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毛疔探源与临证辨治体会*

2021-03-28李俊锋柳成刚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9期
关键词:医家羊毛运气

李俊锋 柳成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羊毛疔在古代因其发病迅速,死亡率高的特点被诸多医家视为大疫之病,如清代吴坤安于《伤寒指掌》曰“有羊毛瘟,起病必有红点在背,挑破,中有羊毛一缕,无得活者,死有数百万”[1]。清代王士雄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言“崇祯十六年,有疙瘩瘟、羊毛瘟等疫,呼病即亡,不留片刻,八九两月,死者数百万”[2]。皆表明此病之急危。现代尚无证据表明此病具有传染性,发病常为散在个例。有学者认为羊毛疔是一个证候群,表现为发热、无汗、皮紧、头昏、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脘痛、腹痛、腹泻等,属于西医的胃肠型流行性感冒、急性胃炎、急性胆绞痛等范畴[3]。

《中医词典》中对羊毛疔的描述为“病名,出《证治准绳·外科》卷二,又名羊毛疔瘤。证见:初起,患者即觉头痛,全身寒热,状似伤寒者,于前心区及后背部发现疹形红点,进而色变紫黑”。经笔者考证,有关羊毛疔之论述,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孙思邈编集的《华佗神方》中收录了“华佗治羊毛疔方”[4],其言“初起时头痛发寒热,前心后背有红点,形类疹子,宜先针刺破,取出羊毛”,书中记载了该病的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其描述与现代认知基本一致。后世直至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中出现对此病的记载,曰“人身生泡瘤渐大,痛死者甚众,瘤内惟有羊毛,名羊毛疔”[5],言其症状严重,发病迅速的特点,该病在清代以前论述甚少,清代诸医家对于此病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

1 源流浅析

1.1 病名

医籍中有关此病的记载涉及多个病名,包括羊毛疔、羊毛疔瘤、羊毛痧、羊毛癍、羊筋痧、羊毛挣、羊毛瘟、鬼箭、箭风等名,其中以羊毛疔最为常见,沿用至今。

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曰“南人称为鬼箭,北人称为羊毛疔”[6],提出“鬼箭”之名。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曰“羊毛癍,家宝方:一名羊毛痧……外用银针挑破红瘰,用麻线挤出瘰中白丝如羊毛状者,即愈,否则胀死”[7],提出“羊毛痧”和“羊毛癍”的病名。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言“羊筋痧,腹胀,浑身板痛,此与上羊毛痧症,或胸前,或腰背,当用小针穿皮,提出筋毛自愈”。清代随霖《羊毛瘟症论》为首个详细论述该病的著作,提出“羊毛瘟”之名,随氏认为羊毛瘟属于伏气温病,虽不多见,较易误诊误治,遂撰此书,书中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作出详细论述。清代齐有堂于《齐氏医案·卷六》记载了“羊毛挣疔”[8],其曰“其证发热无汗,心内发热,口干呕吐,前后心孔生泡瘤,渐大,内有羊毛,不治立刻痛死”。清代李学川之《针灸逢源》曰“俗以身痛呼为箭风者……就痛处按之,用针挑出形如羊毛”[9],提出“箭风”之名。历史上关于该病的症状描述大同小异,主因其皮疹处挑破可得羊毛样丝状物,亦因此得名,且医家多将此病视为急危重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1.2 病因病机

羊毛疔发病主要与肺、脾、肝三脏相关,肺主外相,主皮毛,故皮肤筋肉之病责之于肺;脾主中州,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机条达则络脉通畅,气机逆乱则经脉不通;另肺为金脏,脾为土脏,肝木居其中,疏泄气机,承上启下尤为重要,如清代周杓元《温证指归》曰“羊毛疔证乃少阳经病,木邪侮金,发于肺部”[10]。其认为此病为肝木侮金而致。总结众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分为外感、内伤两个方面,现详述如下。

1.2.1 脾虚湿滞,气机中阻 清代刘钟衡《中西汇参铜人图说》曰“予继思病症之险者,如羊毛痧、羊毛瘟、羊毛疔及七十二种痧症,本不宜有毛之处,而忽焉见毛……夏秋之交,脾湿交盛,滞其升降之机,则浊反厥逆于上,清反抑陷于下,厄于此症者多”。刘氏责其病机为中焦湿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逆乱而发病。

