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四花穴”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1-03-28曾梦杰武志全许栋涵李佳馨颜培宇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气血针灸

曾梦杰,武志全,许栋涵,李佳馨,颜培宇△

(1.澳门科技大学,澳门 999078; 2.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海南 三亚 572000)

高血压病目前多采用西药治疗,其副作用明显,尤其很多降压药有相应的禁忌症和适应症,致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寻求非药物的治疗,针灸以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和副作用小等优势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可。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对针刺“四花穴”治疗高血压病的机理做了系统阐述,从而更好地为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1 “四花穴”的起源

四花穴,经外奇穴名,又称四华、崔氏四花和经门四花等。唐代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最早记载四花穴定位(原书已佚,书中记载大多收录于《外台秘要·崔氏别录》)。唐代王焘《外台秘要》云:“使患人平身正坐,稍缩膊,……共鸠尾齐即截断。……逐脊骨上下中分点两头,……谓之四花。”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云:“按其量法《节要》中备载之,先比口吻阔狭样式,……其纸四角平取四花,是其膈俞、胆俞之四穴也。”明代龚居中《痰火点雪》云:“横量两吻,截断,还于背上墨记处,……名曰四花穴。”宋代太医院《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三》曰:“……以朱点记 (朱点是灸穴)。……谓之四花穴……”。《苏沈良方》《圣济总录》《妇人良方大全》等医学著作中,除了某些文字记载略有不同以外,大致与《外台秘要》所载保持一样,定位呈菱形分布。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记载四花穴的定位类似于胆俞、膈俞的位置,呈正方形分布[1]。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云:“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今多从之[2]。《中国针灸辞典》记载:“四花,奇穴名。……第七、第十胸椎棘突下间旁开1.5寸,亦即膈俞、胆俞四穴”[3]。以上就是“四花穴”的由来与演变。

从“四花穴”起源可以看出穴位的位置在不断演变,同时也为后面研究其与高血压的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高血压的中医隶属及病因病机

中医文献没有关于“高血压”的病名记载,但根据其常见症状,将之归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高血压被统称为“风眩”。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风眩》初次提出“风眩”的病名和定义,并提出风热痰致眩的观点:“夫风眩之病,起于心气不定,胸上蓄实,故有高风面热之所为也。”说明“风眩”与心系功能有密切联系。《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肝风》载:“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说明眩晕与肝系功能密切相关。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专设“风头眩候”篇,提出了“风头眩者,气血亏虚,风邪入腑”的病源学说,认为风眩发病以气血亏虚为本,内外风邪犯于脑窍为标,阐明了眩晕的基本病机[4]。因此,中医认为“风眩”的发生主要责之于心、肝两脏的功能失常,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和功能。这与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在血脉的观点不谋而合。《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其充在血脉”,“心主身之血脉。”可见血脉在中医是隶属于心系的,血脉是机体的筋脉组织和具有容血和行血功能的奇恒之腑[5],血脉的生理病理主要体现在心功能的正常与否,同时与肝、脾、肾和气血津液的功能紧密相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且主运化,体内精微物质(包括血)的性质和成分变化与脾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体质和先天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病关系密切,已有研究证实高血压发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特征。现有文献研究可以证实,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多以不寐、面红和眩晕等症状为主,以肝风内动、肝阳上亢和肝火亢盛为临床频率出现最高的证型,因此提出从肝论治的观点[6]。早期发病多为肝阳偏盛,中期多属肝肾阴虚,晚期多属阴阳两虚,其病程的发病特点符合临床实际,为高血压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7]。总之,高血压的病位主要在心、肝,与脾、肾功能关系密切,病程中始终伴有气血运行和代谢的问题出现。

3 “四花穴”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针刺膈俞和胆俞对于缓解症状有一定的作用,也从侧面说明了能收到降低高血压的效果。高血压主要与外周助力增加(小动脉硬化、痉挛)及心输出量增加有关[8]。

膈俞穴名为血会,因本穴上承心肺,主血脉,肺朝百脉;下连脾胃与肝胆,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输布水谷精微,为化生气血之要地;肝为藏血之所,是调节人体气血的重要场所。从生理上,心生成血液功能,对全身气血的运行具有统领作用;从病理上,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功能减弱,会减少血液充盈与脉道的通畅,从而导致心的输出量减少。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主要和血液的运行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血液又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9]。针刺其穴位可以让血液充盛、血脉和调,则精神充沛、神志清晰和思维敏捷。这就证实了针刺膈俞穴对于调整气血的运行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说明高血压的形成主要和气血的运行有密切的联系。

