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菖蒲的比较研究进展

2021-03-28刘效栓王红丽罗燕燕祁生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石菖蒲菖蒲挥发油

朱 平 刘效栓 王红丽 罗燕燕 祁生磊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菖蒲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但由于其历史基源混乱,仅《本草纲目》所记载的菖蒲就有5种。

古代医书典籍中记载石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故本品亦有九节菖蒲之名。但现代临床上使用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altaicaFisch)的干燥根茎。因而,同名异物所致的混用及掺假情况比较严重。目前,临床上已将石菖蒲列为菖蒲正品,但部分地区仍有将九节菖蒲混用为石菖蒲的现象。藏菖蒲又名水菖蒲,在民间广泛使用。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将水菖蒲以“藏菖蒲”之名收载[1-4]。为了明确的区分3种菖蒲,确保临床疗效,文章将从以下8个方面做一综述。

1 3种菖蒲的别名、来源、产地[5]91对比

石菖蒲:又名剑蒲,香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twtatarinowiiSchott)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江西等省。以浙江、四川产量大。

藏菖蒲:别名为白菖蒲,臭菖蒲、大菖蒲,泥菖蒲。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AcorwscalamusL.)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湖南、湖北、四川和辽宁。在西藏、黑龙江、山西、河北等地区也有出产。

九节菖蒲:又称京菖蒲,节菖蒲,小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altaicaFIsch)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南省卢氏县、嵩县、栾川县、灵宝县、南召县。山西南部与陕西南部也产。

2 植物形态鉴别

石菖蒲: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植株高为30~40 cm,全株具有香气。其叶片薄,线行,叶片中部暗绿色,无中脉,平行脉多数,稍隆起。

藏菖蒲:多年生水生草本,有特殊香气。其叶片剑状线形,长90~150 cm,叶片中部以上渐狭,绿色,光亮,中脉明显隆起。

九节菖蒲:多年生草本,有许多须根,叶大部基生,二回三出复叶,叶片3深裂,有缺刻和粗齿,花萼白色,8~12片,无花瓣。心皮和雄蕊是多数,果为痩果[5]13。

从植物形态上可以将3种菖蒲明显区分:石菖蒲比较矮,叶片薄,剑状线性,中脉不明显;藏菖蒲非常挺拔,又有水剑,大叶菖蒲之称。叶片剑状线形,先端惭尖,中脉明显隆起;九节菖蒲有基生叶,叶片轮廓宽卵形。因此,可以很直观的从外观上进行鉴别。

3 性状鉴别

石菖蒲:根茎呈扁圆形或长条形的厚片,外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环节明显具细纵皱纹似蜈蚣。叶痕三角形,断面纤维性,环纹有棕色的油点,以条粗、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藏菖蒲:根茎呈扁圆柱形,略弯曲,长4~20 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节明显,具纵皱纹,一面具密集圆点状根痕。叶痕呈斜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侧面基痕周围常残留有鳞片状叶基和毛发状须根。可见众多棕色油细胞小点,气浓烈而特异。

九节菖蒲:呈纺锤状,微性弯曲,长3~6 cm,色中部直径3~7 mm,表面黄白色或棕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至浅棕色状粉性,气无,味淡而辛。

通过3种菖蒲药材性状比较发现:九节菖蒲特征性最明显,呈纺锤状,易于将其与石菖蒲、藏菖蒲明显的区分;石菖蒲断面纤维性,可见多数散列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藏菖蒲断面呈海绵状,可见多数小空洞,气较浓烈而特异。

4 显微鉴别

石菖蒲: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有的含红棕色物。皮层散有纤维束;内皮层凯氏带明显。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3]。

藏菖蒲:表皮细胞类方形,棕褐色。皮层宽广,可见通气组织。有大型腔隙,散有纤维束和叶迹维管束。中柱散生多数维管束,周木型和外韧型。薄壁组织中散有棕色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5]379。

九节菖蒲:表皮细胞1例扁平,排列紧密,外壁增厚,黄棕色,且木栓化。皮层外缘散有石细胞。形成层不明显,髓部宽广。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6]。

从显微组织上观察可得出:石菖蒲皮层纤维束内含有草酸钙方晶,内皮层凯氏带明显;藏菖蒲有大型细胞间隙,薄壁组织中散有棕色油细胞;九节菖蒲表皮细胞黄棕色,且木栓化,形成层不明显,髓部宽广。

5 薄层鉴别

王雪萍等[7]以α-细辛醚及甲基丁香酚乙醚溶液为对照品溶液,以石菖蒲与藏菖蒲的挥发油提取液为供试品溶液,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石菖蒲与藏菖蒲做定性鉴别。结果发现石菖蒲显6个斑点,而藏菖蒲显7个斑点。在与α-细辛醚对照品溶液相对应的位置处,石菖蒲有相同颜色的斑点,而藏菖蒲无相应的斑点。表明藏菖蒲与石菖蒲虽为同科植物,但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各不相同。