1.2.2 卫表不固,邪客经络 《证治汇补》言“其人卫气空虚,腠理不密,贼风乘虚而入,客于经络,荣卫不通则痛……就其痛处按之,用针挑出,形如羊毛,故名。南人亦就此毛为箭,其实闭塞结硬之络脉也”,认为该病实为虚邪贼风客于经络,营卫失谐,络脉闭塞不通而化为硬结所致。后世《针灸逢源》与朱时进《一见能医》[11]亦沿袭李氏的观点。

清代邹存淦于《外治寿世方》曰“此因天气郁勃,潮湿酷热,夜不能睡,将曙露体,乘凉风中,有丝乘虚易入”[12]。邹氏认为此病为邪气乘虚而入,客于经络所致。清代罗越峰《疑难急症简方》亦记载了相关论述,与邹氏对该病的认识一致。清代燃犀道人《驱蛊燃犀录》曰“肺主皮毛,风寒入内,郁而为毒,清虚之府变为秽浊,而羊毛生矣”。燃犀道人认为此病在外感的基础上存在传变过程,羊毛乃是毒邪化生的病理产物。

1.2.3 伏邪之毒,郁久而发 随霖认为该病的病因较多,不能归为一类,以偏概全,其论著《羊毛瘟论》[13]曰“岁干气化而太过不及则有偏胜之灾……邪乘口鼻,则有伏藏之害……但伏邪之毒,郁久而发,上升下降,从胃土关隘之所毒蒸变化,化生羊毛”。随氏以运气的角度论述该病的发病机理,认为五运六气有太过或不及,所胜或所不胜,人体交感,邪气伏于体内,郁而后发。并提出该病应审察病因,随证治之的观点。

1.3 治疗方法

梳理诸医家论述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以外治法为主,包括针挑法和涂擦法,两者常常配合使用,另有医家记载内治法治疗,现详细论述如下。

1.3.1 外治法 该病的外治法多继承于《华佗神方》,其曰“宜先针刺破,取出羊毛,再以明矾末三钱,用青布包紧,蘸热酒于前心疮上一、二寸外,周围擦之,渐见疮眼,其毛即奔至后背,仍依前法擦于后背部,将羊毛拔置布上,即埋入土中”。此法先用针挑出羊毛,后以明矾蘸热酒在前胸及后背部擦滚。此病因经络不通所致,故以此法温通经络,舒缓筋脉。该治法对后世意义重大,历代医家多继承此方法,亦有在此基础上发挥创新者,如《证治准绳·疡医》曰“以黑豆、荞麦为粉,涂擦,毛落而愈”。荞麦味甘性寒,消积去秽,黑豆活血利水,祛风解毒,二者研磨为粉,涂至发钉处,白毛脱落则愈。另有祁坤《外科大成》[14]曰“用明雄黄二钱,青布包扎,蘸热烧酒于前心擦之”,其以雄黄代明矾,增加辛温之效,能通能行,同时亦具燥湿祛痰,解毒截疟之功。

后世医家亦有单独使用针挑法或擦滚法者,如清代沈金鳌于《杂病源流犀烛》[15]言“宜用烧酒瓶头泥研细,将烧酒和成团,带潮随痛处,将团上滚少顷,即有细细羊毛滚在团上,疼即止,屡用皆验”。烧酒瓶头泥更得温烈之性,和烧酒滚至痛处,活络筋脉则痛止。《针灸逢源》曰“先将紫黑斑点用衣针挑出如羊毛状,前后共挑数处,即时汗出而愈”。针挑后发汗,营卫谐和,故筋脉拘急得解。外治法大同小异,但其核心的治疗思路并未改变。

1.3.2 内治法 《华佗神方》亦有对该病内治法的记载,其言“内用:紫花地丁一两、金银花三两、白矾、甘草各三钱,水煎服”。紫花地丁有清热解毒之效,配以金银花宣散风热、清解血毒,以及白矾祛除风痰之功,可推测华佗认为此病乃邪热郁结,搏乱气机所致。后世《家用良方》[16]另载一方“金银花二钱、野菊花、蒲公英、天葵子(紫背)、紫花地丁各一钱二分,煎滚,加绍酒半杯,略盖被取汗。如发热口渴便闭,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一钱,加生大黄一钱五分,葱头五个,水煎服”。亦认为此病存在邪气郁而化火,实热炽盛之证,并提出邪热内闭的治疗方法。

随霖《羊毛瘟论》对于此病叙述尤为详细,其认为此病传变迅速,变化多端,不可一概而论,并论述有温邪出于三阴三阳之别;有邪注单经或双经之异;发于常人、妇人及婴儿之差,亦有二十五死证;寒热虚实各有不同,当各司其法,随证治之。

