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方法,催生课堂亮点

2021-03-28黄琪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黄琪琪

【摘要】“道”与“法”,始终贯穿于中华五千年上下的历史文明,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孝顺父母、尊师重教、尊老愛幼、遵纪守法等观念一直深深影响着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故事、有色彩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需用其洋溢的教学热情、独特锐利的教育教学智慧和道德法治角度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文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如,生活常识、基础浅显的法律知识等。如今,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及学生学情进行更加全面和清楚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成效。

二、重视教学设计,做好教学安排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教学课程,其实一直都存在,只不过是在传统应试教育下,长期被忽视。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因为种种因素,一直都是形同虚设。因此,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小学生的指导作用,必须重视教学的创新,真正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作用。教材虽然能够为开展教学提供一个方向,但是因为教材是统一编写的,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地方的情况。教师如果仅仅是按照课本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会使得学生对这种说教式的道德说教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学会因材施教,结合校情和学情来灵活地开展教学,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魅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不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思考和理解这些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自由的讨论,让每一个人都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得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例如,针对新闻“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热点话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教师可以先了解一下小学生的基本观点,然后将小学生分为两队,一队认为“该扶”,另一对认为“不该扶”,随后让这两队进行辩论并阐述自己的理由。通过“唇枪舌战”之后,小学生会自己明白,碰见需要帮助的老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他们,但是,同时也需要保护好自己。通过这样一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情景当中,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和讨论,会大大提升教学实效。

三、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意味着学生学会方法比只学到知识更重要。因此,我们要学会转变自身教学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到“有效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认清这一本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大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课堂上,我们要留给学生更多个人思考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彻底转变“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提供更多自主探究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理解及思考能力,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从而开拓他们的学习思维、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四、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愉悦氛围

现代化教育理念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身为教师,我们需要将自己和学生的位置明确化。学生只有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后,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而身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建立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营造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播放与课堂配套的音频与视频等。让原本沉闷的课堂环境变得活跃,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五、善于发现生活,理论与实践结合

与小学中的其它学科相比,《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教师能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开展教学。前提是教师要对学生有详细的了解,其中包括个人成长环境、个人成长经历、爱好特长等方面,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后做到因材施教,来提高《道德和法治》的教学实效。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于“环保”这一概念不清楚,概念不明晰,环保意识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针对这一情况,结合现实生活中实行的“垃圾分类”政策来组织一节“环保意识”主题课,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先提出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来引入“垃圾分类”措施,进行相关地讲解后,再结合“地球母亲”的环境现状来让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做或减少哪些行为来达到环保的目的。这一知识点既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很好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凸显教学成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进行《道德和法治》教学时,我们不能仅仅将眼光投向传授知识,更要把课堂延伸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地体验、感受,这样他们才会懂得这些知识真正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感恩父母”时,我们可以布置“给爸爸妈妈捶背”的课后作业,让他们服务父母,感受为人父母的艰辛,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和感恩意识的学生。又例如,由于现在网络、电视的普及,小学生会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法律意识非常淡薄,没有明确的法律界限。学校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少管所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亲身体会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六、结语

总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地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后,能够成长为一名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王婷.立足课堂,提升效率——谈初中《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20(28):174.

[2]张应好.浅谈小学《道德和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文渊(中学版),2020(1):39.

[3]叶翠青.小学《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素养的策略探微[J].新课程·小学,2019(6):92-93.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