胆俞穴主要和肝胆的关系密切,《临证指南医案·肝风》载:“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说明眩晕与肝系功能密切相关。对于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脏器之间的协调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肝主筋膜,而筋膜构成筋脉,所以筋脉与肝的关系亦极其密切。在生理上,肝通过对筋膜的滋生作用而濡养筋脉。在病理上,肝发生疾患也可引起血脉的病变,若肝气郁结,肝生发阳气无力,不足以温煦心脉,脉寒则收引,从而可引起血脉挛急[10]。同时,肝阴虚内热可导致肝风内动,外周阻力增加,而使血压升高。针刺胆俞穴不仅可以调节肝的疏泄功能,使气血运行顺畅,又可提升血液的运行速度和降低血管的压力,以此来降低血压。

“四花穴”主要涉及心、肝、胆和脾等脏腑,然而高血压的发生也主要和这些脏腑有密切联系。研究表明针刺膈俞穴对于调节脏腑气血的运行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胆俞穴与气机的调畅和协调也有很大的联系。从理论上证实了针刺“四花穴”对缓解高血压的症状有很大帮助。

4 “四花穴”的临床应用

现代临床应用中,“四花穴”的作用为更多医家所发现,如:欧逸丝[11]采用电针四花穴同时配合头体针治疗中风偏瘫,显示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林霓鹏等[12]运用四花穴化脓灸方法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邓晶晶[13]运用四花穴麦粒灸配合体针治疗失眠症,效果明显。叶家盛等[14]运用灸四花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0%。薛广生[15]针刺四花穴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达96%。王有谦等[16]针刺四花穴配合大椎穴治疗百日咳,疗效显著。陈国安[17]针刺四花穴为主治疗妇科白带病,效果明显,总有效率为96.42%。有报道用四花穴放血结合情志疏导治疗痤疮[18],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现代医家把“四花穴”广泛应用于内科、儿科、妇科与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说明其临床研究日益扩大,同时也为高血压的研究埋下了伏笔。

针灸治疗高血压病在临床上应用也很广泛,任超等[19]针刺血海、膈俞为主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病,结果表明针刺膈俞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刘艳娟等[20]应用耳尖放血治疗高血压病63例取得了较好的降压效果,有效率高达88.8%。郑幸文[21]对针灸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研究,概括出文献中高频次穴位(包含太冲、太溪、风池、足三里、百会、涌泉与合谷等),为针灸治疗高血压眩晕取穴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依据。再有张立娟等[22]对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取穴规律进行分析,所选穴位以体穴为主,多取肝经、胆经和胃经的穴位,选穴依据有循经选穴,明确提出针灸规范化、标准化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的必要性。于美丽等[23]总结了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在针刺降压的疗效和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针刺降压的临床疗效确切,尤其近期降压效果得到普遍认可。刘西建[24]观察针药结合对高血压大鼠调控因子的影响,证实了“针药配伍”假说,寻求到了针药结合的理论突破及临床应用模式,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与理论支撑。再如杨灿洪等[25]发现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循经选穴多选用足厥阴肝经和足阳明胃经,有一定降压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高血压病在临床上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主要应用穴位“四花穴”的临床使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在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同时为降低高血压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5 “四花穴”治疗高血压病的现代机制研究

高血压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与心悸等。发病病位在血脉(血和脉管),与机体气血运行、血液代谢和胰岛素的分泌关系密切。膈俞、胆俞下分别有第7胸神经和第10胸神经后支通过, 而组成脾丛的腹腔丛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胸段 (胸5至胸12)侧角,支配膈俞、胆俞的神经,并在同一神经节段。笔者从四方面分析针刺“四花穴”降低高血压的可能机制。

5.1 改善大脑血流

从血流动力学分析高血压发生和外周循环血量有密切关系。针刺膈俞,因膈俞属于血会,与心脾的关系密切,具有补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针刺该穴位可激发脾脏的血液流通,降低血管中醛固酮含量,减少外周阻力,从而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同时膈俞属于膀胱经穴位,主导一身阳气,能够促进血液运行,同时激发经气传导,促进了血管神经中枢的功能调整,从而改善脑的血液循环,以达到降压的目的。