6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分析比较

石菖蒲含有挥发油类、有机酸类、黄酮类、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8-9]。挥发油是石菖蒲的主要药效成分,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为挥发油的主要代表性成分。研究表明,α-细辛醚在抗惊厥方面作用显著,β-细辛醚在临床上多用于镇静[10]。通过对石菖蒲的主要活性物质β-细辛醚进一步研究,发现β-细辛醚对治疗抑郁症有明显的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是β-细辛醚能够刺激中脑和纹状体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抑郁作用[11]。Feng Kai等[12]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将石菖蒲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标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进行整合与分析,证实了石菖蒲主要是通过通过调节多种靶标化合物途径中的神经递质,从而发挥改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作用。王坤芳等[13]研究高、中、低剂量石菖蒲挥发油的抗惊厥作用,结果表明高剂量的石菖蒲挥发油具有很好的抗惊厥效果。吴长艳等[14]通过考察不同浓度的石菖蒲提取物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发现高浓度石菖蒲提取物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这可能与自由基的减少对机体损伤程度有关。

藏菖蒲中含有单萜、倍半萜、生物碱类、蒽醌类、芳香族类挥发油、黄酮等化学成分[15-18]。以单萜、倍半萜类成分居多。藏菖蒲多以藏药复方的形式在临床使用,如二十五味儿茶丸,茜草丸等。乔迪[19]采用现代色谱和波普技术从藏菖蒲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并对不同萃取部位藏菖蒲体外抗糖尿病活性展开了研究,其结果发现藏菖蒲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和木脂素类化合物可能为发挥糖尿病活性的物质基础。

九节菖蒲含有黄酮类、萜类、有机酸、氨基酸等化学成分[20-23]。其中琥珀酸为九节菖蒲的有效成分之一。九节菖蒲为治疗神经官能症、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的常用中药之一,研究发现九节菖蒲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其中起镇静作用的主要是琥拍酸等有机酸类成分[24-26]。黄春佳等[27]运用肠内炭末推进法,考察不同浓度的九节菖蒲水提物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发现九节菖蒲水提物通过调节平滑肌细胞膜上M胆碱能受体来影响胃肠道功能。李敏等[28]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考察九节菖蒲不同提取部位的镇痛效果,发现乙酸乙酯提取液和氯仿提取液能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扭体疼痛反应,而对热刺激引起的疼痛无明显缓解作用。田甜等[29]用九节菖蒲提取液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九节菖蒲提取液的急性毒性较小,可供临床安全使用。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3种菖蒲其化学成分明显不同,石菖蒲含有许多挥发性成分,以α-细辛醚、β-细辛醚为主要活性成分。藏菖蒲中主要含有单萜类、生物类及黄酮类成分。九节菖蒲中以有机酸类成分为主,其指标性成分琥珀酸具有抗惊厥、降低体温、镇静和镇痛等作用。有研究表明,按照药典提取挥发油的方法,九节菖蒲中挥发油含量不超过0.01%,而石菖蒲挥发油含量在1%~3%之间。故两者在含量及组分上均有明显的差别。3种菖蒲由于其来源及化学成分的不同,药理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别,石菖蒲以镇静、抗惊厥、抗抑郁为主要药理作用;藏菖蒲常用于治疗炎症、糖尿病等方面;九节菖蒲药理作用复杂,也具有中枢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与石菖蒲的中枢抑制作用不同。石菖蒲中是因为挥发油含多种具有明显镇静作用的化学成分,而九节菖蒲是其中含有具镇静作用的琥珀酸等有机酸类成分。

7 小结

石菖蒲、藏菖蒲与九节菖蒲虽在主治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其来源、性状、化学成分不相同,药理活性也各有侧重。故不可将三者混用或替代使用。九节菖蒲曾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年版和1977年版,在85版已取消。在临床应用中石菖蒲镇痛作用优于九节菖蒲,而九节菖蒲之毒性却比石菖蒲大很多[30-32]。此二者均有化痰开窍的作用,前者偏于祛湿,后者侧重开窍。如病人痰湿过重用石菖蒲为佳;醒脑、安神、开窍九节菖蒲为优[33]。石菖蒲与藏菖蒲药材虽然外观上很相似,但在临床使用时也能及时将二者区分,石菖蒲具有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多用于开窍醒神和镇静安神;藏菖蒲具抗心律失常和降压作用,还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多用于肠道疾病[34]。因此,3种菖蒲在临床应用注意区分,以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石菖蒲菖蒲挥发油
端午节令,明辨菖蒲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石菖蒲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析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室雅菖蒲清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石菖蒲生甘草护听力
萆薢、石菖蒲药 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最佳配伍比例的药效学研究
养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