2 临证讨论

病案:患某,女性,60岁,2019年2月16日初诊。主诉:近1周羊毛疔发作4次,发作时伴有头昏、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自觉手足不温,前胸及后背肌肉拘挛,皮肤紧绷。自行用针挑破皮肤发疹处,可见羊毛样丝状物,随后症状缓解,每遇凉发作。纳差,寐差,舌淡红、有齿痕,苔白微腻,脉弦滑数。诊断:羊毛疔。辨证:脾虚湿阻。方用白术厚朴汤加减。方药:桂枝30 g,生白芍30 g,干姜15 g,生白术30 g,厚朴30 g,肉桂10 g,法半夏20 g,青皮10 g,藿香15 g,炙甘草15 g。7剂,每天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二诊:患者服药期间仅发作1次,其余诸症均有缓解,自觉服药后咽喉发热,加玄参 10 g,麦冬 10 g,生地黄 20 g,丁香 10 g。三诊:羊毛疔未发作,其余症状消失,查患者舌淡暗,加桃仁15 g,红花15 g继续服用1周以巩固病情,后未就诊,随访自述已愈。

按语:患者羊毛疔发作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且遇凉加重,舌有齿痕,苔微腻,脉弦滑,为脾土阳气不足,中焦湿阻之证。自觉手足不温,皮肤肌肉拘挛,为津液聚而不化,阻遏阳气,筋脉失养。发作急剧,腹泻兼痛,脉见弦滑数,为脾虚肝旺之痛泻,故本证为脾虚湿阻兼肝风内动,病机与六己年运气特征相符,治以六己年运气主方白术厚朴汤加减。方中白术直入脾经,温中燥湿,厚朴平胃理气,以通为补。肉桂辛甘,辛为金味,以泄肝木,青皮苦酸,敛肝之血,破肝之气。再加藿香芳香以醒脾,干姜辛热以暖脾,半夏辛散以宣脾气,降逆以安中土,甘草以缓肝之急,培补太阴,兼以制破泄之品过耗正气。加桂枝、芍药入太阴、太阳两经,温中土、补脾虚,养肝阴、缓肝急,化津液、布经筋。二诊患者发病次数明显减少,症状明显好转,但出现咽喉发热,查时间正值己亥年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阳明燥金,抑或初诊药物偏于温热,考虑燥热伤津,故加玄参10 g,麦冬10 g,生地黄20 g,考虑患者脾气初复,投以益阴生津之品恐难以运化,故加丁香10 g以助脾行气。三诊患者症状消失,未再发病,为巩固病情加活血脉,通血络之品。

按:白术厚朴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7],其言“遇六己年,卑监之纪,岁土不及,风气盛行,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瞤酸,善怒。白术厚朴汤治脾虚风冷所伤,心腹胀满疼痛,四肢筋骨重弱,霍乱吐泻”。一年之运气特点由“天干化运,地支化气”所得,另有“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其中甲为阳土,己为阴土,因此己亥年岁运为阴土,表现为土运不足。五行五脏存在生克制化关系,土虚木必乘之,故木气猖盛。土本克水,水若不得土制则凝聚成邪。脾居中位五行属土,其性恶湿,脾气虚弱,运化不得,亦有风气盛行,因此岁土不及之年出现泄泻、霍乱、四肢肌肉酸痛等症。该患者羊毛疔的发病时间为白术厚朴汤所主六己之年,但选方立法当以辨证为先,若非脾虚湿阻,肝木乘土,风气大行之证亦不可用之。是以《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18]。运气推演不可拘泥于时间的限制,遣方用药亦不可拘于是否为当年当气的运气方,故有是证即用是方,随证治之为灵活应用运气方之要。

现代医学对于羊毛疔尚无明确定义。杨春成通过生理组织学探讨羊毛疔的形成过程,认为人体受风寒后,反射性引起自主神经末梢痉挛抑制,加之病久水液脱失,皮肤内纤维素比例增加,而出现密度很高的白色纤维素,即为挑出可见的“羊毛”[19]。有关该病治法的报道多为针挑外治法,尚无其他特效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式虽可用于快速缓解症状,但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一般需经多次治疗,治疗过程较痛苦且易遗留疤痕。本文报道基于运气理论的白术厚朴汤验案一则,与中医临床工作者分享,以期为治疗羊毛疔提供新的临床方法和思路,同时进一步挖掘运气理论的实用价值。

猜你喜欢

医家羊毛运气
运气
国际羊毛局2021/22秋冬羊毛趋势预测
薅羊毛是一种享受
龙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Golden fleecers
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摸羊毛
新安医家吴楚《吴氏医验录》补中益气法辨治特色
岂止是运气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