任超等[19]研究发现针刺血海、膈俞穴可改善患者的气虚血瘀证,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血脂、血粘度和血沉,验证了临床疗效。 蔡钦朝等[26]研究表明针灸可以使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 与血压变动存在负相关,阻止血小板及其他血细胞的粘附、聚集,维持血液的流动。

5.2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当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减弱时,血液的流动速度减缓,从而导致血液的粘稠度提高,血压上升。针刺胆俞穴,因胆俞穴内应于肝胆,可疏理肝气,气随血动,可以促进血细胞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生成,恢复血管壁功能与结构,从而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加强其代谢功能,达到增强血管的弹性以降低血压。

已有研究证明,谢飘等[27]认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 尤其在肥胖、血脂升高、高血压及糖耐量异常最为明显。睢久红等[28]认为针刺心、肺两经经穴降压的同时,可降低血胰岛素(Ins)和C肽(C-P)水平,对血管紧张素、前列环素等均有改善作用。

5.3 影响激素水平改变

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心理特征,各种引起精神紧张的情绪因素,特别是愤怒、恐惧和焦虑均可使血压升高;进一步研究表明,若焦虑或愤怒情绪外露时,血内肾上腺素浓度可有升高,导致血压升高。然而激素水平的高低,对于改善血液的粘稠度、循环速度都有一定的影响。针刺胆俞,可以调节人体气机,进而调节人的紧张、愤怒情绪,同时可以激活大脑皮质、丘脑下部和交感肾上腺系统,使情绪平复,激素水平分泌改善。

曾哲等[29]研究表明雌激素可改善血管内皮祖细胞功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改善血黏度。刘丹等[30]亦发现针刺能有效地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醛固酮分泌,减轻水钠潴留,达到降压的目的。

5.4 对神经的调节作用

针刺膈俞、胆俞可以通过刺激传入神经,触动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包括脑啡肽、强啡肽和b内啡肽),内啡肽可能也调节心境和对应激性刺激的反应。因此当产生刺激时,可相应地促进内分泌的功能,进而加快血液的流动速度和代谢能力,对减轻血管的外周阻力具有一定的效果,以此达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张圆圆[31]经研究发现血压的变化调节主要发生在延髓、脑桥和下丘脑等部分的一些神经核团。Esler等[32]认为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及长期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6 结语

现代研究表明:针灸治疗高血压病在临床上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主要穴位“四花穴”的临床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尤其在调和气血、疏理肝气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四花穴”是胆俞与膈俞的合称,都位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和聚汇的重要部位,具有调整人体五脏六腑和气血运行的功能。四穴相配可调气活血、疏肝利胆,有效降低血压和调节机体代谢功能。

然而针刺“四花穴”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①针刺“四花穴”的传导机理目前未证实其通过哪些脏腑作用,也就无法认识其传达的实际意义;②介入时机方面,患者是一开始就介入治疗,还是等血压平复后治疗,同时多年的高血压患者,应该如何制定更加完善的治疗计划还未明确;③再者留针时间,医者是应该根据患者血压状况、身体体质和年龄等采用不同的留针时间,还是统一采用一样的留针时间,因为针刺产生的疗效具有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以及下降期,其最佳的留针时间对降低血压有一定的影响;④最后是治疗频率,医者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频率,还是统一设定一样的治疗频率,频率的不同是否对降低高血压有很大的影响?这些不足以后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是否可以广泛推广到临床,同时其价值是否仅仅只局限于高血压,有待于在以后的临床和科学研究中加以证实。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针刺“四花穴”研究会越来越深入,不仅可从其机理不断的挖掘,同时也应该在动物实验中有所突破,以为临床提供较为有效的支撑,还应该从治疗高血压具备的独特优势方面做出更加完善、系统的治疗方案和研究价值,这样不仅能够丰富高血压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手段,同时可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也为患者摆脱病痛的折磨带来福音。从社会效益方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从经济效益方面可减少患者的医疗花费,也减轻了社会医疗投入的负担,所以针刺“四花穴”治疗高血压前景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均非常可观。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气血针灸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