员:Do you want any coffee?

经理:Coffee would keep me awake.

译员:不需要了,谢谢。

例4 译员判断交际目的是员工想弄清楚需不需要再煮一壶咖啡,而经理回答说现在喝咖啡晚上睡不着,译员直接告诉员工不需要了,谢谢。这样既节省了交际双方的时间又减免了不必要的尴尬。在双边口译中,译员会根据当时的语境,在不影响实现交际目的的前提下,采取功能翻译行为将原语指涉意义翻译成目标语,完成对话。

例5:某员工因三班倒工作制的问题来与经理沟通。此时,临近年中调薪。

员工:老板,我想和你聊一下。我是去年结婚的,到现在一直在准备要小孩,但一直没怀上,而且最近我上夜班经常感觉身体疲惫,能不能考虑我转成两班倒。

译员:He would like to have salary increase this time. He said he got married last year. His family planned to have a baby. But nothing yet. And he always feels very tired during night shift. He asked you whether you could change him into two shift?

例5 中,因为该员工找经理谈话时恰好临近年中调薪,且此前已有多名员工来找经理谈话。所以在员工开口诉说自己生活和工作困难时,已经判定清楚此番谈话的目的是为了年中调薪。所以在为经理做翻译时,译员采用功能翻译行为,开门见山地将员工的交际目的翻译成目标语。这样既能避免因多次话轮转换造成的交际目标模糊,又能降低交际双方的沟通成本。

四 结语

笔者从话语权角度出发,在阐释双边口译和翻译行为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双边口译员话语含意推理的影响因素,及其或然性与必然性。认为译员对交际目标的把握是保证话语含意推理正确的关键,其推理结果会产生不同的翻译行为,包括语义行为、语用行为和功能翻译行为。笔者口译成功的案例证明了该行为的有效性,而这三种行为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将帮助译员实现会话双方的交际目标及译员本身作为翻译者的交际目标。当前,双边口译员的角色已从传统的“隐身”“传送带”“管道”等转变成“显身”“交际促成人”“文化斡旋人”,本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但今后相关研究需要更加深入。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双边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隧道内超短边多公共转点双边角交会测量技术探讨
双边投资协定与外商直接投资
医疗口译中口译人员角色的动态转换
与2018年全国卷l理数21题相关的双边不等式
口译中的“现场学习”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口译中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